也谈半部论语治天下

  摘 要:文中从对《论语》的认识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入手,尝试运用其经典思想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精髓进行现代管理。

  关键词:论语;治天下;孔子;老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根据各自对孔子在世时与他们的谈话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2500年以来,尽管《论语》有部分内容因时代的变迁,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的变化已经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脱节而不再适用,但《论语》讲述的人性方面的问题、治国的道理等仍然是经久不衰的经典语录。正因为如此,赵普才会有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

  一、对《论语》的认识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涉及到了治国安邦、为人处世、君子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当代仍具借鉴和指导意义。

  1.治国安邦方面。一是指出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换句话说,就是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另外,还告诉了人们为什么“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二是治国的前提是君主要严于律己。如:“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三是治国的方法为“选才、富国、育人和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

  2.做人标准方面。一是做人要正直磊落。“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要求每个人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那些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摔跟头。二是强调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并提出了“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即“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3.塑造人格方面。一是“君子不器”。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即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二是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三是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四是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五是君子不党。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即“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故有“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流传。当然也有讽刺赵普宰相一辈子只看了半部论语的传言一说(普智谋多,读书少)。无论是传说还是事实,典故“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三、论语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语》作为传统经典已经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它就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也是各朝代遴选官员考试的核心内容。如今,论语仍然是现代管理的制胜宝典。

  1.言传身教,量身定做。第一,孔子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他做过鲁国司寇和司空,并且做得非常成功。第二,孔子研究过易经,写过易经的系辞,知道阴阳协调顺时而动的原理。第三,孔子向老子请教过,了解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庄子·知北游》中对孔子问道于老子有详细的描述,如“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第四,孔子有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这些学生中既有宰相级别的高官也有超级富豪,他的管理可以随时在学生中实践,他不是避世而居的学者。

  2.吸取精华,管理制胜。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每天都会反省三个问题:给别人做事是不是认真努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做了回顾。这三条与现代管理学中对管理者的个人修炼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忠诚、信用(诚信是企业之本,是企业成功的基石)、学习。优秀管理者的首要条件就是这三条,否则很难成为优秀管理者。

  3.德才兼备,理念引导。“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管理者理念要正确,个人修养要高,并不要过多发号施令,也不用亲力亲为,但是大家都很服从他;反之,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用。我们看很多管理者经常与员工开会,苦口婆心教育他们努力工作,但是员工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主要一点就是他们的理念不对或者他们个人修养不够。如果不讲德,而用其他错误的理念去管理,无论怎么管理,如何苦口婆心,团队还是没有凝聚力。如果以道德来培训教育,让每个人有道德修养,以礼节规范来教育人们,大家能自动、自发地工作,做错了事有羞耻心,不敢做不道德的事,这样就井井有条了。   4.身先士卒,示范引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意思是说,如果要谈管理,先要有正确的文化理念和合适的名份。如果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适的事,一定不会成功的。随之也会造成文化的衰败,文化衰败后靠严格的处罚就很难管理,并且人们也缺少是非观念,不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知道走哪条路好。因此,做事的时候,首先指导思想要正确,说出来的话要有根据,并且符合实际。比如,越级管理其实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架空了直接负责的人,以后大家就会对最高管理者有依赖性,直接负责人也就积极性不高,总的效果就会下降。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守公司的组织结构,在职责范围内行事。再比如,公司开展一个项目,一定要与公司总的目标一致,如果项目违背社会道德,或者与公司总的方针不一致,这就是名分上说不过去,做起来会阻力很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管理者要有很高的修养,行事要正,大家自然就会服从,不要过多发号施令,否则说得再好也没有用。“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处上位的人如果自己是有修养的人,则下属就好管理。“无为而治,其舜也与?”无为而治就是最好的管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管理者有过错,就像天上的日食月食,大家可以看到,但是改正后,大家仍然会尊重他,所以管理者不要去掩盖自己的过错。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论语》把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囊括在语录的字里行间,但我们更要辩证地取舍与借鉴。一是最容易理解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思想”,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二是“君子小人”,“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仿佛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三是“过于繁琐的礼与仁”,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因诸侯国不遵守“周礼”而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参考文献: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2006.


相关文章

  • 三国群英传3所有武将登场时间
  • 此时间表以v1.04版本为准,如果有什么问题请与我联系,谢谢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此时间之前找不到的人有 张飞 184年3月 关羽 184年3月 貂蝉 192年2月 吕雯 197年7月 诸葛亮 208年3月 孙仁 209年3月 武将登场年代 注:"野"是 ...

  • [三国群英传7]所有武将登场剧本时间详细资料
  • <三国群英传7>所有武将登场剧本时间详细资料 在此时间之前找不到的人有 张飞 184年3月 关羽 184年3月 貂蝉 192年2月 吕雯 197年7月 诸葛亮 208年3月 孙仁 209年3月 武将登场年代 注:"野"是指野外流浪,可以搜寻到的. 但有父子(女)关系的 ...

  • 家天下.官天下.公天下
  • (2008-11-10 03:51: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car9.html 社会管理是复杂的,于是便有了各种社会管理的学说.理论和主张.最极端的就是无政府主义,不需要任何管理.对于这种观点,这里不加讨论.各种各样社会管理的政治 ...

  • 论语中的85个成语
  • 论语中的85个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 ...

  • [论语]经典名句(1)
  • 一.<论语>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 论语孟子名句
  • <论语>.<孟子>名句选 1(<论语>) 2(<论语>)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4(<论语>) 5(<论语>) 6(<论语>) 7(<论语>)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于丹论语心得
  •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 ...

  •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