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的建筑技术理念探究

Technical Exchange技术交流

天井的建筑技术理念探究

谢 浩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天井在民居内气候环境的改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天井的功能特点,然后分析我国各地传统民居中天井的设计手法及其积极作用,最后探讨天井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前景,旨在将传统建筑中天井院落的建筑技术手段巧妙地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

关键词:传统民居,天井,自然通风,现代建筑,中庭

“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天井通天接地,使居住建筑中热环境不断新陈代谢。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天井在建筑的空间和平面中,都处于核心的部位,它由过厅壁、堂屋、厨房与外墙壁围合而成,其面积不大,宽度通常相当于正房中央开间,而长度只有厢房开间的尺寸。小天井的大小一般是4.0m ×1.8m 左右,富裕人家或者大家庭也有多进天井的。天井除了应用于民居,也应用于村落的公共建筑(如祠堂),设置的目的和作用与民居基本相同。天井联系起了建筑的内外空间,是古人“天人合一” 思想在建筑上最好的诠释。(如图1所示)

环境体系。天井与纵横交通的廊道形成了一个气流循环系统,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在岭南民居的通风系统中,天井、厅堂、廊道三者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而天井担负着组织和纽带的作用。北京四合院等民居的天井也运用得非常娴熟。在冬季,天井顶部加上透光材料制作的顶棚,整个天井就如同一个温室,不仅隔绝外界的恶劣气候,也使天井成为大暖房,吸收阳光,加热的空气又可以传递到周围的房间里,充分体现了“温室效应”的原理。到了春秋两季,打开顶棚,使之充分开敞,此时舒适的空气及阳光纳入了建筑内部。到了夏季,顶棚结构依旧开启,此时加上遮阳的百叶,既保证气流通畅,又能够遮挡阳光。如果在天井中设置水井和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通过水井,利用地能调节天井内部空气的温湿度。[1]

1.2 合理控制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除了在建筑整体的布局中体现对通风散热的特点外,建筑内部的设计对内部小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天井式民居大都坐北朝南,单座宅院往往以天井为核心,周围布置厅堂、卧房、厨房和杂屋间等,各功能用房都面向天井开窗,对外不开窗或只开很小的窗户。这样,房屋的通风与采光主要来自天井。天井具有进出口通风的作用,结合开敞的厅堂,贯通的廊道,形成一个通风系统。天井在阳光的曝晒下热空气不断上升,两侧的冷空气向天井不断补充,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这时,天井尤如烟囱,具有向上拔风的功能,形成热压通风。具体来说,白天,阳光照射房屋,天井部分在太阳直射下温度升高快,空气上升,天井内气压低,室内各房间由于有屋顶和楼板遮挡,温度增温少,空气压力大,室内空气流向天井。夜间,天井上空散热较快,成为冷源,空气压力大,而室内散热较慢,温度较高,空气压力小,形成由天井流向各室内的风,天井内的水使风更加凉爽。另外,天井四周都比较通透,敞厅与过厅均为开放场所,两侧厢房多以雕花隔扇窗装饰,便于通风采光。民居建筑中有单天井和多天井之分。单天井只有进风口,需要在别

1.天井的功能特点

天井式住宅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墙上开门,中央的天井可以随着间数的加多而增大。另一种是四面都是由房围合而成的天井院。这里的正房称为上房,隔着天井靠街的称为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正房多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为堂屋,是全家人聚会、待客和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是全宅的中心。同时,天井起着采光、通风、积聚和排泄雨水和吸除尘烟的作用。

1.1 联系室内外空间,调节室内小气候

天井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一大特色,它在民居内气候环境的改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外部空间而言,民居中的天井是一个外封闭、内开敞的独立空间体系。相对于内部环境而言,这个空间体

图1

系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

设施

Technical Exchange技术交流

的地方再开口来解决出风口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与廊道等的结合的做法。多天井可以自行解决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问题,再结合开敞的厅堂和贯通的廊道,很好地解决了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1.3 有效发挥集水和排水作用

天井四周房屋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流进天井,而在天井中央往往设一个水池容纳雨水。这种将雨水集中于住宅内的作法被称为“四水归一”,或者“肥水不外流”,对于将水当作财富的老百姓来说,当然是件吉利的事情了。在排水方面,天井与阴沟之间设有通道,雨水经过坡屋面,直接进入天井后,继而迅速从阴沟流走。天井水池的深度足以积蓄雨水,缓解暴雨给阴沟带来的排水压力。水少时则多往底部出口排出,当积水达到一定深度时,便会流向阴沟排出室外。后天井的水也可以先通过管道流往前天井管道,经过屋檐上的雨管排至地面,再经天井四周的地沟泄出屋外。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自“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入水塘。

1.4 丰富空间,美化环境

中国民居将内院看成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共生的最佳场所。大户人家高墙深院,堆山叠石,庭院理水,植树栽花,天井成为他们的私家园林。小户人家面积再小也要种植几棵翠竹、芭蕉或满架苍藤,充分表现与自然的交融,也有助于景色的营造与美化,大大改善了环境生态质量。中国民居的宅院天井布局灵活,形状有方形、矩形或狭长形,面积有大有小,变化丰富。如果在室内运用各种盆栽、盆景、瓶插和山石,巧妙地 将人工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之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充分展现了我国民居以绿色陈设为主 的室内自然景观。(如图2所示)

“昌”字效应所指的是双天井。建筑物一般按照南北向布置,南天井也就是前天井,北天井即为后天井。一般北天井比南天井小,形成“昌”,取其吉利。主导风向一般为南向的,外面的风从南天井进入经过大厅后从北天井出去,使大厅实现换气通风,把大厅中的热空气带走,达到降温目的。(如图3所示)

2.2 福建民居中的天井与影壁采光

图3

天井是福建民居建筑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由于四周外墙坚实少窗,单体建筑体量比较大,天井成了采光的重要手段。主体建筑的中间设有一个体量较大的天井,天井的大小与建筑物体量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在纵向多进建筑中,则有多个天井,天井一般在中轴线上。天井能够引入大量的天然光,并分散到各房间内。主体建筑如果在横向上有附属建筑,在两者之间还设有较小的天井,俗称“虎眼天井”。一般的“虎眼天井”旁的墙壁刷成白色,多为照壁,通常绘上浅色吉祥图案,既可以装饰墙体,又可以反射更多光线进入室内。

2.3 江南地区传统的天井院落

江南地区有许多合院式住宅,他们的形式是把四周的房屋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称天井庭院。江苏、浙江一带属暖温带到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梅雨,夏季炎热,冬季阴寒,人口密度也很大。所以,这里的天井庭院的三面或者四面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联成一体,中央围成一个小天井,这样即保持了四合院住宅内部环境私密和安静的优点,又节约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2.4 徽州民居中天井的设置

徽州民居建筑是以神奇的天井式布局而闻名,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传统的徽州商人都不缺钱,他们想方设法把围墙建得高高的,但通常不配着大院,而偏爱小天井,尤其是私人住宅。这种高墙围着小天井,“井”的味道凸显。这些小天井,高围墙使得日照少,多半会阴暗潮湿,可看见的天也比较小。这种小而阴暗潮湿

2.我国各地传统民居中的天井

天井式民居是我国劳动人民运用古代“天地一体,造化阴阳”的朴素哲学观点,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采用传统空间观念和虚实处理方法,构建居住环境的成功代表作。

2.1 鄂南民居的“昌”字效应

鄂南民居天井形式多样,有单天井、双天井、多天井。

图2

的天井,给徽州人增加了许多滋味。[2](如图4所示)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Technical Exchange技术交流

2.5 江西民居的开合式天井

江西民居的开合式天井是我国民居中独特的天井形式。它运用活动式格棚调节遮阳,在争取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又取得丰富的光影效果。其动态设计的理念对现代庭园设计也很有启发用。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的多井制天井民居,由于处于副热带季风区,湿热性气候,夏季连续高温,天井式居虽然通风效果好,日晒水蒸发量少,但是这种无遮蔽的天井,阳光直射时会

图4

图5

产生高温辐射热,无论是正房还是厢房夏季夜晚都比较炎热。当采用活动的格棚调节日照,封闭天井,并适时开启,天井可以藏气通风。江西民居这种开合式的天井构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室的热环境。(如图5所示)

2.6 岭南民居中丰富多彩的天井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太阳辐射强烈,潮湿多雨,炎热的季节持续时间较长。天井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广东传统民居设计中深深地感受到。一般而言,在广东民居中有多天井和单天井之分,特别是对于部分进深较大的房间需要很大的通风量来散热和去湿,往往采用一前一后多天井的庭院,前庭呈横长方形,进风面宽,进风量大;后庭呈方形,小而深,受到太阳直射的机会较少,有利于和前庭产生热压差带来很好的热压通风效果。相对的一些进深较小或是条件有限的建筑则采用单天井,它通常呈筒状,成为建筑与外界的连通口。比如,广州的西关大屋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每厅为一进。厅与厅间就是以天井相隔。建筑以天井为核心周围布置厅堂、卧房、厨房、杂间等,平面形式相当紧凑,以便形成众多的阴影空间,产生建筑的自遮阳,避免太阳直射,同时也形成的室内外温差,以热压通风来改善整个建筑的热湿环境。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这样就采光通风防雨三不误。[3]又比如,广州的西关小屋的热压通风效应,是因前天井受晒面积比后天井

大,受晒时间比后天井长,前天井空气温度比后天井高,空气密度比后天井稀薄。当室外为静风时,前后天井空气密度差就形成热压差,空气就从后天井流向前天井,气流速度一般是0.2~0.5m/s,对人体有明显阴凉感,因此西关小屋首层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热舒适。(如图6所示)

广州的沙湾民居是与西关大屋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它没有层次分明的厅与房,更多的是四面房间围了一个天井,并在不同楼层设置平台,建筑的层次就丰富了。这实际上就是天井的延续,天井与二层的平台相接,在天井有阶梯上到二层平台,从而把天井变成了庭院,在视觉上扩大了范围(如图7所示)。可以说,天井是早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通民居建筑型制中最富有地方特色的基本组成单元。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一带的传统民居几乎都带有天井。天井在居屋中的位置,使它在宅内微气候的营造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常见的吸壁式天,其外墙上方一般都嵌有通透的硫璃花窗,以加强穿窗气流。因此,在传统岭南民居中,闷热时节会感到凉爽舒适;另外,由于通风的原因,就算是梅雨天气也不会觉得阴湿;下大雨时天井里雨声淅沥,更有“春眠不觉晓”的感觉。(如图8所示)

3.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不依赖耗能设备或少用耗能设备,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为了解决干热气候的建筑通风问题,印度建筑大师

图6图7

设施

Technical Exchange技术交流

息、观赏和交往的共享空间。所以,中庭空间不仅是现代建筑室内的精彩演绎,也是生态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策略,其在吸收太阳辐射、改善自然采光、促进室内通风等方面的生态效应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实际上就是借鉴了传统民居天井的处理手法。在现代对院运用成功的实例有很多,如贝聿铭大师设计的Miho 美术馆(如图10所示),它对天井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现代化诠释,使其成为一个公共领域,即联结前后两部分的空间。其处理的重点是处于中央位置的一个大于传统通风井的中庭,随时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的美好回忆。

图8

图9

柯利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的概念。前者体现了有阴影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更适合于干热地区公共活动的信念;后者把“烟囱”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在底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可创造小型化的阴影户外空间,又能有效地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问题,并直接产生了反映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此外,利用地下风管系统,冷却室外空气,并将其导入中心庭院,调节室内小气候,降低建筑能耗。这种做法与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天井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的人工环境之中,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互相交融,相得益彰,可以使建筑环境充满活力。天井式住宅的迎风面设置“过街楼”并对着主导风向,楼梯间与天井的分隔墙尽量通透,引导风进入天井。另外,天井内日照少,加上内部植被、水体的蒸腾作用和相变吸热,冷却后的空气流向温度高的室内,“下进上出”,形成热压通风。目前,在小体型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就可以适当引入“天井”,在获得合理采光通风的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景观效果。随着现代生活居住方式的多样化,别墅不仅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方式,同时也是现代人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需要健康的、更贴近自然的、有更多户外活动的场地和机会。为了更好地开发新的个性空间,在建筑内部设有小型封闭的景观内庭院,内庭的上空完全敞开,在别墅中可以设置外天井。正如中国古典深宅中的天井一样,外迎暮雨朝露,内聚天地灵气。此外,中部的房间也因这个外天井的存在使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得到改善。室内外情景交融,也使别墅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这样做,公共空间被引入室内,使住宅内部变得外向了,是一种功能与空间的倒置,因为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及两者的可替换性是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4](如图9所示)

现代宾馆建筑中大堂往往采用采用共享空间(即中庭)的设计手法。中庭作为复杂建筑空间中的标志性空间,具有空间尺度较大、流动性强、视觉可选性好的特点。中庭既是疏导顾客的垂直交通枢纽,又是充满阳光与活力而富有人情味的憩

图10

结 语

如何解决传统建筑中的天井与现代建筑在空间处理上的关系,将会是建筑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按照现代环境空间的设计理念,天井的运用能适应地域、气候和环境等特征,在建筑功能上起到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也是实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处理手法。现代建筑师认识了有关天井院落的历史背景、形式以及功能作用之后,应该思考如何将传统建筑中天井院落的处理手法巧妙地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努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辉.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研究.陕西建筑,1999(3):24-28.[2]张通,徐劲.徽派民居考察体验.小城镇建设,2002(8):58-63.

[3]吴庆洲.广州建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196-203.[4]谢浩.天井式住宅自然通风的组织.城市开发,1996(3):21-22.

作者简介

谢浩,副教授,副系主任,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环境设计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相关文章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 建筑111班 新老绍兴博物馆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许国潮 11142119 李娟 2014年1月4日 绍兴新老博物馆调查报告 许国潮 摘要: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人流集散的性质.容量.活动方式以及对建筑空间的要 ...

  • 白族民居建筑文化初探
  • 摘 要: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民居建筑无论从选址.房屋格局.建筑构造和特有的建筑形式,还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都展示出了白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反映了白族悠久的建筑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映射出白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关键词:白族民居 建筑特色 装饰艺术 ...

  • 徽派建筑风格赏析及其继承发展分析
  • 徽派建筑风格赏析及其继承发展分析 摘要:受到徽州特殊地貌和人文风情影响的徽派建筑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 而且已经作为中国乡村建筑的代表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本文主要从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派民居的外观造型.徽派民居的内部结构和装饰等几方面探讨徽派建筑的特色:并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寻找徽派建筑和现代 ...

  • 关于家乡家庭式住宅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一、调查内容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家乡的居住房子,并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楼房,而是多属于瓦盖的房子。这种瓦盖的房子大多数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个房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现在由钢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种石柱来当支撑房子的地基,其房顶是 ...

  • 北京四合院的资料
  • 追忆老西宁四合院:格调情趣 犹如北京 岁月沧桑,古往今来,随着历史的演变,西宁这座历史古城逐步形成以东西南北四大街划分的格局,形成多条街巷纵横.屋舍连片,形成网络式的布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如果从高空鸟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这座城里的古城墙.古建筑历历在目,无数条大街小巷.数十座寺观庙祠,以及一院又 ...

  • 当代新客家建筑空间的类型学设计研究
  • 摘要:文章基于类型学理论对当代新客家建筑空间的分析研究,对传统客家民居空间在空间形态.空间布局及空间组织中提取"原型",再结合功能和场景转换为新的形式,推导了餐饮空间.酒店空间和展示空间的类型设计,对台湾苗栗客家文化园区建筑空间类型设计进行了图示分析,希望对新客家建筑空间设计的创 ...

  • 探析徽派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探析徽派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将徽派传统建筑文化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从而出现了一大批传统和现代风格相结合的优秀建筑作品.本文首先分析了徽派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然而对徽派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 直岛地中美术馆
  • 安藤忠雄之一直岛地中美术馆 阅读2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入口 通道 天井 直岛/贝乐思艺术之家 NAOSHIMA / BENESSE ART SITE 建筑师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术馆"因完全采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闭馆" ...

  • 新盐阜宾馆室内方案设计说明
  • 新盐阜宾馆室内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定位: 本案主要由国宾馆.五星级酒店.会议休闲中心三栋主体建筑组成,三组建筑在空间上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对应并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其室内空间设计的风格上是基本统一的,但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本方案的设计重点更多是放在设计各自空间功能的布局和交通组织的设计上. 二.设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