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记的造诣

浅谈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记的造诣

杨悦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工业城市----柳州。在这座城市中,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园。据传从建成起,每日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并且还有郭沫若先生的题词。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只知道它叫做“柳侯公园”,现在才知道,里面纪念的是一位颇值得后人称道的文学大家----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刚开始读起来有一种“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的感觉。表面上是一种闲适,了解的人才知晓其中的酸楚。柳宗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财富。本文将就此,做一点小小的分析。

一、柳宗元本人的造诣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可谓大起大落。从少时“颇慕古之大有为者”到13岁《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名噪乡里;他曾用11年的时间完成进士到正六品官的飞跃……这一切无一不令人惊羡1。可是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悲剧的人生总是喜欢尾随灿烂的光环,当“永贞革新”宣告终结,“八匹死马”2的命运从此进入暗淡,面向死亡。纵观中国文坛历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在顺境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就是在逆境中的“门前流水尚能西”。所幸,柳宗元从小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他在恣意山水的过程中,能够重新思考和审视过去、现在甚至将来,至少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最后十几年的悲剧人生,终将以卓越的文章作为标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他尽管艰辛,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追求。这才是最可贵的。

从柳宗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政治领域的力求革新、对待友人的诚挚、挫折中的自我解脱和在文学领域的重大影响。

1、政治领域的力求革新

柳宗元的生平履历中最辉煌的阶段应该是从参加科举考试开始。他一路过关斩将,有如神助,21岁考中进士,短时间内走上了仕途的康庄大道。同样的过程,韩愈可是熬了十多年。王叔文深知这个青年身上巨大的潜力,于是一路提携,最终将他推到政治的风口浪尖。

结果在“永贞革新”中,他们大胆改革前朝遗留下来的弊政,例如废除苛捐杂税,罢免贪官污吏,召回被贬忠臣,废除扰民害民的“宫市”,还将上千名宫女1

2 材料来自康震《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 当时参与革新的主要人物均被贬为“司马”,被后人戏谑称为“死马”。

放出皇宫,让她们自由选择生活等等。3

可惜,轰轰烈烈的改革在进行了八个月之后,随着新帝的登基,一切灰飞烟灭。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身心俱碎;可是政治的斗争无休无止,他再贬到更偏远的柳州。也就是上文,人们纪念他的地方。在这里,他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政治主张。把一个穷乡僻壤、蛮荒之地,变成了老百姓们可以快乐生活、学习新知的乐土。“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4柳宗元用最后的光热,照亮了柳州的天空。

可以说,无论是被贬之前的辉煌,还是被贬之后的无奈,柳宗元始终都没有忘记作为一名政治革新者的职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当时萎靡不振的政治格局敲响了警钟,也做出了榜样。

2、对待友人的诚挚

古语云:“患难见真情”,有福同享固然容易,有难同当,并且自愿挡在刀尖上的朋友,也许,才是我们所谓的“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5如果以此为标准,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的感情,称不上绝唱,却也足以撼动人心。

在被贬谪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书信来往,互作诗作以安慰。柳宗元曾写《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磷舍翁。”而刘则作《重至衡阳伤柳仪曹》为赠别:“去国十年同赴召, 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参相, 三融名渐柳士师。归目前随回雁尽, 悉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 相宝长吟有所思。”6诗作中流露出的情感,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7

这个小故事,后来成为了友人之间的美谈。自己已经自身难保,却仍然惦3

4 同1 引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5 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RR4C06YxCTzbrNhxx7s9AvBzmey05NvA1e-Zf8-Uz_ZWscwI3soEAn9v9j4Xr2Rlu43xsIAr11d8brcFCAvunwnkhkcQV0CuuokHpq0eh3Wp2tlDIEanUlXqBzff4yb 6 引自《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广西社会科学,1999-01 7 引自《新唐书·柳宗元传》

念着朋友的处境,有几人能够如此!柳宗元和刘禹锡,同年进士、同朝为官、同为革新中的核心人物,政治和文学追求相类似。而柳宗元对待挚友的情感,在逆境之中的奋不顾身,让人肃然起敬。柳宗元去世后, 刘禹锡负责将他的作品整理 编辑成《河东先生集》, 并视柳宗元的遗子如亲生, 一直把他抚养成人。后来,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也对柳宗元给予了极高评价:“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3、挫折中的自我解脱

柳宗元被贬谪的永州和柳州,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是“蛮荒之地”。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行程三千余里,年底才到达永州。他在《惩咎赋》中写道:“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暮屑窣以滛雨兮,听嗷嗷之哀猨。” 日光被遮掩而天空阴晦不明,黑云翻滚直上九霄。黄昏的时候下起绵绵淫雨,不时可以听到嗷嗷的猿声哀怨鸣叫。这样的情景不免有些凄凉之感。来到永州,“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与和尚生活在一起。子厚遭贬后,继续遭到政敌及投机者的攻击,流言飞语,铺天盖地,“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万罪横生,不知其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8因“炎暑熇蒸,其下卑湿”,水土不服,加之“诊视无所向,药石无所求”,他年近七旬的老母到永州刚刚半年就染病身亡。孝子“孤囚牢系,魄逝心坏”,“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 永州多火灾,他“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徒跣走出,坏墙穴牖,仅免燔灼。书籍散乱毁裂,不知所往;一遇火恐,累日茫洋”。9从北方来到南方,气候不适,语言不通,未老先衰,疾病缠身,“以是兀兀忘行,尤负重忧,残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10当然,他所遇到的挫折除此之外,不胜枚举。一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时间沦落至斯境地,何其不幸!

然而作为文人,总能够寻求到自己的精神解脱,庆幸的是,柳宗元找到了!8

9 引自《柳宗元在永州》 引自《与杨京兆凭书》 10 引自《寄许京兆孟容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融入永州人民的怀抱之中,徜徉在山水林壑之间。为了转移视线,调节心态,一方面刻苦学习,“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一方面关注社稷生民,思考改革,写下一篇篇雄文。从北方来到南方,永州山水处处给他以新奇之感:“楚天碧”,“山水绿”,“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秀丽的山水吸引了视线,淘冶了性情,抚慰了受伤的心灵,他也将自己的喜乐哀怒寄托在山水之中。经过血的洗礼,火的煎熬,他对社会与人生有了大彻大悟,激情与理想凝聚笔尖,文采飞扬。

4、文学领域的重要影响11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在游记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柳宗元为山水游记开辟了一个极高的崭新的境界。这在下文我们将做详细讨论。 11 资料参考自《柳宗元评述》中的相关材料

除游记和诗歌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柳宗元的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柳宗元的骚赋也是一绝。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

一个文人,能够在文学的诸多方面均取得成就,实属不易。

二、以《永州八记》为带代表的山水游记的造诣

1、山水游记新境界的开辟12

中国古代散文虽渊源流长,内容丰富,但早期主要用于叙事,议论。先秦两汉还没有独立的山水游记,直到两晋以后才出现了一些山水散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已略有山水游记的意味。陶渊明著《桃花源记》,虽然是虚构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但也采用了游记散文的形式,只是描写略嫌简单,情景交融还不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也用散文形式对祖国山水作了较精致的描写。从现存的资料看,唐代以前的山水文虽有所成绩,但并不发达,亦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到了唐代,在柳宗元之前,文人们虽也写过一些记叙山水的作品,但基本上没有新意。初盛唐的亭阁山水记大多是记述佛寺仙坛的建造过程,用于刊石记功,没有作者的感想和趣味可言。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乃至于初盛唐,山水游记在种种条件和原因的限制下,的确不够发达,散文抒写情志,描绘景物的文学功能尚未被充分认识。只有在柳宗元的手中,山水景物才真正被作为一个重要12 资料引自《论柳宗元山水游记》

的反映对象,并精心创作出许多既融注了自己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又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优美山水游记作品,最终使其成为完整独立的艺术形式,从而在文学史上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晚唐的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他们的散文创作,随处可见柳氏山水游记的痕迹。到了后代,学习创作游记散文的蔚为大观。其中,有成就者也为数不少。如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明代的徐宏祖,清代的姚鼐等,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他的影响。

总之,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标志着我国山水散文创作在艺术上、在思想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时代发展,观念变化,但其艺术和欣赏价值永存,它永远是我国散文天地的一朵奇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2、儒道思想的交融13

柳宗元在永州奇山异水的幽僻秀美中消解贬谪的孤独苦闷,寻找情感宣泄处,同时也在山水之美中熏陶情操。这样,其山水游记融情于景,渗透了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如《钴潭记》曰:“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然。”既有对百姓“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的感慨和关心,又有乐而助之的仁厚情怀。

相对而言,柳宗元游记中呈现佛教思想较多,尤其是禅宗哲理与境界冷寂。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其母亲乃虔诚佛教信徒,他可谓从小耳濡目染。《始得西山宴游记》充满了与万物合为一体,形神俱化之思想,文曰:“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文中弥漫了寂寥、凄寒之情;《袁家渴记》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飘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柳宗元受佛教天台宗中道观的影响,不拘泥事物的空无和实有,而把事物看作是“空无与实有的统一”。这就使他的山水作品具有一种若有若无空灵朦胧13 资料引自《论元结、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的文学精神》

的意境美。《小石潭记》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交互,不可知其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迷离恍惚,给人以变幻不定深远莫测之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空灵朦胧的美感。14

3、矛盾内心的体现

如果说山水的奇景是柳宗元的“情”之所在,那也许就是一种误解了。他在《永州八记》第一记中就自报家门:“自余为僇人”,何其悲戚!连戏剧表演中的丑角出场都要来一个惊艳的“亮相”,而柳宗元的第一句却是告诉我们:“我是一个被贬谪的人。”就现在而言,也许我们认为“成王败寇”,被贬谪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挫折。可是在那个“学而优则仕”、一个人的命运也许累及全家甚至全族荣辱的时候,尤其是贬谪之于唐代文人,无异于灭顶之灾。柳宗元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妻儿、表弟等一家子,从喧闹繁华的长安到无人问津的永州,难怪“万千孤独”的问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个垂垂老矣的“翁”不就是柳宗元自己吗?“百善孝为先”,无法赡养老母,“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15作为一个儿子,这是莫大的不孝和悲哀!亲人的远逝、子女的早夭,这一切痛苦,怎么可能在山水之间悉数消化?只能放在肚子里,寻求暂时的心灵安慰而已。所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16虽然柳宗元一心一意寄情于山水,但是内心的悲苦仍然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这就是矛盾内心的体现之一。

矛盾内心的体现之二,是自然超脱的优美山水给予的宁静与经历人生挫折的不平之音。在很多评价柳宗元《八记》的作品里,我们都能够看到大家对于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奇景的啧啧称赞:陶元藻在《泊鸥山房集》中称柳文“无衍词,无泛笔,一字不容增减。”可见其用笔之精。《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柳宗元“下笔构思”,“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古文披金》中说:“《石山八记》脉络相连,若断若续。合读之,更见其妙。”《四六丛话》中说:“惟柳子《永州八记》,笔力高绝万古,云霄一羽毛,非诸宗所敢望尔。”当然,除此之外,不胜枚举。

确实,在柳宗元笔下,任何山野之中的花草树木,都那么栩栩如生;仿若在那个原本“炎暑熇蒸,其下卑湿”的地方,所有的景物都如世外桃源中所现,别14

15 资料引自《从看柳宗元的佛心禅意》 资料引自《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袝志》 16 资料引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有洞天。望夫天地,那是“萦青缭白”;望夫溪石,那是“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望夫潭水,那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望夫竹林,那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望夫花草,那是“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眼之所见,心知所到,处处皆美景。可是,这些真有那么美吗?

再看上下文的叙述,也许我们能够读出矛盾所在了,这些景致,可都是有来历的:“入深林,穷回溪”;“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原来,不是潜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就是属于旧人的废地。

环境与斯人,斯人与环境,竟是这么类似!在感叹景致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叹息。这不就是矛盾的体现吗?尽管置身于山水之间,仍然不变人生的信念,各种悲从中来。真是伤怀!

综上所述,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是凄苦的,但是他的品格和文学上的造诣,尤其是在山水游记方面的贡献,将似一面旗帜,飘扬在热爱山水、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人们心中。


相关文章

  •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思想和艺术
  • 摘要: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精神世界和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抒发了政治理想,也流露出他的仁爱思想.旅游思想,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极富诗情画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对 ...

  •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 摘要: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唐时期文艺改革的领导者,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其山水游记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并体现出了他本身的高洁志趣,本文结合柳宗元的人物经历,从景.情出发,分析了其山水游记的 ...

  •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魅力
  •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魅力 内容摘要: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他那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为后人所交口赞誉,虽历时千余年,仍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原因何在? 六朝以来,虽有写山水的作品,但没有以游记的形式出现,这些作品,或见之于书信,或附之于专著.而真正大量写作山水游 ...

  • 20**年期末考试提示
  • 四.给大家划出课本中基础知识的主要考点内容. P3 古代文学可以分为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期.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发展最为充分的体裁.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经>中的& ...

  • 从[小石潭记]中解读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继承与发展
  •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究其原因.是因为柳宗元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 ...

  •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4
  •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 ...

  • 6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 6.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 ...

  • 唐宋八大家的简介二
  • 唐宋八大家的简介二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

  •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