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思想史

人文地理

文章编号:1003-2398(2012)05-0001-05

2012年第5期总第127期

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叶超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THE SIGNIFICANT TURNS OF THOUGHTS ON SPACE IN HUMAN GEOGRAPHY

YEChao

(Collegeof Geographic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Itisveryimportanttounderstandthewholecourseofthoseever-changingthoughtonspaceinhu-mangeographyanditsinfluencesonhumangeography.Thisarticledividesthecourseinto4stages,thatisthebeginning,thecontinuingperiods,theseveralimportantturnsfromWorldWarIItothe1980s,andthelastthatthereissomeresemblancewiththefirststagebutnotalikeatall.Atthebeginning,itisKantthatfirstly,philosophicallyandspeciallydefinesgeographyasascienceofspace,anditupraisesthepositionofgeogra-phyinthesystemofscience.Thereafter,Hettner-HartshornefollowsKantianviewofspace.Theyunitethiskindofabstractdefinitiontothepracticalhistorythatgeographyoftenisregardsaslocalchronicles,andholdthatthecoreofgeographyisregion.Sincethe1950s,spatialideasinhumangeographymainlyhaveunder-gone5turns.Respectively,theyaregeometryofspace,humanspatiality,radicalspace,productionofspace,andpostmodernspace.Thesechangesreflectfrequentinteractionbetweenhumangeographyandmath,phi-losophy,andtheothersocialsciences.TherearesomesimilarfeaturesontheviewofspacebetweentheKan-tianandthepostmodern,suchasemphasisonphilosophy,thethree-dimensionalcharacteristicsandsoon.Tosumup,becausethesedifferentepistemologiesonspacearevaluable,howeveritisverydifficulttoassessthem;thedebatesontheplaceandidentityofhumangeographyareincreasinglyfade-out.Thatindicatestherearemultipledirectionsonresearchofhumangeography.Philosophy,theother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offerthebasisandtoolsforhumangeography,andtheynotonlymaketheidentityofhumangeographycon-fusingbutalsomakeitmorevigorousandcharming.Thisisthegreatestopportunityandchallengethathu-mangeographershavetobefaced.

Keywords:space;humangeography;productionofspace;postmodernspace

提要:理解空间思想的演变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可将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演变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康德从哲学角度第一次系统地界定地理学为专门的空间科学,抬升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赫特纳—哈特向承袭康德的空间观,将空间科学的抽象规定与方志传统的实际历史结合,把地理学研究对象归约为区域。其后,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想出现了四次重大转向,分别是空间几何学、人文空间性、激进的空间、空间的生产;它们体现了人文地理学与数学、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紧密关联与交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

的后现代空间思想某种程度上契合康德空间观,但在哲学理念和侧重点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不同空间认识论都有其价值,价值大小也难以评估,所以人文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身份问题的争论已趋于淡化,这提示了人文地理空间研究可采取多重面向。哲学和其他学科在为人文地理提供依据和工具,使得人文地理学身份陷入迷离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活力和魅力,这是人文地理学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空间;人文地理学;空间的生产;后现代空间

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9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叶超(1978—),男,甘肃武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城市化与城乡关系。E-mail:yeover@163.com。收稿日期:2012-07-04; 修订日期:2012-08-05

HUMAN GEOGRAPHY Vol.27.No.52012/10

2012年第5期总第127期

人文地理

对于我们的全部知识来说,我们要首先把我们的目光指向它们的源泉或者起源,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整理它们的蓝图或者形式,亦即可以怎样整理这些知识,因为若不然,我们就不能在出现我们恰恰需要它们的情况时把它们从记忆中召回。...... 说到整理的蓝图,我们必须给我们的经验知识指定其特有的位置。但是,我们能够给我们的经验知识指定一个位置,要么是在概念之下,要么是按照它们实际上能够被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中空间思想演变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主要阶段或部分,进行分别论述。

2起:作为一门空间科学的地理学

康德(ImmanuelKant)告诫研究者认识事物应该先从考察其起源开始[1]。这对常常忽视认识起点及其过程的国内学界无疑是一个好的忠告。地理学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地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很多涉及地方和空间的思想,地图对空间定位和表达更是起了巨大的作用,但较系统地将地理学界定为一门空间科学并进行持续讲授的是大哲学家也是地理学家的康德[3]。

康德的地理学思想形成于1775年的讲座,但到1802年才正式出版。地理是康德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由于当时康德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逻辑学、形而上学、数学、伦理学、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教师),使得康德能从整体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对地理学进行研究;康德的地理学成就在当时已获得承认,彼得堡科学院在选举康德为院士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他的地理著作[15]。

在《自然地理学》中,康德将知识分为按照概念(逻辑)划分的系统,按照时空划分的历史和地理(这是自然的划分),将地理学定义为专门的空间科学,认为空间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时间是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并指出,“地理学这个名称表示一种自然描述,确切地说是对整个地球的自然描述。地理学和历史学填满了我们的知识的全部范围;也就是说,地理学填满了空间的全部范围,而历史学填满了时”[1]康德的这种空间观点常被地理学家引用,间的全部范围。

然而,事实上康德的地理学思想和空间观很复杂,至今仍然是地理学家和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16]。

康德空间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次的、专门的(享有专、三维的和哲学的。它对于地理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属权)

因为在此之前历史学地位高于地理学,地理学常被视为历史学的“侍婢”;而康德界定使得地理学学科地位得以提升,从历史学的附属上升到与历史学相提并论的地步。他对于知识由概念、时间、空间三部分构成的划分方法也成为一种重要思想。他的空间思想还体现在《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中,显示出与哲学的密切关联[17]。

———康德《自然地理学》

[1]

1引言

空间是很多学科都关注的问题。20世纪后半期,由于,使得空间研究成为热潮。2001人文社科界的“空间转向”

年的剑桥年度主题演讲就以空间为关键词,内容涉及大到天体物理的宇宙空间和小到大脑的内空间,反映出尽管存在学科差异,但空间也是自然科学甚至艺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2]。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谈论空间的8位不同领域的学者中竟然没有地理学家。如果联系到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的历史[3](尽管有争议,但这些争议恰好说明了地理学对“空间”的哲学思辨和技术考量的广泛和深刻程度)及其“旨在为人们提供各种对空间含义的综合性考察”[4]的目的,那么,忽视来自地理学的空间阐释无疑是该讲座一大缺憾。

作为地理学的核心概念[5]或一大传统[6],虽然空间研究在地理学,尤其在人文地理学中有着稳固而重要的地位,但是,正如地理学本身是一门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学科一样[7],地理学中的空间思想也并非单一和静态的。相反,它可以说纷繁复杂甚至大相径庭。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各异,导致对空间思想及其演变的认识、解读和结论也不同。对此,国内外也有大量论著分析和总结[4,8-13]。虽然国内学界对一些重要的空间思想已不陌生,但大多还处于“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思想史意识的缺乏[14];另外,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激进的空间和“空间的生产”思想,由于缺乏对应的案例剖析,往往给人以晦涩难懂之感。基于这两方面原因,本文一方面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对空间思想流变进行简要的梳理,重点提示一些中文文献所忽视的部分,并尽力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流程(当然,按照后现代的观点,“有序”是存在很大疑问乃至不可能的,简化的宏大理论也是不可靠的,我赞同其道理;但认为对于难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变化理路的人来说,“有序”的观念能为他们提供必要基础和有价值的思路);另一方面,针对难解的社会空间概念,通过采取“解构”案例或文本的方式来澄清它。

空间思想演变与学科身份的关系是人文地理学争论的主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人文地理学思想和理论的频繁转向,使得划定思想转折的次数与边界成为难题,所以本文用“几次”这样一个约数表示这种超过三次的不确定性,用“重大”表示思想形成的范式及其影响程度(也就是重点考察源流)。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概而言之就是理解并明晰空间思想的源流派系,起承转合。前者讲形式,后者讲过程,这两者关系也是辩证的。据此,本文将人文地理学

3承:从空间到区域

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赫特纳(AlfredHettner)、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为代表的区域学派继承和发扬了康德将地理学视为一门空间科学的传统,视空间为“被填充的容器”[3,18-20]。比如,赫特纳在其《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这一方法论巨著中曾满怀欣喜地引用康德关于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的经典论述,认为“空间本身只是一种观念形式,只有通过它的内容才能获得实在的意义”,并三番五次地强调,“地理学不应是关于各种不同事物地区分布的科学,而应是关于充填空间的科学。它是空间科学,正如历史学是时间科学一样”[18]。此后,经由哈特向添砖加瓦式的巩固,区域学派的空间观长期主导地理学界,成为二战以前地理学的主要范式。

HUMAN GEOGRAPHY Vol.27.No.52012/10

叶超: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区域学派视区域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那么,从空间到区域转换的逻辑是如何形成的呢?一方面,缺乏数量方法的空间科学毕竟只是抽象的界定,它没有具体的方法基础,与地理学历史和现实的接洽也有一定距离,区域却是一个体现空间并将其“落地”的概念,而且划分不同区域的类型学方法也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地理学发展历史显示出“方志”传统,无论东方西方,都有大量的方志和旅行记等。将空间科学这种抽象的界定与方志传统的历史结合起来,考虑到区域概念能统率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从而打破二元论,并有类型学方法来体现,于是就衍生出将区域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思想。

大体来看,从康德、赫特纳到哈特向,他们所持的空间观都是绝对空间,也就是视空间为容器,把空间看作可以装很多东西,但是是独立于系统之外的东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正如赫特纳所强调的,地理学所具有的综合性使得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它非常依赖其他学科却又需要独立,这就奠定了一种紧张的基调。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地理学家始终得面对和应答学科身份这一问题。哈佛大学取消地理系可说是质疑地理学存在价值的极端表现。

地理学试图通过计量分析的工具摒除个人感情和价值判断因素,以追求所谓“科学”的结论,其实是一种狭隘的“科学主义”主张[25]。4.2人文空间性

空间几何学范式的缺陷在于,这个空间结构或秩序中的人只是经济人或机械的人口数量,而不是社会人、道德人和充满个性的“个人”,导致塑造空间秩序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和个体因素被忽视,使得地理学与现实世界空间问题的差距越来越大[26],因而出现了一系列反思和批判。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人文主义,顾名思义,也就是讨论个体的、个性的(人)与集体的人(文)发展变化的思想或学问。人文主义地理学因而也有两个对应,在个体这个层面,它强调价值观、个性、感情、心理与地理学的空间、地方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这个层面,它强调从历史、哲学、社会和组织行为、经济与政治集团综合思考它们与地理之关系。我们可以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空间观归为人文空间性。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布蒂默(AnneButtimer)如段义孚、拉尔夫(TedRelph)

等[27-30]。他们更重视空间概念的价值判断和意义,并借助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联系人文学科和历史来阐发人文主义地理学。比如,段义孚认为在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中,他最看重“家园”这个关键词,因为它不仅是个物理和建筑空间,而且也是象征的空间,是社会政治、美学和精神寄托的场所[31]。

人文主义地理学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要思潮,但它的渊源却很深广。概括而言有两个:一个是来自于地理学本身的文学、艺术传统和景观学派等的人文思想和美学观念,另一个是存在主义与现象学(这。前者比如两个源泉也预示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宽泛性)

4转:从空间几何学到空间的生产

4.1空间几何学

第一次转折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其渊源却可追溯到19世纪就已萌发的区位论思想。这种可被归结为空间几何学的思想范式,主要探讨空间的形式法则(比如杜能环、韦伯的三角形模式、克里斯塔勒的正六边形中心地模型等),它是一种相对空间概念,以追求“空间秩序”为目的,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理念,并且大量借助经济学、管理学和数学来发展地理学理论。

以舍费尔1953年发表的挑战区域学派的论文为开端[21],《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古希腊地理学发轫时期的人文思想和

精神、洪堡和李特尔将地球作为“人类之家”以及索尔、赖倡导地理学是一门追求普遍法则的科学的实证主义地理学逐渐于1960年代兴起。这一学派的地理学家倾向于诉诸区位论的传统,并力图借助数学模型等工具发现空间“模式”或“法则”[22]。舍费尔非常推崇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该理论以及区位论在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形态学或几何学。但是,实证主义地理学以及在此影响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范式,是一种“物化”(fetishism)的空间理论[23],它尽量避免对空间的价值判断,因而忽视了塑造“空间”的个体以及政治和社会关系。比如,克里斯塔勒宣称事物围绕中心集聚不但是一种生物物理秩序,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24]。但是,对于这个“中心”是谁的中心,中心—边缘结构中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如何等问题却不予考虑。归根结底,杜能—克里斯塔勒等古典区位论者及其后的空间分析学派的“空间”主要是完全理性经济人的空间,“人”的社会政治属性、行为、个性、情感和价值观等重要·杜能、阿问题,却被回避了。这不足为奇,因为无论是冯

尔弗雷德·韦伯还是克里斯塔勒等,都强调他们的理论与经济学的密切关联,所以,其理论基础都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之上,这一理论出发点既是这些理论成功的基点,同时也是其被人质疑和否定的焦点。所以,实证主义

特等的思想,班泽的美学地理学等等;后者则是始自尼采,并经由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形成的重要哲学思潮。

4.3激进的空间与空间的生产

在20世纪70年代,相对更加严厉地批判实证主义空间几何学的是激进地理学者,因此他们的空间观可称为激进的空间。中文的激进往往有过激的、不可靠的意思,但是在英文里激进是根本、彻底的意思[32]。皮特(RichardPeet)、哈维(DavidHarvey)等早期的激进地理学家都强调地理学必须关注社会问题,认为空间是什么取决于人类实践[33,34]。所以说空间并非价值中立的空间,而激进主义地理学,激进的空间的核心要旨在于发展地理学成为一门批判的空间科学。这个批判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一个号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地批判”[35]。它有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地理学家自身和学科内部,因为地理学家往往受文化制约,文化可以具体体现为种族、阶级和性别划分,这使得地理学家研究的空间不是客观的[36];另外一个是针对我们身处的社会,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早期激进地理学家也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反对不平等的社会。后期激进地理学家则批判资

HUMAN GEOGRAPHY Vol.27.No.52012/10

2012年第5期总第127期

人文地理

本主义空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欧洲中心论和美国中心论[37,38]。

典型案例剖析是理解这种抽象思想的好方法[39]。皮特的“现代地理学思想”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它恰当地反映了激进的空间和空间的生产的思想。

“那时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年会是在主要城市的有名的酒店举行的(现在依然如此)。这些酒店通常会有一个中央大厅走廊,那里挤满了喜欢社交的学术会议代表。学科权威结构也在空间上表现为中心地的等级结构。在这个权威的空间模式中,一些人在大会发言席上给另一些人作报告,交流是在学术权威之间,研究生们则像鸟儿一样四处盘旋,啄食着权威们偶尔故意表现出来的、谦逊的惊叹。”[33]

这个案例典型而饶有趣味,蕴含和反映了不同层面的空间(的生产)关系,很值得从激进地理学或“空间的生产”的批判视角予以“解构”(见表1)。

表1

“解构”知识空间的生产

喻“像鸟儿一样”来反映研究生群体的边缘、流动和依赖性,这是一种想象的空间。还有另一种容易忽视的想象空间在于作者身上。我们可以想见,能把这一场景描绘的惟妙惟肖的作者肯定处于这种空间之内,但是却反省、反对或批判这个空间,因此它是另一种矛盾的想象空间。

由于激进地理学对于空间价值中立的批判和对社会空间的强调,对于资本主义空间发展不平衡的彻底批判,契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所以最后走向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它的核心概念是空间的生产,由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Lefeb-(社会的)空间是(社会的)产物”[40],vre)提出,强调“

其中的主要内容三元辩证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41],而且已有较多中文文章论及[42-45],所以本文不展开论述,只强调如何把握它。简而言之,空间的生产主要讲资本、权力和阶层与空间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空间成为了介质、产物及过程[46]。因此,空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容器的或反映相互关系的绝对和相对空间概念,而反映了更多的关系和过程。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采用的方法是社会空间辩证法[47,48],并力图以此整合社会空间。一些热点新闻,比如真维斯楼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与知识空间生产的关系[49];某大学竟然把雅典娜和女娲的神像都换成了校董的面孔[50],反映了资本对于知识空间的侵蚀有多么的巨大!

Tab.1DeconstructionoftheProductionoftheAcademicSpace

!" +, 23 89 GH TU T‘ k

#$%& -./ 45 :

;

’()* 01 67

>?@ABC DEF

IJ KL @GMNOP VW X VW abX lc^mno

YZ[

=Q RS \] GH ^_ cdefg hi Ej

pq rs tu

:后现代空间5合?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潮流是后现代地理学。后现代空间研究有一个背景,就是人文社科界的空间转向。它的核心词是“解构”,强调时空的特定和不确定性、时空的碎裂等,试图通过文本的重新解读来发现某些东西[51];在学科关系上,人文地理与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关系再一次被强调。在后现代空间思想中,詹明信对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逻辑进行了“解构”[52],卡尔维诺则用艺术的手法想象了各种各样“看不见的城市”[53],福柯和桑内特对权力和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有精深论述[54,55],国内学者对此也有探索[56]。后现代地理学也有一些经典案例,对于洛杉矶、巴尔的摩等城市,迪尔、哈维、索加也有解读[57-59]。

后现代空间到底是一个转折,还是对以前的空间范式的契合?这一问题不好回答。某种程度上,后现代空间与康德的空间界定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空间地位的上升方面,由于众多学科的介入,空间又成为大家的注目焦点,人文地理的学科地位也因而得到提升;其次是它与哲学的关系趋于紧密,尤其与后现代主义的论调密切相关;最后是它们都是三维空间。但是,这些相似却有不同的内涵:在空间地位的上升这一点上,以前把地理学视为专门的空间学科,现在是其他学科也开始切分这一块空间研究的蛋糕;在与哲学的关系这一点上,康德以理性批判为主要特点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拒斥理性的哲学截然相反;在三维的内容侧重上,以往的三维非常强调物质性维度,而后现代却强调社会性这一维,反映出人文地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密切关联。所以,正如索加所说,“空间太重要以致于不能仅仅留给那些专门的学科(如地理学和建筑),或者仅仅作为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的空隙填充剂或事

具体来讲,主要城市是一种复杂空间,意味着一种优势

属性和权能的集聚;中央大厅这个权力空间意味着中心和支配地位;有名的酒店这种社会空间往往是上层阶级的聚集地;发言席这个符号空间意味着话语权,为少数人所把持;而代表这个词意味着身份空间,它的拥有者是精英;权威和研究生之间构成知识空间,也反映了一种支配和被支配、中心和外围的关系。知识空间及其生产是作者论述的核心,但是知识空间是在与其他诸种空间的互动影响中产生的,它生产其它的空间,同时也被其它的空间生产(社会空间辩证法的要旨),意味着学术并不是单纯的学术,也不存在“纯粹的”或纯然客观的知识。在这些空间之外,还需要我们注意两种动态空间,也就是时间影响下的空间。“举行、挤满、交流”及“盘旋啄食”等动词,反映了空间生产的过程;而“现在依然如此”这个时间上的强调,反映了这种空间秩序的牢固性。在这个空间生产过程中,“中心”是突出的,有名有姓且堂而皇之的,它对应于特定的物理和象征的空间样态和形式,这些空间也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把持和支配;而“外围”则是缺省的或者边缘化的,它对应着处于从属的、被支配地位的(社会)群体的空间。

此外,应该注意这段话中隐含的空间。作者通过一个比

HUMAN GEOGRAPHY Vol.27.No.52012/10

叶超: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实背景。人类生活的空间性就象历史性和社会性一样,渗透在每一个学科或话语中。”[59]

phy.Lanham: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1996:3-32.

[9]萨拉·霍洛韦,斯蒂芬·赖斯.当代地理学要义[M].黄润华,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75-104.

[10]施添福.地理学中的空间观点[R].(台湾)师大地理学研究报告,

1990:115-129.

[11]石崧,宁越敏.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5,

(3):340-345.

[12]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的再认识[J].人

文地理,2010,25(2):8-12.

[13]吕拉昌,黄茹,韩丽,等.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J].经济地理,2010,30(8):1288-1293.

[14]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J].地理研究,2009,

28(4):865-882.

·古留加.康德传[M].贾泽林,侯鸿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15]阿尔森

馆,1981:29-31.

[16]EldenS.ReassessingKant'sGeography[J].JournalofHistoricalGe-

ography,2009,35:3-25.

[1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41.—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M].王兰生,译.北京:商[18]赫特纳.地理学——

务印书馆,1983:133,141-143,147,152.

[19]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M].叶光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19-24.

·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黎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理查德

1963:16.

[21]SchaeferF.ExceptionalisminGeography:AMethodologicalExami-

nation[J].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53,43(3):226-249.

[22]HaggettP,CliffA,FreyA.LocationalModels(LocationalAnalysis

inHumanGeography2ndeds)[M].London:EdwardArnold,1977:1-24.

[23]QuainiM.GeographyandMarxism[M].Oxford:Blackwell,1982:

1-100.

[24]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常正文,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19.

[25]叶超,蔡运龙.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J].地理研究,2010,29

(5):947-958.

[26]多琳·马西.劳动的空间分工:社会结构与生产地理学[M].梁光严,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0.

[27]TuanYi-Fu.Geography,Phenomenology,andtheStudyofHuman

Nature[J].CanadianGeographer,1971,15(3):181-192.

[28]TuanYi-fu.HumanisticGeography[J].AnnalsoftheAssociationof

AmericanGeographers,1976,66(2):266-276.

[29]RelphT,TuanYi-fu,ButtimerA.Humanism,Phenomenology,and

Geography[J].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77,67(1):177-183.

[30]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J].志丞,左一鸥,译.周尚意,校.地

理科学进展,2006,25(2):1-7.

[31]TuanYi-fu.AViewofGeography[J].GeographicalReview,1991,

81(1):99-107.

[32]叶超,蔡运龙.激进地理学的形成与演变[J].地理科学,2010,30(1):

1-7.

[33]HarveyD.SocialJusticeandtheCity[M].Oxford:Blackwell,1988:

9-10,303,13-14.

6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空间思想演变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专门的空间科学到其他学科切入空间,反映出人文地理学不再拥有空间研究的特权和优先权。这似乎会使一些强调学科特权和知识垄断权的人感到失落。然而它确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和正在强化的趋势。其实,并非人文地理学如是,其他社会科学乃至一些自然科学也面临这一问题。破除学科和知识特权正是后现代思想提供给我们的强大营养。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走向泛化的极端。毕竟,一门学科长期历史的积淀会给她自身打上独特的烙印。研究者必须承认、承继这种历史,然后才能打破它。在思想与历史、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个体与文化之间常常是一种辩证、紧张的关系。所以,对于人文地理学而言,我的最后结论是:有特点,没有特权。

人文地理学空间研究特点正在于它的多重面向。也正是因为不同空间认识论都有其价值,价值大小也难以评估[60],使得在学科史上引起持续争论的人文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身份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结论,这种争论也在淡化。可以明确的是,人文地理学依赖哲学和其他学科为其做依据和工具,它们在使人文地理学身份陷入迷离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活力和魅力,这是人文地理学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关于未来,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已经予以提示:“到我明白所有象征的那一天”,可汗问马可,“我是否就终于真正拥有了我的帝国?”“陛下”,威尼斯人答道,“别这样想。到那时,你自己将是众多象征中的一个。”[53]

致谢:本文是在2011年12月17日广州举行的第六届人

文地理沙龙的报告基础上形成的。作者感谢沙龙组织者以及朱竑教授、李九主办方华南师范大学的同行以及柴彦威教授、全教授、吕拉昌教授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逻辑学、自然地理学、教育学[M].李秋

零,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7-160,161-164.·彭茨,格雷格里·雷迪克,罗伯特·豪厄尔.空间[C].马光[2]弗兰克斯

亭,章邵增,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6.

[3]HartshorneR.TheConceptofGeographyasaScienceofSpace,from

KantandHumboldttoHettner[J].

AnnalsoftheAssociationof

AmericanGeographers,1958,48(2):97-108.

·萨克.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观:一种地理学的视角[M].黄春[4]罗伯特

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0.

[5]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M].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6:33

[6]PattisonW.TheFourTraditionsofGeography[J].JournalofGeogra-

phy,1964,63(5):211-216.

[7]LivingstoneD.ABriefHistoryofGeography[M]//RogersA,VilesH,

GoudieA.TheStudent'sCompaniontoGeography.Oxford:Black-well,2003:282.

[8]CurryM.Onspaceandspatialpracticeincontemporarygeography

[M]//EarleC,MathewsonK,KenzerM.ConceptsinHumanGeogra-

(下转第61页)

HUMAN GEOGRAPHY Vol.27.No.52012/10

宋飏,王士君,王雪微,庞瑞秋:矿业城市生命周期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研究

随着矿业城市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必须判断城市发展阶段,遵循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规避土地盲目使用与环境风险,重视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空间的规划响应。由于资料限制,本文尚未进行空间结构的数据化计算,今后可以借助分形理论对典型矿业城市进行时间序列上空间结构的数量分析。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机理以及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也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焦华富,陆林.西方资源型城镇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0,

15(3):291-296.

[2]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城市规划问题[J].地理学报,1978,

45(1):63-77.

[3]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

2006,13(3):86-91.

[4]马清裕.论工矿区城镇的发展与布局[C]//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城镇与工业布局的区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28.[5]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2:15.

[6]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3-20.

[7]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

(3):218-225.

[8]李国平,玄兆辉.抚顺主导产业演替与城市经济发展及对其它煤炭

城市的启示[J].地理科学,2005,25(3):281-287.

[9]樊杰.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科学基础[J].经济地理,2011,31(1):

1-6.

[10]VernonR.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

ProductCycle[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6,(5):190-270.[11]KeebleDE.IndustrialLocationandPlanningintheUnitedKingdom

[M].London:Methuen,1976:31-45.

[12]张以诚.矿业城市的诞生与消亡[J].国土资源,2001(5):22-24.[13]毛蒋兴,何邕健.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模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

息科学,2008,24(1):56-60.

[14]赵景海.中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105.

[15]宋飏,王士君.矿业城市空间:格局,过程,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25-127.

汪丽责任编辑:

!!!!!!!!!!!!!!!!!!!!!!!!!!!!!!!!!!!!!!!!!!!!!!!!!!!!!!!!! (上接第5页)

[34]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M].周尚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7:107.

[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416-460.

[36]BlautJ.TheDissentingTradition[J].AnnalsoftheAssociationof

AmericanGeographers,1979,69(1):157-164.

[37]SmithN.UnevenDevelopment:Nature,CapitalandtheProduction

ofSpace[M].Oxford:Blackwell,1984:77.

[38]PeetR.FromEurocentrismtoAmericentrism[J].Antipode,2005,37

(5):936-943.

[39]叶超,蔡运龙.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地理

之争[J].地理学报,2009,64(9):1134-1142.学中的例外论》

[40]LefebvreH.TheProductionofSpace[M].TranslatedbyD.Nichol-

sonSmith.Oxford:Blackwell,1991:26,33-39.

[41]王志弘.多重的辩证———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概念三元组演绎与引

申[J].地理学报(台湾),2009,55:1-24.

[4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7.[43]黄宗仪.都市空间的生产:全球化的上海[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2004,53:61-83.

[44]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

18(12):92-95.

[45]王丰龙,刘云刚.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J].人文地理,2011,26

(2):13-19.

[46]叶超,柴彦威,张小林.“空间的生产”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

国城市研究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1,31(3):409-413.

[47]SojaE.PostmodernGeographies:TheReassertionofSpaceinCriti-

calSocialTheory[M].London:Verso,1989:79-80.

[48]叶超.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2):56-

60.

[49]天似穹庐.真维斯楼[EB/OL].(2011-5-24).http://baike.baidu.

com/view/5796302.htm.

[50]谈书,陈曦灏.西北大学雕像身是雅典娜、女娲,脸是领导[EB/OL].

(2011-12-07).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1_12/07/11147818_0.shtml.

[51]大卫·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阎

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00.

[52]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35-39.[53]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M].张宓,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2.·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54]米歇尔

1-300.

[55]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M].黄煜

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00.

[56]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260.

[57]迈克·迪尔.后现代都市状况[M].李小科,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4:1-270.

[58]HarveyD.Spaceofhope[M].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

2000:1-300.[59]SojaE.

ThirdSpace:

JourneystoLosAngelesandOtherRe-

al-And-ImaginedPlaces[M].Oxford:Blackwell,1996:70-73.[60]叶超,蔡运龙.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二元论的演变及其透析[J].地

理研究,2012,31(5):1-11.

汪丽责任编辑:

HUMAN GEOGRAPHY Vol.27.No.52012/10

61


相关文章

  •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学 院 专 业 环境艺术设计 届 别 2014级 题 目 汉文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用 学生姓名 刘吉西 教 务 处 制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 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 ...

  •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说课稿
  •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福海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任燕,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它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第一节内容.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

  •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新大纲中把数学思想和方法视为数学的基础知识,于是学习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 ...

  • 独处蓄积能量--打坐
  • 生活在e 时代的人类,选择时间自我独处,对身体而言是一种奢侈,而对心灵而言则是一种福音,更确切的说,超越并享受孤独需要仰仗心理的能量. 人是群居动物,缺乏交流,会造成个体价值感的缺失:而过度的交流(既不能独处),又会使人丧失自我,形成人际间的缠绕.保持开放的心态可以吸收宇宙万物诸多的能量:而独处静思 ...

  • 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
  • 作者:龙迪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年05期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08)06-0064-(08)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时间和历史 ...

  • 论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 论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刘少勇云南昆明 650504 )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在20后半期的抽象绘画中,在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中,甚至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地板图案设计中都能看出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的影子.就其在设计 ...

  • 专辑论文| 万刚: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历史演变与思考
  •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测绘地理信息与导航高端论坛 --<测绘学报>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历史演变与思考 万刚 , 曹雪峰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收稿日期:2016- ...

  •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 硕士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课程名称: 传统聚落与民居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建筑学一级学科 姓 名:蒋一力 学 号: 12081007 指导老师: 周 觅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蒋一力 12081007建筑学院) 摘要:道家"天人合一&quo ...

  • 我国长期面临外部舆论环境的严峻考验
  • 时间:2012年02月01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李希光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早在10年前美国兰德公司完成了美国全球软实力战略报告--<美国信息新战略:思想战的兴起>.该报告就美国开展网络空间战提出几项政策建议:1. 在世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