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文化与官僚主义论文

从行政组织文化的角度探析官僚主义问题的解决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变革期,行政体制改革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公平公正、为人服务的政府。而现实情况是,我国行政组织的官僚主义问题比较严重,这与我国的所处的特殊时期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并且显得更为突出,官僚主义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着我国的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与社会的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组织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文化管理的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行政组织文化的角度,来解决官僚主义问题,塑造良好的行政组织文化,对行政组织来说,是一次质的的飞越,也官僚主义问题的治本之策。本文从行政组织文化为切入点,希望能够为官僚主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官僚主义 行政组织 文化 路径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官僚主义及其具体表现

1、官僚主义的定义

所谓官僚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以官本位为标志, 视权力为私物, 对上盲目服从, 对下不负责任, 专制、特权的官僚政治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崇官贱民思想, 以

【1】及专制、卸责作风和敷衍公事的传统。列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官

僚是专干行政事务并在人民面前处于特权地位的一个特殊阶层。„„与俄国的落后性及其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是人民在官僚面前完全无权,特权官僚完全不受监督。” 【2】“官僚主义”一词可以在俄语译成‘地位观念’。官僚主义就是使事业的利益服从向上爬的需要,就是一味追求地位而忽视工作。” 【3】在我国也有这种思想的表现, 即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的产生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事物的综合体,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够顺利地解决官僚主义问题。在设官而治的任何社会中,官僚主义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官僚主义是世界各国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痼疾,始终没有远离政治生活,时隐时现,腐蚀着人们的思想, 严重阻碍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之所以突出官僚主义的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问题导向,使对官僚主义的研究更具针对性与具体性。

2、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

(1)脱离领导群众型

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无头脑的,迷失方向,事务主义作风浓厚。

(2)老爷式

官气熏天,不可向迩,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遇事推诿,怕负责任,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精;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

(3)糊涂无用型

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机构庞杂,人浮于事,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泛滥。

(4)特殊化

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争名夺利,对群众漠不关心。

(5)表现五宗派性

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既不集中,也无民主。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个人超越一切,小公损害大公。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打击报复,违法乱纪,压制民主,欺凌群众;直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作奸犯科,害党害国。

注重研究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可以时刻警惕官僚主义的侵袭,扑灭苗头,警钟长鸣。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定义

社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行政组织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行政组织文化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行政组织文化的定义有多种多样,我们主要摘录以下两中定义。

1、广义的行政组织文化

组织学家埃德加. 沙因把组织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4】可以说沙因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是广义的,以此类推,在行政领域,行政组织文化也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产品和服务,即行政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一层次上,人们可以看到行政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组织及其成员的公开行为,是行政组织文化的外部表现;二是行政制度、行政组织结构和行政人员的素质等,这个层次上体现社会分工、等级分层、权责制度、规章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构成的系统,是行政组织文化的表现载体;三是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观念、行政意识和行政思想等,这一层次上体现了行政组织共同价值观和理念,行政人员观点和价值取向、态度和心理等,这是行政组织文化的内涵。前两个层次是行政组织文化的外层结构,后一个层次是行政组织文化的内层或潜在结构,三个层次构成行政组织文化系统。【5】

2、狭义的行政组织文化

狭义的行政组织文化即广义行政组织文化的第三层次,它是人们关于行政组织系统的价值观念,以及该观念所相应要求的行政组织的行为模式,是行政组织文化的关键内涵,也是最抽象、最难构建的行政组织文化的层次,但它又是能发挥最广泛作用、最本质作用的行政组织文化。这种行政组织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与前提。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行政组织文化,把组织文化看作为一个有层次、立体的系统。虽然有点广、宽泛,但却更加具体、有层次性,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与认知程序,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同时官僚主义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从广义的行政组织文化作为突破口,既可以为官僚主义问题的解决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又可以提出宏观性的指导意见。

(三)官僚主义与行政组织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官僚制主义也属于文化的一种,但是一种的糟粕文化,是一种扭曲异化的文化,是需要在行政组织建设中极力避免的。行政组织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与行政组织紧密相联。在下文中有两点是要十分明确的:一是本文谈到的行政组织是狭义的行政组织,即国家的行政机关;二是文章所谈的行政组织文化是符合行政组织的发展、运行规律的良好行政组织文化。官僚主义与行政组织文化同属于文化的范畴,本文用一种文化去解决另一种文化所带来的弊端是有清晰的逻辑结构的,试图通过构建良好的行政组织文化去消除残留在行政组织内部的糟粕的官僚主义,抵制其消极影响,从而最终解决行政组织中官僚主义这一顽疾。

二、解决官僚主义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解决官僚制主义问题的必要性

官僚主义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腐蚀着行政组织成员与整个行政组织系统,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妨碍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对官僚主义问题要时刻警惕,否则病入膏肓会后悔莫及。下面是部分数据与图标,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官僚主义问题的现实情况。

一提到官僚主义,很快就会与官员的腐败行为联系在一起,确然,官员的腐败行为是官僚主义的突出的恶劣表现。以下是2009年反腐败数据:2009年1月~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18362件(次),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在受处分人员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2009年,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64人。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处了王益、米凤君、郑少东等大案要案,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正在立案检查的还有许宗衡、

张春江等;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2009年1月~11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3858件,涉案金额32.9亿元,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的案件2906件;全国纠正和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问题,减轻农民负担6.7亿元;全国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涉及金额4.1亿元,已清退2.45亿元,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处理3530人;全国共查处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的管理使用中违规违纪问题4245个,涉及资金44.5亿元;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22884个,涉及金额101.58亿元,因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8人;2009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33643件。

从全国检察机关查办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的变动趋势来看,虽然有些数据缺失,但其基本规律还是比较明显的。(1)1980—1988年是第一个腐败周期。(2)1988—1992年是第二个腐败周期。(3)1992—1998年是第三个腐败周期。(4)1998—2002年是第四个腐败周期。由于我国腐败统计数据的不完整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下面仅能列出1980—2002期间部分年份的数据:

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几种腐败主观指标中,中国排名都较低,说明中国属于世界上腐败较为严重的国家。在世界经济论坛1998年公布的贿赂和腐败指

数中,中国得分3.53,在59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31位,居于中下游。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1999年公布的贿赂和回扣指数中,中国得分2.222,在47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37位,明显处于末尾。在世界银行2000年公布的腐败控制指数中,中国得分-0.289,在151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82位,也是中下游。在透明国际的腐败感觉指数中,中国得分波动较大,从90年代前的5.13、4.73直降到1995年的2.16、1996年的2.43,并分别处于样本国家中的倒数第二位和倒数第五位,说明中国清廉状况迅速恶化。1997年后,中国得分大致稳定在3左右,在各国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从总计的趋势来,腐败问题呈上升趋势,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制度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年年都在提反腐败的问题,但腐败问题却有顶风而上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在反腐败工作方面的不足,必然在制度上、管理上导致更多的官僚主义问题的产生。

除了腐败问题外,三公消费的不合理也是官僚主义的一大表现,纳税人的钱随意被挥霍,而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中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据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26期刊登文章讲到:2005年公款吃喝和公车消费高达600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说: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几乎和2006年国防开支相近。而2006年中国国防支出安排为2807.29亿元。吃吃喝喝,挥霍公共财物,也是官僚主义令人深恶痛绝之处。

(二)解决官僚制主义问题的重要性

官僚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党政机关、社会、群众都受其危害, 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何任由官僚主义泛滥,其后果不堪设想。正因为如此, 列宁把官僚主义看作是执政党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并指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 那

【6】就是这个。”正因为官僚主义的危害十分严重,其妥善合理的解决才显得尤为

重要。

1、官僚主义阻碍国家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官僚主义所造成的最具普遍性和广泛性的危害是阻碍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说,官僚主义就是低效率的代名词,因此,要想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必须以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前提。如果不能克服官僚主义,其他任何提高行政效率的手

【7】段与方法都会大打折扣。官僚主义的歪风同腐败现象结合在一起, 致使人们在

重视反腐败过程中放松了对官僚主义现象的注意, 忽视了官僚主义对效率的影响的严重性;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导致了中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国际

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政府工作效率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 并考虑到官僚主义的表现也有了新的变化, 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歪风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官僚主义损害政府形象

官僚主义从本质上讲, 它是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东西, 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是专制思想的残余。行政组织成员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由于官僚主义思想的作祟,却沦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私个体,与人民公仆的形象背道而驰。官僚主义的基本特点都是脱离实际, 脱离人民。只要是官僚主义的政策、决策、措施、命令、指挥等, 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引起社会和群众的不满。政府的形象因此受到损害。

3、官僚主义造成经济损失。官僚主义的盛行为寻租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量的社会资源都浪费在了追求社会财富转移的活动中,而没有创造出任何的新增物质财富。有的官僚主义行为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有的间接造成经济损失; 有的官僚主义行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有的则较轻。从总体上来看, 官僚主义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失及对全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本无法计算。

4、官僚主义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依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 虚报、浮夸、说空话、打官腔、不守信用、阿谀奉承、走后门等歪风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不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5、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重要原因。当前, 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 尤其是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大祸害。形式主义存在的广泛性, 危害的严重性及其难于纠正和克服的顽固性, 同官僚主义不相上下。许多政府活动都流于形式主义,不仅收不到任何实质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6、官僚主义在客观上纵容和庇护了腐败行为。

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同出一辙, 都是私有制度的产物, 都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 两种现象都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掌握的权力有直接关系, 是权力的滥用, 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都会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害, 所以, 官僚主义与腐败现象不仅同宗, 而且同源。滥用权力, 徇私行贿, 贪赃枉法等歪风邪气, 既是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也是明显的腐败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官僚主义同市场机制相结合, 使得腐败更容易发生, 更难于发现, 发现了也难于查处。少数官僚主义者在利用职务之便, 为腐败分子的违

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事实表明, 在官僚主义严重的地方、部门和单位, 腐败亦比较严重, 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廉政责任制也更难于落实。打击官僚主义也就是在间接地打击腐败,让腐败行为没有生存的土壤。【8】

三、从行政组织文化的角度谈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研究行政组织文化与官僚主义的关系,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探究,组织文化在官僚主义的形成和壮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从文化角度探究消除或减轻官僚主义。根据沙因关于组织文化的划分,结合行政组织的特点,我们将其归纳为:一、器物文化,即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二、制度文化,即行政组织建立和运行的制度规范;三、理念文化,即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观念。接下来,本文将从此三个角度分析,官僚主义产生或壮大的原因及减轻和消除官僚主义的途径。

(一)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

1、产品与服务的角度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执行机关的重要职责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既是行政组织价值体现,也是其文化的直接反映。行政组织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及产品的质量在体现其文化含义的同时也对其行政官员产生了影响。

(1)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中的垄断地位。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决定了它要由政府来提供。特别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背景及计划经济的传统影响之下,政府对于公共产品、服务甚至是私人产品都具有相当的权威。而这种权威必然会导致政府官员官僚主义风气的膨胀。

(2)公民在接受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被动。本身而言,政府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利益诉求和保障机制,公民在这一过程中总是充当着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被动使得民与官在地位上逐渐倾斜。公民“畏官、求官”,这又助长了官员的官僚意识。

【9】(3)行政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傅明贤在《行政组织理论》一书

中将行政文化定义为:行政组织的价值观念,及在这种观念下的成员的行为模式。行政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正是其行为模式的体现。与前面讲到的公民的被动接收相对应,行政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主动灌输,而这又使得官员可以在此过程中为己牟利,对于与己利益无关的则敷衍了事。

2、制度的角度

封建官僚制度下的官僚主义是官僚主义的最典型反映。在这种长期的社会背景和专制制度文化下,官僚主义得以滋生和逐渐壮大,乃至根深蒂固。特别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这种统治的不断完善和加深过程,使得官僚主

义具备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和封建政治印记。行政组织的文化以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又转而以制度的形式作用于官僚主义。事实上官僚主义也是行政组织的制度文化的扭曲表现。

(1)从古至今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过分集中,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受到

【10】极大限制,从而导致命令主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官大一级压死人。地方

对于中央, 下级对于上级, 不可越雷池一步, 扼杀了封建官吏的任何积极思考。到现在,即使是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下,我国实行的认识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上级、中央服从党,党服从党中央。最后权力被集中在少数人组成的领导班子里。而这种权力的集中,使得掌权的人与下级和群众分离,下级积极性不高,上级高枕无忧,滋生腐朽。

(2)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的不合理,直接促成了官僚主义的产生。受古代传统分封制、终身制、世袭制、裙带风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官员的选拔任用与其宗旨发生了一些偏移。这些靠关系、靠资历等其他非正规程序进入行政组织的人员占据了许多职位,而本身有没有能力或意愿去履行职位职责。于是尸位素餐的情形加剧,这部分人往往通过“以官压人”证明自己的地位。

(3)经济体制与行政权力的纠缠为官僚主义的滋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在我国,乃至古代,官僚阶层或是政府与经济的关系都是很密切的。这种密切关系往往是官僚或行政官员对经济具有较大的控制力和干涉力。“权钱不分家”,官员掌握了经济,就掌握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命脉。特别是现在“找市场不如找市长”的情况日益严重,让官员更加迷失在权力和金钱的迷雾里,“官味”越来越足,事情越办越少(办得少,来求的人就越多。)、拿利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官僚主义现象屡见不鲜。

(4)组织结构不合理,机构臃肿,权责不清。横向而言,“因人设岗”的情形依然存在,一些原本已经被淘汰或是作用甚微的部门,由于考虑到每个官员都得有编制、有职位而得以保留和设立;纵向上,又存在多元领导的情形,下级部门,既受到上级政府的领导又要接受上级同部门的制约,而且党政权力纠结,以党代政的传统依然存在。最终的结果是,行政组织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官员越来越多(公务员与官员界限不清),领导关系不清,导致了很多官员只听取对自己有提拔权力或彼此间有利益关系的领导命令,最后职责不清,官员行政敷衍了事。

(5)权力体系的配套建设不足、民众权力缺乏保障而难以发挥作用。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制度建设和权力保障还不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追求往往与现实存在偏离。列宁主张由“监工和会计”的简单职能来代替

【11】旧官吏特殊的“长官职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加管理和监督国家的事务,防

止国家工作人员变成官僚。“ 立即转到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 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 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实际的问题就是长期的“官僚”文化形成了“官必管民,民需听官”的现象,因此和无意或有意的忽视了监督体系和公民权力体系的建立。官员不受监督而又出于权力高峰自然容易滋生腐败、形成高高在上的“官范”。

3、价值观念、思想角度

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意识形态中最为腐朽没落的一部分内容在官僚们身上的表现, 其本质是由封建官僚制度中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规定的。革命队伍中的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

显而易见的。

(1)不务实的作风、脱离实际。很多官员局限于领导者的狭小范围,以思想

【13】上的主观片面性代替科学和实践。错误地认为做官就是谋权和玩权,就是迎合【12】介于此,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对官僚主义的影响是

上级、命令下级,而行政就是下命令、出规定。不去接触实际工作,不经历实践调研,不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总是闭门造车,甚至是“闭门说车”。这种“学院式”的行政文化由来已久,从官员进入行政部门就被错误地灌以或形成这种思想,最后的结果就是官员不干实事,只耍官风。

(2)“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官员走上行政岗位的目的不是为了服务民众,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而是为了追求自我利益的实现。这种利益的实现主要反映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表现。

(3)权利本位、官本位意识的滋生。这是行政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存在于古今中外各国的行政组织之中。有官必有权,有权必滋生地位上的高低之分。官员自觉高群众一等,自然很难真正为民服务,这种意识使得官员脱离群众。

(二)解决路径

1、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从制度和法制上防止和消除官僚主义。寻求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加强对行政组织的监督,特别是社会和公民对其监督,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其行使。从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官

【14】员在公民眼皮子下行政,从而消解官僚主义。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司法监督。

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对于行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作风予以严厉打击能够直接有效地防止官僚主义的泛滥。

2、精简机构,加快行政改革步伐,提高行政效率。通过精简行政机构,清除部门的冗余,减少官员“无事可做”转而追求权力的现象,实现人员与组织、人员与事务的平衡。同时,机构精简、官员指责相称也有利于行政追责,这样也

可以促使官员干实事。

3、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公务员职业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官僚主义归根到底是人的主义,其直接反映人(官员)的问题,因此强化对官员或者公务员的考核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很有必要。主要可以通过在官员选拔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政绩考核制度,注重对官员行政道德的考核;在日常中加强对道德行政、科学行政、为民服务等价值观念的宣传。

4、克服官员利益本位和官本位意识,以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责任感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官职不仅仅是一种权力和职位,更是一种责任,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其正确定位自身价值很有必要。只有官员明白自己不是来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的,而是履行权力带来的责任的,才能促使官员端正行政态度,克服官僚主义。

5、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上强调“公民导向”和“社会导向”。这就是要求行政组织积极考虑公民和社会的需要,提供公民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要承认和重视公民的主人翁地位。第三点事要转变以往单向提供方式,加强双向沟通与协调。这样做能够很好地处理和缓解“官民矛盾”,是公民信任官员,官员尊重公民,从而削弱“官本位”思想。

6、营造新的行政组织文化

文化比起政治、经济等更富有普遍性、继承性和延续性,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发生广泛的作用。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社会文化的教化, 影响每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 制约着每个人在现实中的行为选择。【15】正规的法律和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机构与制度尽管十分重要, 但它们自身却不足以保证现代社会获得成功 , 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始终要依赖某种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才能起到恰当的作用。【16】克服官僚主义就要营造新型的行政组织文化。这就包括行政方式和观念的转变以及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构建。比如电子政务的发展。通过电子政务为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提高了政府信息和公共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反应能力和回应力, 增强了政府的有效性,而且电子政务还能很好地抑制行政机构的膨胀。这些都能够很好地消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在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方面,通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弥补严格官僚体制的不足。非正式组织有利于加强行政组织内部交流与协作,促进组织文化的传播、完善和统一,从而为官员行政和消除官僚主义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17】

参考文献: 【1】颜雅英. 庄锡福. 电子政府是抑制官僚主义之良策.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

【2】列宁全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

【3】列宁全集( 第8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4】埃德加. 沙因.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

【5】范绍庆. 官僚制精神与中国行政组织文化的重建. 行政论坛.2005.2

【6】列宁全集( 第29,33,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7,196,552.

【7】刘祖云. 论影响政府效率的行政文化形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8】汪风清. 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克服官僚主义的途径.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3

【9】傅明贤. 行政组织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10】龚廷泰. 官僚主义的体制原因及其消解手段. 江苏社会科学.1995.6

【11】张晓敏. 列宁论官僚主义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12】程继尧. 官僚主义的内涵、根源及其他.

【13】田猛. 列宁对官僚主义的透视和剖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4】龚廷泰. 官僚主义的体制原因及其消解手段. 江苏社会科学.1995.6

【15】唐冰开. 赵连章. 责任政府视阈下的行政文化建设.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16】[美]弗朗西斯∃福山.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构[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

【17】米多. 孙照峰 非正式组织与行政组织文化相融的探析. 经营管理者.2011.9


相关文章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
  • 一、毕业论文写作程序 1、确定论文选题:可以从已提供的参考选题中选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另外选题。学院根据选题安排老师指导、评分。 2、收集资料:根据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必须因地制宜搞好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的积累素材。 3、拟写论文提纲(校外点学生除外):将写好的提纲在xx年7月 ...

  • 浅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毕业论文
  • 浅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

  • 华工中国情感文化学论文
  • 中国政治情感文化与宗法制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 综述: 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两大政治制度,其统治中国社会长达数千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个方面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政治特色十分鲜明的国家,即使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代,依然或多或少地 ...

  • 法治城市的特征.意义与建设对策
  •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No.2,2010 Joumal<Guan乎h叫P0licecollege 总第76期sum76 法治城市的特征.意义与建设对策 王克群 内容摘要:法治城市的基本特征是有序化.公信度.高效率.民主性与自由度.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有助于为城市的政治. ...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参考题目 1 行政文化的革新与行政体制改革 2 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 3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4 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 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 6 行政道德建设与反腐倡廉 7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 8 政府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9 危机管理 ...

  • 行政专业实践方案
  • 陕西电大宝鸡分校行政管理 集中实践环节工作实施方案 本要求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本.专科). 一.社会实践 (一)实践教学要求 1.经济学科经济学类金融学专业.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本.专科)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社会实践. 2.社会实践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3.社会实践时间安排一般每学分 ...

  • 论行政决策科学化毕业论文
  • 毕 业 论 文 办学单位: 专业年级:学 生: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论行政方法的 华南师范大学 年 月 日 目录 内容摘要 ....................................................3 论行政决策科学化 ......................... ...

  • 20**年 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地图研究报告
  • 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 转载学术地图研究报告 2015年3月31日 引言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系列年度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转载排名数据的深入分析,探讨当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学术机构布局.学术创新态势.竞争合作状态等内容,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