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恒等变换

三角形的恒等变换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2、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3、cos (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4、cos (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5、tan (α+β)=6、tan (α-β)=

tan α+tan β

.

tan α-tan β

.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 2α=2sin αcos α, 变形sin αcos α=sin 2α.

2、cos 2α=cos α-sin α

2

2

=2cos 2α-1 =1-2sin 2α.

变形如下:

2

⎧⎪1+cos α=2cos α

⎨ 2

⎪⎩1-cos 2α=2sin α

⎧cos 2α=(1+cos 2α) ⎪2

2⎪sin α=(1-cos 2α) ⎩3、tan 2α

=. 1-tan 2α

sin 2α1-cos 2α

=

1+cos 2αsin 2α

4、tan α=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y =a sin x +b cos x =a 2+b 2sin(x +ϕ)

(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 b ) 的象限决定, tan ϕ=

b

a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cos 24︒

cos36︒

-cos66︒

cos54︒

的值为( )

A 0 B

12 C

D -12 2. cos α=-

35,α∈⎛ π⎝2, π⎫

⎪⎭

,sin β=-1213,β是第三象限角,则cos(β-α) =( A 、-

3365 B 、6365 C 、561665 D 、-65

3. tan 20︒

+tan 40︒

20︒

tan 40︒

的值为( )

A 1 B

C

D

4. 已知tan (α+β)=3,tan (α-β)=5,则tan (2α)的值为( )

A -47 B 47 C 18 D -18

5. α, β都是锐角,且sin α=513,cos (α+β)=-4

5

,则sin β的值是( )

A 、3316566365 B 、65 C 、65 D 、65

6., x ∈(-

3π4, π⎛π⎫

34) 且cos ⎝4-x ⎪⎭

=-5则cos2x 的值是( ) A 、-

725 B 、-2425 C 、2425 D 、725

7. 函数y =sin 4

x +cos 4

x 的值域是( )

A [0,1] B [-1,1] C ⎢⎡13⎤⎡1⎤

⎣2, 2⎥⎦ D ⎢⎣2,1⎥⎦

8. 已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余弦值等于

4

5

, 则这个三角形底角的正弦值为( ) A 10 B -3310 C 10

D -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

2

13. .在∆ABC 中,已知tanA ,tanB是方程3x -7x +2=0的两个实根,则tan C =

14. 已知tan x =2,则

3sin 2x +2cos 2x

的值为

cos 2x -3sin 2x

15. 已知直线l 1//l 2,A 是l 1, l 2之间的一定点,并且A 点到l 1, l 2的距离分别为h 1, h 2,B 是直线l 2上一动点,作AC ⊥AB ,且使AC 与直线l 1交于点C ,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 。

20. 已知函数y =sin 2x +sin 2x +3cos 2x ,求 (1)函数的最小值及此时的x 的集合。 (2)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3

)此函数的图像可以由函数y =2x 的图像经过怎样变换而得到。(12分)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①(对称性)b >a ②(传递性)a >b , b >c ⇒a >c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同向可加性)a >b , c >d ⇒a +c >b +d (异向可减性)a >b , c b -d ④(可积性)a >b , c >0⇒ac >bc

a >b , c b >0, c >d >0⇒ac >bd

(异向正数可除性)a >b >0,0b

c d

⑥(平方法则)a >b >0⇒a n >b n (n ∈N , 且n >1)

⑦(开方法则)a >b >0n ∈N , 且n >1) ⑧(倒数法则)a >b >0⇒1111 a b a b

a 2+b 2

. ①a +b ≥2ab (a ,b ∈R ), (当且仅当a =b 时取" =" 号). ab ≤2

2

2

②(基本不等式)

a +b

≥(a ,b ∈R +),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2

2

⎛a +b ⎫

ab ≤ ⎪.

2⎝⎭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

“一正、二定、

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a +b +c ≥(a 、b 、c ∈R +) (当且仅当3

a =b =c 时取到等号).

④a +b +c ≥ab +bc +ca (a ,b ∈R )

2

2

2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⑤a 3+b 3+c 3≥3abc (a >0, b >0, c >0)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b a

+≥2(当仅当a=b时取等号) a b b a

若ab

a b

b b +m a +n a

a a +m b +n b

⑥若ab >0, 则

其中(a >b >0,m >0,n >0)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当a >0x >a ⇔x 2>a 2⇔x a ;

x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

b .

2a +b ①平均不等式:-1≤≤≤-1

a +b 2(a ,b ∈R ), (当且仅当a =b 时取" =" 号).

+

(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

变形公式:

13解形如ax +bx +c >0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⑴讨论a 与0的大小; ⑵讨论∆与0的大小; 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⑴不等式ax +bx +c >0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a =0时 ⇒b =0, c >0;

2

2

②当a ≠0时⇒⎨

2

⎧a >0

⎩∆

⑵不等式ax +bx +c

①当a =0时⇒b =0, c

②当a ≠0时⇒⎨

⎧a

⎩∆

⑶f (x )

f (x ) ≤a 恒成立⇔f (x ) max ≤a ;

⑷f (x ) >a 恒成立⇔f (x ) min >a ;

f (x ) ≥a 恒成立⇔f (x ) min ≥a .

15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 法一:取点定域法:

由于直线Ax +By +C =0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 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特殊点(x 0, y 0) (如原点),由Ax 0+By 0+C 的正负即可判断出Ax +By +C >0(或

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

法二:根据Ax +By +C >0(或

Ax +By +C >0(或

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z =Ax +By (A , B 为常数)的最值: 法一:角点法:

如果目标函数z =Ax +By (x 、y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z 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小值 法二:画——移——定——求: 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l 0:Ax +By =0 ,平移直线

l 0(据可行域,将直线l 0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x , y ) ;第四步,将

最优解(x , y ) 代入目标函数z =Ax +By 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

利用z 的几何意义:y =-

A z z

x +, 为直线的纵截距. B B B

①若B >0,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

②若B

第三章 不等式练习(1)

1、不等式-x +2x >3的解集为 2、若实数a 、b 满足a+b=2,则3a +3b 的最小值是 。

2

1

的最小值是 x -2

+

4、设x , y 满足x +4y =40, 且x , y ∈R , 则lg x +lg y 的最大值是

3、已知x >2,则y =x +

5、设函数y =

kx 2-6x +k +8的定义域为R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1x

4

≥m 恒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y

6、已知两个正变量x , y 满足x +y =4, +是 。

7、若x , y ∈R +,且2x+8y-xy=0则x+y的范围是 。

8、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4x ≥m 对任意x ∈[0, 1]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9、若a >0,则下列不等式对一切满足条件的a , b 恒成立的是 . , b >0, a +b =2

①ab ≤1;

≤1; ③a +b ≥4; ④

2

22

10、要挖一个面积为432m 的矩形鱼池,周围两侧分别留出宽分别为3m ,4m 的堤堰,要想使占地总面积

最小,此时鱼池的长 、宽 .

11、已知两正数x,y 满足x+y=1,则z=(x +)(y +) 的最小值为

11+≥2a b

1

x 1y

y 22

12、设x ∈R 且x +=1,则x +y 的最大值为

2

13、已知常数a 、b 都是实数, 不等式-2x 2-(a +1) bx +b >0的解集为(1,3).

+

2

-2x 2-(a +1) bx +b

(Ⅰ)求实数a , b 的值; (Ⅱ)若x

x

14、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 +1) x +1<0.

15、已知函数

f (x ) =-sin 2x +sin x +a ,若1≤f (x ) ≤4对一切x ∈R 恒成立.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三角恒等变换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3、-7 14、-

2

5

15、h 1h 2 16、①③


相关文章

  • 全国优秀教学设计:北京丰台二中
  • <25.2旋转变换>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8册 北京市丰台二中 赵燕 一. 教学内容解析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的三个阶段都非常强调图形运动的教学,并且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从课程 ...

  • 简单三角恒等变换总结
  • 第七讲 简单三角恒等变换 一.引言 (一)本节的地位:三角函数恒等变换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知识之一,也是历年高考必考查的内容,体现考纲对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 (二)考纲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 ...

  • 三角函数解题方法
  • 三角函数解题方法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应用及技巧 二. 教学目的 1.复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及相互关系 2.分析三角恒等变换的常见形式.问题及解题技巧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三角恒等变换的常见形式.问题及解题技巧 四. 知识分析 1.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1)两 ...

  •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二维图形变换
  • 实验三二维图形变换 一.实验任务 1. 通过二维几何变换的数学模型,编写缩放.旋转.对称变换: 2. 实现图形变换的交互式操作:缩放.旋转.对称变换等: 二.实验内容 1. 放大缩小变换 放大缩小变换公式为:x '=x..Sx , y '=y.Sy ; 其中S x ,S y 分别为x,y 方向的放缩 ...

  •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 电路 班号:电82 姓名:冯腾 学号:2008010935 目录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 1 ...

  • 学生初二上第三章第5-6节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简单的图案设计
  • 初二上 第三章 第5-6节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简单的图案设计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图案的分析与设计 1.图形之间一般变换关系的基本类型 2.利用各种变换关系观察图形的形成 3.简单的图案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2.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 ...

  • 高中数学必修四在线辅导
  • 课程分类:高三课程 主讲: 更新时间:2016-12-22 16:04 播放量:4 分享到:0 播放列表 第1讲. (1)三角恒等变换综合应用(上)例1 第2讲. (2)三角恒等变换综合应用(上)例2 第3讲. (3)三角恒等变换综合应用(上)例3-例4 第4讲. (1)三角恒等变换综合应用(下)例 ...

  • 矩阵乘法的法则
  • 第六节.矩阵乘法的法则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何变换,使学生理解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但并不是绝对的). (2)通过实例,了解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 教学重点:理解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教学难点:从图形变换的角度理解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上节课的练习的讨论: 已知三角 ...

  •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新大纲中把数学思想和方法视为数学的基础知识,于是学习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 ...

  •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教案(1)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