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概念;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的概念及其与信仰的区别;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

教学手段:系统讲述、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课堂导入: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也就是“目标”。这样的人,总是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总是在创造人生新的辉煌,总是在收获更大的成功,总是在期冀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人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

一、理想含义及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在人的生命旅途中,每个人对未来都有一番美好的设想,比如,在小学写作文《我的理想》时,很多同学可能在那时写的是要成为科学家、作家、医生、老师、将军什么的。而现在同学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也作了一番设想,我报什么专业,大学毕业以后投身于某一行业中。这些都是理想,是我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生活实践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理想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实现可能性;

二是人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是对社会生活发展前景的形象化构想,基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的目标追求。

(二)理想的特征

1、现实可能性和科学性

理想虽然是人的精神现象,但它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科学理想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现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而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如嫦娥奔月,是人们的幻想,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

愿望。这一幻想随着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计划的成功实现而变成现实。

2、时代性和阶级性

理想是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密切联系,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它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它具有时代性、阶级性。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房中所想的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34页。)

3、实践性

理想一旦产生,就会作为认识的初步结果促使人们去进行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它不仅给人生实践提供一个导向,而且还会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根据实践来修改和发展。

树立了理想而不努力实践,只会使理想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4、超前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已有社会现实的一种超前性的预见和设想,因此,理想不是眼前的现实,而是未来的现实,是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现实。

(三)理想同幻想、空想的根本的区别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在将来有较大实现的可能性,尽管这些幻想在当时看来简直有些异想天开,但在今天已经有许多变成了现实。

例如古人曾幻想“嫦娥奔月”,在当时看来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航天飞机已经把人类送上了月球,从而使“嫦娥奔月”的幻想变成现实。幻想分为一般幻想与科学幻想。科学幻想是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列宁指出:“神奇的预言是童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神奇的预言就是一般幻想,科学的预言则是科学幻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幻想也可以说是理想。

空想则不同,空想虽然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也反映了人们一定的追求和目标,但它是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能够实现的,如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是非常好的,但是,像海市蜃楼一样是不能实现的。

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它并非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理想有现实基础和依据,是基于现实的想象,可以谋求到实现的条件和手段。

理想的类型:

理想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按理想的性质划分: 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庸俗理想

按理想的时序划分:长远理想、中期理想、近期理想

例如,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在21世纪中叶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理想和在21世纪前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理想,就分别是我们的长远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

按理想的主体划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按理想的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含义及特征

信念是与理想相联系的精神现象。人们对自己确立的理想坚定的程度,往往表现为一个人信念的状态。

信念就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对某种理论主张、思想见解及理想的坚定不移、坚信不疑,并能激励人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看法和观念。

“信”是其关键。

(一)信念的特征

1、坚定性

它以一定的社会认识为基础,经过情感深化,不仅具有理智上的坚信不疑,而且得到了情感上和行为上的强烈支持。因而,这比一般认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毛泽东、李大钊、方志敏、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是明证。

2、执著性

信念是一种稳定的观念,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形成的“非做不可”的欲念。

人们通过认识,并在情感上接受这种认识,认为它是正确的,是自己的最深切的需要,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有亲身践行的自觉要求,在意志的作用下,就形成坚定不移的、稳定的信念。

3、多样性

信念的多样性,不但表现在同一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而且表现在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信念,比如对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真理、事业的信念以及其他人生信念。

(二)信念的类型

信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特定的层次和结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政治信念

政治信念是指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一贯看法。它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方向,并指导人们的政治活动。

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2、科学信念

科学信念是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服。它体现人类的理性精神,建立在判断推理、科学实验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幻想或猜测的基础上。

3、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现实坚信不疑的看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4、生活信念

生活信念是指人们对生活前途的信奉态度。生活信念人人都有,只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不同的人的生活信念,其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这往往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接受的需要程度以及对此的意识程度。比如有的人勤于探索、勇于进取,在顺境和逆境中同样一如既往,开拓前进,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信念;而有的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信念。

思考题: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的无数成功者成功的事实证明,凡是有作为的人都非常注重人生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提供动力源泉——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勤学好学

成为航标方向——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

提供精神支柱——推动大学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

提高精神境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格品位

有个古老而真实的故事:

一位盲人以弹琴为生,师傅临终时传给他一个“秘方”:只要弹断1000根琴弦,双目就会见到光明。这位盲人近90岁时,终于弹断了1000根琴弦,双眼并没有复明,但他明白了“秘方”的“真谛”是理想。于是临死前,他又把这“秘方”传给了自己的盲徒弟:只要亲自弹断1200根琴弦,就会见到光明。就这样,小盲人继续走师傅的路。为了有一天能见到光明,他会好好地活下去,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理想。这是普通人的理想,他们靠理想支持着生命,获得了生存。

四、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把社会理想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

1、它以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党在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三步走”战略,纠正了过去制定中长期国家计划只重视产值、产量、速度,忽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着眼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而这些标准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觉得到的,因此,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它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片面强调经济的增长,而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现代化,也不同于单纯的“四个现代化”,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争取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建立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社会公正、公平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繁荣学术和文艺。

3、它既坚持了实事求是,又极具感召力,体现了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以往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不断调整实现现代化的理想目标。

一是把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调整为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是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由争取21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相适应,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两个“高度”去掉,改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是分“三步”走的每一步,都是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实际上前两步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要实现“三步走”的理想目标,每走一步对中国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它又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宏伟目标。我们用大约100年时间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历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深得民心,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国际排名的第13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6位。

(二)美好的共产主义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是自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革命最合理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坚定地强调:“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

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

1、共产主义理想的美好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面貌作了科学的预测和描绘。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①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到极大发展;②劳动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③人们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思想品德。

2、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分析和科学预见的基础之上的。

资本主义社会与生俱来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也就证明共产主义理想是惟一科学的社会理想。

把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还在于共产主义理想符合人类的最高利益。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理想,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理想。这种社会理想的实现只能给少数剥削阶级带来实惠,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却是贫困和痛苦。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的阶级利益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只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才能解放自己。因此,将共产主义作为人生最高理想也就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性。

共产主义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将来要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是指一种科学的理论;

三是指为实现这种社会理想而进行的伟大实践,即共产主义运动。

五、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要把美好的理想变成光辉的现实,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1、理想和现实是相分离的、对立的、二者存在差别和矛盾

一方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幻想未来,也无法将现实的一切包罗,它只能近似地反映现实发展的总趋势。

另一方面,理想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性超越,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正如张闻天所说:“理想虽然是建筑在现实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上,但理想是超过现实社会的东西。

理想好比泥土中生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它又不是泥土。”现实中孕育着理想,但现实又不同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出发点。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不但包含着现实中应待发展的

因素,也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二)把理想变成现实的条件

中国有一句俗话:“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意思是说有的人“立常志”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努力践志,不屈不挠地去实现它;有的人“常立志”但不努力践志,经常变换理想,就等于无志。把理想变成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著名的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遄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可见,不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任何理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应该怎样把理想变成现实,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

1、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及其理想等坚信不疑的真挚信仰,且努力付诸于行动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如果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拼搏进取,百折不扰,勇往直前。

2、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古以来,任何有伟大理想和志气的人,都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都是真正艰苦奋斗的实干家。

3、实现理想要有献身精神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凡有成就者,无不具有探索和献身精神。我国大史学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正是一切有志者在实现美好理想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三部曲。尤其是第二种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拿我们来说,就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拼搏进取,执著献身。

4、实现理想要有真才实学

要真才实学,就要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5、实现理想要有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概

要超越就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鲁迅先生在《三闲集》中说得好:“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高大!”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在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38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37岁。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30岁和34岁。《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等等。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代代超越的过程,前人教育,启迪后人,后人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巨大的建筑起于一砖一瓦,崇高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起点就在脚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六、职业理想与现实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1、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原因在于: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2、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既存在“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

当前,比较突出的是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问题。

此外,失业类型中还包括发展性职业和周期性失业。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正确的创业观

(1)要求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志存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专门提出坚定理想信念问题,抓住了根本,切中肯綮.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 ...

  • 形式与政策调查报告
  •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堂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理想与信念调查与分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 主持人:朱启航([1**********]0) 课题成员:李占锋([1**********]8)朱松伟([1**********]2) 从博文([1******** ...

  • 理想信念调查报告
  • 小组成员: 组长:李敏仪 ([1**********]) 徐文伟([1**********])李海洁([1**********])聂燕良([1**********])龚薛辉([1**********])邱水清([1**********])李静([1**********]) 李健标([1******* ...

  • 谈理想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 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摘要: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同学们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 ...

  • 讲政治讲信念
  • 讲政治讲信念 心得一: 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 ...

  • 我的理想 我的信念 我的事业
  • 新江宁小学 朱琦 理想信念是奋斗目标,是精神支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执著奋斗,自强不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在加强 ...

  • 第二章志存高远
  • 第二章 志存高远 [雷锋语录]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一定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把我的青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手机短信]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感到迷茫,缺乏生活的动力,而年轻的雷锋叔叔却做了一辈子好事.因为他的心底一直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使他 ...

  • 锻造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核心要点: ■ 锻造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朝着这个方向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 ...

  •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确定版)
  •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调查与分析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 抵达光明的彼岸.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 成的动力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 界观.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