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宜居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城市社区宜居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摘要】指标体系要真正落实到社区建设中,就必须逐层分解,制定措施实现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在指标分解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指标的每个关键要素落实到相应责任主体,可操作、可考核;另一方面要保证指标责任主体便于统计和监测每个指标的关键要素,实现对指标体系的还原评估与反馈修正。使指标体系分解实施的结果动态化,保证指标的有效性。

一、社区功能与宜居建设要求

(一)社区功能

在城市规划学领域,社区拥有“居住”与“支持”两大功能。“居住”功能强调私密性、内向性与静态空间,“支持”功能强调公共性、开放性与流动空间。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层次结构的过渡性[1]。“居住”是社区的基本功能,“支持”则为其提供保障,二者紧密联系。

在社会学领域,社区功能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化”、“社会调控”、“社会福利保障”与“社会参与”五大功能。经济功能是指社区工厂、商店、宾馆等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的功能;社会化功能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自然人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功能;社会调控功能是指社区各类机构与团体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安全的功能;社会福利保障是指社区福利部门、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开展的主要面向社区弱势者的照顾和关怀、社区居民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援,社区医院、诊疗所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等功能;社会参与功能是社区为居民提供经济、政治、教育、康乐和福利等多方面活动的参与机会,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功能[2]。这五大基本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二)宜居建设要求

2000年,民政部下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社区的工作重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城市社区建设。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将政府服务覆盖到社区,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将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优化社区服务内容、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完善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作为发展目标。

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城市宜居性的表述是: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2007年5月,国家建设部出台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这一属性在指标体系中也被分解为“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与“公共安全”六个方面。尽管这一标准仅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导向型科学评价标准,不支持任何机构用以进行宜居城市评选排行活动,但它指出的“宜居”属性已在城市规划领域得到普遍认同。

二、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体系框架

综合社区功能要素、社区工作重点与宜居属性内涵,基于社区结构建立指标体系框架,分为物理空间合理、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景观优美、邻里关爱和睦与治理服务高效六个模块,各模块分别落实社区工作、体现宜居属性与社区功能,参见图1。

(二)指标体系建立

空间组织合理模块分为场地选址、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与声环境五个子模块,重点评价社区居住舒适度;服务设施完善模块分为行政办公、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与商业金融五个子模块,重点评价社区生活便利度;基础设施配套模块分为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灾险安全与智能智慧四个子模块,重点评价社区基础设施的方便、安全与经济程度;环境景观优美模块分为环境质量、广场公园、景观绿岛、雕塑小品四个子模块,主要评价社区环境优美程度;邻里关爱和睦模块分为适龄设施、活动平台与虚拟空间三个子模块,主要体现社区关怀与社区交往;治理服务高效模块分为自治组织、邻里组织、治安组织与志愿服务四个子模块,重点体现社区活力与社区文化。城市社区宜居评价指标体系参见表1。

三、指标实施的动态修正

指标分解实施是承接目标指标制定与实际工作安排的关键环节,可分为分解措施制定、要素统计监测、指标还原评估与体系反馈修正四个步骤。

(一)分解措施制定

明确指标的核心要素与可落实到的责任主体,确定指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与次级指标。基于次级指标社区管理的具体措施,再将指标分解形成各主体可落实的具体措施。

(二)统计要素监测

分解次级指标之后,通过梳理综合社区建设实际操作的各个阶段,可以用直接统计的统计基础单元,构建指标体系的统计监测模型。通过对统计基础单元统计方法的确定来建立软、硬件系统。

(三)体系反馈修正

通过对指标的还原评估,评估指标分解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及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指标完成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完成指标体系分解的次级目标、措施以及统计基础单元的反馈,并通过一定机制完成修正。

四、结语

指标体系要真正落实到社区建设中,就必须逐层分解,制定措施实现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在指标分解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指标的每个关键要素落实到相应责任主体,可操作、可考核;另一方面要保证指标责任主体便于统计和监测每个指标的关键要素,实现对指标体系的还原评估与反馈修正。使指标体系分解实施的结果动态化,保证指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伍学进.城市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蔡禾.社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读后心得体会
  •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大家论述城乡统筹发展较多的是如何统筹农村发展,今天我从研究城市的角度和大家交流关于城市的问题。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最简化、最基本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认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中国若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 ...

  • _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
  • 第35卷第2期 2016年2月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V ol.35, No.2February, 201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为城市地理学提 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亟需从地理学视角,构建宜居城市建设的核 ...

  •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与评价方法_以天津市为例
  •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与评价方法 ---以天津市为例 1,2张雪花,雷 11,2 喆,张宏伟 * (1.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天津300387;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融为一体,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构建 ...

  • "创意植入":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辐射路径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结合,挖掘发挥适宜人居城市建设中的"创意植入"和创意城市的人居效应,这对于激发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实力.深化创意与人居的互动城市范式.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综合发展水平,有着迫切意义和现实诉求.为此,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创意植入 ...

  •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上
  •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上) JapaneseGreenSpaceMasterPlanningFeatureandCaseAnalysislIl 戴菲艾玉红 DAIFei,AIYu-hong l警绿豢18善3 摘 要: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的发达国家之一.通过研究日本的规划特点和 ...

  •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_屈寒飞
  • DOI:10.13483/j.cnki.kfyj.2013.02.004 [农业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 ●屈寒飞,苏焰伟,陆永球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内容提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战略要求.在对我国农村人居 ...

  • 街道副书记宜居社区创建动员大会讲话稿
  • XX街道"ZZ省宜居社区"创建动员大会讲话稿 为全面推进"ZZ省宜居社区"创建,有效提高街道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此,我们今天在此举行 "ZZ省宜居社区"创建动员大会. "宜居社区"创建工作是国 ...

  • 乡村规划师上半年工作个人总结
  • 乡村规划师上半年工作个人总结 自20XX年11月应聘为xx市第二批乡村规划师以来,按照乡村规划师六大职责,踏实扎根基层,已在xx镇履职近两年。两年来,积极参与市、区、镇规划建设事务,这之中,有成绩,有困难,也有不足,现将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参与市、区重大规划事务,发挥规划师专业技术特 ...

  • 最新版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含63处禁止开发区域)
  •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规划基础 第二节 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 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规划目标 第三节 功能分区 第三章 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 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 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 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 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 禁止开发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