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存在第三种商--灵商

人类存在第三种“商”——灵商

--------------------------------------------------------------------------------

文/[英]达纳·佐哈 来源:《中外书摘》

20世纪末,大量最新的科学数据向我们显示:人类在智商、情商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商”--灵商。在智商和情商的运转中,灵商构成其必要的基础,它是我们的最高智慧。

20世纪初,智商成为重要的议题。我们求知的或者理性的智力是我们逻辑性地解决重要问题的一种能力。心理学家发明了测量它的方法,这些检验方法已经成为区分人类智力程度的手段,它被称为智力商数或智商,据说能够标示人们的能力。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商越高,他的智力就越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尼尔·戈尔曼推广了来自许多神经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显示,情感智力--作为一种方便而简略的表达方式,我们把它称作情商--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情商使我们具有觉察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感情的意识。它使我们具有移情、同情、产生动机以及对痛苦和欢乐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如同戈尔曼指出的那样,对智商的有效使用来说,情商是一种基本需要。如果大脑区域内我们的感情受到了损害,我们的思维就不会有效。

目前,在20世纪末,大量最新的虽然远未成熟的科学数据向我们显示,存在着第三个“商”。随着一场关于我们的心灵智力--简称为灵商--的讨论,人类智力的整体画面变得更加完全。我所说的灵商是这样一种智力,我们用它来提出和解决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它在一个更为宽广、更为丰富,并且不断提供意义的环境里安排我们的行动和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用它对行动的某个过程或者某段生命历程进行评价:这一段比那一段更有意义。智商和情商这两者的有效运转,灵商就是必要的基础,它是我们的最高智力。

韦伯斯特词典把“心灵”定义为:“生机或生命的本源;它赋予有机体以生命,与其物质因素形成对照;生命的气息。”人类基本上是心灵动物,因为我们总是被一种需要所驱使,这就是询问一些“基本的”或者“终极的”问题:我为什么出生?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我感到疲倦、消沉或沮丧时,我为什么应该继续前进?是什么使这样做变得值得?实际上我们已被限定,被这种特殊的人类在自己的所作所为和经历中寻求意义和价值的渴望所驱使。我们渴望在某个较为广阔的、赋有意义的环境里看待自己的生活,不管这是家庭,是社区,是足球俱乐部,是毕生从事的工作,是我们的宗教机构,还是世界本身。我们渴望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去追求,有什么可以使我们超越自己和眼前的瞬间,有什么可以赋予我们和我们的行动以价值感。一些人类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认为,正是这种对意义的渴望,以及它所带来的价值演变,使人类大约在200万年前首次走出丛林。他们认为,对意义的需求导致符号创造,导致语言的演变进化,并导致人类大脑的不寻常的发育生长。

智商和情商--不论是分开来说还是合起来说--都不能充分说明人类智力的错综复杂性,不能充分说明人类心灵和创造力的丰富多样性。电脑具有高智商:它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并且能够遵循规则不犯错误。动物往往具有高情商:它们具有它们所在环境的情境感觉,并且知道如何作出适当的反应。但是,电脑和动物都不会询问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些规则或这个情境,或者两者是否有可能不同或者是更好。它们在界限内工作,玩“有限的游戏”。灵商允许人类去进行创造,去改动规则和变更情境。它允许我们与界限开玩笑,玩“无限的游戏”。灵商赋予我们以辨别的能力。它赋予我们以道德感,一种随着理解和同情使刚性的规则变得柔和的能力,一种同样的发现同情和理解何时达到其限度的能力。我们用灵商来努力对付各种美好的和邪恶的道德问题,来展望各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去梦想、去追求,使我们自己脱离污浊。

灵商与情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转换能力。如同丹尼尔·戈尔曼解释的那样,我的情感智力允许我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作出判断,然后在里面适当行事。这是在这个情境的界限内行事,允许这个情境来指引我。但是,我的心灵智力允许我首先询问我是否想要呆在这个特定的情境里,我是不是宁可改变它,创造一个更好的情境?这是在与我的情境界限一起行动,允许我来引导情境。

最后,在我们察看灵商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时,我们看到,它的运作确实来自大脑中枢--从大脑神经病理学的统一功能中来,它把我们所有的智力整合成一体。灵商使我们成为充满理智和情感的高尚动物。

人类终极智力之灵商,尽管通常都是来源于偶然消散于无形,但其间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却也不是简单的数字可以估量。总经理作为企业管理主体的象征,其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顿悟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样也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因此,培养好灵商往往能够为总经理科学治企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灵商,即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顿悟能力和应变能力。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认为,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必须具有鲜明的直觉想像力。无论是阿基米德从洗澡中获得灵感最终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从掉下的苹果中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是凯库勒关于蛇首尾相连的梦而导致苯环结构的发现,都是科学史上灵商飞跃的不朽例证。 在“商场如战场” 的时代里,在面对企业的发展完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道路可循,单靠成文的理论也解决不了瞬息万变的实际问题时,我们也同样呼唤灵商的出现。而作为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其灵商指数实际上也就代表了其在面对企业复杂多变的局势时能够作出科学决断并带领企业员工占领市场鳌头的能力指数,因此那些通常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商,往往也是拯救企业的灵丹妙药。。灵商的培养和修炼,关键在于学会思考,大胆假设,敢于挑战和突破传统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

  • 女性人类学概说
  • 作者:潘杰 民族研究 1999年04期 本世纪70年代初,随着女性主义(feminism)和女性学(women's studies )研究的发展, 一门新兴学科--女性人类学( feminism anthropology)悄然兴起.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问题,不仅为女性学的发展拓宽了道路,而且 ...

  • 第1课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第1课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目标导航 (1)理解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重难点突破 一.自然界的存 ...

  • 从敬畏人类到尊重自然的转变--浅谈人类中心主义何以超越
  • 从敬畏人类到尊重自然的转变 --浅谈人类中心主义何以超越 刘 峰 [摘 要] "人类中心主义"对其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却不一而足,在面对"人类中心主义"可否超越的问题上,更是莫衷一是.自柏拉图以降,人类就踏上了&qu ...

  • 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 作者:陈伟华杨曦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年01期 有关环境伦理学的争论中,李德顺先生认为,其实质在于"确定人的宇宙地位,或者确定 自然界与人的关系".[1]那么,人类应如何理解和把握自己,如何界定自然,才是人类对 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才算找准了人与自然的合适位置.本文通过 ...

  •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在西方文化史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通过宣告上帝之死而摧毁了传统的精神哲学,建立起一种现世的和个体本位的生存实践哲学,并因此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潮大都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渊源.超人学说作为尼采哲学的重 ...

  • [敬畏自然]阅读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 ⑵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⑶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⑷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⑴ 阅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为什么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明确:①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 ...

  • 再论物质_实践本体论
  • 2008年4月 第25卷第4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Apr.2008Vo1.25 No.4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 再论物质---实践本体论 嵇光前 (徐州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本体 ...

  •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的起源 现实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发展的自己的对立物--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科学研究成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在地球这个自然物质世界 ...

  •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任何人都不可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做出精确的预言,甚 至连给出框架性的推测亦非易事(即便是在八十年代初,恐怕任 何人都未曾预料到数年后社会主义制度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 崩溃),因为历史不是铁轨上的列车,它没有预定的轨道.历史 中总在不断地创生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事物,而未来由这些事物 共同决定:历史 ...

  • 论人类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
  • 摘 要:人类创新活动是思维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内在统一过程.把知识理解为具有多维意义向度的概念,才能真正揭示知识在人类创新活动中的内在机制.知识是创新思维活动中作为内在构成要素分为主体性始动的元知识和被动的工具性材料知识两个层面.知识是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知识作为创新实践构成要素存在于其活动主体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