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如何成为可能

  【摘要】 最近,校园暴力事件的密集爆发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人们法制意识的淡薄。信仰的缺失与道德的赤字正在转化为一桩桩人为的灾难,社会开始为多年累积的信仰危机与道德沦丧承受沉重的代价。为此我们有必要呼吁人们能心怀法律信仰,构建自己的精神锚地;呼吁我们的国家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加固国民的精神支柱!   【关键字】 校园暴力 法律意识法制建设法律信仰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影响   福建南坪、广西雷州、江苏泰州……接连发生校园血案,类似频发的事件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恐怖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的非议,学生的恐惧、家长的担心、老师的无奈……这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校园命案的阴影让我们怀疑是这个社会缺失了应有的营养,就像三鹿奶粉一样成为一种毒源,从而导致人们价值取向发生的危险化。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精神沙漠的危险,作为社会的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就仿佛营养不足的民族一样,发展下去将是整个社会没有安全感甚至是没有凝聚力。这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困扰着整个中华民族,信仰的缺失与道德的赤字正在转化为一桩桩人为的灾难,社会开始为多年累积的信仰危机与道德沦丧承受沉重的代价。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滋生了这种毒瘤的泛滥?校园血案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二、引发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有人说校园暴力的接连发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玷污,玷污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与人为善的精神;有人说这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宗教信仰的玷污,玷污了儒教“和”与道教“礼”的精神;作为一个法律人,我想说这是一种法文化的缺失,是一种源于对法律的信仰危机从而引发的一种归宿感的恐慌与灵魂寄托的缺位。   每当谈起法律信仰,都会想起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今时代当我们呼吁大力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时,是否遗忘了更重要的东西――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呢?当我们倡导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是否也能让心灵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寻找一方沃土来培育法律信仰这棵绿苗呢?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的观点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这一事实,我想说作为法律信仰的主体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去把法律规则作为一种行为的准则,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尊重法律!而从外在的因素来分析的话,不可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缺位以及各中小学从起步教育在这方面的忽视逐渐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三、预防对策的几点建议   我们的社会要继续发展,我们的民族要继续生存,如何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真正给人们一种安全的归属感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说,我们自身要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学法也就是基础阶段对法律的一种接触和认知,通过对基层的法律宣传,社会的普法教育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素养,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法律意识。有了法律意识我们要自觉的去守法,用法律的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意识从消极服从到自觉信仰的提升才是法治化的动力源泉。同时,青少年应当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注重道德素质的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以及对学生荣辱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说,我们的社会也要为培育具有法律信仰的公民提供相应的客体条件。   第一,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人们崇尚法律是因为法律本身的公平、正义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把法律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是因为对“良法”的信仰,当我们号召法制的现代化建设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我们应积极的探索法律的本质要求、贯彻法律的精神 、科学民主的去立法。要使法律真正的贴近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诉求,真正反映人民广大利益同时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也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先决条件。   第二,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学生生活的载体,校园的软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进步有直接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能仅仅强调高的升学率,德智体美劳的倡导不能只是一句口头语,怎样真正将其贯彻落实到实处是对学校新的要求,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应当为学生构建健康的校园风貌,在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增加发展法治方面的宣传,特别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引。   第三,家庭教育不容忽视。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以及亲友的家庭教育,这点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歪曲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中都是独生子,过分的溺爱和放任使得孩子在成长中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家长也疏于对孩子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他们唯我独尊,任性妄为,逐渐的就会误入歧途,所以说家庭教育对校园暴力的改善是责无旁贷的,对孩子法律信仰的形成也是举足轻重的。   人类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每个人一生之中都要有信仰,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心存对法律的信仰,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不能没有法律,它是社会安全有序发展所维系的根基。特别的是,我们加强对新时期这一代人的熏陶和感染,为他们法律信仰的培养提供适合的社会环境氛围。我们不难设想:倘若人们法律意识淡薄,丧失对法律形而上的信仰,中华民族缺少对法律的信念以及对法的追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仅仅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 黄富源.校园暴力之研究与防治.现代教育及防治.第12期   [2] 陈娟.建立法律信仰的必由之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3   [3] 陈国华. 从法律思想的转型论社会主义法律信仰重建[J].   [4] 莫然.青少年校园暴力及其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5] 李云虹. 校园暴力,心中永远的痛[J]. 法律与生活, 2006,(12)   作者简介:   韩凯星,女,1987年5月,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法学院2009级法律硕士。


相关文章

  •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感谢市局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谈谈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最近,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了六集的专题片<法治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我也蹭蹭热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法治"的话题- ...

  • 论法律信仰危机与中国法治化
  • 作者:范进学 法商研究 1997年06期 当现代世界各国纷纷踏上法治化道路之时,中国从领导决策层到普通公众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巨大价值.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q ...

  • 宪法根本法地位与宪法至上性信仰
  • 法律园地湖北社会科学 宪法根本法地位与宪法至上性信仰 王青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00.() 摘要:宪法根本法地位和宪法至上性信仰是两个不同的认识范畴.它们表现于国家和个人的方式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追求价值不同.同时它们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两者在自由和秩序的 ...

  •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 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但宗教规范与宗教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不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违反国家法律的宗教规范将不被认可.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上升为法律制度的理念,也是我们今天处理法律与宗教规范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宗教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必然有自身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其教徒和信众的行为,但前提是 ...

  • 法史镜像中的普法意义
  • 法史镜像中的普法意义 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 王月峰 [内容摘要] 通过法史认识普法的意义是一种对法律.法治及其发展的特殊认知方法,这种认知方法一方面能够使我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建构一些理性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我们多层次认识普法的意义提供一个良好的切入点.知晓法律规则,为行为提供指南只是普法的最初 ...

  • 法治观念的误区
  • 作者:张龙 长白学刊 1999年02期 当代中国,法治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这无疑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时下流行的许多貌似合理的法治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蜕变为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泥沼和误区.这表现在许多方面,现择其要者略加论述. (一)关于传统 所谓传统"是一种历史上形成并延续到现在, ...

  • 律师的科学发展观
  • 讨论青年律师的科学发展观,我们首先应弄清楚两个概念,什么是青年律师?什么又是科学发展观? 作为律师制度在我国恢复30年的今天,大量的芸芸学子怀着梦想通过以前的律师资格,今天的司法资格考试投身到律师行业中来,推动我国律师事业的蓬勃发展,执业人员从恢复之初的212名发展到今天的15万,这15万执业律师, ...

  • (原创)试论青年律师的科学发展观
  • 讨论青年律师的科学发展观,我们首先应弄清楚两个概念,什么是青年律师?什么又是科学发展观? 作为律师制度在我国恢复30年的今天,大量的芸芸学子怀着梦想通过以前的律师资格,今天的司法资格考试投身到律师行业中来,推动我国律师事业的蓬勃发展,执业人员从恢复之初的212名发展到今天的15万,这15万执业律师, ...

  • 理性信仰与心灵信仰的统一
  • 作者:马明贤 一 安拉造化宇宙万物,其中包括人类.人类虽系宇宙的极其微小组成部分,但却是宇宙精华,万物之首.人类在宇宙中享有的核心地位和崇高价值,是由人类被赋予的两个重要且本质的属性决定的:理智(或称为理性)与心灵.人类凭借这两个属性成为社会意义的人,能够从事其他生物无法从事的事情,创造了源远流长的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