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中有一段非常诗性的描写,大意是:

有一天,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围坐在孔子身边。孔子心情很好,就对他们说:“你们平时常常说别人不了解你们,今天我让你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说出了各自远大的抱负——治国平天下。只有曾点与众不同,别人在高谈阔论,他却在一旁弹琴自娱。孔子见别人都说了,唯独曾点在自娱自乐。于是孔子便点名叫曾点发言。

曾点弹琴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琴直起身来,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谈谈各自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我的志向啊,就是暮春时间,春暖花开,穿上了春天的服装。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我是赞成曾点的志向啊!”

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啊?就是在美好的春天和一帮弟子,在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阳光,沐浴河水,在春风拂面中高歌一曲,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妙啊!孔子的志向竟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春游啊!

春游为什么竟成了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呢?

人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孕育了人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当我们置身在自然的怀抱,就仿佛置身于母亲的怀抱一般。“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人类的幸福还有什么能胜过陶醉于母亲温暖的怀抱呢?在自然的怀抱,孔子是自由的,他的心灵和精神完全得到了释放;在自然的怀抱,孔子是温暖的,他的身心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在自然的怀抱,孔子是幸福的,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与母亲一起尽享人生的快乐!这样的人生是诗意的艺术人生,可以视富贵如粪土,如浮云,可以“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大自然更是人类智慧的源头活水。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华文明智慧人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大智慧都来自哪儿呢?

我们不妨看看两位智者对水的情感和感悟。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呢?”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性。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孔子的一番宏论,由什么而得启发?是我们司空见怪的水啊!由大自然极普通事物而悟出人世间的极不普遍的哲理,这就是智者的品格,也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老子是怎么论水的呢?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认为具有最好道德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处于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后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您看,“柔可克刚,弱能胜强”,“无为而无不为”,“不言之教”这些充满辩证法的人生大智慧竟又是自然中的水给我们的教化。大自然,我们的母亲。大自然,我们人类永恒的老师啊!

行文到此,我不仅联想到我们当下的教育,当下的社会,当下的人类。

现代文明正以大踏步的城市化进程裹挟人类向前奔跑。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是去自然,远离自然。高楼大厦让我们远离大地泥土,钢筋水泥让我们远离山水自然,书本作业让我们远离原野春风。城市化正一步步把自然之子——人类从自然的怀抱中抢夺。当人类一步步离开自然的后果是什么呢?我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上至北京、上海、深圳大都市,下至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我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大城市的孩子好像越来越少灵气了。相反,县城的孩子,甚至农村中心校的学生都有不少灵气和智慧。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譬如大城市孩子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负担太重,学习内容过多,学习压力过大等等,但我以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城市的孩子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智慧的源头活水,他们变得干涸了,变得呆板了,变得机械了。他们多了书本知识,多了“枝叶知识”,少了实践知识,少了自然知识,少了“根的知识”,少了“种子的知识”。“叶的知识”再多也枉然,因为叶的知识不能产生新的知识,只有“根的知识”,源头性知识才能生长出新的知识。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才是真正的“根的知识”,“种子知识”,源头性知识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我们观察证实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性: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经常地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和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不要让学校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啊。我竭尽努力,使童年时期的所有年分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使儿童意识到思维规则好比是一座匀称建筑物,而这座建筑物的构造法又是一座更为匀称的建筑物——自然界所启示的。”(《给教师的建议》P189-190)

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哪些启示呢?

小草叶边锯齿,启发鲁班发明了锯;

二泉映月的淙淙流水声,引发阿炳创作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鸟巢那独特完美的造型启示设计师创造了2008年中国巨型建筑“鸟巢”;

中秋之夜,朗朗明月引发多少文人骚客创作了不朽的咏月诗词歌赋。

……

可以这样说吧,人类文明的每一点进步均离不开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向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智慧清澈的汩汩泉水,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我们人类,让我们人类的教育走向自然,亲近自然吧!


相关文章

  • 五月份国旗下讲话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信大家都记得北大的那个美女主持人李师师吧,李师师于xx年参加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她学识渊博出口成章,话语间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成为该节目第一位八期女擂主,从此一举得名,现任北大电视台主持人,并主播<北大新闻>.那么为什么李师师能 ...

  •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摘要:西方文化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 ...

  • 理想课堂论文
  • 问渠那得清如许 --理想课堂的哲学断想 李庆明 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有一方塘,又称"半亩塘",理学大家朱熹的父亲朱松与郑公交情甚笃,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赞曰:"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朱熹写了一首有名的哲 ...

  • _周易_文化研究意义重大
  • 第25卷第3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 . 25No . 3 <周易>文化及其意义(笔谈) 编者按:<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 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 而对<周 ...

  • 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周易中天人合一太和中正的和谐的思想,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态度,居安思危慎终敬始的忧患意识,这都是我们需要用一生来体 ...

  • 五步联想法
  • "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教案设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大井中学 李沁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联想"与"想象",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和类型. 2.结合高考优秀作文,分析探讨如何运用" ...

  •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 古人说: "三日不读书, 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这句话说出了读书的必要性.古诗中有"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源 ...

  • 周易的义理内涵
  • 在大学哲学的课堂上,自建国以来,年年都在讲<周易>.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说,<周易>是一部辩证的"宇宙代数学".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赞道:"<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 ...

  •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他拉哈中心学校辛丽丽 我在参加今年的暑期培训时,共发有六本书,其中,彭兴顺老师的<做卓越的教师>便是其中之一.畅游于该书的字里行间,犹如品味精美的精神盛宴,特作此文,与大家好书共享.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彭兴顺老师运用演讲学的原理,以鲜活 ...

  • 老师要有一桶什么样的水?
  • 有一个很通俗的说法,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意思是说,教师应该有丰富的学识,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一个教师如果想教给学生一点知识,那么自己就要掌握许多知识,只有如此,教师的教学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关心"一滴"和"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