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市。苗族鼓舞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是音乐、舞蹈、民间技艺等多种艺术种类的完美融合。它们展现了苗族丰厚的艺术底蕴,不仅内容丰富,技艺高超,而且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同时,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习惯,表达了男女爱情及审美情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

关于苗族鼓舞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远古的时候,多头魔怪危害苗族,糟蹋妇女,吞食孩子,无恶不作,勇敢的苗族后生亚雄率同寨的伙伴们跳下天坑,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终于杀死了凶残的多头魔怪,救出了美女阿珠。全寨人扶老携幼围着熊熊的篝火狂欢,庆贺胜利,亚雄等勇士剥下魔怪的皮,蒙成一面大鼓使劲敲打。苗族人民每当丰收喜庆,祭祀集会,都要擂响震天大鼓,以震妖魔,乞求幸福安康。

有关苗族鼓舞的传说在苗区还有很多,然笔者始终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观点。由于湘西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荒山峡谷之间,山高人稀,过着原始农耕生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和斗争中,人们为调节劳逸,提高精神生活,才击鼓作乐、自我激励。苗族鼓舞的很多舞蹈动作都较好的保留了生活的原生型态和动态,直接反映出苗族人民热爱生活、乐于劳作、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二、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

(一)鼓舞的艺术分类

湘西苗族鼓舞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故而名称也多。保靖、古丈、吉首、花垣、凤凰县以及贵州的铜仁、松桃县一带,有跳鼓脏、椎牛跳鼓舞、调年鼓等称呼。表演主要分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群鼓等类型。

1.单人鼓。单人鼓又分女子单人鼓和男子单人鼓,但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一人敲鼓腰打点节奏时,一人击鼓表演。女子单人鼓在椎牛后举行,一妇女两手各持一根尺长的鼓棒敲鼓边伴奏,手执双槌的舞者跟着敲边的节奏,打鼓面起舞,另有人用锣、大号、唢呐、二胡等乐器为鼓点伴奏。

2.双人鼓。双人鼓一般为一鼓二人,分男子双人鼓舞、女子双人鼓舞、男女花鼓舞三种。其中,一男一女跳的,称为男女花鼓舞。以鼓传情,以表示婚姻和谐美满。

3.四人鼓。四人鼓有四鼓四人、一鼓四人和二鼓四人三种(还有三鼓三人的) 。它是单人鼓、双人鼓的组合。有时二人击鼓二人舞,有时四人同时边击边舞。要求鼓音、鼓点、节奏、动作必须一致,疾徐急缓协调,并不断绕鼓换位,变而不乱。

4.八人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特制了四面鼓,八个人在一架四面鼓上表演,每方二人。每面的二人可交叉换位打击鼓面,也可以二人同时动作,一人左手击鼓,右手舞动,另一人做对称动作,各自对称,分毫不差,整体要求更为严格。

5.群鼓。在大型民族节日盛会上,多举行集体鼓舞(群鼓) 。主要是将多面鼓摆成阵式,有梅花型、品型、方型、棱型、圆型等。多者一次达九十九面鼓。

(二)鼓舞的表演时间

根据民俗史料显示,苗族以上五种鼓舞多在农闲时节农历十月、十一月(跳香会、赶年场、过苗年) 、正月、三月三(清明歌会) 、四月八(樱桃会) 、六月六、七月七(赶秋) 等节庆活动中举行,这在(康熙) 《红苗归流图·农毕鼓脏图志》、(乾隆) 《乾州厅志》卷四《红苗风土志》等文献中多有反映。苗族鼓舞举办时间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年四季、农历天干地支、天地之气的运道与吉凶、时间观背后的天人合一观点等联系在一起,又平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三)鼓舞之乐

正如前面所说,苗族鼓舞的表演多为庆年或请神。一套苗族鼓舞的完整音乐大抵分祭祀及击鼓音乐两部分。

1.祭祀音乐。

据考察证,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就有三十六堂鬼、七十二堂神的说法。旧时,苗族人民遇上天灾人祸,就向神祈祷,求神保护,此时,苗老司根据各套法事的不同内容,用清唱的形式,演唱苗老司歌。

苗老司歌的音乐别具特点,首先是曲式结构的特点。一首完整的苗老司歌是由引子、唱腔、尾子三个部分结构而成。

2.击鼓音乐。

苗族鼓舞的击鼓音乐有纯鼓点、鼓点加唢呐、鼓点加苗歌等三种音乐形式。

a. 纯鼓点乐:苗族鼓舞的鼓点与舞蹈是完全统一、完美结合的。有人说.苗族鼓舞只要听其鼓点,即可想象其舞;只观其舞,即可听其鼓点。


相关文章

  •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
  • 那一处乡村景观--湘西文化特色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对湘西特色文化广泛与深入的了解与探索,展示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不一样的湘西风情,来探索属于少数民族独有的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湘西,文化特色 一:关于湖南湘西 湘西是湖南省地区靠西北部的一块,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 ...

  • 民间乐舞专场演出主持词
  • 民间乐舞专场演出主持词 开场白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光临楚风湘韵-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海峡两岸蕴藏着共同的华夏文明基因。我们非常荣幸地从鱼米之乡湖南来到宝岛台湾,带来了珍藏于三湘大地民族民间独特的歌舞器乐艺术,和底蕴深厚的 ...

  •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
  •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 摘 要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特定的丰富的民俗风情,又有山水的描写和人的描写,使读者始终感受到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的心理与积淀,千百年的苗族精神.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如进入苗族民俗博览会.沈从文湘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苗族文化,本文探讨了他对苗族 ...

  •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
  •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品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工和外甥女翠翠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一条清澈见底的茶洞河畔的渡口中,住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船工和他的外孙 ...

  • 梵净山民族文化
  • 一.梵净山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梵净山民族文化资源调查 1.铜仁市少数民族分布及民族文化概况 铜仁地区位于湘.黔.渝三省 (市) 交界处的武陵山区,行政 区域面积18003平方公里,辖8县1市1特区.其中有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4个 ,民族 ...

  • 中国鼓文化
  • 中国鼓文化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按古文献记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土鼓标志着农耕文化型舞蹈之开端.从<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知,早在商周时代不仅出现了原始的鼓舞形式,而且鼓 ...

  • 泸溪县盘瓠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摘要:泸溪县是我国古代楚国的故地,涵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古典的艺术气息,是一处孕育古老文明的风水宝地.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究和参悟,结合实地考察和走访乡镇居民的方法,对泸溪县盘瓠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结合理论和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搜集得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深入剖析,全面而 ...

  • 苗族民风民俗
  • <苗族风俗与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 ...

  •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 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调研对象: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 调研时间:2010年7月7日至2010年7月16日 1、苗歌 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