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和廉颇:文官集团和军方势力的较量

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晚年陷入家族内讧和权力斗争中不能自拔,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孤独郁闷中活活饿死。赵武灵王死后,赵惠文王(公子何)虽然清除了父亲赵武灵王的影响和清洗了政敌公子章的势力,但权力依然有限,在这场涉及赵国最高政治层之间的权力角逐中安平君公子成和李兑趁势而起。

所以,赵惠文王还是不能大权独揽。况且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的大搞军国主义,大力拔高武将的地位,强化了军方的影响力和权力。因此,军方成了赵国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集团,军方高级将领在赵国内政中的代表比例日益增多,并且占据高位。

同时,诸国争霸争雄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政权的稳定等更加剧了军队在国家以及政治中的影响力,依靠军事战功而崛起的人越来越多,军方利益集团最耀眼的代表人物是廉颇。

关于廉颇的出身、家庭背景以及早期经历,我们似乎不得而知,只知道此人作战勇猛无敌,以勇猛果敢闻名于诸侯国,并在与齐国的军事较量中崛起而扬名,从而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官拜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成为常委级别的人物。从此,廉颇在赵国的地位无人可比、举足轻重。

但到了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一个叫蔺相如的文职官员开始崛起,挑战廉颇的政治地位。

关于蔺相如的家庭出身、早年经历,我们同样也不清楚。此人可能是一个落魄的士人,未成名前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我们可以判断蔺相如出身其实很低微,不过低微的出身让他历练成了一种不怕死的性格和精神,而他的崛起也是拿命换来的。而且是用命换宝玉,宝玉的名字叫和氏璧。

和氏璧,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它的来历是一个谜。据说是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卞和的收藏家发现的,之后献给楚厉王,然后和氏璧就越来越传奇。反正不知怎么搞的这块宝玉落到了赵惠文王手里,赵惠文王如获至宝。但不知怎么搞的,和氏璧在赵惠文王手里的这个消息被秦昭王知道了,秦昭王对和氏璧仰慕已经,很想得到此宝玉。于是秦昭王立马就派人给赵王带口信,说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

秦国真的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吗?扯淡,谁信谁就是傻瓜,除了傻蛋楚怀王。赵惠文王可不是那个傻屌楚怀王。赵惠文王知道就算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的城池也不可能得到;但要是不给,秦国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来攻打。秦国已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谁敢跟它叫板呢?跟他作对,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秦惠文王立马召集群臣开会商议怎么办。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廉颇说他愿意带领大军与秦国一较高下,秦赵之间迟早要一战。秦惠文王胆小怕事,同时又是个理性主义者,此刻与秦作对,肯定不是时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秦惠文王表态以和为贵,并说派一个使者前去交涉。但良久都没有人应答,傻子谁都知道,去秦国无异于玩命。没人愿意去,也没人敢去。局面一下子陷入到尴尬的境地,这时赵惠文王的宠臣宦官令缪贤说他有一叫蔺相如的门客可堪重任。

于是赵惠文王马上召见蔺相如,并对蔺相如说:“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们赵国的和氏璧,这件事,你怎么看,能不能给他?”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惠文王接着说:“可是我把宝玉给了秦国,但他们不给我城池,怎么办?”

蔺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池交换和氏璧,我们如果不答应,是我们理亏;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履行合约不讲信用不给赵国城池,是秦国理亏。与其我们理亏,不如让秦国理亏。”

看见蔺相如上套了,都是套路,赵惠文王接着说:“那先生觉得谁可以派为使臣呢?”

蔺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前往出使秦国。如果秦国履行诺言把城池给赵国,我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如果秦国不讲诚信,死皮赖脸的不给城池,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大喜:“好,等的就是先生这句话。”

然后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看到和氏璧来了,秦昭王高兴地手舞足蹈,并在章台设宴豪华招待蔺相如一行人。宴会上,秦昭王十分高兴,把和氏璧捧在手心里,并左右传阅,给自己心爱的美人看,然后马屁精们都一个劲的欢呼,“秦王威武,大秦武威”,简直如同小人得志,秦昭王似乎忘记了什么。就在大家高兴之际,蔺相如突然开头说:“大王,我本不想打扰您的雅兴,但和氏璧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您看。”

秦昭王只好依依不舍的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没想到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后退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并大声说道:“看到大王如此喜欢宝玉,我很高兴,大王是惜玉之人。本来赵王原先并不打算献宝玉的,但听说秦王您是惜玉之人,宝马赠英雄,何况大王您还愿意用城池交换,足见其诚意。可是刚才大王您得到宝玉后,丝毫不提之前的承诺,我们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讲信义,兑现承诺,何况是大国呢!可见大王并不是惜玉之人,还是舍不得城池,赵国只好收回宝玉。”

秦昭王霎时脸色变了。看见秦昭王阴沉的脸,蔺相如说:“如果大王一定要逼我,强行抢夺和氏璧,我就同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这下秦昭王慌了,只好说:“先生,何故如此?我们秦国是最讲信用的,先生不要急嘛。”接着秦昭王暂时稳住蔺相如,假装让人拿出地图,把用来交换宝玉的十五座城池划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知道秦昭王的诡计,于是说:“大王,和氏璧是天下之宝,那就要有个仪式和流程,请大王秦斋戒沐浴五日,五日之后,我定当双手送上和氏璧。”

秦昭王看蔺相如出这么一招,只好假装先答应,反正秦国强大,而你蔺相如现在人在我秦国,量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蔺相如也知道秦昭王的小心思,所以,他也暂时稳住秦昭王。退场后蔺相如赶紧找随从抄近路把宝玉送了回去。秦昭王还不知道,他还在做着美梦。

五天后,秦昭王准备去接受宝玉了。这时蔺相如却说:“大王,和氏璧我已经派人送回去了。因为我们实在不放心,现在是个礼坏乐崩、道德沦丧的时代,大家越来越没有诚信,也越来越不讲信用。如果大王真的喜欢宝玉,那就先把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得到城池后一定送上宝玉。秦国强,赵国弱,量赵国也不敢不给,是吧,大王。”

秦昭王听完后,脸色十分难看,他恨不得扒了蔺相如的皮,抽蔺相如的筋,将蔺相如碎尸万段。蔺相如镇定自若的接着说:“我知道我对大王食言了,大王要杀要剐,悉随尊便,我已经完成我的使命,完璧归赵。”

秦昭王哭笑不得,最后还是放蔺相如回国了。回到赵国后的蔺相如从此闻名于赵,风生水起,被封为上大夫。蔺相如靠着自己的不怕死,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地位和名利完全是拿命换来的。

所以,蔺相如还要再搏一次,而秦昭王也记住了这个耻辱,他迟早要找机会报仇此恨。

几年后,秦昭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来一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这是鸿门宴,赵惠文王左右为难,思考到底去不去?最后在廉颇、蔺相如的建议下,赵惠文王决定前去赴约。不过临走前,赵惠文王和廉颇、蔺相如已经布置好一起,如果回不来,廉颇就马上拥立新君。这样秦昭王即使扣留赵惠文王,也没有用,得到的只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废人。安排好一起后,赵惠文王带着蔺相如前去赴约。

宴会上,秦昭王十分高兴,不停地跟赵惠文王举杯喝酒,喝到高兴时,秦昭王说:“听说赵王您多才多艺,擅长弹奏,不如为我们来弹奏一曲助兴。”

赵惠文王只好弹奏一曲,秦昭王很高兴,叫史官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秦昭王令赵惠文王弹瑟。这分明就是让赵惠文王出丑,秦昭王很有面子。看到这种情况,蔺相如走了上去:“听说秦昭王也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擅长击打盆缶,请秦王也来一曲,互相娱乐助兴。”

秦昭王很不高兴,蔺相如看见秦昭王不愿意,于是拿着盆缶说:“如果大王不愿意,十步之内我与你同归于尽,血溅当场。”

看到蔺相如的如此气场,秦昭王的卫队竟然被震慑住了。没办法,秦昭王只好情不愿的击打盆缶。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秦昭王为赵惠文王击盆缶。

秦昭王很郁闷,又没占到赵惠文王的便宜,只好再次放他们回国。回国后赵惠文王很高兴,立马封蔺相如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了,这下廉颇不高兴了,看来廉颇与蔺相如势必一斗。

我们太熟了,就不啰嗦了,反正就是廉颇看蔺相如很不爽。关于蔺相如的各种流言蜚语、飞短流长也出来了,蔺相如就是一个小人,靠着一张嘴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廉颇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相如扮演了一个好人的角色,不与之争。最后廉颇终于知道了蔺相如的格局,被蔺相如的那种国家大义所敢动,于是上演了一场负荆请罪。从此,赵国将相和,国家蒸蒸日上。

在这里我们更要看到蔺相如和廉颇的个人背景、政策立场、政治网络以及背后的利益代表。也就是说廉颇与蔺相如二人之间的较量,不简单是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之间的恩怨和权力之争,而是两个集团的利益博弈。蔺相如是文官集团的代表,而廉颇是军方势力的代表。蔺相如和廉颇地位之争的实质是文官集团和军方势力的权力斗争。

蔺相如的崛起打破了赵国的权力平衡,赵国自赵武灵王起一直是武将地位高,军方势力独大,现在蔺相如这个文职官员一下子位于廉颇之上,标志着文官集团地位的提高。背后更多的地武将与文官的权力再平衡,赵惠文王一直想摆脱父亲赵武灵王的影响。赵武灵王尚武,赵惠文王崇文;赵武灵王搞先军政治,赵惠文王就以文治国。重用蔺相如其实是对赵国多年一直以军队、军事、军国主义为立国政策、政治路线的一次“拨乱反正”和路线调整。这才是廉颇与蔺相如之争的根本。但这场文官集团和军方势力的利益博弈,被蔺相如以高超的个人魅力化解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负荆请罪和将相和。

负荆请罪和将相和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国家政治最高层要团结一致,还意味着派系斗争和分属不同势力集团的人可以以和为贵,因为他们之间有共识和国家最高利益。政治并不是零与通杀的游戏,而是分属不同派系、不同集团利益博弈的结果。

不过将相和没维持多久,赵国将面临一次大劫,这次大劫之后,赵国从此退出大国博弈的历史舞台,东方六国再也没有那个国家敢跟秦国叫板,秦并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这将是另一个故事。


相关文章

  • 东南亚政治制度比较
  • 东南亚政治制度比较 物理学院 汪卫华 2009213680 二战结束后,伴随国家独立和经济发展,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东南亚国家没有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自主地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类型和方式,形成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东南亚政治社会转型证明了发展理念和发 ...

  • 万历十五年书评
  • 道德体系内的历史景观 文:Lettuce Geng/China 提到黄仁宇,不得不提到他所主张的"大历史观".简而言之,就是要"从技术的角度去认识历史".这部不算新的<万历十五年>,则是在大历史的视野下写就的历史著作.在写作的手法上,作者以看似平淡 ...

  • 凯末尔之后土耳其为何频繁军变
  • 2016年7月15日晚,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近百年来,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虽然为土耳其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但在他身后,军政分离的原则却被一再打破,军人政变一而再再而三-- 老去的西亚病夫 奥斯曼帝国在近代被称作西亚病夫.它尝试维新变法以求独立自强,但最终失败.为了挽回奥斯曼帝国的颓势,1908年爆发 ...

  • 美国文官制度探析
  • 2010年9月 第7卷第9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ep.2010Vol.7No.9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美国文官制度探析 万艳玲 (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 ...

  • 明朝的挽歌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老夫子的传世名言.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从爱国的角度解读,但不得不遗憾地说,那全是误解. 顾炎武并没有直接讲这句话,他老人家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宋朝明朝的灭亡(五)
  • 五.政治上超前的进步与宋明灭亡的关系 宋代明代的这些政治现象,政府的开放.民主的扩张.舆论监督力量的增强.皇权的衰弱,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中央集权的强化,军队的国家化等等,都应该说是政治进步,社会进步的表现!的确,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都是进步,而且是很大的进步,和当时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相比,这样的进步不 ...

  • 一篇文章读懂叙利亚危机的来龙去脉
  • 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为3亿人新闻阅读而生的客户端 一篇文章读懂叙利亚危机的来龙去脉 2015-10-20 12:50: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过去的几个晚上很吵."一名叙利亚北部拉塔基亚省居民如是说. 因为1 ...

  • 列强的国家战略日本篇
  • 列强的国家战略 日本篇 (上) 在二战前的列强俱乐部中,日本是唯一一个非欧美.非白种人国家成员.同时,在二战前的东亚各国中,它又是第一个认清世界大势,并率先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国家.早在幕府末期,"黑船开关"之前,日本国内精英就已经开始有人设计新时代的国家扩张战略.明治维新后,日本迅 ...

  • 美国欲在南海与中国展开战略较量
  • 自从2015年1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公然鼓动日本扩展空军巡逻区域至南海,将日本拖入南海主权争端后,美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持续不断地介入南海问题.在美国的蓄意挑衅下,中美终因南海问题的纷争而剑拔弩张.如若美国一意孤行,决意从军事层面挑战中国主权的底线,那么南海紧张局势将会持续升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