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智慧浅析

  引言:《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孙武兵书》,由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经典”。它不单是一部军事著作,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在哲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饱含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朴素的唯物论,二是朴素的辩证法。   一、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一)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在战争中,他竭力反对用迷信的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九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军队出现任何失败和错误,都不能怨天尤人,要从人的因素中找原因,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思想。(二)实事求是地分析事物,正确认识事物。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要正确认识自己和敌人,不能盲目的自信和自卑。要知道,在决对的实力之下,任何阴谋诡计都是苍白无力的。(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孙子在《行军篇》中有云:“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者;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这里所说的“树动”、“草障”、“鸟起”、“兽骇”是现象,而“来”、“疑”、“伏”、“覆”才是本质,通过分析表面的现象来揭示敌人的处境和意图。用假象调动敌人,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反用。(四)实践出真知。《虚实篇》中说:“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认为:通过战争实践,即试探性地进攻,可以获取敌人的真实情况。(五)充分利用客观物质条件。孙子在《火攻篇》中说:“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借助天气、气候等条件攻击敌人。孙子在《九地篇》、《地形篇》中专门对地形地势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行军作战的影响。强调物质的重要性,要求人们要做好物质的储备。(六)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孙子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虚实篇》),也是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作战中取得主动,避免被动。他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认清形势、科学决策、正确指挥,运用战争规律指导作战,是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的。孙武把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这就可以避免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中渗透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说,辩证法是《孙子兵法》的灵魂。书中提出了几十对相互对立的的范畴,如死生、存亡、奇正、虚实、险易、广狭、胜负、钝锐、利害、速久、阴阳、智愚、攻守、动静、众寡、饱饥、得失、短长、朝暮、轻重等。孙子对事物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观察,贯穿着对立与统一的思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一)事物对立与统一的规律。“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这句话是孙子认识和解决战争的关键。《孙子兵法》对于虚实的分析深刻而精辟。他指出,无论攻守、强弱、虚实、远近等战争中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是对立与统一的。(二)永恒发展的观点。孙子指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孙武把这些变化比作“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势篇》)。他在《虚实篇》中形容说:“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象流动的水,时刻处于动势之中,水没有固定的形态,战争也没有固定的格局,都在永恒地变化着。军队的士气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军争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战争需要的物资和进行的时间也在不断变化着,“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总之,战争及与战争相关联的事物,一切皆变。他强调一切都在变化,要根据形势调整好自己,使形势有利于自己,充分利用变化。(三)普遍联系的观点。孙武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又曰:“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作战篇》)可见一场战争,对于国家财力的消耗是何等之巨!如何能够在战争时期避免国力过度消耗,使得百姓免受贫困之苦,这是需要着意解决的问题。孙子认为世界万物存在普遍联系。分析事物要全面,要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观察、思考,了解彼此之间的影响与联系。   结语:可见,《孙子兵法》不单是一部军事著作,其中也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抽象思维、朴素的整体性思维和辨证思维,在这部军事专著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于孙子对瞬息万变的战争规律进行了高度抽象的概括,因此提出的谋略思想,不仅可以适用于军事活动的领域,而且可以适用于政治、外交、商业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各种领域。对于这样一种高度概括和高度哲理化的谋略思想和丰富的哲学智慧,有人将其称之为谋略哲学。       作者单位:商丘市睢阳区教体局   作者简介:夏莱(1972― ),女,河南商丘人,重庆工商大学MBA,商丘市睢阳区教体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浅析培训中对[孙子兵法]课程的认识误区
  • [摘要]文章针对企业培训中对<孙子兵法>课程所表现出的四种常见认识误区:"万能论"."无用论"."阴谋论"."速成论",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提出了正确认识,对帮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 ...

  • [隆中对]战略浅析
  • <隆中对>战略浅析 一.前言:随着三国演义广大民众在人们心中的不断深入,而作为诸葛亮的‚开山之作‛的<隆中对>更是广为流传.而<隆中对>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设计也获得了杜甫‚两表酬三顾,一表足千秋‛的美誉.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其有着高度评价,而指责其缺陷与矛盾的也 ...

  • 孙子与老子的战争观比较
  • 2008年7月 第28卷第4期(总90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ul.2008 V01.28(SumNo.90) 孙子与老子的战争观比较 徐宇春1,张正明1,李志刚2 (1.西安交通大学军 ...

  • 北京大学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高级研修班
  • 北大研修班二维码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高级研修班 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 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 修身治企品 悟易学人生 [教学背景]中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常盛不衰:四顾寰宇,中 华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 古代文明中.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 ...

  • 浅析经典阅读对小学生的现实意义
  • 浅析经典阅读对小学生的现实意义 作者:贺宝英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4年第01期 [摘 要]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而对于小学生这个生理与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的人群,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 ...

  •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摘要:本文从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生活产生哲学,哲学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学习哲学,用哲学指导工作,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 ...

  •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国防大学教授 薛国安
  • (2013-01-14 15:01:07) 转载▼ 标签: 杂谈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 国防大学教授  薛国安 2011年5月28-29日 导言: 中国历史上四个"5000言"决定了中国国学文化:<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 ...

  • 浅析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 浅析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作者:杨燕满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6期 摘 要 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它们认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经验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认为人类认识的对象是经验世界,强调对认识 ...

  • 20**年考研政治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代表观点浅析
  • 中公考研 在学习哲学导论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导论当中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基础而划分出的哲学领域内的八大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辩证法.形而上学.可能大家会对教材中针对形而上学所讲的:"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