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自传体三部曲团圆 ""张爱玲热"退烧了?

张爱玲自传体三部曲团圆 "“张爱玲热"退烧了?

标签:

来源: 广州日报

1920年9月30日,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生在上海,1995年9月8日,离群索居的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寓所悄然离世,为了纪念张爱玲诞辰90周年及逝世15周年,出版界频出新动作——4月,自传体英文版小说《雷峰塔》香港出版,9月3日,英文自传体小说《易经》正式推出,而两本自传小说的中文版也将在9月在台湾陆续推出,加上去年问世的《小团圆》,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今年得以团圆。

但相比前年改编其小说的电影《色,戒》的轰动、去年《小团圆》引发的热潮,今年两部自传小说的出版,有点“悄然”,张爱玲留给大众咀嚼的如今除了她的自传小说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的话题之外,还有什么?“张爱玲热”还能热多久?

张爱玲英文自传体小说《易经》3日在香港大学正式推出。加之已先后问世的《小团圆》、《雷峰塔》,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率先在香港“团圆”,以此纪念这位女作家诞辰90周年及逝世15周年。而备受华语读者关注的中文翻译版即将由台湾皇冠出版,9月6日正式上市,台湾皇冠出版社在官网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张爱玲作品在内地的出版人陈蕙惠之前曾表示,中文简体版《雷峰塔》可能将于年底出版。

英文自传体小说上部《雷峰塔》今年4月经香港大学出版社推出,《雷峰塔》是张爱玲以自己4岁到18岁的成长经历为主轴,糅合其独特的语言美学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而此次最新出版的《易经》是张爱玲英文自传体小说的下部,于1963年完稿,早于《小团圆》10年创作。接续《雷峰塔》的故事,《易经》描写女主角18岁到22岁的遭遇,同样是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因此相形之下,《易经》则全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体会,把一个少女的沧桑与青春的生命力刻画得余韵无穷。

香港大学客座教授、知名学者李欧梵表示,《易经》以大篇幅讲述了女主角在香港一所大学的生活,特别是细致描摹了战火围城时的经历和心情,与张爱玲1944年散文《余烬录》、1976年小说《小团圆》文中战时大学氛围相互照应,尽是张爱玲大学时代的影子,诸多片段皆透出“张式”独具的灵光。

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说,父母宋淇夫妇是张爱玲至交,张爱玲曾在信中对他们提及希望找到海外出版社出版《易经》却未果,如今这部英文小说在47年后终能出版,希望还张爱玲一个心愿,也为“张学”研究者和广大“张迷”提供珍贵的参考资料。 (何 边)

“张爱玲热”退烧了

“她离今天的生活越来越遥远”

在内地,出现了两次张爱玲的风潮。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也就是张爱玲在“沦陷期”的上海创作和发表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比港台晚了30年。1985年,北大教师温儒敏和钱理群、吴福辉编写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书中,张爱玲和周作人、沈从文、钱钟书等以前不能入史或者不被重视的作家进入了内地的文学史。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逝世,“张爱玲热”达到高潮,影视改编、新作出版、解读张爱玲作品,涌现无数“张迷”。

在“张爱玲热”中,张爱玲作品改编成电影、话剧等现代艺术形式最引人注目,但也经历高潮到低谷的阶段。对此,男作家和女作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女作家:

张爱玲缺少知己

大多数女作家认为是现在的导演和演员很难理解张爱玲作品的深度,以至流于表面所致。广东文学院女作家吴君认为影视作品不卖座不等于说张爱玲“过气”了,在文化娱乐产业不断商业化、市场化的时代,制作人要求的是速度,这种情况下很多制作人将张爱玲视作一件华美的外衣,以此来吸引观众,但只停留在表皮,没有时间去探究作品的精髓。她还建议剧目制作人和导演“要选择与自己内在气质相吻合的题材进行创作”。李美皆也赞成此看法,“张爱玲的作品本就是小众化的,演员很少能够把握好张爱玲笔下的人物。”

但这不能说张爱玲的作品不好,电影《色,戒》的成功,并不是单纯的色情、明星等噱头炒作的,而是李安的文学功底和造诣与张爱玲很投契,他更好地理解了张爱玲,诠释了张爱玲,“甚至达到与她隔空对话的程度,他比其他导演更接近张爱玲。”吴君说。

男作家:

张爱玲作品有局限性

而与之对应的男作家群体则持不同的观点,两次风潮都是特殊的历史背景成就的,“张爱玲的作品本身与其曾经拥有的至高文学声望是不相匹配的”。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和李云雷在此观点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当一切回复正常,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或者说今天的人们彻底认识到张爱玲的作品“不过如此”,“张爱玲善于表现生活中安稳的一面,如刻画小市民的独特性,但对于生活中飞扬的一面,如社会转折、历史观察、对现实的认识则不是很清晰。”

此外,“张爱玲离今天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也被认为是其文艺作品热度走低的原因之一,“你看最近的电视剧《蜗居》为什么火?因为它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而张爱玲则太遥远了。”孟繁华说,几年前的电影《色,戒》给即将落潮的“张爱玲热”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其再起小高潮,2009年出版的《小团圆》则是“张爱玲热”的最后一针强心剂了。(刘艳)


相关文章

  • 香港中文大学书目
  • 自 2004 年发起至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已陆续推出了 10 期书目,发起者香港中文大 学图书馆馆长施达理(Colin Storey)在谈起其初衷时,如是说:"你未必喜欢这里选取的每 一本书籍,但这正是阅读的真正乐趣──寻寻觅觅,却偶尔找到一本毕生期待.足以改变一 生的作品,或只是本令人 ...

  • 别把张爱玲和胡兰成混为一谈 这正中汉奸下怀
  • 2010年01月29日 08:59中华读书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9条 (张爱玲 来源:资料图) 有些人一张嘴便把张爱玲和胡兰成相提并论,这可以说正中大汉奸胡兰成的下怀.胡兰成在他的<今生今世>中,不就拼命渲染他和张爱玲的恋情吗?!后来三毛作为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 ...

  •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时空体验
  • 摘要:张爱玲一生最剧烈的创伤记忆有二:战争体验和家族记忆,它们也是影响其美学风格和历史意识的主要因素.在<小团圆>这部整理人生废墟的小说里,张爱玲更将其形式化为封锁回旋的结构,借助独特的叙事结构小说表达出了作家与记忆.家族.历史之间万转千回的勾连. 关键词:创伤记忆;时空体验;历史意识 ...

  • 创伤性记忆与张爱玲的抽象隐喻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创伤性记忆与张爱玲的抽象隐喻 □林%莺 摘要:张爱玲擅用意象,抽象意象不同于实意意象,是以意象所产生结果作为意象考察的分类.此项考 察至今在文学研究中仍然是一项空白."封住"意象."割裂"意象和&quo ...

  • 张爱玲缺失性体验对_小团圆_的影响
  • 文学评论 2010.07 学教育 张爱玲缺失性体验对<小团圆>的影响 张茫茫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 要] 张爱玲缺爱的成长历程造成了她孤独自闭的缺失性心理阴影,并深深影响了她的小说创作. 她所写的故事均来自她的生命体验的最深刻最悲凉的部分.自传体小说<小团圆&g ...

  • 民国恩怨:张爱玲与苏青
  • 在同时代的女作家中,苏青是唯一和张爱玲关系密切的.张爱玲在苏青的<天地>发表的篇数,在众多杂志中仅次于<杂志>,位居第二.除了写文章外,在<天地>第七.八期合刊中,张爱玲还帮苏青的<救救孩子>一文画插图,而从第十一期开始张爱玲还帮<天地>设 ...

  • 豆瓣图书Top250
  •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法] 圣埃克苏佩里 / 马振聘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3-8 / 22.00元 9.0 ( 167276人评价 ) 围城 钱钟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91-2 / 19.00 8.9 ( 149998人评价 ) 活着 余华 / 南海出版公司 ...

  • 突然十年便过去
  • 中文歌坛著名填词人周耀辉的动情散文结集──<突然十年便过去> 记我,记她们,记他们,时日辗转流逝,如波光倒影,在作者身边流走的,有家人,有情人,有朋友,他们及她们,彼此遇上,牵连,挂念,离别,在悲苦离合间,忘得了还是忘不了,经历过,抺不掉,像永远在转圈圈的笔划,作者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字记 ...

  •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
  •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分册汇编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g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