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的盼望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结构的想象

“课标”高考语文试题的鲜明特点是:一、继承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的固有传统;二、阅读题目的设置体现新的创意和变化;三、写作题目的形继续式体现开放和开阔。

第一点,为高考特有的大规模限时笔答考试,大规模快速阅卷的形式条件和高考区分选拔的功能任务所决定。

第二点,为落实“课程标准”对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探究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的精神所决定。

第三点,为体现“课程标准”给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自由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的精神所决定。

据此可以想象2013年全国语文高考的总体态势。

一、各卷统一、稳定的内容是:古代诗文阅读和默写,含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二、各卷相对稳定,各有取舍的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运用和表达,含: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近义词语、成语使用、辨析病句、语言连贯、压缩语段、变换句式、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图文转换。

三、各卷有所差异,又各自比较稳定的内容是:现代文阅读。 ㈠“小”阅读

1. 全部选择题目(10份试卷):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天津卷、山东卷、江西卷、湖北卷、安徽卷、重庆卷、四川卷、全国大纲卷。

2. 选择题目、简答题目兼有(4份试卷):北京卷、浙江卷、广东卷、福建卷。

3. 无小阅读文本(3份试卷):上海卷、江苏卷、湖南卷。 ㈡“大”阅读

1. 两文本选考:小说、传记为主(7份试卷):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重庆卷、四川卷

2. 一文本必考:散文为主(7份试卷):北京卷、浙江卷、天津卷、江西卷、湖北卷、安徽卷、全国大纲卷。

3. 两文本必考:小说、传记为主(3份试卷):上海卷、江苏卷、湖南卷。

四、各卷统一,命题形式难以预判的内容是:写作。

过去两年写作命题的形式,总体态势波动较大,而全国卷和某些自主命题的省市各自又相对稳定。

2012年态势是:

㈠给场景材料作文题目(6份试卷):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北京卷、湖南卷、全国大纲卷、重庆卷。

㈡给格言材料作文题目(2份试卷):上海卷、福建卷。

㈢给标题话题作文题目(9份试卷):天津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安徽卷、湖北卷、江西卷、四川卷。

2013年态势是:

㈠给场景材料作文题目(12份试卷):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北京卷、天津卷、安徽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浙江卷、全国大纲卷、

重庆卷、四川卷。

㈡给格言材料作文题目(4份试卷):上海卷、福建卷、江西卷、山东卷。

㈢给标题话题作文题目(1份试卷):江苏卷。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内容的期盼

“课标”高考语文试题的鲜明特点,使得语文备考的两项主要任务也很明确:一、进一步明确答题意识,使思路高度清晰;二、尽可能激发和调动思想感情的人文积淀。

落实这两项任务,其意义不只在于一次高考,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素质教育的必须。因此,我们对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有两点期盼。

第一点,期盼杜绝阅读试题的错误,提高“参考答案”的质量。 全国每年高考语文试题共十七份,试题错误连年不断,而“参考答案”更是鲜有上乘。

由于篇幅所限,仅就古代诗歌阅读举两个最近的例子。

[例1·2012年北京卷]10②.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诗歌阅读采用明代金銮的诗“柳堤”做文本: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题目所说“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就是通感(移觉)修辞格。但是题目很费解。触觉,应该是指雨落在身体上被感知;视觉应该指看到雨丝洒落或燕子飞掠。可是,我们无论怎样打通经络,发挥联想和想象,也无法把这些感觉与“香”联系到一起。至于雨有无香味,可能见仁见智。退一步,就算这场雨落下的是“纯净水”,本身绝“无香味”,也会激发出泥土和花草的香气。“雨香飞燕促”描写的就是诗人敏锐的嗅觉感受,根本就没有“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一道站不住的题目居然也有“参考答案”:D 、E 。

D.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是看见燕子飞来、春雨飘洒感觉到“香”,还是春雨落到身上感觉到“香”?

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是看到尘土被雨水沾湿感觉到“香”,还是触觉到雨的滑润感觉到“香”?

除非特异功能,正常人都无此通感。金銮、杨维桢和邱濬都嗅到了雨

香,都在诗中写出了嗅觉快感,都没有运用通感修辞格。题目兜了个大圈子。之所以把D 、E 作为“参考答案”,无非因为“花经宿雨香难拾”写的是“花香”,“菡萏香中带雨披”写的是“菡萏香”,“几经夜雨香犹在”写的是“海棠花香”,而“燕子来时春雨香”“浥尘香雨润如膏”和“雨香飞燕促”,“香”的主体都是“雨”。高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中错误不少,但如此用心费力去制造错误的还真不多见。这道题目当然没有答案。如果删掉题目的拽文,只问“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是”,那么答案是:A 、B 、C 、D 、E 。不知阅卷怎样才能妥善处置这一棘手的问题。

[例2·2012年全国课标卷]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莫不是这位号称“小晏”的著名词人,哭天抹泪地在抒发自己对某位“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深切思念?当然不是。晏几道这首词是典型的“代拟闺情”词,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愁绪为内容的拟作。男性诗人站在女子角度,摹拟女声,代述闺情。很多“代拟闺情”的诗词,都是微言大义,传达隐含的政治怀抱、社会理想和思想寄托。就是仅

限于儿女情长的层面来理解,也是思想僵化时代的一种发泄,或是专制下的一种心灵挣扎。 显然,“参考答案”混淆了词作者和词作的主人公。

再有“首句起兴”的说法也很欠推敲。先说他事,以引出要说的事,谓之起兴。“红叶黄花秋意晚”写的就是眼前之景,绝非他事。如是他事,“参考答案”下文的“染绘”“渲染”“增添”又从何谈起? 当然,我们也可以解释,“参考答案”只是阅卷评分的参考。但是,一者“参考答案”的错误,会给阅卷制造混乱,增添负担;二者会广泛流传,贻害绵绵。既不能使学生明确答题意识,清晰思路;更无助于激发和调动思想感情的人文积淀。

第二点,期盼改变写作试题模糊的现状,给出清晰的思维原点。 十二年前,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给出了这样一则高考写作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圆形、三角形、半圆形和非对称图形),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

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则作文题目给出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道出了生活的哲理,也揭示了写作的真谛。十二年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断在高考写作题目中演绎。

2012年,全国十七份语文试题的写作题目,除江苏省采用了给标题的命题形式,其他各份试题都采用了给材料的命题形式,而且十二份试题给出的是情景材料。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一种呈现方式是,题目给出的情景或格言材料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立意角度;另一种呈现方式是,题目给出材料的核心立意角度本身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作题目角度丰富,可大规模、高速度的阅卷难以承受,因此,各地阅卷往往要规定“最佳立意”角度。

明明是“丰富多彩”的角度,却要求考生择定一种角度,而且以高考为功利钓饵,以权力做推行保证,以保密来遮掩荒谬——这对青年人进入社会生活,是怎样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提示?这种先在命题里把写作题目人为复杂化,再在阅卷中将其武断简单化的纠结,根本原因在于“作文常识观”的陈旧观念。在这种观念里,写作题目形同一道常识答题,一个范围圈定。其实,写作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一个窗口,是写作者思想出发的原点,是纵使思维腾跃的踏板。那么,把写作题目命制得简洁清晰是不是更坚实呢?至于写作者的思维能不能从这踏板上腾跃,思想能不能展开,那是写作教学的任务;写作题目何须

越俎代庖呢?

立足于高考实际,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标准”的落实,我认为,高考写作题目要力求简洁清晰,过于模糊的情景材料和格言材料,不适合在高考中使用。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无论什么形式的写作题目都可导出“丰富多彩”的结论,那它们又有什么差别呢?当然有。好比摊开一本“旧书”作为情景材料,或者以“旧书”作为标题。我们固然都可以写到纸页、装帧、文字,乃至蠹虫。但以“旧书”作为标题,要求写作者以“旧书”为原点,在作文中合理架构标题与“纸页、装帧、文字、蠹虫”之间的,思维与语言的桥梁。而把“旧书”作为情景,等于把“纸页、装帧、文字、蠹虫”直接摊开在写作者面前,它无须也无从架构思维与语言的桥梁,也就失去了写作考查的基点。

2013年,我们期待作文命题能够有新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深知要改变一种观念并不容易。不然,落实“课程标准”也不会有现今这样大的阻力;不然,“课程标准”也不具备“新”的意义。我们拥护“课程标准”,不仅因为它是国家法定文件,更因为它符合写作规律。给情景材料的写作命题形式,自2006年普遍推广以来,为考试、阅卷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期待,在全国语文界,展开一场对高考作文命题的严肃讨论。在问题得到澄清和情况发生转变之前,我们也只能要求考生遵从阅卷“最佳立意”的规范。简便的办法,就是归纳出情景材料的中心,或者将其转化为一个话题,作为写作思维腾跃的坚实踏板。而这,显然是与“课程标准”相悖,也与写作的

根本规律相悖。

其实,两个期盼,只有一个落实点——期盼考试中心和各地教育考试院能够遴选懂得阅读和写作的命题人员,负责任地完成这项国家重大使命。


相关文章

  • 六年级毕业语文试题
  • 人教版2017年小升初语文试题 一.字音.字形.字义.(1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天气变得更加è li è(A),大雨使一块块的山石伴着泥浆从山上滚落下来,道路一次次被堵住.然而,这一切的困难丝毫不能z ǔn áo(B)战士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奋力铲除一个又一个障碍,终于打通了救援的道 ...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肃穆(mù) 恶(ù) 人迹罕至(hǎn) B.坚韧(rèn) 匿名(ruò) 泱泱大国(yāng) c.豁亮(huò) 细胞(bāo) 挑拨离间(jiōn) D.和谐(xié) 寻觅 ...

  • 六年级语文试题(1)(1)
  •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水平测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到时那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属于你! 一.基础知识(35分) (4分) chǒu(瞅)着这个人,无论如何从他身上也读不出高yǎ(雅)的信息.倒总是让人联想到土fěi(匪)的恶dú(毒),mó(魔)鬼的恐bù(怖).这样的 ...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亲爱的同学们,学完了本单元的课文,你的语文知识一定又积累了不少吧!现在就给你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好好把握,背上智慧背囊,开始本次知识之旅吧! 一.拼写园地.看拼音写词语,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句子写在横线上.(12分) xún wân āi shānɡ pà ...

  • 六年级下册语文竞赛试题
  • 2015年春季期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知识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kēng qiāng róu lìn kāng kǎi gōng míng lìlǜ ( ) ( ) ( ) ( ) 2.给下列"着&quo ...

  • 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
  • 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卷) 小学语文(师资班)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课程标准(15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相应试题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4分) 1. ...

  • 高台子学校六年级语文质量监测试题
  • 2015 - 2016上学期 姓名﹍﹍﹍ 班级﹍﹍﹍ 姓名﹍﹍﹍ 考号﹍﹍﹍ ⑴. 王工程师( )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 )他的聪明才智,经 过研究,终于( )了一种新的变色涂料. 一-- 就-- 既然--就--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⑵( )出教室,他的泪水( )大颗大颗地涌出来了. ...

  •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4
  •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 关键字: 试题,四年级,语文 一.比一比,再组词. 梢( ) 概( ) 牌( ) 嫌( ) 消( ) 溉( ) 脾( ) 谦( )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瞪 看望 盼望 注视 仰望 眺望 盯 窥视 1.小猫听到老鼠的响声 ...

  • 诗鉴赏的考点设置和命题趋向
  • ·诗鉴赏的考点设置和命题趋向   新诗鉴赏试题的考点设置和命题趋向新诗鉴赏试题于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采用,业已引起各级命题者的广泛关注。   这一“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考试说明》)的新题型的闪亮登场,完全可以说是本乎情理之中。这是因为,赏析现、当代诗歌精品原本就是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