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成就综述2006-02-13

“十五”期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保险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体系建设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扎实工作,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相互协调,坚持加快发展,防范和化解风险,开创了保险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理论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保险业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发展置身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树立了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对事关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创新了保险发展理论,作出了我国保险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明确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保险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相适应,提出了现阶段保险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做大做强。创新了保险监管理论,明确了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丰富了风险防范的理论内涵。创新了保险功能理论,提出了现代保险不仅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功能,而且具有社会管理功能,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辅助社会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险理论的创新,统一了全行业思想,推动了保险实践。

二、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十五”以来,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近30%,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5年,保费收入预计达到5000亿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8%左右;保险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是2002年的2.4倍。目前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比2000年上升了5位。加快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卓有成效,行业整体效益状况良好,实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保险产品达6000余个,种类不断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完成了《保险法》修订,颁布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市场运行环境不断优化。2005年,我国共有保险公司78家,比2002年增加了36家,其中中资公司40家、外资公司38家,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改革有了重大进展,市场化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国有保险公司完成重组改制,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为金融企业改革探索了新的道路。其中,中国人保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中国人寿创造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最高纪录,中国平安成为第一家以集团形式

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企业。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5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人寿排名212位,比2003年提高了78位。中国平安被全球著名的财经杂志《欧洲货币》评为2005年全球新兴市场最佳保险公司治理第三名。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理念明显增强,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外资和民营资本逐步进入保险业,股权结构趋于多元化。保险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资金运用向集中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分散化投资方向迈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保险业市场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保险业努力巩固和发展股份制改革成果,走集团化、多元化发展道路,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不断加强,进一步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四、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保险监管不断加强和改善

根据保险机构和保险市场发展的实际,中国保监会积极探索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框架,加大了监管的力度,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保监会把风险防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努力构筑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目前,整个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大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较好地防范了其他金融行业风险向保险业的传递。保险监管组织架构基本形成,监管力量得到充实,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偿付能力监管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场行为监管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取得进展。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逐步健全,投资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保险公司资本金进一步充实,偿付能力明显增强,保险企业风险管控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所提高,企业经营性风险和行业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五、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开放呈现新局面

认真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统筹保险市场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安全性和渐进性,注重引进资本实力雄厚、管理先进、与我国保险市场互补性较强的外国保险公司,促进了中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保险业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稳步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由2000年的28家增至2005年的38家。外资公司的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外资公司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内保险业通过学习借鉴外资公司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技术,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融资和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国际保险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深入。在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46家保险公司中,已有27家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当前,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险的功能作用不断发挥

近年来,保险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保险的功能和作用逐步增强。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方面:一是及时进行保险赔付。三年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2838亿元。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目前,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医疗积累准备金1.2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社保基金的6倍。三是支持对外贸易和投资。三年来,出口信用保险共为400亿美元的出口和投资提供收汇保障,为80多个大型中长期外贸及投资项目提供保险支持。四是辅助社会管理。十六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情况,保险业积极发展责任保险,各保险公司开发了210多个责任保险产品。如医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长途客运承运人责任保险、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保险、校园责任保险、家政服务责任保险等。在支持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近年来,保险业在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支持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是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积极投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目前投资各类债券共计7000亿元,成为债券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投资股票市场800多亿元,其中投资证券投资基金700多亿元,直接投资股市110亿元。二是支持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购买商业银行次级债、参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在海外市场购买商业银行H股股票等三种形式。目前,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800多亿元,占发行总量的46%,成为银行次级债券的主要持有人。保险公司共购买商业银行H股股票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7亿元。在服务“三农”方面: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近年来,保监会批准设立了三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目前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69.4%。农业保险赔款3亿元,同比增长50.8%,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逐步发挥。二是指导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前,有6家公司在8个省68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涉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765万人,累计为519万人次提供了医疗补偿服务,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率。三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服务。通过保险公司的参与,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不仅减轻了政府管理强度和费用压力,有效地防止了养老基金亏空,而且使被征地农民得到了持续性的养老和生活保障。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偿付能力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框架,为保险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03年初,在认真总结过去监管经验和研究借鉴国外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中国保监会发布实施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这是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框架建设的重要开端,标志着我国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此基础上,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相继建立了偿付能力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制度,偿付能力信息的规范化、及时性大大增强。二是以偿付能力评估为目的的一套高质量的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正在逐步形成,出台了九项偿付能力编报规则,保证了偿付能力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三是出台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责任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新型寿险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准备金评估规定,规范了准备金评估实务。四是建立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的同时,发布实施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了资本保证金制度,建立了保险市场的最后一道风险防线。

二、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机制效率显著提高

(一)建立了体系完整、方法科学的专业化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明显提高,财务分析已经成为监测保险业偿付风险和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工具。

(二)启动了现场检查工作制度的改革。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整合监管资源,开始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场检查制度。

(三)加大了对偿付能力不足公司的监管力度。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将偿付能力状况与各项业务审批事项挂钩。

三、保险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机制逐渐成熟

一是通过偿付能力监管,逐步推动和引导保险公司建立和完善了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二是为保险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提高偿付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海外上市改善了偿付能力状况,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解决了未来几年业务发展对资本的需求。

四、专业化偿付能力管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熟知偿付能力理论、监管实践和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的专业人才逐渐增多,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监管经验不断丰富。

“十五”期间,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保险监管理念和模式逐步得到广泛认同,资产负债的评估标准、专业化财务分析、现场检查、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等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十一五”期间建成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财产保险发展成就综述

一、财产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据初步预计,2005年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将超过1200亿元,比2000年的610亿元增长1.1倍,五年平均增长15.5%。车险业务保持年均增长17.9%的同时,非车险业务也保持年均11.3%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04年以来,责任保险、农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投资储蓄型保险等非车险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正逐步成为产险业务新的增长点。(见《十五期间产险业务发展趋势图》)

二、车险改革成效显著

自2003年全国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成效逐步显现。一是车险业务稳步发展,改革三年来车险保费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承保辆数较改革前翻了1番,承保面不断扩大,并带动了非车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二是保险公司更加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车险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三是车险产品服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费率厘定更加科学,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四是通过车险费率与安全驾驶因素的挂钩,有效发挥了车险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五是带动了车险信息共享平台等监管创新,推进了行业间的自律合作,为车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功能作用逐步发挥

“十五”期间,财产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管理功能得到加强。一是农业保险扭转了多年下滑的趋势,2005年月1-11月,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6.49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70%。初步改变了1994年以来农业保险逐步萎缩的局面。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日益突出。二是责任保险迅猛发展,覆盖面逐步扩大。“十五”期间,中国保监会加强在涉及公众利益领域中建立责任保险制度问题的研究,道路承运人责任保险、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财产保险业支付赔款240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各类责任保险的累计责任限额30多万亿元,支付赔款80多亿元。 2001年发生在四川等地的特大暴雨和洪水灾害是一次最大的单次事件赔付,在这次灾害中,仅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一家就赔付2.65亿元。2004年,浙江“云娜”台风发生后,保险业迅速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组织人员赴灾害现场参与抢险救灾,开展对受伤人员和受损财产的查勘理赔,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6.6亿元,远高于1.16亿元的财政救济和社会捐赠,对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市场主体丰富活跃

“十五”期间,财产保险公司主体和分支机构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共有财产保险公司39家(含再保险公司),其中,中资公司24家、外资公司15家。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预计将近2万家。国内县级以上城市,市场主体逐步丰富活跃,县级以上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分的财产保险公司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五、产品服务不断创新

“十五”期间,中国保监会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保险产品管理制度,简化了审批手续和程序,鼓励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个性化产品不断涌现,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003年“非典”期间,保险公司迅速推出13个“非典”财产保险产品,有力地支持了抗击“非典”的工作。据初步统计,财产保险公司新开发或修改完善的保险产品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均在1000个以上。

六、精算体系初步搭建

为促进财产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偿付能力监管等方面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中国保监会在“十五”期间着手建设和完善了非寿险精算制度。目前,非寿险精算制度的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现出“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非寿险精算责任人制度,稳步推进了非寿险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初步建立了非寿险精算报告制度。

七、再保市场雏形初现

“十五”期间,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再保险监管法规体系初步确立,国内市场全面开放,逐步建立起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一是监管制度取得突破。《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再保险业的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二是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国内再保险市场主体单一的局面被打破,先后有4家外国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再保险公司成功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三是商业再保险发展迅速。“十五”期间我国商业再保险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前三季度,商业分保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法定分保,达到58.16%。

八、风险防范取得实效

“十五”期间,保险业坚持一手抓促进发展、一手抓防范风险,把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保监会从深化改革入手,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力度,健全防范化解行业风险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中,财产保险业没有出现新的大的系统性风险,较好地防范了其他金融行业风险向保险业的传递。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法制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法制建设从初创走向完善,逐步建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为核心,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法律制度体系。

“十五”期间,保险业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业相继完成了包括分业经营、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和监管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多项改革;2001年底,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也进入逐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阶段。保险业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保险业从根本大法入手,确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保险法进行了较大修改,共涉及33个条文,内容包括保险业务范围的划分、条款费率监管、偿付能力监管、保险资金运用、强化保险市场主体管理等诸多方面。此次修改为保险业履行入世承诺,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强化保险监管,支持保险业改革和发展,促进与国际接轨等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此外,为了加强和改进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2001年底,国务院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设立与登记条件、业务范围、监督管理、中止和清算、法律责任等方面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外资保险公司监督管理的行政法规。

“十五”期间,中国保监会履行国务院赋予的保险监管职能,贯彻执行有关保险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了为数众多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容上既包括对保险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市场行为、经营活动等作出统一规定的综合性规范,比如《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资产公司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和《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等,也包括对保险主体的某一方面或者某类行为进行的特别规定,比如《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等,还有监管机构为贯彻依法行政、规范自身监管行为的制定的诸项规范,比如《中国保监会行政复议办法》、《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中国保监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从数量上来讲,“十五”期间,保监会共起草法律1部、行政法规2部、部门规章40余部,具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近400件。这些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保险经营、保险监管的各个环节,为保险市场的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法律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人身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保险业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2005年底,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医疗积累准备金1.2万亿元,2005年为2.5亿人次提供了商业健康保险服务。

一、积极开展养老保险

中国保监会鼓励保险业积极发展个人养老保险、团体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2003年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420亿元,2004年为575亿元,2005年上半年为302亿元。

人身保险业在发展养老保险过程中,积极发挥行业优势,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2004年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顺利承接了辽宁省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的企业年金业务,提供了包括方案设计、投资运作、咨询管理和精算等一揽子服务,承保企业48家,保费收入1840万元。后来又为64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企业年金保险服务,保费收入3346万元,承保8000人次。又如2005年初,中石油集团投保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中意阳光团体年金”养老保险,缴纳保费200亿元,成功运用保险手段一次性解决了中石油集团39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年金问题。

二、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从2003年起,保险业积极稳妥地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保障。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共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等6家公司在江苏、河南、福建、浙江、广东、山东、山西、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6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合作医疗工作,涉及的参合农民达1765万人,平均参保率达84%。其中,38个县(市、区)纳入了新农合试点,占全国641个新农合试点县(市、区)的6%。2003年以来2年多时间里,保险公司累计为518.86万人次提供了医疗补偿服务。

三、积极开展城镇补充医疗保险服务

我国人身保险业积极配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许多城市提供补充医疗保险服务。如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1997年以来在厦门开展补充医疗保险试点,承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2004年参保人数42.06万,保费收入1665万元,赔付1100人次,赔款支出1302.8万元。

四、积极参与重大疾病社会救助

保险业积极协助民政部门,参与了对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如2005年,平安人寿协助锦州市政府建立城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制度,承保城区内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困居民4.65万人。政府为特困居民缴付保费,每人每年80元,保险公司承担尿毒症等8种重大疾病的保险责任,截止2005年8月底,已救助特困居民361人,支付赔款219万元。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成就

“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保险业取得长足发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险资产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提升保险业竞争力和防范保险业风险的关键闸门。中国保监会十分重视保险资金运用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保险资产管理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保险投资结构趋于合理,投资收益改善

“十五”期间,中国保监会加大力度拓宽保险投资渠道,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保险资产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期限较长、收益稳定的债券投资在2005年首次超过银行存款,成为第一大类投资工具,保险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条件下,投资收益有所改善,2005年预计在

3.5%左右,比2004年提高了0.63个百分点。

二、风险管理机制逐步健全,风险管控能力增强

确保资金安全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中国保监会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风险管控机制建设,下发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对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的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措施方法提出全面要求;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托管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行全托管制度,形成外部托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专业管理水平提高

目前,5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已成立了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另有4家已获准筹建,到2006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达到9家,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团队基本形成,其他保险公司大都建立了专门的资金运用部门和专业投资队伍,保险资产管理基本运行框架初步建立。

四、保险投资监管日益加强,监管体系轮廓形成

中国保监会在放开债券、基金、股票、境外投资等渠道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做到制度先行,严格监管,加强调控,逐步放宽。特别是2003年11月,中国保监会设立了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专门行使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管理和风险监管工作。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成立以来,狠抓监管制度建设、监管信息建设和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为强化监管效果,确保保险资金安全打下良好基础,保险投资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通过发挥资金融通功能,在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稳定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认购国债、企业债支持政府和企业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截至2005年10月末,保险业持有的国债、企业债券余额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1%和65.3%。二是通过认购政策性金融债和协议存款支持银行发放长期信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险业持有的政策性金融债、协议存款余额分别占其余额的9.9%和77%。三是通过认购银行次级债和证券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保险机构持有的银行次级债和证券投资基金分别占其发行量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为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推动金融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通过增加外汇投资渠道,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币种与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揽子货币相同,支持汇市改革。五是保险机构逐步成为金融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发挥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将为全面提高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中国保监会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和谐保险,提高资金管理对保险行业发展的贡献度,促进保险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五”期间保险信息化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大提高了保险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保险业稳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保险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断改善

(一)保险信息化基础研究取得成效。整合行业内外的研究力量,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多个专题研究,涵盖保险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标准化、防灾减损技术及寿险精算监管信息化等领域;完成了多项保险基础数据标准研究,并顺利实现了全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换届。

(二)保险信息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良好的信息化治理机制逐步形成,保险信息化制度建设和运营管理不断完善,信息化投入稳步增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保险信息化已经成为保险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险信息化监管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监管制度体系,规范了保险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信息化监管成为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制度,推进了保险业信息安全保障和灾难备份建设工作。

二、保险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一)保险信息化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信息技术在保险业的广泛应用,保险信息化覆盖了保险业绝大部分业务领域,基本贯穿了保险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同时,各保险公司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保险信息网络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区。

(二)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保险业务运营平台的整合改造逐步深入,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完成了数据大集中;业务财务系统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保险投资管理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客户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多家公司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

(三)保险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深化了信息化在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方面的应用,加强了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和数据资产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了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保险业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建立了上海、北京车险信息平台。

(四)保险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各保险公司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公司制订了灾难演习工作计划或开展了灾难演习,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上海数据备份中心。

三、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保监会加强内外网络的规划改造,打造现代化数据中心,加强办公自动化和监管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了高效的电子政务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办公自动化平台,加强了保监会系统的信息共享、事务管理和政务公开,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了保险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框架,进一步丰富了保险监管手段,为保险监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 论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
  • 论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 前言:保险是人类为抵御生活中的风险而创造出来的制度,它通过集合多个个体形成危险共同体的方式,提供经济帮助并分散消化危险.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非发生法定或约定的情形,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保险 ...

  • 中国老年服务的现状
  • 中国老年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 分类:社会服务 | 标签: 中国 老年服务 现状 问题 发展前景 2015-07-05 13:06阅读(55965)评论(24)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1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4 ...

  •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   暑假期间,我在村集体卫生室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电脑录入员的工作。看到我过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便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专题推荐:   ...

  • 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题练习
  • 十八届五中全会热点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 )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

  • 导游职业倦怠及其对策分析(毕业)
  • 导游职业倦怠及其对策分析 引言 伴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工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导游作为城市或者国家的名片,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其生存状况和职业形象.目前,在专职导游人员数量逐渐下降的情况下,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已经开始影响导游的身心健康并将危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

  • 保险公司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1. 实践时间:2xxx年xxx月16日—2xxx年xxx月17日 2. 实践地点:xxx省xxx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3. 实践内容: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及保险方面的相关内容 公司简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分公司隶属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xxx寿险市场上最大的专业公司,公司拥有员工 ...

  • 20**年中医养生.保健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中国中医养生.保健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62731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法律法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 [阅读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一年九月十七日 中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