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美】道格拉斯・诺斯

路平何玮编译

内窖提要:本文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描速其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并运

用这一框架来分析发展问题。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模式规则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947(2002)05一0005—06

新制度经济学力图将制度理论整合到经济学中。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不象早期一些理论那样试图推翻或取代新古典经济理论,而是力图在古典经济理论基础上,通过修正和扩展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使人们能够把握和处理迄今为止还处于其分析范围之外的大量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坚持并以之为基础的基本假设,是资源的稀缺性和竞争性——它们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包含的选择理论的基础。新制度经济学放弃了机械理性主义(irIs咖mentalmtionality)的假设——这个假设使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与制度无关的理论。

在一个机械理性主义的世界中,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思想和意识形态(ideasarIdideol0Eies)也没有用;(经济的和政治的)有效市场成为经济体系的特征。然而,我们实际上只能拥有不完全信息,而且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为了进行结构性交易(sLruclureexchange),人们对彼此的行为都加以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随之产生的制度就是有效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思想和意识形态对选择以及不完全市场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制度理论是在埘机械理性主义理论的修正中起步的,尽管认知科学(co异nitivesci—ence)近些年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们距离完全理解人脑如何加工信息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心智模式(mn瑚mmdel)去阐释周围的世界。这些心智模式一部分源于文化,也就是说它是由知识、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在代际闻传递而产生的,而这些知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不同民族和社会中又根本不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经验获得的,这种经验对特殊环境而言具有“本地性(10cal)”,因而不同环境下获得的经验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由此而导致人们心智模式的巨大差异.形成对世界的不同理解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个人所获得的正规学习也经常是由相互抵触的模式组成的,而我们正是通过矛盾的模式来解释周围的世

作者简介: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华盛顿火学教授。译者简介:何玮,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蜜同赶审校。率文择自TkNewlnstim油ndE㈣micsArIdⅡevel叩ment,byDo“gla船cNorLlI,w舶hin昏0numVemiIy.sLI巾Jh5一

2002年第5期总第103期

界。正是基于与预期不一致的结果,人们,进行着不断的学习,井改变其心智模型。但是用哈恩的话来说,“客观上存在着经济人能够坚守并依其行动的一系列理论,除非遭遇的事件促使他们改变其理论(Hahn,1987))”。由此而得出结论,并不存在一个必然得到的确定的均衡,而是会出现多重均衡。

信息的不完全以及处理信息的有限思维能力决定着交易成本,而这形成了制度的组成基础。目前争论的问题不仅包括理性主义假设问题,还包括交易的具体特征问题,这些具体特征会妨碍行为人以零交易成本模型来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thejoinlm“imiz8tion)。由于交易各方所掌握的信息需要成本而且信息不对称,所以产生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取决于对复杂的价值尺度进行测度的成本、代理人绩效的估算成本以及执行合同的成本o。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减少人们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技术的采用,两者共同决定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正是科斯(R0naldcoage,1937and1980)在制度、交易成本和新古典理论之间建立起了极其重要的联系,即使到今天,经济学界仍没有完全理解这种联系。孰我坦陈,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有效市场只有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而正是这种交易成本才是制度经济学所要掌握的,而且正因为我们国民收入的相当大部分要专门用于交易,因此,制度尤其是产权对市场有效性有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

科斯曾思考而且至今仍然关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资源配置问题,他的远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解开经济绩效这团乱麻的钥匙。这也是我所关注的问题。那么,这种新制度方法是如何适用于新古典理论的呢?它首先从稀缺性,以及由这种稀缺而引致竞争的假设出发,认为经济学是一种在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的理论,而价格理论是制度分析的重要部分,相对价格的变化则是引导制度变革的一种主要强制力。

那么,这种分析方法又是怎样修正或扩展新古典理论呢?除了修正理性主义的假设外,它把制度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约束条件,并把交易成本的分析作用作为制度和生产成本之间的联系添加到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它把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引入分析中,并把政治过程的模型作为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索,作为经济绩效多变的根源,以及“市场失灵”的解释,从而扩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我将进一步论述无效率市场问题,因为它彰显了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发展研究所作的重大贡献。1960年,科斯在其论文中首先提出,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有效竞争局面才可能出现。的确如此,在不考虑制度安排的情况下,有效市场的竞争结构将引导交易各方在无交易成本情况下实现收入的最大化。现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条件在现实世界能被模拟,它们之所以能被模拟的原因在于通过套利和有效的信息反馈会使竞争强烈到足以接近科斯的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从而使各交易方能够从交易中内生地实现新古典理论所主张的目标。

但是,要达到严格要求的结果,信息和制度是必需的。参与者不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必须掌握实现目标的正确方法。但是参与者如何才能了解达到其目标的正确途径呢?机械理性主义认为,即使行为人最初会有各种不同甚至错误的模式,但是信息反馈过程和套利的行为人将会纠正最初不正确的模式、惩罚出轨行为、并引导幸存的交易各方达到正确模式。一个关

①交易成本理论仅仅在关于各种交易成本的重要性方面认识一致,这里所阐述的理论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华盛捌大学理论。威廉姆森(0uverwiIli㈣on)曾开创了一种略有不同的理论。一6一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于竞争市场模型规则的更加严格的隐含要求是,当存在有效的交易成本时,随之产生的市场制度的设计将引导行为人为确立正确的模式而获取必要的信息。

但是这些严格要求只有在预期中才能实现,个人通常采取的典型做法是依据不完全信息及主观推导的模式去行动,而这种主观模式经常是错误的,而且信息的反馈通常不足以纠正这些主观模式。制度并非必然或经常地创造社会效益,制度或者正式规则被创造出来就是要为那些具有讨价还价能力的人创建新规则服务的。在一个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里,讨价还价的实力不会影响到结果的有效性,但在一个交易成本确定的世界里,这种讨价还价的能力则会产生影响——而且它也因此刑经济变革的长远方向产生影响。

要找到与实现效率必须的条件近似的经济市场是罕见的,而要找到这样的政治市场则完全不可能。因为正是政治体制对产权的界定以及保证产权的执行,有效经济市场是少见的也就不足为奇。而且由于路径依赖(paihdePendence),一旦一种经济走上了一条会产生停滞的“无效”路径,它就会坚持走下去(并且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已经出现过)。

由于社会网络的外部性、规模经济的存在以及既定的制度机制(institu“on“matix)中存在的互补性以及制度的路径依赖,通俗的说,作为制度结构的产物,具有交易实力的个人和组织在维系体制稳定中具有关键的支柱作用。路径的确会发生逆转,阿根廷近半个世纪从增长变为停滞,以及西班牙从18世纪50年代步入倒退的实例I『以证明,但倒退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而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我们正在目睹中东欧国家在这样的逆转中艰难探索。个中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有关制度变迁的动力,尤其是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之问的相互作用仍然了解甚少。

在经济变革的长期趋势中,制度或认知模式的变化往往起源于不同个人群体面临的初始条件的改变。正如不同群落(血bes)因其所处物质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不同语言,并用不同思维模式来解释周围世界。语言和心智模式形成非正式约束力,它们限制了该群体的制度框架,并且被当作习俗、禁忌或是神话,世代传承下去,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文明,从而形成了路径依赖的关键部分。

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不断发展,群落演化出不同政治与经济形式。随着在解决稀缺性这一根本经济问题上取得各种不同程度的成功,经验和学习的多样化逐渐产生出差异日益扩大的社会和文明。

成效的不同有很明确的原因。随着人类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为了从交易中获得潜在收益,就需要更加复杂的制度结构。这种发展要求社会形成一种制度,从而为跨时空进行不县名、非个人交易提供条件,而且随着对合作收益的尊重,以及为了从更复杂的契约交易中获得利益而建立必要制度的可能性,促使“地域性经验(10calexperience)”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思维认知模式和制度结构。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组织为了生存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如果制度框架给了组织侵权行为以最高报酬,那么,幸存的、成功的组织就会在学习方式上采取更好掠夺的方式,而如果生产力提高的行为能获得最高报酬,那么经济就会增长。

客观上没有任何保障能使可看得见的报酬偏爱后者而不是前者,而且经济史的确也产生了诸多罕见的经济增长的事例。西方世界从10世纪相对落后到18世纪取得飞速的增长、崛起并成为世界霸权,不仅仅是与世界其他大国如中国和伊斯兰教国家的相剥衰败比较而言,而且7一

2002年第5期总第1∞期

同样也是对西方国家自身不同程度成功来说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大国的衰败,或更直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扭转这一衰败如此之难呢?一种解释是必须要对制度进行一些分析,而这些制度是掌握现代技术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经济革命把现代科学原则系统地应用于技术,并更广泛地用来船决经济稀缺性。前人元法想象那些能充分认识其潜力的经济体所取得的结果。但是,要认识到这种技术优势,就必须有经济活动的基础结构。这种经济结构在演化过程中能够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在1970年代,钱德勒(chndler'1977)就认识到了单个企业的转型、以及经济协调和整合的总成本的某些关键要素——需要广泛重组经济范畴,包括政府的改进,政府将规定并执行对整合十分必要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形成这种政府那么困难呢?博弈论中的一个简单故事揭示了此种两难处境。当游戏重复进行,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过去的行为有完全信息,并且参与人数量较少时,在博弈中达到合作的结果是最有可能的。但当我们将这一个过程反转过来,当不重复博奕或者是有限博弈,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过去的行为不了解,并且参与人数量较多时,合作则很难达到。因为在那种环境中,不合作的收益通常要大于合作的收益。

第二次经济革命产生了一个以非个人市场为特征的经济世界,并且它还有后一种博弈情况所伴随的所有特征。而要克服它们就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结构中修改报酬规则和执行报酬规则都是为了引致合作。这种分析并不新颖。卡尔・马克思很早就已指出,一种技术的组织规则和现存产权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发生冲突和变革的基本源泉之一。

但是关于第二次经济革命的制度调整的观点还有更多。其调整需要一个全社会的变革。非个人交易、细化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信息成本的根本减少和世界范围的相互依赖都需要社会组织在各方面发生完全的转变。城市化无所不在的外部性问题,相互依赖而引起的不安全性,以及所有当前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一家庭的传统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都已经产生并且将继续产生大量现代社会问题。而且正是西方经济在政治与经济制度上的灵活性,不完全地提供了家庭的传统功能的替代品,防止薪的不安全性对个人的影响,并处理了伴随这种经济转变而产生的问题,比如环境与社会问题的外部性。

可以确定,这种经济和社会环境必须考虑经济发展的现代问题。其基本观点可以简述如下:如果所采取的政镶为了要达到要求的结果,成功的发展政策就需要理解经济变迁的动力。经济变迁的动态模型需要把对政府的分析作为模型整体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为正是政府具体规定并执行了正式规则。

要想获得这样一个模型的话,我们还有一段路可走,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正在演进的(即使是不完全的)结构,显示出了与传统发展经济学家或正统新古典经济学家根本不同的发展政策。发展经济学家通常将政府看作是外生的或者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宽厚角色。而新古典经济学家则有隐含假设,他们认为制度(包括经济的和政治的)不起作用,配置效率模型包括的静态分析应该被作为政策指导,也就是通过减少对交易和价格的控制来达到适宜的价格。事实上,政府从来就不能被当作发展政策的一个外生角色,只有恰当地安排一系列产权并执行(这些将会产生竞争的市场条件)时,适宜价格的产生才能实现所要的结果。8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在做进一步的讨论前,我们有必要清晰地区分制度和组织。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地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它们由正式规则(成文法、普通法、规章)、非正式规则(习俗、行为准则和内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以及两者的执行特征组成。

组织是指一些参与者:以一个共同目的去实现目标的个人群体。它们包括政治主体(政党、参议院、城镇议会、受规章约束的代理人)、经济主体(企业、贸易联盟、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主体(教堂、俱乐部、体育协会)和教育主体(学校、学院、职业培训中心)。这些定义构成了以下五个观点的基础,它们包括了制度变迁必不可少的特征:

1.在稀缺性和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制度和组织之间连续的相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2.竞争迫使组织为丁生存不断投资于技能和知识。个体和他们的组织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种类将形成对机会和选择的不断发展的认识,这些机会和选择又将会不断地改变制度。

3.制度框架限定了被认为能够获得最大报酬的技能和知识的种类。

4.认知起源于参与者的心智模式。

5.一种制度机制的规模经济、技术互补性和网络外部性,使得制度变迁不可抗拒地具有不断累积和路径依赖的特性。

让我详细说明这些观点。经济变迁是一个无所不在、前进、累积的过程。它是个体和组织的企业家每天作出选择的结果,虽然这些决策绝大多数是日常的(Nelsonandwinler,1982),但有一些也包括改变个体和组织间现存的“契约”。有时候,契约的重订能够在现有产权结构和政治规则中完成,但有些时候新的契约形式要求改变规则。通常,现有的非正式行为规则将会引导交易,但有些时候,这些规则会逐渐被修改或抛弃。在这两个例子中,制度逐渐被修改。由于个体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重构交易(包括政治的和经济的)而做得更好,因此,制度就会被修改。认知改变的源泉可能外生于这种经济,例如在另一种经济(即改变给定经济中企业家对获利机会的认识)中,价格和竞争产品数量的改变。但是变迁的基本源泉是组织中企业家的学习。

学习是好奇的结果,同日寸学习的速度将会反映组织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竞争是稀缺性产生的结果,因此在一种经济中,组织会致力于学习以求生存。但是努力程度则可能并且的确存在不同。如果由于垄断力量的作用,竞争减弱了,那么,学习动机也会减少。

学习速度头定经济变迁速度,学习种类决定经济变迁的方向。学习种类是不同种类知识的预期报酬的函数,因此它将反映参与者的心智模式,并以最快速度反映内含于制度机制中的激励结构的边际变动。正如前面所言,如果对制度机制中的侵权行为(或者更一般的再分配行为)支付的报酬多于生产行为,那么,学习就将会采用如何学到更好的侵权行为的形式。

变迁通常是在一种制度机制不断累积的过程,它伴随着组织中企业家领悟力普遍地不断发展,而这种制度机制就是以现有组织之问刚络外部性、技术互补性和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并且由于组织的存在应归功于制度机制,所以,他们会成为一个不断前进的利益集团以确保制度结构的永久性——这样也确保了路径依赖。然而,当出现代表利益不同的组织(通常是对现有组织绩效不满意的结果),且不能在现有制度框架中调解组织间对于制度变迁的基本冲突时,变革就会发生。

描述经济变迁的特点是一回事,而开出药方改善经济绩效则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并不知道一9一

2002年第5期总第103期

怎样把病态的经济转变为成功的经济,但是制度的一些特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1.制度是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两者的强制性所组成,它们三者共同决定了经济绩效。虽然正式规则可以一夜间改变,但非正式规则的改变只能是渐进的。由于非正式规则给任何~套正式规则提供了根本的“合法性”,因此,激进的革命从来不会象它的支持者所要求的那样,而绩效也与预期不同。并且,采用另一个社会的正式规则的国家(例如:拉丁美洲国家采用的宪法与美国类似)会有与其起源国家不同的绩效特征,因为他们的非正式准则和执行特征都不相同。这就表明,把西方成功市场经济的正式政治与经济规则转移到第三世界和东欧经济上,并不是达到良好经济绩效的有效条件。私有化对于解决贫困的经济也并不是灵丹妙药。

2.影响经济绩效的是政府,因为他们限定并执行经济的游戏规则。因此,发展政策的核心必须是建立一个会制定和执行有效产权的政府。然而不幸的是,对新政治经济(即应用于政府方面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虽然我们很了解第三世界政府的特征,但是关于这种政府的理论却很少。我们甚至对中欧和东欧社会从根本上改变其制度框架的结果也了解不多。但是,本文上述几个部分所描述的制度特征体现了以下内容:

a.如果政治制度得到具有同一经济利益的永久性组织的支持,那么,这种政治制度就将会稳固不变。因此,政治或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就是要建立这样的组织。

b.对于成功的改革来说,改变制度和信念体系(thebeliefsy8tems)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作出选择的正是参与者的心智模式。

c.不断发展的行为准则会支持并使新规则合法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当缺乏这种不断强化的准则时,政府会倾向于不稳定。

d.虽然经济增长在独裁政体下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但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则需要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和政治自由保护的发展。

e.非正式规则——行为准则、习俗和行为规范——对于良好经济运行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之一。在一个具有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准则的社会,繁荣有时候可能会伴随着不稳定或者多变的政治规则,这关键在于对多变政治规则的执行程度。尽管信仰显然已经成为信念体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对信念体系和随之产生的非正式规则的发展却了解很少。

3.就政策的导向性而言,制度(创设)比配置效率更为合适。配置效率是一套给定制度下的静态概念,而持续良好经济运行的关键则是要有一个灵活的制度机制,它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变化以及制度的震荡来进行调整。一个稳定的政府以及一些补充准则的建立是制度必不可少的特征。成功的政治或经济体系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发展了此种特征。关于如何在短期内建立这样的体系,或者真正意义上说,甚至对于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建立这种体系的问题,我们还了解得非常少。然而,能够产生配置效率的政策是否总会是治愈病态经济的良药,这一点也值得怀疑。而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有效政策则会产生政治反应,它会阻碍或颠覆有效的变革。

今天,摆在社会学家面前的最大挑战,就是对社会变革的动态理论加以发展,它将会填补以往的研究空白,并使我们理解适应性效率。

(责任编辑:孙宽平)

一10一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OMPAR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2002(5)65次

参考文献(1条)

1. 交易成本理论仅仅在关于各种交易成本的重要性方面认识一致 这里所阐述的理论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华盛顿大学理论.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曾开创了一种略有不同的理论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 张五常. ZHANG Wu-chang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8(7)

2. 李怀. 邵慰. Li Huai. Shao Wei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解析[期刊论文]-经济纵横2009(3)

引证文献(65条)

1. 刘牧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怨恨[期刊论文]-北方论丛 2010(1)

2. 马晓强. 韩锦绵 我国水权制度60年:变迁、启示与展望[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9(12)

3. 刘冠宏 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学探析[期刊论文]-行政与法 2009(12)

4. 王理 解放思想与制度绩效——基于制度演化理论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6)

5. 马晓强. 韩锦绵 强制性水权制度变迁及其改进——来自张掖市的证据[期刊论文]-水利经济 2008(2)

6. 史东明 纵论经济制度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3(2)

7. 吴庆智 富岗山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

8. 温绍娇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与借鉴[期刊论文]-学理论 2009(15)

9. 周新伟. 卢帅兵 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适应性分析[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10. 李建明. 赵常庆 非正式制度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期刊论文]-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8(6)

11. 龙霁月. 常云昆 制度变迁与陕西省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期刊论文]-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6)

12. 曾宪玉. 廉永杰 关于平均主义与社会公正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13. 霍秋芬 诺斯视角下的交易成本和意识形态[期刊论文]-邢台学院学报 2011(1)

14. 吴艳 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青海省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期刊论文]-青海社会科学 2011(6)

15. 张玉柯. 金春 日本动漫产业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5)

16. 宋君 苏南小城镇制度性公共物品的可持续供给研究[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

17. 马保生 改革开放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动力——中国体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报告(六)[期刊论文]-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

18. 许家文 从经济学范式谈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28)

19. 于淼 制度变革与重构:中国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基石[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3)

20. 吴传清. 李浩 甘肃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模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7)

21. 王玉海 诺斯"适应性效率"概念的内涵及其启示[期刊论文]-东方论坛 2005(1)

22. 赵定东. 许洪波 "关系"的魅力与移民的"社会适应":中哈移民的一个考察[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4(4)

25. 李巍. 鲍升华 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期刊论文]-江汉论坛 2010(11)

26. 李博. 岳晶晶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期刊论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27. 杨军芳. 郑少锋 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的生态控制[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28. 朱明秀 财权配置利益相关者模式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期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3)

29. 田银华. 高延绪 中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问题探析[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0. 王理 论从崇文重教到崇商重企——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梅州地区的工业化路径[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4)

31. 高禹. 耿占军 制度变迁:1930年前后关中地区的水利改革——以泾惠渠的修建和小型水利改革为例[期刊论文]-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32. 马晓强. 韩锦绵 政府、市场与制度变迁——以张掖水权制度为例[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 2009(1)

33. 姚从容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3)

34. 徐平. 陈丽华 论政府规制的适度性把握[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10)

35. 刘牧. 任会林 价值现象学视野中的新制度经济学[期刊论文]-经济经纬 2010(1)

36. 景维民. 白千文 次级制度:转型的逻辑起点[期刊论文]-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9(6)

37. 王理 传统平原农业区工业化的思考[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

38. 张良 演化博弈思想的制度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研究的新视角[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9. 李具恒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探微--基于《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分析[期刊论文]-科学·经济·社会 2005(3)

40. 冉平 制度创新:医院发展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管理 2004(1)

41. 田银华. 高延绪 中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问题的演进及发展[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

42. 张蕾蕾 反思与分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3. 李明圆 论日本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学位论文]博士 2005

44. 田银华. 高延绪 中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5. 岳海湧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发展趋势跟踪研究[期刊论文]-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2)

46. 朱德宏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制度有效性分析——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视角[期刊论文]-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9)

47. 彭钧. 谭丰华 企业时间成本管理的制度分析[期刊论文]-企业技术开发 2006(9)

48. 左金隆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方法论探析--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6)

49. 左金隆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方法论探析: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期刊论文]-经济经纬 2005(6)

50. 赵京 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一个基于关键领域的政府经济职能分析框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51. 张小军 文化经济学的视野:“私有化”与“市场化”反思——兼论“广义科斯定理”和产权公平[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11(6)

52. 贺红强 论我国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困局与突围[期刊论文]-海峡法学 2011(4)

53. 陈宇华 产权制度演进与经济增长——变迁社会的适应效率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

57. 陈字 商周秦时期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8. 张华. 席酉民. 曾宪聚 网络结构与成员学习策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09(2)

59. 肖海军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学位论文]博士 2006

60. 张弘林 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61. 叶向阳 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62. 刘毅 软件资本论:价值来源与制度内涵[学位论文]博士 2006

63. 刘晖 珠三角城市边缘传统聚落形态的城市化演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4. 段续源 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65. 戴敏敏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shtzbj200205002.aspx


相关文章

  • 论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 内容摘要 [摘要] 在人类行为的约束体系中,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由此可见,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甚大. 而且,理论上讲,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论析
  • 作者:潘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05期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经济制度演化与变迁的必然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必然产物.它 ...

  • 向市场经济过渡
  • 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学习要求 学习本章重点把握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渐进式改革之路,掌握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路径.方式和特点. 我国的经济改革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经过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机制转变到制度创新,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逐步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 ...

  • 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邱春雷,陶纪坤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基础,它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既 ...

  • 中国模式与未来道路探索
  • 中国模式与未来道路探索 何自力 乔晓楠 李 菁 [摘要] 采用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系统地分析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发 生的制度变迁及所形成的制度特征, 其独特的"中国模式"是造就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历时30年的改革业已过去, 一个独特的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已经形成, 此 ...

  • 浅析新制度经济学
  • 浅析新制度经济学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制度经济学在中国传播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本文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和国家方面的理论作了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成本 产权 制度 ...

  • 经济法学的完善
  • 经济法学的完善 首先,国家作为经济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其在经济法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经济法作为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决定了通过国家力量促使经济法摆脱上述对民法.行政法.经济政策路径依赖的法制低效率状态,是经济法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促使国家机关尤其是 ...

  •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论热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如何理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地分蛋糕而争执不下.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只有合理的规则 ...

  • 民营经济制度的创新
  • 浅谈民营经济的创新 学生姓名 龚豪吉 学 号 [1**********]51 指导教师 熊 璐 专 业 工商管理(专科) 年 级 08级 学 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余杭分校 摘要 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现代经济增长意义上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资源化配置的动态过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