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庄子的人生哲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0卷第3期2009年6月

Journalof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

(PhilosophyandSocialSeienees)

VoI.30No.3

June.2009

尼采与庄子的人生哲学

张正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尼采与庄子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在哲学上他们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浪漫主义哲学家,用格言表达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来激发读者去认真思考和反思自身的生活;他们都是历史上彻底的怀疑圭叉哲学家,对各自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彻底的批判,以使个人在摆脱传统束缚后去追求精神自由。

关键词:尼采;庄子;痛苦;死亡;精神自由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4(2009)03—0058—03

一、尼采与庄子在面对人生困境和对死亡的态度

(一)尼采与庄子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更容易痛苦,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幻想的艺术创造出众神作为他们继续活下去的补偿和生存的完成,

古今中外,凡在哲学上有所建树的哲学家无

一不具有反叛精神,而且哲学史就是由这些反叛者的思想构成的,尼采与庄子也是诸多反叛哲学家中最为典型的,他们的反叛表现出一种彻底的怀疑精神,但两者的怀疑起点不同。

尼采的怀疑是直接针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反抗,尼采所具有的独特的怀疑精神,不是从

这是他们的一种求生本能,他们凭借有力的幻觉和

快乐战胜世界静观的可怕深渊和多愁善感的脆弱天性。

由此可以看出,“日神的整个生存及其全部的

美学都是建立在某种痛苦和知识之根基的基础上,而酒神向他们揭露了这种根基。日神离不开酒神而

存在”tl】15希腊人崇拜日神时将现实美化追求事物

的外观与表面,但一旦他们撕开了外观的面纱,触及到事物的本质而直接面对痛苦与悲剧的人生

社会出发,而是从自己身体中的直接堕落出发,以精神切割生命完成人与自身的区别,尼采把生理学和心理学作为他怀疑精神的手段,切开人性

堕落的历史,揭露了意志的自我扭曲。尼采认为

时,他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日神信仰也不过是用来遮蔽面前酒神世界的面纱;于是便有了一种疯狂放纵的酒神情绪,他们打破了一切束缚与藩

篱,这些都是束缚着个体,而个体化状态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和始因,而悲剧就是解除这个个体的最高痛苦和根源,使个体与世界融合的最高欢乐,所

当代基督教的最高价值是源于一种面对现实的

无能和对生命感到厌倦的一种病态心理,希腊宗

教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

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尼采用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当时希腊人生活在四周是大海的恶劣环境中,他们面对变

以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它根植于人的至深的悲剧本能,它砸碎了个体化

痛苦的矛盾。否定个体生命使个体与世界的自然

化多端的自然界和生存面临的威胁。产生了一种

恐惧。为了摆脱与掩盖这种恐惧,也是为了能活下去的这种至深的必要,他们创造了那些在现实彼岸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享受之的众神来掩盖这种现实的悲痛。由于希腊人强烈的求生欲使他们

收稿日期:2009—03—20

融为一体,达到主观的逐渐忘我境界,通过个体化

毁灭反而得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而

产生出快感,这样就达到了回到自然的原始的统

一的快乐之中。

而庄子的批判精神是源自战国时期战争频

作者简介:张正萍(1983一),女,薪疆阿克苏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58

万方数据

繁、政治暴虐和人民的凄惨遭遇,“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12】27,描写了一幅凄惨动人的人间灾难图像。在这样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社会下,个体的处境艰

难。在<人间世》中整篇都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人

际关系的纷争纠结的阴暗面,特别是面对统治阶级的关系的艰难性。“匠石之齐”描写了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夫祖梨橘柚果兢之属,实

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

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天,自揞击于世俗者也。”12]132形象地反映了有才能的人在社会上所受到的残害。作为知识分子的庄子面对这样一个战祸连绵、政乱如麻的时代,不甘成为封建权势者的工具,而又要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的性命,为自己开辟另一片自由的精神天地。

(二)尼采与庄子对于死亡的态度

尼采的死亡观:自愿死亡。从个体性和超人的学说出发,尼采提出了我们死亡的不同类型。他写到:“整个人生也是一样,透过对于死亡与其他意义的思索,会蓦然发现,我们的‘死’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死亡,”【,】瑚即自愿死亡。“好多人死

得太晚,有些人死得太早,”“在恰当的时候死亡!”查拉图斯特拉教导人。bm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出人能自由地掌控自己的死亡,他能自己决定死亡的时间。多数人不曾决定过自己的命运,没有自己孕育自己而是由他人来决定自己,

而查拉图斯特拉把死亡作为生命的完成,死亡的体验被积极地理解。死亡也是必须被超越的某种事情。而并非是在经验转移条件下,对于永生的

希望。但死亡的完成能力并非是把生命带到终点,而是要让它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像每

一次超越一样开拓未来。尽管不是对于死去的人而是对生者而言,生者作为参加庆典的人被激励

去接受死亡者的遗产,把生命用于超越人的理想服务,并使这理想超越个体的死亡。“人们把死亡

当作一件大事:可是死亡并不是庆祝活动。人们还没有学会怎样举行最美好的庆祝活动。圆满完成者在希望者和许愿者的围绕之下得意洋洋地完

遂他的死亡。你们应当学会这样的死亡;在这样

的濒死者没有把活人的发愿还愿之处,不该举行庆祝。"【3"7尼采认为死亡的最好方式是一场为

超人庆贺而演出的死亡,作为超人象征的图形已经在志同道合者排列中清晰可见。

“我对你们赞美我的死亡,自由的死亡,它向

万方数据

我走来,因为我愿意它来。我什么时候愿意死亡

呢?有一个目标和一个继承人的人,愿意为了目标和继承人在恰当的时候死亡。1,m。。查拉图斯特拉把自由选择的借助自己意志决定的死亡作为这种不可预见的死亡事件的对立面。这种死亡并非不争地被忍受,而是在最高级的自主表现中被积

极地执行了。死亡作为我们的某次行为不再是非

自愿地突然冲拉着我,它被自我掌控,而不再是超越自我之上。什么时候才是死亡的时候?查拉图斯特拉认为有目标和继承人是适当的死亡时间,目标是超人和在通向那儿道路上的自我超越,但是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当他由于身体变老而开始

松懈,这时结束生命的适当时机就到了。这种生命

已经不再适应权力意志的原则。放弃为了生活而

生活的无用的生命不再能超越自己的人的神圣义务,他为了不再玷污超人理想,再创造高峰时自愿放弃延续他的生命。

面对死亡恐惧的困扰,庄子主张忘情以摆脱

这种困扰。他在《养生主》中创造出:“老聃死陈失

吊之三号而出”的故事。。【2】102在<大宗师》庄子借子与重病所讲的话表达了“安时而处顺,哀乐不

能入”的思想。也就是对于生来死去应该抱着顺应自然的态度不要被哀乐之情所困扰。<至乐篇》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2】4∞这些寓言都表达对死亡的无惧感和顺

应自然的态度。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面对社会动荡和生

死命题,庄子都采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的态度,也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安然接受的消极态度。而尼采则认为要用那不可抑制的生命创造力去战胜生活中的痛苦,通过人的不断战胜与超越自我而达到超人。

二、尼采与庄子的自由思想

当尼采谈论精神自由的时候,他总是针对基

督教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所造成的人的不自由而发

的。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三段变化”中借查拉图斯特拉之I:I讲出了“我告诉你们精神的三段变化: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狮子如何变成小孩。”f,】2’这样一种谱系的方法讲述精神如何从不自由中解脱而成为自由的。

首先看骆驼:“许多重负是给精神,给强壮忍耐而忠心崇拜的精神担载的精神之大力要求重的和最重的负担。什么是重负?负重的精神这样问,于是它像骆驼一样跪下来,甘愿被装上很多的重

.59

负。吖3】21精神是物质的极端对立,如果说物质代

表大地的话,那么精神的环境便是在上空,天空中的精神要像鹰那样自由翱翔,就必须负载沉重以便能估计出自己的力量。因此许多重负是给精神的,它的强大之力要求沉重至极负担。骆驼下跪以便能负载沉重暗示了精神的自贬,它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对它自己所敬畏的事物的谦卑态度。它屈

服于长期以来起作用的权威,屈服于流传下来的

道德法典中天长地久所推崇的标准和价值观,而这方式是顺从外来权威,要求做与自己愿望相反

的事,只有这样它才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精神在

努力中约束自己,收回要求要使权力欲服从地做

它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个被要求作为最深重精神

的自我压抑就是对权力意志的反常行为。它否定了自己来规定法则的要求并承认上帝戒律。

“这一切最重要的重负,负重的精神都把他们背在自己身上,就像背着重负走向沙漠的骆驼,精

神也如此急忙走进它的沙漠。但在最荒凉的沙漠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化:精神在这里变成狮子,它要攫取自由,在它自己的沙漠里称王。”【3122精神负载着传统道德的准则走向它最寂寥的沙漠——即它的对立面物质,精神将自己所负载的一切准

则和尊重都带进物质中使沙漠肥沃起来。方法是以实际行动服从它所得到的指示。如果精神全面

掌握了它自己的活动范围,那么她再也不用屈服

于外来权威的精神,认识到传统道德标准是外来意志的偏见并不再服从这些标准的精神,变成了

一头狮子。精神不愿让外来力量主宰自己的意愿,而是要自己做出决定。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这个个体与自身相同,是一个重新摆脱风俗德性束缚的超越习俗的自治个体。14136当它

变为小孩时,这将是一个独立的长期自由意志的

人,这个自由人也有了自己的价值尺度,他可以自由地面对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价值了。精神

在超越狮子阶段后忘记了它的过去,肯定了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立与创造性。在此“精神自由了并完全成为了它自己。”15】啪

而庄子的精神自由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的超越,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逍遥,一种超越时空局限的无条件的绝对自由。庄子认为束缚着人,使人不得精神自由的是人为的因素,即文化传统的规范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对人的限制和禁锢。在文化传统方面:庄子批评儒家的道德规范违反人的自然本性。

60

万方数据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日:“尧何以资汝?”意而子

日:“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

日:“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

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庄子认为仁义道德好比“黥”、“劓”的刑罚,是加

在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刑罚,人一旦被套上仁义的

枷锁就不自由了,因此要想获得自由就要首先摆

脱仁义道德的枷锁。在社会关系方面他批评各学派的偏见限制了人的思想使人的心灵不得开放,因此庄子主张要远离人类社会来获得自由,在<大宗师》说:“孔子日: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

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

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茫然仿徨乎

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2J垤3此外还有自为

的因素也束缚着人,使人不得自由,这种自为因素

是由于人的主观偏见的自我封闭心灵造成的既“成心”。,.

为了从人为和自为因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获得精神自由,庄子借助鹏鲲来打开广阔的世界,世界万物没有共同的标准,人们不应该以人类自

我中心来衡量事物,而要对事物做面面透视,要从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这就是开放心灵的态度。

总之,庄子和尼采都对传统价值理论进行强烈的批判:尼采针对基督教理论,认为它导致了人的精神颓废和堕落;庄子抨击儒家理论的束缚人性。两者虽然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发展出来的,但是二者都强调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尼采

的自由是突破思想禁区,迈向新的领域去探索;而

庄子是从精神上开阔人的视野,扩展人的精神境

界。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3】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北京:三联书店,2007.【4】尼采.论道德的谱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5】尼采.快乐的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责任编校向东

尼采与庄子的人生哲学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正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S)2009,30(3)0次

参考文献(5条)

1.尼采 悲剧的诞生 20042.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19833.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0074.尼采 论道德的谱系 20005.尼采 快乐的科学 20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蒋九愚.文庆 庄子与尼采知识观之比较 -江西社会科学2007(5)

庄子是反对求知的,他关注的是本真的生命,认为知识会扰乱人的心灵,不能让人的心灵归于平静.庄子悲观地突出了知识对于生命的弊害.尼采是鼓励求知的,他关注的也是本真的生命,认为只有知识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保存生命和张扬生命.尼采借助知识来对抗当时人们精神的普遍萎靡不振,他乐观地强调知识对于生命的益处.尼采和庄子都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都是一种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知识观.庄子思考的中心是如何安顿生命,尼采思考的中心是如何创造生命,二人对生命的理解差异,造成他们对知识的态度与理解之不同.

2.学位论文 文庆 庄子与尼采的人生观之比较 2008

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合本性的生活”和“如何实现本性的生活”两个问题,对庄子与尼采的人生观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什么是合本性的生活”,比较分析庄子和尼采不同的人生态度。庄子主张“无为”,追求心灵的安顿与宁静。对人生无法逃避的伦理义务如孝敬父母、侍奉君主,以及死生存亡、穷达贫富、饥渴寒暑等人力不可及的必然之事,庄子采取顺从自然、“安之若命”的态度。尼采却认为人生的价值应该在于不断怀疑旧世界,不断探索新世界,创造新价值,而不是固守于确定的已达到的东西。庄子注重自我保存,不仅是身体的保存,更是心灵的安顿;尼采认为强者的意愿不是自我保存,而是自我扩张,增强权力感。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如何实现本性的生活”,比较分析了庄子和尼采所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庄子采取“吾丧我”的“无我”思路,主张寡欲、摒弃知识、反对好恶。尼采非常强调“信仰自己,为自己而骄傲”,反对“无我”,主张自我保存、权力扩张。为了更好地进行权力扩张,必须合理地满足本能欲望,恰当地利用知识,并保持对权力的偏好。

第三部分主要从自由角度比较分析庄子和尼采对传统道德的态度。庄子与尼采都批判了他们各自的传统道德,都认为传统道德违背人的本性,但是他们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并不相同。庄子批评儒家仁义道德“残生损性”,违背人的自然本性,束缚了人的心灵自由。庄子还深刻地揭露当时“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的利用仁义谋取私利的反道德现象。尼采批判基督教道德束缚了人之创造的、自我扩张的本性,使人平庸化,保存了庸众,压制了强者,使得平庸流行,伟大消亡。

3.期刊论文 孙雪霞.SUN Xuexia 小时空大宇宙——浅析庄子与尼采的"故事"景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1)

讲故事,是庄子和尼采阐明思想的途径,实质上是哲学他化的具体呈现.非专制的社会背景让庄子和尼采成为故事的自由创造者,而重温情感的需要让讲故事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合逻辑与超现实的统一则是他们讲述的故事中所共有的魅力.庄子和尼采让讲故事不再是单纯的消遣,而是窥探宇宙大天地的一把钥匙,也是哲学他化的一个标本.

4.期刊论文 田林 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比较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历代中西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与讨论.本文从多方面对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进行比较,从中能够了解到中西思维在生死问题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庄子和尼采都强调精神世界的塑造,不同的是,庄子的精神世界是向内敛的,尼采的精神世界则是要求向外自我实现的.

5.学位论文 方成跃 庄子与尼采人性思想比较研究 2008

人性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庄子与尼采的人性思想,作为两种来自于不同文化体系的思想,它们都曾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对自身所处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主张顺性求真,顺乎自然,人性具有相对性。“超越”是庄子其人性思想的主旨,他通过对生死、物欲和道德的超越,使自己最终从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尼采人性主张,人是本能的非理性存在,认为人是“肉体--生命”的一元的本能存在,人的本质是冲创意志,人是超越的自由存在。人是独特的而非同一性存在。但他们都有着追求人性自由和追求对善恶超越的共同性。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对庄子和尼采人性思想进行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梳理,庄子的人性思想主要从对生死、物欲、道德的超越进行展开;尼采主要从人是本能的非理性存在和人是超越的自由存在展开叙述。第二部分主要对庄子和尼采的人性思想进行比较,大致从相同性和不同性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三部分集中探讨庄子和尼采人性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在这部分采用先分后合的写法,从尼采对非理性的批判,冲创意志对创新的积极性和庄子无心、无欲的对待欲望方式、天人和谐无为而治的美好图景,最后实现自我创新与和谐的现实结合。

6.期刊论文 李重明.马怡.Li Chongming.Ma Yi 比较视域中的庄子与尼采生命自由思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

生命自由是庄子与尼采哲学的主旨.从比较视域审视,庄子与尼采的生命自由都同样立足于生命本体意义的观照,强调生命本真的守持与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的充分彰显.但因各自所处时代、地域与文化的截然不同,他们的生命自由思想在缘起、内涵解读、实现方式以及终极诉求等方面相应地呈

现出"离乱之世"与"工业社会"、"超脱"与"创造"、"忘"与"变"以及"真人"与"超人"等巨大反差,体现了两者的不同生命旨趣与价值祈求.

7.期刊论文 腊永红.LA Yonghong 庄子和尼采的超越哲学观 -温州大学学报2006,19(5)

作为叛逆哲人,庄子和尼采哲学都是超越哲学,出于对生命之热爱,他们对传统思想观念作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转换.对两人的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进行比较,发现尼采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与庄子的无争、顺应自然以提高精神境界大异其趣,但他们在各自超越思想中所倡导的个性独立之精神无疑为时代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体现出一种人本主义精神.

8.学位论文 周轲 庄子与尼采思想之比较 2004

本文力图从整体思想逻辑上对庄子和尼采进行比较,避免将两者思想拆碎打乱,随意抽取几点表面上相似之处发议论而为己用.比较从四个方面进行:(1)两者思考的焦点;(2)两者倾谈的对象;(3)两者价值的源指;(4)两者的行动理念.这是依循着发现谁的问题——为谁思考问题——解决谁的问题——如何做的思维发生逻辑顺序来进行比较的,因此对两者的理解和把握不是随意性和宽泛性的直观感受,而是依循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庄子和尼采整体思想的把握进行比较,提出了庄子哲学承袭老子哲学的学脉,关注的焦点是天下,庄子哲学并不是生命哲学而是政治哲学,庄子哲学本意并非审美式的超越等一些有别于传统的看法;并深化了传统学界对尼采的理解,指出尼采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是对"偶在"的焦虑,然后通过审美将这种焦虑转化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正因为如此才成为非理性主义的源头;还论述了尼采的审美理念与从庄子那里得到的审美启发如何不同等中国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最后,本文从看待世界"必在"性和"偶在"性两种态度的高度上比较庄子与尼采的哲学,指出庄子与尼采比较的话,庄子并不是非理性主义者,实际上是理性主义者.本文是一篇比较大胆的颠覆传统的研究成果,由于学识所限,疏漏错误在所难免,但对现代化过程中面对"价值重估"的中国人,有一定启发性意义.

9.期刊论文 李重明.马怡.LI Chong-ming.MA Yi 逍遥无待"与"酒神狂欢"——庄子与尼采生命自由思想探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

"从自由视角现照生命本体,追求一种具有个性解放与形而上内在超越意蕴的自由,是贯穿庄子与尼采生命哲学的主线.在通向"逍遥无待"与"酒神狂欢"的自由之境中,庄子强调个体应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祛除一切违背本性的外在束缚,返归与道为一的澄明之境;尼采则强调个体要历经从骆驼、狮子到小孩的三种精神变形,持守生命本真.成为具有强力意志、充满激情与创造活力的强者.两者的自由思想对启示人们关注生命、塑造独立人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0.期刊论文 匡信莉 曳尾涂中与展翅孤飞——论庄子的生存智慧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09(11)

庄子生活在人主有"逆鳞"、"民之憔悴于虐政"的时代,由于世事艰难,人心莫测,为了使自己不成为郊祭之"牺牛"、庙堂之"神龟",他宁愿锋芒暂隐,明哲保身,但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雁以"不鸣"而惨遭杀戮的残酷而荒谬的现实,使他处于进退维谷的二难境地,从而在随遏而安地活着与孤傲绝俗的超越之间徘徊不定.通过将庄子的生存智慧与尼采的"超人"哲学进行比较,猛然省悟到培养一种雄健、刚强、勇猛的精神,更为时代所崇尚.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mtsfxyxb-zxshkxb20090301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2日


相关文章

  •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名言名句
  • 爱国,热爱民族和传统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文天祥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顾炎武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 ...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好书
  • 大学生必读的 100 本好书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 1.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 " 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 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 ...

  • 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
  • 作者:邓晓芒 中国社会科学 2003年01期 海德格尔在追溯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时,曾多次指出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思维的"命 运"或"宿命".(注:参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是什么?>一书"导言",载<路标> ,孙周兴译,商 ...

  • 北大学生必读书目
  • 北大清华大学生必读书目 清华卷 第一部分 中国文学 <诗经选>(毛舜钦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选>(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唐诗三百首>(朱洙) <宋诗选注>(钱钟书) <宋诗三 ...

  • 名家推荐书目
  • 名家推荐书目 _ 国学网 .broken_link, a.broken_link {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入门 » 名家推荐书目 名家推荐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 ...

  • 议论文阅读论据
  • 议论文阅读---------论据学案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据的理解的与运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辩证论据的类型并理解其作用: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1.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充 ...

  • 人的境界与教育
  • 人的境界与教育 一.中国的人生境界说 1.儒家德性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大境界,君子再分为仁人.贤人和圣人等不同的层次.冯友兰根据人对事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张立文以主体自由的程度为标准,根据现代社会的状况和需要,建构出人生的"五大境界": ...

  • 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的一种新解析
  • 2009 年 3 月 ( 上 ) 总 71 期 魅力中国 · 魅力中国 · 中图分类号 :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992(2009)03-0004-02 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的一种新解析 顿德华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要 : 生活世界的审美是对 ...

  • 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 南怀瑾老先生推荐国学入门书目 (南怀瑾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严格传统的私塾教育.青年时代曾任教于军校,辞去教职后,游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后在峨眉山大坪寺闭关研究佛学三年.1945年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9年春赴台,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