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旅游业十二五援疆规划

和田地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第二讨论稿)

北京市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

“十二五”时期是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按照《和田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使旅游业成为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和地委“把特色旅游业培育成为和田地区城市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全局,以“千古玉都、佛国于阗”为主题形象,大力发展玉石文化、沙漠探险、民俗风情、历史考古四大特色旅游,着力打造“和田昆仑美玉”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明确“十二五”时期和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根据和田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地区旅游业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和田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总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占全地区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0.52%上升到2009年的0.77%,提高了0.25个百分点,产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到2009年,“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均超额完成。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74.5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67.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2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01亿元人民币。与“十五”期间相比,入境旅游者人数增长-5.4%;国内旅游者人数增长127.43 %,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0%。

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和田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旅游业,提出了把特色旅游业培育成为城市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至2009年底,星级饭店14家,其中三星级饭店13家;有客房1126间,床位数2152张;旅行社2家,可提供英、日、俄、汉、维等5种语言导游服务;已经创建国家A级以上景区共11个,其中:3A级5个,2A级5家,A级1家;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点)2个,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点)2个,创建星级“农家乐”4家。民航、公路、通讯、电力等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旅游星级饭店出现迅猛发展态势,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已形成基本能够满足中外游客食、住、行、游、购、娱需要的综合服务体系和一批较成熟

的旅游线路。

(二)产品开发不断提升。形成了和田玉石文化、佛国于阗文化、丝路南道文化和沙漠观光旅游为主打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三)宣传促销不断加强。面对入境游和国内游两大市场,实施“整体推介、逐级推进、深度开发”的宣传促销战略,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参加国内各类旅游交易会,树立了和田旅游品牌,扩大了影响力。

(四)招商引资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招商引资额累计4亿元,申请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47。

(五)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打破资源分散、地域分割和所有制界限,重组优势资源,培育了何胖子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有一定专业水平和竞争力的旅游企业,

第二节 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产业要素条件缺乏

和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旅游业的初级要素和一般要素相对丰富。但从发展的需要来看,和田缺乏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和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高级要素,如缺乏技术、资本、信息、网络、管理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投入不足等。

二、旅游产品的整合创新不够

和田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式经营的问题。一是对潜在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所开发的大多是传统的观光型产品,度假型和特种型产品少,新颖的高端产品更为有限。二是在景区或景点的开发设计上创新不够,缺乏组合互补和反差对比。三是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不够。因此,旅游产品虽已达到一定数量,但产品类型、结构不甚合理,品种相对单一,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强,缺乏独特的竞争力。

三、服务质量不高

和田地区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一是接待设施薄弱,相关设施和服务、数量均有限;质量不高;二是档次偏低,还不够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三是以旅游交通、设施和餐饮为重点的旅游安全体系还不健全;四是大多数景区(点)和接待设施,特别是公共设施的卫生状况不佳;五是环保设施不足、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等。

四、品牌优势不强,对外宣传乏力

和田地区旅游业的品牌化进程刚刚起步,品牌优势没能充分发挥,缺乏知名度和持久吸引力。主要原因是产品缺乏具体可感性、生动形象性和持续传播力,深层原因是没有进行资源整合而缺少统一规划、开发,并缺少在此基础上的强势宣传和对外推介。

五、旅游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和田地区旅游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较大差距。一是主要国际国内市场的航线运输线路严重不足;二是主要景区(点)可进入性明显不足;三是餐饮的文化内涵深度尚未挖掘;四是购物和娱乐等设施相对集中和田市,其它县市缺乏相关设施。

六、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不力

和田地区旅游商品与本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极不适应。一是品种、款式单一。目前,仍以和田玉、艾德莱斯绸和果品为主,有特色和创意的商品开发不够。二是规模小,成本高。除地毯外,生产厂家数量少、设备简陋、制作分散、产量不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特别是和田玉主要由集体和个体经营,造成生产成本和售价较高。三是宣传力度不够。除和田玉、地毯和艾德莱斯绸等“老三宝”享誉海内外,其他商品知名度较低。四是市场缺乏有效管理,主要表现在和田玉经营中。五是缺乏统一的销售布局规划,购销渠道不畅。

七、人力资源极度缺乏

人力资源是制约和田旅游业发展一个瓶颈问题,一是旅游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二是缺乏熟知国际、国内市场的管理、督导和经营人才,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旅游市场营销专家;三是旅游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第二章 发展机遇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机遇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面临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9月视察新疆工作时提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圣地。随后国务院专门下发32号文件,对南疆三地州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更大的政策倾斜。2009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5月中央又召开了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为新疆乃至和田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自治区党委在七届九次全委(扩大 )会议上提出了把新疆建成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建在新疆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和田旅游作为新疆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对和田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为抓住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机遇,地委已将特色旅游业定位为地区城市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明确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今后长期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想认识,并下发了《中共和田地委、和田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旅游局在《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把和田打造成为十大风景区之一——“美玉之都”旅游区。北京市、天津市和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加大了对口支援的深度和广度,在区域合作、市场营销、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将给予更多的支持。

二是区域发展环境加速优化。首先,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日益深化,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其次,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具备十分明显的后发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别是2010年喀和铁路和公路建成通车,极大地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

三是人均收入快速增加。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正在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大幅度提升。和田地区国民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发展,预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1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四是客源市场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国际旅游目的地由西方向东方转移、国内旅游目的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明显。和田地区处在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具备较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已出现国外入境及国内东、中部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交通瓶颈问题解决后,丝路南道线路游客数量将实现重大突破。

五是各类节庆活动创造现实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特别是第六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在和田举办以及不间断举办的和玉石文化旅游节,将吸引世界各地旅游企业和大量游客,为策划实施系列盛会宣传促销活动、树立与推广和田旅游整体形象、扩大和田入境旅游市场创造良好契机。

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地委实施“六大战略”、建设“五大基地”、加快实现“富民强区固边”战略目标,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立足优势旅游资源,加快整合步伐,加大开发力度,创新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旅游产业运行经营机制,着力打造一批以“玉石之路、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景区景点,努力把和田特色旅游业发展成为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方针

——以人为本

依照科学发展观,从旅游业为“人”服务的本质要求出发,以旅游者为“本”,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强人力投资,提高旅游人力资本,推进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创新

借鉴先进国家和国内旅游发达省区产业发展的经验,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严格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使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支撑和引领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联合协作

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协作;加强区内、省际和周边国家合作;强化联合和整体对内地及境外的宣传促销。

——重点推进

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重点引导一部分县市、景区、企业率先发展;密切行业、区域协作,联合打造旅游精品、名品,延长旅游产品产业链;提

升旅游目的地整体水平,并发挥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促进全地区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协调发展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推进节能环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旅,科技兴旅,加大旅游要素建设力度,促进旅游协调发展,带动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千古玉都、佛国于阗”为旅游主题形象,重点发展丝绸之路、玉石文化、沙漠观光、民俗风情四大特色旅游。通过区域联动,建设新疆淡、平季旅游中心,全力打造以“玉石之路”、“丝绸南道”文化为核心的特色精品旅游,努力把和田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新疆“北有人间净土喀纳斯、中有天山天池、南有和田昆仑美玉”的旅游品牌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入境旅游

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9万人,五年累计8.13万人次,年均增长10%;

——国内旅游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05.1万人,五年累计427.27万人次,年均增长10%;

——旅游总收入

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7亿,五年累计52.9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

——旅游总人数

2015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06.29万人次,五年累计443.23万人次,年均增长10%。

——旅游目的地建设

到2015年,把和田地区建设成为以服务环渤海湾经济圈、京津唐城市带、长三角、珠三角都市群和西北及省内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玉石与大漠文化结合的,能够举办国内外大漠赛事的新疆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和田市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将和田县和于田县创建为新疆旅游强县;打牢其他县的创建基础。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产品体系创新

第一节 总体布局

建立和完善“千古玉都、佛国于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复合型旅游品牌,稳步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旅游新产品,逐步建成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服务优质化的新疆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

总体布局概括为“一牌、一心、两脉、三区、四线、五地、六项,七游”,即创立一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一个新疆旅游中心,培育两个发展动脉通道,形成三个景观旅游区,完善四类旅游线路,建设五个旅游重点市县,新建六个重点项目,开发七大旅游产品。

——一个品牌

“北有人间净土喀纳斯、中有天山天池、南有和田昆仑美玉”的旅游国际品牌

——一个中心

新疆淡、平季旅游中心。

——两个发展动脉通道

由315国道这一交通轴线贯穿南疆东西的发展动脉通道;和由217国道这一交通轴线贯穿南北疆的发展动脉通道。

——三个景观旅游区

形成沙漠景观旅游区、绿洲景观旅游区、山地景观旅游区。

——四个旅游线路

区域联动线、地区内各县景点线路、精品景点线和特种探险旅游线路。 ——五个旅游重点市县

将和田市建设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将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于田县、民丰县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重点县。

——六个重点项目

和田绿色生态旅游区项目、和田玉石文化园项目、墨玉县红白山旅游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沙漠探险项目、喀拉喀什河旅游区项目、玉龙喀什河旅游区项目。

——七大旅游产品

一节,即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两赛,即沙漠汽车和摩托车赛,“五游”即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秋冬季沙漠观光游、特种旅游和工农业商务旅游。

第二节 目的地建设与产品体系创新

一、创立一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新疆淡、平季旅游中心。 在国际国内市场,以“千古玉都、佛国于阗”为主题形象,大力推介“昆仑美玉”、“沙漠赛事”、“长寿文化”和“于阗古街”等旅游精品;重点发展丝绸之路、玉石文化、沙漠观光、民俗风情四大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同时,不断对旅游资源开展一体化、形象化、信息化的整合,全面打造和提升玉石文化品牌;大力依托世界最美的沙漠——塔克拉玛干争办沙漠汽、摩赛事。从而,打造以“玉石之路”、“丝路南道”文化为核心的特色精品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新疆“北有人间净土喀纳斯、中有天山天池、南有和田昆仑美玉”的旅游国际品牌格局。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每年10-11月形成持续发展的高峰,产生延季、联接冬季旅游作用;吸引境内外游客参与沙漠和民俗等特色旅游,使和田及南疆四地州成为淡、平季旅游的主角,形成每年“新疆冰雪风情游”之前的另一个淡、平季旅游中心——“新疆丝路南道大漠民俗旅游区”。

二、培育两个发展动脉通道

一是打造南北发展动脉通道。由217国道这一交通轴线贯穿南北疆的发展动脉通道,即在自治区旅游局组织下,北连伊犁、阿勒泰、克拉玛依,

南连巴州、阿克苏、和田,共同打造集冰雪文化、草原文化、大漠绿洲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等六大主题的丝绸之路中道浪漫之游环线。

二是巩固东西发展动脉通道。由315国道这一交通轴线贯穿南疆东西的发展动脉通道,即在自治区旅游局协调下,东连巴州、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和西至阿克苏等五地州,进一步完善集草原文化、大漠绿洲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等五大主题的丝绸之路南道浪漫之游环线。

三、形成三个景观旅游区

(一)沙漠景观旅游区

加快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挖掘宗教和民俗文化内涵,开发高品质旅游产品,初步建成景区景点,积极争取尼雅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旅游形象定位分类:

麻扎塔格山、麻扎塔格古戍堡——金戈铁马,红白奇山

热瓦克佛寺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先唐风范,佛教之乡

尼雅遗址——东方庞贝,故国“精绝”

大河沿〃达里亚博依乡——沙漠第一村

胡杨林、和田河风景河段和漂流、沙漠公路——沙漠风韵

主要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科学考察、特种旅游

沙漠景观旅游区重点开发和田河风景区、大河沿——达里亚博依民俗文化、热瓦克佛寺遗址以及尼雅寻古等景点景区

(二)绿洲景观旅游区

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力争尽快推出一批景区景点;不断丰富和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注重民族手工艺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和田玉、地毯和艾德莱斯绸生产制作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旅游形象定位分类:

其娜民俗风情园、千里葡萄长廊、核桃王、无花果王、水磨——千年沧桑,人间奇迹

玉龙喀什河——沙漠之水,宝玉之源

尼雅鱼湖、龙湖——沙漠明珠,和田渔乡

和田玉、地毯、艾特莱斯绸、大芸、阿胶、维药、于田箭服、小花帽、——和田宝藏,民族智慧

古尔邦节、和田大巴扎——民族风韵,生生不息

喀拉喀什河渠首工程、乌鲁瓦提风景区、中国科学院策勒治沙站、昆仑湖公园——沙漠中的人类智慧结晶

和田博物馆、尼雅文物馆、地毯博物馆——文明鉴证,源远流长

小佛寺——世界最小佛寺

主要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

重点开发和田县无花果王为中心的百味果园景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葡萄王景区、英艾日克水库景区、约特干遗址景区和小佛寺景区;此外,建设于田特色产品一条街。

(三)山地景观旅游区

加强旅游资源调查,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的有效保护,逐步开发出综合效益良好的特种旅游产品和玉石文化体验产品;同时,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杜绝非法特种旅游活动。

主要旅游形象定位分类:

慕士山——冰川中的处女峰

普鲁火山——世界陆地最高的火山群,中国最年轻的活火山

泪泉——沙漠圣泉,休闲美景

阿西阿萨城堡——千年古堡,佛教之殇

桑株宋代岩画——草原文化的产物,昆仑岩画的代表

山普拉古墓群——汉晋遗址,丝绸遗(足)迹

玉龙喀什河水库--吉音水库--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绿水荒山,塞外小三峡

山地景观旅游区重点开发桑株景区,加大昆仑登山、探险旅游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积极开发踩玉体验等特种旅游产品。

主要旅游产品:

特种旅游、观光旅游、民俗旅游

四、开发四条旅游线路

(一)区域联动线

总体概括为“巩固一横、打造一纵和兼顾两翼”

1、“打造一纵“,在自治区旅游局组织下,共同打造由217国道这一交通轴线贯穿南北疆发展的动脉通道,联通南北疆阿勒泰、伊犁、克拉玛依、阿克苏、和田和巴州等六地州:

(阿勒泰地区)喀纳斯—乌伦古湖—(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世界魔鬼城—百里油区—黑油山—独山子石油化工基地—独库公路—(伊犁地区)翻越铁力买提天山冰达坂—那拉提大草原—巩乃斯森林公园—(巴州)巴音布鲁克草原—(阿克苏地区)天山大小龙池—天山神秘大峡谷—库车王府—库车大寺—龟兹生态园—森木塞姆千佛洞—苏巴什古寺—沙雅县原始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聂卫平围棋馆—阿拉尔市军垦历史博物馆—西域文化历史研究院—第一座塔里木河大桥—阿和沙漠公路—(和田地区)麻扎塔格古遗址(红白山)——艾德莱斯绸厂—和田地毯厂—玉龙喀什河采玉点—地毯博物馆—和田国际大巴扎—昆仑湖—玉石一条街—和田博物馆—千里葡萄长廊—核桃王—无花果王—千年古水磨—喀河十景—乌鲁瓦提景区—其娜民俗风情园—百灵鸟庄园—玉龙湾—达玛沟小佛寺—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于田县龙湖—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于阗老街—于田县城市公园—渔田美风情园—尼雅文物馆—草湖—尼雅鱼湖—“818”工程壮观——中国第二个“红旗渠”。

2、“巩固一横”,在自治区旅游局组织下,共同打造由315国道这一交通轴线贯穿南疆东西的发展动脉通道,联通巴州、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和阿克苏等五地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大巴扎、高台民居、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乔戈里峰、金胡杨、十二卡姆、卡拉库里湖)——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莫尔佛塔、三仙洞、奥依塔克、喀拉库勒湖)——阿克苏地区(南疆第一漂、老虎台国际狩猎场、托木尔冰川)。

3、兼顾两翼:在自治区旅游局协调下,乌鲁木齐市至和田地区东、中线沿线各地州相互配合,完善旅游线路

东线乌鲁木齐——吐鲁番(葡萄沟、交河故城)——焉耆(相思湖)——库尔勒(博斯腾湖、阿洪口、七个星佛寺遗址)——轮台(轮台古城)——塔中油田——民丰——塔中沙漠公路——于田——策勒——洛浦—

—和田。

中线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龟兹古城、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森姆塞姆千佛洞)——沙雅(胡杨林)——阿拉尔(塔里木河三河交汇处)——阿和沙漠公路——和田。

(二)地区内各市县主要景点线路

1 和田市

和田博物馆——和田市团结广场——和田玉石一条街——和田国际大巴扎——桑皮纸作坊——奇石馆——玉龙喀什采玉点——和田地毯厂——艾德莱斯丝绸厂——和布公路纪念碑——吉亚大麻扎—沙漠公路。

2 和田县

县城——改水纪念馆——绿色核桃基地——千里葡萄长廊——千年核桃王公园——民俗一条街——瓜果自由采摘区——长寿老人村——无字碑——无花果王公园——千年古水磨坊——农业科技示范区——水渠农家乐——金谷葡萄庄园——牛头山——王蔚墓—喀河十景。

3、墨玉县旅游景点线路设计

其娜民俗风情园——桑皮纸工艺家访点——夏合勒克封建地主庄园——东风水库——波斯坦库勒生态治理区——象鼻山、大峡谷、怪石滩

小花帽作坊——阿布旦麻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奎牙小刀——拉勒库勒自然湖和沙漠风光

清真寺——英也尔乡葡萄园——麻扎塔格山、麻扎塔格古戍堡(红白山)——胡杨林——玛瑙滩

4、洛浦县

西线:和田市——布雅麻扎——依玛木阿斯木麻扎——热瓦克佛寺; 中线:县城——广场——青年公园——玉龙湾景区;

北线:葡萄树王——阿斯皮力古城——布尔库木水库——巴格达麻扎——喀拉快力水库——山普鲁古墓群——和田玉籽玉市场;

阿其克山度假村:县城——阿其克山民俗村——阿其克山玉吉曼麻扎——旅游度假村

5、于田县

特色农业观光游线路:县城——大芸、玫瑰花种植基地——博斯塘稻区——巴克库木亚、库开仁天然水塘;

克里雅民俗游线路:县城——艾提卡清真寺——老城区民居——手工艺作坊——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拉依苏长寿村;

绿洲水域风光游线路:县城——龙湖旅游度假村——鬼树林——湖中垂钓;

人文景观线路:县城中心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塑像——城市公园——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纪念碑;

沙漠汽车拉力赛线路:县城——索乎提雅克——艾曲库隆——普鲁——县城——达里雅博依——沙雅县。

6、策勒县旅游景点线路设计

东线:县城——小佛寺——丰收水库——胜利水库——亚门草场——板蓝根草场;

西线:县城——阿西阿萨古城堡——泪泉--人文生态旅游园区:万亩石榴基地——国际治沙示范基地---中科院策勒治沙站--苏普尔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司马义副委员长出生地——民族特色演艺场——苏普尔格阿洪纪念馆;

北线:县城—丹丹乌里古克遗址科考。

7、 皮山县旅游景点线路设计

“三红”农产品观光线路:县城——品生产基地:枸杞子生产基地——石榴生产基地——红枣生产基地——皮亚曼酒堡

历史民俗游线路:县城——吐尔地阿吉庄园——古核桃园——桑株岩画——九头柳——阿巴提岩画

8、民丰县旅游线路

沙漠特种旅游线路:县城——大麻扎——尼雅遗址;

历史文化游线路:县城——尼雅文物馆——语录塔——“8〃18”工程峡谷与隧道;

沙漠风光游线路:县城——草湖——沙漠公路——沙漠古村(牙通古斯村)--胡杨林————尼雅鱼湖——安迪尔古城。

(三)精品景点线

1、红色旅游线路

东线:和田市——库尔班大叔故居——于田城市公园——民丰民俗博物馆

西线:和田市——改水纪念碑——喀拉喀什河渠首工程——乌鲁瓦提风景区——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等。

2、科学考察线路

以中国科学院策勒治沙站为中心,建立沙漠科学考察基地。

3、特种探险旅游线路

(1)山地峡谷类

A、冰川探险线路:以幕士塔格峰为中心,建立探险基地

B、昆仑高山圣湖探险线路:于田县——奴尔买买提兰干——阿克达坂——“汗兰干”河谷高地上——苏贝希(克里雅河支流库拉甫河源头)——依斯达坂——阿其克库勒火山——乌拉音库勒湖(色格孜库勒湖)——乌鲁克库勒湖——克其克库勒湖——卡拉塔什火山群

C、昆仑寻玉线路:于田县城——流水村——阿勒马斯白玉矿

D、神仙湾哨所徒步登山探险路线: 和田——皮山——塞多拉遗址——喀喇昆仑山脉神仙湾哨所

E、慕士山徒步登山探险路线: 和田——乌库村——慕士山

(2)野外生存类

A沿和田河漂流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旅游路线:和田市郊玉龙喀什河——墨玉河、白玉河交汇处——麻扎塔格山——阿拉尔——阿克苏

B、沿和田河道乘越野车并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路线:

B1、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麻扎塔格山——达里雅博依大河沿民俗村——和田;

B2、于田——达里雅博依大河沿民俗村——麻扎塔格山——和田

C、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探访“尼雅遗址”路线:

C1、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沙漠公路——民丰——大麻扎乡——尼雅遗址。

C2、红其拉甫口岸——喀什——阿克苏——库车——沙漠公路民丰县——大麻扎乡——尼雅—安迪尔古城。

D、沙漠驾车越野体验旅游

D1、和田——沿和田河—— 沙雅

D2、和田——沿克利亚河——阿瓦提

E、沙漠探险生存挑战线路:县城——达里亚博依——喀拉墩——马坚勒克——圆沙古城遗址

F、沙漠汽车拉力线路:县城——索乎提雅克——艾曲库隆——普鲁——县城——达里亚博依接待站——沙雅县

五、建设五个旅游重点市县

(一)中心旅游市县。和田市:充分运用地区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发挥旅游集散地作用;启动开发玉石公园、玉石博物馆、和田大巴扎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早日完成投资、建设和运作;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与各县互动协调,实现联动开发和资源共享;“十二五”内将和田市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重点旅游市县。要充分运用“和墨洛”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其中和田县注重发挥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景观光、民俗风情和休闲度假旅游,启动绿色生态旅游区和喀拉喀什河风景区项目建设。墨玉县充分发挥旅游商品品种较多的有利条件,加大开发力度;同时,加快开发红白山景区项目。洛浦县集中力量重点开发休闲旅游,推进玉龙湾旅游休闲风景区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开发热瓦克佛塔寺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于田县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大河沿民俗村,稳步开发特种旅游。“十二五”内将和田县和于田县创建为新疆旅游强县。

六、开发六大重点项目

(一)和田绿色生态旅游区项目。

项目通过围绕千里葡萄长廊、长寿村、和田地毯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优良生态环境、悠久长寿文化和浓郁民俗风情;计划国家基础设施建

设投资4980万元,建设规模3万平方米。

(二)和田玉石公园项目。

项目集中体现玉石文化,为打造“美玉之都”旅游区创造条件,建设内容包括文化区、体验区、交易区和休闲区等景观;计划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60万元,建设规模2.8万平方米。

(三)墨玉县红白山旅游区

项目约建于东汉,是和田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古城和古战场之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观质量优异,地质结构独特;计划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88万元,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

(四)于田县达里雅布依沙漠探险项目

项目是沙漠探险的绝佳景区,拥有林、水、沙漠为一体的奇丽景色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对研究塔里木盆地沙漠古绿洲生态变迁及民俗民情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00万元,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

(五)喀拉喀什河旅游区项目

项目拥有“喀河十景”,即佛教圣地牛头山、喀拉喀什河渠首、玉石村、杏花村、万卷崖、桃花村、四季湖、喀拉喀什河、象鼻山和乌鲁瓦提水库;具备用昆仑山脉、原始村落、生态地貌三大主题的潜在特质,和佛教、玉石和民俗文化的鲜明特色;计划国家基础设施投资4000万元,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

(六)玉龙喀什河旅游区项目

项目是和田出玉的主要河流,是著名羊脂玉的最佳产地和体验玉石文化的最佳场所,进一步为打造“美玉之都”旅游区创造条件;计划国家基础设施投资4000万元,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

七、开发七大旅游产品

(一)一节——中国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以“千古玉都、南道古迹”为主题,形成玉石采集鉴赏交易、商贸洽谈、义演募捐、游览观光、会议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逐步深度挖掘历史、宗教和于阗乐舞等文化内涵;重点围绕旅游业等六大要素,形成“节庆群”,联合举办美食节、歌舞节、核桃节等节庆活动。

(二)两赛——沙漠汽车和摩托车赛。积极筹集资金建设场地;争办各类赛事;同时,努力展现沙漠、戈壁、绿洲、雅丹地貌,和尼雅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文化遗址,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三)历史文化游。一是开发昆仑文化寻根游;扩建和田地区博物馆,

开发阿其克库勒火山以及昆仑自然风光的游览。二是开发玉石之路游;以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为龙头,建设玉龙喀什河踩玉段、玉石公园和博物馆、墨玉河踩玉段、昆仑山阿拉玛斯玉矿等景区。三是丝路南道文化古迹游;采取仿真复原等方式,谨慎开发买利克阿瓦提故城、麻扎塔格古堡以及约特干遗址、尼雅遗址、安迪尔遗址等;四是佛教传播之路游;加大宣传,保护性开发小佛寺、热瓦克佛寺、安迪尔佛寺和丹丹乌里克等遗址。

(四)民族风情游。开发综合性文化旅游城——于阗古街、达里亚博依——大河沿村等项目,集中展示民俗风情;开发长寿民俗家访点项目,建设游客接待设施,体验和领略长寿文化魅力。

(五)秋冬季沙漠观光游。按照以赛带游的思路,在淡季开发沙漠观光、科考和探险等;力争成为全疆冬季旅游的新亮点。

(六)特种旅游。充分利用山地和沙漠景观资源丰富、质量优良和风格独特的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开发特种旅游产品。

(七)工农业商务旅游。健全和田地毯为代表的工矿企业和反映现代农业的旅游服务功能,开展工农业观光旅游;积极推进城镇居民休闲度假旅游,以“和墨洛”经济区景区为主,结合城市周边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我区逐步全面连接中亚与内地交通枢纽的地源优势,发展商务旅游。

第四章 产业素质提升与体系优化

第一节 提升产业素质

一、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完善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国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兴办各类旅游企业。以现有旅游资源和企业为基础,通过改革、改制、资产重组,特别是抓住各级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契机,探索建立大型国有旅游投资机构和经营企业,形成资源的优化配臵。从而,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和品牌化化方向发展。加快旅行社发展,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旅游产业中的“龙头”作用。加快现有旅行社业务发展,运用“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探索与国内外大型旅行社强强联合的方式;积极吸引中外大型旅行社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资兴办旅行社;从而,逐步培育批发、代理的分工

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务管理覆盖面的突破。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办法、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市场服务规范、经营能力突出和效益良好的旅行社发展体系。

二、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制

建立和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进一步探索分层分级管理体制,强化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职能,鼓励县市设臵与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机构。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按照《新疆旅游行业标准体系发展规划(2011-2015)》,指导和田地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制定与实施,形成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工作相互促进的局面。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增强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

三、充分发挥旅游社团的职能作用

积极扶持和完善行业协会,切实发挥协会职能作用;进一步扩大规模,尽快建立健全旅游车辆、商品和娱乐协会等,完善旅游协会体系,切实加强饭店业协会各项工作,积极促进协会成为全行业利益的代表、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以及自律组织,成为重要中介。设立旅游学会、促进委员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其调研、咨询、策划、指导作用。

四、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及安全宣传预报体系,建立旅游安全预报机制。加强特种旅游管理,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逐步运用媒体发布安全信息;加强景区安全防范,实施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与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及“110”、“120”、“122”旅游紧急救援联动网的合作;完善旅游保险制度,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节 优化产业体系

一、加大投入,改善旅游交通状况

重点依托“十二五”期间国家新增的喀和高速铁路、公路,以及原有交通体系,重点发展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运输方式,提高游客交通运输的机动和保障能力;及时规划、开发交通沿线具有地域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增加交通沿线旅游厕所和标识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景区内与环境协调的交通设施建设,采用包括空中索道和步行栈道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

二、扩大开放,提升旅行社整体实力

提高旅行社服务水平和规模效益,深化旅行社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分工体系。重点扩大旅行社数量,同时,实行优胜劣汰制度,至2015年旅行社总量达到在15家以上,其中和田市要达到在8——10家,各县至少有1家,特别是和田市、民丰县和于田县要积极建立国际社,积极开展入境游。积极推行旅行社集团经营与网络经营战略,培育若干以旅行社为龙头、具有品牌优势、开展一体化经营的旅行社企业联合体;提升导游等级资质,加强语言培训,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导游人员。

三、加快发展,强化星级饭店建设

努力调整全地区旅游饭店总量、类型、档次和布局,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到2015年,旅游星级饭店总量达到45家,其中力争五星级1家,四星级以上1——2家,三星级超过20家,总床位数达到0.4 万张,年平均床位利用率 60%,旺季达到95%。大力引进国内外饭店联号或管理公司,使本区进入其经营网络,特别是支持饭店企业以连锁经营等方式发展经济型酒店。强化“绿色饭店”建设,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服务与管理标准。

四、突出民族特色,提高旅游饮食质量

提高旅游饮食的质量水平,强化服务人员素质,加强市场管理,优化就餐环境。充分发挥和田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丰富菜系、菜品及各类小吃,突出地域特色,创新民族饮食文化;同时,适度引进国内外其它饮食,满足商务客人需求。

五、深层开发,建设旅游商品基地

重点开发以“和田老、新三宝”为核心的系列旅游商品。建设和田玉、和田地毯、艾德莱丝绸、长寿药材、果品果酒和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加强宣传促销,开展规模经营。旅游商品设计要注重传统与现代、题材和品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纪念品系列。

六、规范经营,丰富旅游娱乐内涵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于田县要加快搜集和整理“于阗乐舞”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在常设娱乐地点设计参与性强的专题节目,开辟夜间步行街、购物街,形成娱乐集中地带和亮点,增强旅游吸引力。

第三节 规范旅游市场

一、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旅

依据自治区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和田地区旅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田地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和田地区旅游开发与保护办法》、《和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田地区旅游业危机管理办法》等。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及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旅游综合执法。

二、“科技兴旅”,以信息化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系统提升经营水平,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的行业共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善促销方式,整合分散的促销、预订网络,建设市场面广、信息量大的促销预订系统。

三、完善市场体制,营造市场环境

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建设诚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

发挥各类旅游协会的作用,全面开展“旅游诚信活动”, 倡导和鼓励经营单位增强信用意识,积极开展诚信经营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

游客明白消费,建立旅游诚信体系。

第四节 加快旅游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

一、将“以人为本”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强市场需求研究,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优化旅游服务环境。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者阅历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推进绿色旅游行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环境友

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为重点,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由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增长转变,促进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旅游创新体系,用信息化促进技术进步。发挥政府主导、市场配臵资源、企业技术创新、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加快旅游业创新体系建设,把信息资源转化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旅游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制定和落实鼓励产业创新的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大对旅游科技创新的引导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速产业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第五章 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

第一节 市场开发

一、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稳步开发周边国家市场

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完善口岸基础接待服务设施,简化入境旅游手续,优化入境旅游环境。

——重点拓展东南亚客源市场

加强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实现宣传与企业促销进一步结合。重点拓展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客源地市场。

——积极促进西欧北美市场

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西欧、北美客源市场。

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加强对具有出境资质旅行社的管理,制定旅行社组团出境旅游管理办法,建立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危机处理机制,强化出境旅游调控手段。

三、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加快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以“一样的国内游,不一样的感受”为主题,建设以“玉石之路”、“丝绸南道”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等产品系列,扩大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以“新疆人游和田”和 “和田人游和田”为主题,扩大疆内客源市场规模。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加强政府引导,举办各种特色鲜明的各种级别的和与周边各地州市联合的旅游文化活动、旅游商务节庆活动、旅游交易会、旅游目的地直接促销等,集中统一宣传和田整体旅游形象,推介特色旅游产品。继续深入开发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大力拓展东部沿海和邻近省区市场,积极开拓华中、东北和内地其它地区市场。

——完善基础服务体系

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网络,强化旅游景区精品化建设,提高旅游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完善旅游安全救援、信息引导、咨询服务、预订服务、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节 宣传促销

一、加强引导

重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强化市场调研,集中全社会力量,统一策划、制定《和田旅游宣传促销总体方案》。发挥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与企业多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

二、信息化建设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传媒网络,坚持“突出重点,办出特色,集中力量,减少重复,充分利用”原则,建设和田旅游信息网络,扩大宣传促销的范围和效果。

三、联合促销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联合邻近地州整体推介、联合促销,注重借助境外媒体大力宣传和田旅游资源,树立和田旅游形象。

四、增加宣传促销投入

地县两级财政旅游宣传促销投入确保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以及画册、邮政贺卡、挂历、影视、歌曲、广告等多种宣传营销形式,扩大宣传营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取得旅游宣传营销实效。

第六章 旅游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原则与目标

一、环境保护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合理开发、优化利用;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和发展旅游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操作性原则

立足和田地区环境、经济和旅游发展现状,依托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增强可操作性;巩固旅游厕所等建设成果,逐步加大景区环保设施建设,同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设施养护。

二、环境保护目标

(一)科学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布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合理处臵旅游区“三废”,实现达标排放。

(三)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发掘旅游项目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品位的提高。

(四)健全旅游服务考核管理体系,开展旅游景区(含农家乐)、宾馆、旅行社等环境质量评价,A级以上景区环境质量全部达标。

第二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各类旅游规划,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制度。旅游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规范开发程序与方法。

二、坚持保护优先,严防生态环境破坏

依据本地实际,特别是沙漠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加强旅游开发与环保监管,贯彻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原则。重要和敏感生态区域严格规范旅游活动。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应遵循“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要求,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确定合理的环境游客容量、旅游区域和线路。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发生严重退化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遗迹和濒危物种分布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禁止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严禁毁林毁草等破坏生态行为,严格落实配套环保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确保景观的协调一致性。景区绿化以当地物种为主,防止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在山区环境,特别是在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区认真选点和设计有关设施;建立环境解说中心。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加强编制管理规划,特别是依据沙漠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禁止狩猎野生动物;控制游客流量和规模,限制观赏时段,使用科学解说方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建立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联合监管,严格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景区内应提倡采用节能环保设备、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以及环保型动力的交通、游览运输工具。旅游区内的“三废”必须有因地制宜地的处臵措施;在河流及水库环境,加强污染源监督治理,特别是全流域禁磷,积极开辟新的出入水口,确保旅游设施与环保设施相配套,做到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科学处臵。坚决制止旅游景区新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强制责任方整治、恢复被破坏的环境生态。明确环境保护措施,规范施工行为。

四、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树立“环境兴旅”的观念和目标,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建设。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完善等级考核指标,将环境保护及环境质量作为考核、评价重要内容。环保部门加强对旅游生态环境监察,及时发布信息,限期关、停、迁、转不符合环境保护功能要求的项目;对景区的生态容量进行定期测算。

五、加强旅游环保宣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旅游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在全地区开展旅游宣传日(周)、景区开放日(周)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和科普工作,特别是在旅游企业开展教育与培训,在景区建立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在全社会形成“环境兴旅”、“绿色旅游”浓厚氛围。

六、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划分文化保护区,并制定保护性详细规划,严禁在保护区进行人工建设,修复工作也应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七章 协调联合与区域合作

第一节 完善跨区域旅游合作

一、区内合作

加强地方与兵团十四师、农、林和畜牧业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合作,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宣传促销、线路开发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措施,推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合作。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包括和田市喀拉喀什河渠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军和田纪念馆,和田县乌鲁瓦提景区,于田县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塑像,策勒县苏普尔格纪念馆等。

(二)特色观光农业基地;包括核桃、石榴、大芸、玫瑰花和大枣等种植业联合开发特色农业观光路线。

二、区域间合作

在培育东西发展动脉通道工作中;重点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以及加强市场营销。

在培育南北发展动脉通道工作中;虽然,该通道具备旅游资源完备、改变“旅长游短”现状、降低成本和提升吸引力等优点,但是,总体上还处在萌芽状态。因此,首先,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其次,大力开展市场营销,树立品牌;第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第四,在高起点基础上,加快开发旅游产品。

三、国际旅游区域合作

(一)旅游商品贸易区。充分发挥和田区位优势与旅游资源优势的叠加效应,争取政策倾斜,建设贸易区和特色产品集散地。

(二)依托和田市建设中西亚玉石商品贸易区。以和田市为中心,加快玉石产业建设,推动玉石贸易旅游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建立沟通与协作机制

加强各相关地区、部门对重大问题的先期沟通和共同研究,扩大与各行业及兵团的合作,争取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国土资源、林业、畜牧、环保、民航、铁道、文化等部门对旅游业的支持。推动建立银旅、科旅、教旅、体旅等合作机制,与信息产业和各种媒体广泛合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国际、国内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引导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完善旅游投诉受理制度,全面推行旅游者人身保险,实行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积极配合公安、安全和国防等机关打击破坏旅游设施、危害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旅游者安全。

第八章 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加强培育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创造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地区内人才培训与疆内、国内引进人才相结合、在职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全面培养管理型、研究型、操作服务型等各类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十二五”期间,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应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业人员8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或来自于旅游职业学校。高级管理人员

应懂外语并能熟练使用电脑,骨干企业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从高学历的人才中招聘。旅游管理部门应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高级人才,将旅游人才管理纳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轨道,提供培训、招聘、测评、薪金制度设计等服务。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统计,目前全球旅游就业人数占世界人口的1.2%,旅游经济就业人数占3.5%,和田乃至新疆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具有明显发展潜力。

第二节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管理机构

县级旅游局要有专人负责旅游培训工作,制定培训制度、计划和目标;企业设立培训机构负责培训;以旅游管理和行业协会为主,指导全行业的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完整的旅游职业培训体系。

二、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

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由教育部门负责学历教育,旅游部门负责岗位培训;实施行业技术培训等级考核上岗制度;逐步推行旅游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实施导游地接夯实基础。

三、重视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

制定和田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借助自治区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旅游院校的力量,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开展继续教育,提倡“终身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加快培养我地区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

四、建立专业人才库

招聘、引进宾馆经营管理,旅游公关、策划、导游,旅游规划、开发及工程技术和高级销售等方面人才。聘请区内外和国内外旅游及相关学科专家,建立旅游专家、专业人才信息库。

五、开展全社会的普及教育

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开设旅游专题节目和栏目;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论坛等活动;组织景区定期

和不定期开展普及活动,提高全民旅游意识。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第一节 政策保障措施

一、构建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充实“和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力量,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适时召开“和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建立协商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加强配合协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培育多元化旅游市场主体

深化旅游行业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大行业和大企业”,通过改组、改制、控股、资产及资源重组等形式,培育具有持续创新活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并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业集群。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市场化、网络化和股份制方向发展。

鼓励国有、集体、民营和投资等各种形式所有制企业参与旅游业开发经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和经济成分旅游企业公平竞争、互补互促的格局。加强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制定旅游产业投融资政策

制定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优惠政策,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投资经营,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发展改革、旅游、财政、金融等部门要优先将符合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和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纳入投资计划,优先安排所需贷款和流动资金。

四、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和田地区实际,制定行业管理、景区(景点)管理、资源保护和监督监察等制度;全面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认证、导游员资格考试等制度,逐步健全法制管理体系;健全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建立统一的投诉网络系统,推进旅游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研究制定人才机制与政策

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创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吸引、培养、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实施“科教兴旅”战略,逐步建立起系统、高效的人才开发体系和教育培训制度,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资金保障措施

一、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逐步对旅游业实行政策倾斜,保持每年递增,重点用于景区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加大资源保护、宣传促销和人才培训等。

二、争取专项资金与国债投入

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旅游业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增加景区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对批准的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扶持和引导,发挥投资导向作用。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扩大市场开放程度,鼓励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开发和资产重组,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融通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海外投资集团、民营资本投资,特别是争取对口援建省市加大扶持力度,筹集更多发展资金。

四、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融资环境

加强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开发项目的信贷投入。鼓励银行支持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第三节 行业管理措施

一、加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推动行业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创新景区、旅行社和导游管理体制,重点提高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行业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服务职能和监管能力。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二、大力完善产业体系,优化市场环境

加快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要素体系、旅游法制体系

建设。强化各县市旅游发展及景区规划管理,形成规划、市场及项目开发、经营管理有机统筹和规范有序格局。重点建设精品景区和线路,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完善大众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开发工农业和探险等专项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商品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发挥和田市作为中心旅游城市的带动作用,提升县市城镇发展旅游经济的积极性和作用。

三、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做好和田整体宣传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健全假日旅游“黄金周”组织协调、信息引导、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和促销力度,构建多层次促销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省际、区域和区内的联合协作,整体推介和田旅游资源,树立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

四、加大依法治旅力度,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依法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市场环境治理,加大旅游常规管理、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力度,规范特种旅游及旅行社、导游行为;会同环保、工商、林业等相关部门形成高效联合执法和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提升旅游执法队伍的素质,强化执法能力,严厉打击旅游行业非法经营、坑蒙拐骗行为。

五、大力构建诚信体系,塑造良好旅游形象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充分发挥旅游协会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和市场维护方面的作用,建立失信惩戒、诚信鼓励制度,把诚信建设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诚信建设向纵深发展。

六、加强合作,创建和谐共赢机制

紧紧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深化与对口援和省市在旅游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以及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沟通,争取各部门更多的支持。建立银行、科研、教育、体育、文化、林业、水利、文物与旅游的合作机制;与各类新闻媒介、网络广泛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31


相关文章

  •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年-2020
  •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 ...

  • 未来旅游开发规划方向
  • 未来旅游开发规划方向 旅游开发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订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其规划内容相当广泛,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会(会议) .养(养生) .媒(媒体广告) 等众多方面. 为了保证旅游开发规划的 ...

  •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 摘要: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内涵:对策 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工 ...

  •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苏勤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0) 摘要: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 ...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一.规划总则 第1条 规划范围:为延边州所辖行政区域,包括延吉.图们.珲春.龙井.敦化.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以及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管辖的部分,面积42700平方公里.因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区已由省直管,本次规划将其作为旅游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统筹考虑. 第2条 规划性质:本规划属于宏观战 ...

  •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
  • 摘要:本文概述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和景区规划的含义,以大石围天坑群风景区为例,分析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因素和问题,阐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途径,提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为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 景区规划 资源保护与开发 可持续发展   前言   20世纪以来 ...

  • 旅游规划通则论文
  • [摘 要]目前,许多旅游规划的科学前瞻性.可操作性不强,旅游规划的质量和水平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从理论上澄清当前旅游规划中产生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旅游规划编制和管 [关键词]旅游规划:理论规范:旅游开发:规划管理 目录 1. 规划 ------------------------------- ...

  •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年
  •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前 言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对实现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目标,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

  •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总 则 1. 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