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故事--钱梦龙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1)

素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名字就已声震教坛。他以“基本式”为教学模式的“语文导读法”在中学语文界引起极大反响。2004年,他却被个别人质疑为成功操作应试教育的“那一代”典型。他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师资格专门培训,自称“至今仍是一名学历不合格教师”。

档案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市人,1980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曾任上海市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等,现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主要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著作。

妙语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只有起点。故 事一位精神跋涉者的轨迹雷玲初见钱梦龙先生,是在他的课堂上。2005年7月,钱老应邀给参加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的老师上示范课。

2钱梦龙:悲壮的舞者//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个被中学语文界盛誉为“南钱北魏”之一的泰斗级大家,却又在2004年的中学语文界的“那一代”讨论中被人批判为“应试教育的成功操作者”的钱梦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一课

那天上午,钱老第一个讲课。出现在讲台上的钱老鹤发童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看上去有60多岁。

他走上讲台后,将一篇他自选的课外文章《睡美人》发给听课的学生。整堂课,钱老都是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中,提出一个个看似平实却引人入胜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时高时低、忽有忽无的话筒声音,让钱老的嗓音显得沙哑而苍老。

课后,掌声稀落。现场有不少质疑声:这堂课似乎少了听课老师们所期待的活跃、热闹的气氛。

第二天一早,会议请钱老作报告。下面是钱老的开场白:

主持人要我在今天作报告之前,先对昨天的课进行自我评价,这很难。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件事:昨天下课后,我马上给一个好朋友发了一个短信,一句话——“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上公开课了!”这位朋友回复说,“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你的高峰期,你要以李宁为鉴,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体坛的,你不要也带着遗憾离开讲台。”是的,我今后不会再上公开课了,我认定我已经由高峰期进入了高龄期——今年已经76岁了。

此时,全场掌声如雷。

钱老含笑说:“我知道,这是送别我的掌声。”

片刻寂静后,掌声再次响起,持续良久。很多人落泪了。在前排速录钱老讲话的语文新秀魏智渊老师(网名铁皮鼓),眼角滑出大滴大滴的泪水,掉在电脑上,他没有擦去,拼命飞快地敲打着键盘„„

戴着镣铐跳舞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40年代。从小学到初二,钱梦龙是个出了名的“差生”。他回忆:“我小时候笨得出奇,生性顽皮,不爱学习,记不清报告单上挂过多少‘红灯’。老师

送给我的评语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阴影笼罩着我,使我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我竟创下了累计留级四次的‘辉煌记录’!现在想起来还会脸红„„” 谁料想这个被老师们定评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笨学生,在初二之后,学习成绩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

一位叫武钟英的国语老师用一本字典改变了钱梦龙的人生轨迹。

一天放学以后,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拿起一本《王云五小字典》,对他说:“老师们都说你笨,如果你能学会查这本四角号码字典,就能证明你不笨。”从来没有翻过字典的钱梦龙,在武老师的引导下居然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查字法。忽然之间,他真好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我”!”笨学生钱梦龙心里升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

接下来,武老师交给他一项任务:每教新课之前,把课文中生字的音义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一个学期下来,在武老师的帮助下,钱梦龙不但学会了查字典、用字典,还养成了课前自习的习惯。在武老师的鼓励下,他的求知欲被唤醒了,自信心复苏了,学习成绩自然也如芝麻开花节节升高了。到毕业时,武老师在他成绩报告单上写的评语是:“该生天资聪颖。”

195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初中毕业的钱梦龙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孩子钱梦龙一开始就不甘心当个混饭吃的教书匠。在他心底,有一杆标尺——当一个像武老师那样的对学生倾注着爱心的好老师。这一杆时时量出他差距的高高的标尺,成了当时对语文教学一窍不通、知识储备也远远不够的钱梦龙做一名好老师的原动力。

他设计出了一种既适合自己的?际水平又有个性的教法:鼓励学生自己学。“当时我想得很简单,从武老师教会我查字典开始,是自学帮我学好了国文,因此自学也肯定能帮我的学生学好语文。”于是,“怎样教会学生读书”成了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一个执著的“努力方向”。

一线语文老师普遍认同这样的事实:语文难教。钱梦龙在从教几十年后曾列举了三条难教的理由:一是最容易受批评;二是考试特烦琐,刁钻古怪的题目,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使师生都有防不胜防的恐惧感;三是教学目标最难把握。对此,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语文是“戴着镣铐跳舞”。

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悲叹之中,而是积极寻求突破,喊出了“戴着镣铐也要跳好舞”的响亮口号。他对这句口号的释义是:即使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也要坚守素质教育的阵地。 这一舞,就是50多年。

不安于现状的跋涉者

早在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的谭惟翰教授就评价说: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是个“不安于现状”的语文教师,他不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而立志做一个“语文教学的专家”。

从教一开始就有这样雄心壮志的钱梦龙,在不断的理论联系实际中悉心研究、实践、探寻着语文教学的特殊规律。

1956年,只有四年教龄、初中学历的钱梦龙成了高中语文教师,写出了生平第一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同年,25岁的他被评为嘉定县首届优秀教师。

上世纪70年代末,钱梦龙提出了“基本式教学法”。所谓“基本式”,指的是: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2)

但当时的钱梦龙也感到,自己对教学过程中认识规律的把握,还没有触及教学的深层。 “一堂课,改写了我后半生的历史。”事隔26年,钱老记忆犹新。

1979年,上海市教育局在他当时任职的嘉定二中召开上海市重点中学校长现场会,钱梦龙执教文言文《愚公移山》。他按自己的“基本式教学法”上了这堂课。

那天来听课的人特别多,把一个大教室挤得满满当当。这堂一反“串讲”常规的文言文课,令听课的重点中学校长们和市、区教育局领导耳目一新,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979年下半年,以一课打响的钱梦龙出人意料地被评为“文革”后上海首批特级教师。 “‘基本式’的提出成了我命运急转弯的一个标志,对我个人来说,其意义相当于漫漫求索之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石’。”这句话道出了钱老不安于现状的跋涉情结。

经过几十年的探讨和实践,钱梦龙不仅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当完整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以“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基础,以“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语文导读法”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育界一个重要流派的领军地位。

尽管其间,“语文导读法”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质疑,但钱老对此很坦然:“我欢迎这种批评和质疑,不同的意见可以帮助我在反思中获得教益。”

“我的脚下只有起点”

2005年7月17日,网友qingyu在教育在线上发帖《我所认识的钱梦龙》,文中写道: 最初听到“钱梦龙”这个名字,还是在看《十六岁的花季》的初中时。最近,在全国中学语文学会第八届年会上,听了钱老精彩的发言,题目是“为语文教学招魂”——

民间有一风俗:小儿患病,据说是因为丢了魂,因此只要在屋里屋外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就可以把丢失的魂招回来。从这些年来语文教学的状况看,语文教学似乎也没了魂,也很有必要为它招一招魂。

接着,钱老将自己的新作贴在网上,名为“请向钱梦龙开炮”,文章的题目是“为语文教学招‘魂’续篇——钱梦龙答客问”。

此举,让好多年轻的语文教师有机会与钱老师对话。这位网友感慨:“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钱老那种对学术的严谨和对网友的真诚!”

在全国中学语文学会第八届年会召开三个月后,76岁高龄的钱老在“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主办方的一再邀请下,为参会的老师们上示范课。当这堂少浮华重平实的课遭到质疑时,主办方代表、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钱老的报告后给与会者讲了一个故事:

最初,钱老接受邀请后准备上《死海不死》一课。后来,又考虑到听课的学生都是高中生而换成了《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一课。但是在参会前他又换了。他说,老用自己上过的课去讲不大好,就挑了一篇课外阅读文《睡美人》。这个内容,此前钱老从未上过。

这就是永远将脚下当成起点的钱老,敢于在76岁的高龄挑战自己50多年树起的辉煌!

这种精神,连去年的“那一代”讨论中将钱老批判为“方格内的圆融”的作者,也在文中叹服: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师,是像钱老这样靠其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功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辐射和渗透。

钱老曾写过一首词《蝶恋花》,最后两句是:“镜里朱颜无计驻,为伊心上留春住。”句中的“伊”寄托了他对所钟爱的语文教学一种不懈的追求。从1993年钱老办理退休手续,至今已整整13年了,但钱老却一如既往地关心着语文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1998年,语文教学的圈外人发动了对语文教学的猛烈批判,说“语文教师患了集体失语症”。钱老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以正试听,他说:这场讨论一是错误地把第一线语文教师当成了批判的对象,批判者完全不理解语文教师在“应试”重压下不得不违心而教的苦衷;二是批判者没有真正看到语文教师的难处:由于考试和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滞后,应试教育的格局迄今尚无根本改变,语文教师们心知其非,但回天无力,只能在惯性支配下沿着培养“考试机器”的旧路艰难跋涉。

当1999年制订语文“新课标”时,曾参加“语文教学大纲”的审订的钱老在认可“新课标”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开阔,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同时,也切实地指出:要认真地寻求新课标的确切含义,尽快弄清楚它们究竟对语文教育实践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并希望“新课标”在实施中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尽可能减少一点矫枉过正的偏差。

这一观点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以至有人说他对新课程缺乏热情。2004年语文界掀起一场关于“那一代”的讨论时,有人甚至毫不留情面地将钱老批判为“应试教育的成功操作者”。

有朋友规劝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然而,对语文教学痴心不改的他却告诫自己:你的脚下没有终点,正如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永远不会有终点一样。

“人活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这种信念,使钱老能够在年逾古稀的高龄,依然孜孜以求,并将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传承给所有敬重他、爱戴他的人。

即使,戴着镣铐悲壮起舞。

访 谈为语文教学招魂雷玲一直以来,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新课标下,语文教育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为了培养只会背诵“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呢,还是培养具有创造活力的现代人?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钱梦龙先生。

记者:据我所知,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中学语文学会第八届年会上,您发表了一个题目为“为语文教学招魂”的讲话,您谈到“从这些年来语文教学的状况看,语文教学似乎也没了魂,也很有必要为它招一招魂”,在您看来,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丢了魂?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3)

钱梦龙:发生于1998年的那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实质上就是一次对于语文教育目标取向的拷问:语文教育究竟是为了培养只会背诵“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呢,还是培养具有创造活力的现代人?应该说,这是一次真正触及语文教育“灵魂”的拷问。遗憾的是,这场由语文教育圈外人发难的大讨论,并没有在语文教育圈内造成应有的震撼。

由于考试和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滞后,应试教育的格局迄今尚无根本改变,语文教师们大都仍在惯性支配下沿着培养“考试机器”的旧路艰难跋涉。

不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很多展示课上,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倾向。执教老师为了张扬“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正好又有“现代化武器”在手,于是语文课完全变成了“多媒体操作课”,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天马行空式的宏大叙事取代了实实在在的读写听说。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展示,再配以五花八门的背景音乐,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但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读课文仍然结结巴巴,丢三落四,如同没有学过一样;问及课文语句,更是茫然不知。

这种包装亮丽却华而不实的课,目前正在作为某种“范式”而在各种公开课、评优课上不断展示着。为什么不少老师平时明明不这样上课,一到上公开课便要如此改头换面呢?也许他们认为,既然是公开课,便应该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不少老师的心目中,正是这样的课才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这用意是好的,殊不知这是对新课标的极大误解!

所以我认为,由于上面说的这两种倾向,使语文教学出现了“失魂落魄”的症状。 记者:您认为语文教学的“魂”应该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丢失的“魂”招回来? 钱梦龙:说到语文教学的“魂”,就不能不回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中小学究竟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无论体制有怎样的差异,都必然把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因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性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洪堡特)民族语不仅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而且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教育,是传承、延续、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而这个任务在中小学的各门课程中毫无例外都由语文课承担。换言之,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教育。 显然,汉民族语教育,正是我国的语文教学“魂”之所系!

我认为,汉民族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上,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阅读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便成了学习民族语的必由之路、主渠道。从语文课程内部的课时分配看,阅读教学占的分量最重,也足见其地位的重要;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多数是阅读教学方面的问题,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首先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上。不言而喻,要把语文教学丢失的“魂”招回来,当然首先也要从阅读教学着手。

记者:以您之见,阅读教学的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钱梦龙:当前,首先必须改变前面所说的语文教学中的两种倾向:一种多见于日常教学,其特点是死抠文本,肢解课文,进行琐碎刻板的字、词、句操练;另一种多见于展示课、观摩课,其特点是架空文本,架空语言,凭空进行所谓的“人文精神”教育。而要正确指导范文的阅读,必须处理好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关系。同样的文本,同样的“紧扣文本”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效果往往大相径庭。

总之,语文教学认定了民族语教育这个目标,多一点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多一点对自身经验的研究,少一点花里胡哨,少一点食洋不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如果我们的学生有一天能够熟练地运用民族语,能够从“读”和“听”中汲取丰富的信息和精神养料,能够用“写”和“说”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那么,他们的发展就有了扎实的基础,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也就可以欣然而笑了。

解 读“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略解关于“三主”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从而根本改变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教法。

教师为主导,就是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指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训练为主线,这是教学过程中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后的必然归宿。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主体”和“主导”的关系,也只有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得到和谐的、辩证的统一。这里说的训练,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读、听、说、写训练,不是指做习题(做习题仅仅是训练的一种方式)。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4)

关于“四式”

“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复读”的四种基本课式之中。钱老师把他的以“三主”为指导思想,“四式”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构思统称做“导读”。“导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在此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前提,“以教师为主导”是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必然表现为训练形式。

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是较为合理的基本课式。“四式”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的训练形式,是指四种“课型”。

1自读课

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着眼于有计划地培养自读能力。分六步走,名曰:“六步自读法”:

(1)认读。朗读课文,框出生字新词,自查字典、词典解决。

(2)辨体。辨明文章的体裁,从而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自读方法。

(3)解题。解析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命题的意图,并点出“题眼”。

(4)发问。可就关于文章内容、关于文章表现形式、关于作者构思意图分别提出“什么”、“怎样”、“为什么”几个问题,自问自答,逐步理解文章。

(5)质疑。要求学生思前顾后,统观全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有疑而问,也可以无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

(6)评析。经过充分消化,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突出的特点作出评论或分析。

2教读课

教读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训练。与自读课相比,两者同样体现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教读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明显加强。

教读必须和自读结合进行。结合的方式:一是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分析学生自读所给予的信息,就学生的疑难和课文的重点,有的放矢地给以启发、指导;二是先教读,

后自读,难度较大或背景复杂的课文多采用这种方式。但在学生自读以后,还需进一步教读,最后仍然落实在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上。

3作业课

作业课是为了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促进学习的迁移。因此,作业设计应以加深理解知识为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要求,作业有的重在记忆,有的重在消化,有的重在应用。此外,还有评价性作业,包括鉴赏和批判,从品评文章词句、片段到写出有相当难度的短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逐步提高。

4复读课

复读课是把若干篇已经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读读、想想、议议、练练,既温故,又知新。“复读单元”的重点仍在“读”,通过读找到各篇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某些规律性的认识。“温故”只是手段,“知新”才是目的。复读课常用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颇有意义的。

简要地说,“三主”是组织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四式”是体现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而教学效率的提高,则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读”。据此,钱老把他的这种方法叫作“‘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简称“语文导读法”。

(白雪 整理)自 白钱梦龙自画像对我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在我的教学理念形成过程中,有三部书对我的影响最深:

《叶圣陶教育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我平生最崇拜的教育大家是:

只崇敬身体力行的教育家,如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对那些“空头理论家”,无论其理论多么“伟大”,也不崇拜。

对我启发最大的教育名言是:

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我的语文教学观中的最基本点:

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师为主导,是学生充分实现其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互动的过程,就是训练。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关系的动态描述,不是三个逻辑命题的静态排列。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是:

爱读书,善读书,多读书;敢于坚守教育理念;创新不要背离常识。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是:

藐视分数,但有强烈的求知欲。

我上过的最满意的三堂语文课是:

基本上都不满意。以下三堂课只是差强人意而已:《愚公移山》、《故乡》、《死海不死》。

我写过的最满意的教学论文是:

没有写过论文,写得比较满意的是一篇对话体文章《教亦多术矣——答客难》。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5)

我怎样战胜挫折和困难:

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来自1957年的那场政治劫难。不善于隐瞒自己观点的我,在劫难逃是理所当然的。1958年初,我戴着一顶“右派”的帽子被发配农村监督劳动,不得不暂时告别我为之呕心沥血的语文教学,三年半以后才得以重返讲台。那次挫折给我的最大教益,是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挫折固然不是好事,尤其是1957年那样的挫折,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但就我个人而言,那次挫折的确磨砺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和在逆境中格外渴求奋飞的愿望。可以肯定地说,我正是从那次挫折以后才变得稍稍成熟一点的。当然,这样的挫折希望以后不要再降临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头上。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由于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担任语文教师之初,根本不知教育学、教学法为何物,于是只能根据自己读书自学的体验,“设计”我的语文教学。出乎意料的是,恰恰是这种无依无傍,无法无天的“设计”,反倒使我教出了一点个人的特色。现在回想,连自己都不禁啧啧称奇。

我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宗教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的投入! 自我评价我的性格特点:

宽容,平和,善良,坦率,乐观。做事力争上游,不甘于平庸;对人胸无城府,宁可失之天真。人际间无聊的是非恩怨,从不萦怀,只想集中心思做一点自以为重要的事。对既往的喜怒哀乐,近乎健忘;但恰恰反倒有利于看清前面的目标。这种性格,也许正是我历经磨难而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的根源所在吧?

我的业余爱好:

从小爱读旧体诗词、诗话词话,偶尔手痒也写它几首,大多是遣怀寄兴之作,无关宏旨。爱读历代名帖,有时也悟出一点帖意,以此为乐;绝少临池,或应友人之嘱不得不写些条幅、对联之类,居然也能赚得外行的几声喝彩。此外就爱翻翻书,看看电视,散散步,逛逛街,上上网;不搓麻将,不嗜烟酒,人称“绿色男人”;也不刻意锻炼,一切任其自然而已。 我的人生格言:

自尊,不自大;自主,不自是;自信,不自负;自谦,不自卑。

我想对教师说的话:

教师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旁 白大家风范雷玲听钱老“最后一课”那天,心有些酸。

这个时代容易让人浮躁和张狂。多元化的繁花似锦,会让人因为表象的东西失去对本质的东西的鉴别能力,这时候,人更需要的是厚重的功力与定力。

当新课程理念为课堂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标准时,热热闹闹的问题讨论、五花八门的小组合作等新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有些眼花缭乱,于是有些老师会以此判断:谁的课堂越花样百出,谁的课就上得好。

当钱老少了花样的课与一堂热闹非凡的课同台展示后,在场的一些年轻老师沉不住气了,质疑、抨击甚至讥讽,靶子纷纷对准了钱老。与钱老敢于客观地评价自我的大度相比,这种沉不住气显然少了冷静的思考与判断。

记者亲历了两堂课,以记者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记者今天仍然会这样去看钱老的课:钱老的课已然达到佛家所说的“见山见水”的第三重境界。

记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曾经想将写钱老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真正的语文大家”,遭到钱老的断然否定,他说:中小学哪来什么大家?与今天一些急于成名成家的新秀相比,钱老其实真的很有大家风范。


相关文章

  •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
  • 摘 要:冯梦龙是晚明"尊情"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及实践者.冯氏提出的"情教说"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他编纂"三言"的指导思想."三言"中,有很多礼顺人情的内容,歌颂真情的篇章,但冯氏在叙述中也出现了背离" ...

  • 玉堂春教案
  • 教法设计:点拨疏通文意.速读概述情节.讨论分析形象. 教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言二拍"及作者冯梦龙,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生自读把握情节,教师点拨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 ...

  • 东周列国志
  •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东周列国志>书影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版本更替 作品简评 作品目录 名言选辑 春秋战国演 ...

  • 三代语文名师与语文教学
  • 一."拨乱反正"与第一代语文名师的课堂探索 在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近30年时间里,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在政治漩涡中起伏沉浮.折腾来.折腾去的结果如何呢?吕叔湘先生一言以蔽之:"少.慢.差.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过"十年浩劫&qu ...

  • 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与醒世恒言的翻译
  • 2012年12月第30卷第6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Dec. , 2012 Vol. 30 No. 6 英国汉学家哈罗德 阿克顿与 醒世恒言 的翻译 庄群英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福州35 ...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概述
  • 第 卷第期 年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概述 王言锋 (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 摘 要 世纪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研究,是以文本和材料的发现为开端,从重视材料的收集.主要作家作品的介绍.侧重于社会认识价值,逐渐发展到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几乎全部 ...

  • 杜十娘]教案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感受朴实自然的口语色彩. 2.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鉴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4.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 ...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 [资料显示屏] 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人等.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苏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绍:"冯梦龙,才情跌宕,诗 ...

  • 活见鬼教学设计
  • 活见鬼(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师:王海燕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活见鬼>是教材"破除迷信"单元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内容浅显.借小喻大.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