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从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两个层面,客观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所谓类本质,也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个体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就是个体本质和类本质的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对以往人学理论的超越,包括对抽象人性论和以往人的本质论的超越,并对人性的善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人的类本质;人的个体本质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4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当代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是什么即人的本质问题作了系统化的阐释。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反对一切抽象的人性理论,他主张和坚持的是具体人性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本质是劳动,将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践基础上从两个不同角度客观辩证全面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即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体本质两方面内容,而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为我们正确的认识人和对待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实践基础上的“内涵”揭示  对于人是什么这个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几千年来众多哲学家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却并没有得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理论。大部分学者以唯物辩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充分尊重客观之间的前提下,对过去的有关于人的本质的概括进行了大胆的借鉴和创新,从两个角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内涵。  人的类本质,就是人区别于其他非人类的独特的固有属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地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从上面的话中,正是说明了人和动物的区别。众所周知,世界上的物种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而与所处环境产生形式各异的反应,人类与“非人类”的本质差异在于,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客观环境进行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改造。也只有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方能真正揭示出人的本质,这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正是通过对人的类本质的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指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人的本质力量之所在。  用实践劳动为前提,从意识里的人转化成真实的人,把人类和“非人类”的内外在差异概括成“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在过往的理论界是一个不小的颠覆,同时也对人的本质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着的卓越贡献,将人的本质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在继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说明了人的类本质后,又进一步说明“每一时代历史的发生变化的本性”。在马克思的经典论述中,他把人类内在的根本差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体本质论述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本质这一问题的经典论述,首次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真实面目。  二、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  类本质与个体本质从不同的角度高度概括了所谓真实的人的相同点,而且每个视角都于个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独立的个人简单地说都是个体与类的辩证统一体,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人的本质就是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并统一于人的需要。  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认识人的类本质是更好地认识人的个体本质的依托,揭示人的本质第一步要弄清楚类本质,也就是人究竟是什么,然后才能更系统更完善的分析“作为自己的人是什么”;另外一个方面,认识人的个体本质是对人的类本质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准确弄清人作为个体的本质是有助于对人的本质更好的解释和阐述,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特殊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想要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揭示真实的人的本质,单纯依靠解读人的类本质还相去甚远,还要辩证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把握人的个体本质。总而言之,人无法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整体自然也无法抛开个体而超然存在,两者相互依存。正如马克思所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去研究每一时代历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性。”  三、对以往理论的颠覆和完善  人的问题从古至今向来都是哲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人在自身净化和历史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认清自己、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哲学世界和意识形态领域探寻和研究的内容。自从西方古典哲学家抛出“认识你自己”的呐喊,西方的哲学世界留下了众多的形形色色的观点;在遥远的东方意识领域,人性问题更是一直吸引着古代先哲们的关切和兴趣,争论激烈延绵整个中国哲学史。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产生之前,中西方的传统人学理论大致都是以唯心史观和抽象人性论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批判继承传统人学理论的前提下,把社会人性论和唯物史观作为基础,以真实存在的人为立足点,客观公正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是沿着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方向形成和发展的,实现了对抽象人性论的超越以及对传统人的本质内容上的超越。  在中国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提出了“性恶论”的主张,并相应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主张,认为与生俱来的是“性”,而后天习得的是“伪”,并强调人的本性必须改造,而且是可以改造的。原子论唯物主义先驱思培多克培认为,人产生于自然,人的本质属性就是自然的属性。而在欧洲近代哲学中,用人的生理需求和自然欲求等自然属性来说明人的本质是主要的思想倾向。如霍布斯就明确表示人的本质是邪恶的令人厌恶的。洛克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本能的保护自身的。费尔巴哈集自然主义人性论之大成,认为人产生于自然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感性欲望、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食物、水等自然属性都是人的本质。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中,郝拉克利特把人的灵魂即理性、思想等当做人的本质。苏格拉底进一步完善了人的精神属性理论,他把自己的哲学看做是研究人的精神自我。欧洲近代哲学普遍把尊重理性看做是一个基础特征,康德把人的理性本质推到了另一个巅峰,认为人作为有目的的理性而存在,核心立足点是人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客观环境为自己创造理性的需求满足,人的自由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黑格尔在康德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要把人的本质放回到现实世界。费尔巴哈是感性人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人的本质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主观产生的。他认为:“理性、爱和意志力是完善的品质、是最高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绝对品质,以及人的存在的目的。”   在中西方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都有所猜测及涉及,但都不深刻。如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很多都主张人性是后天通过教化和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而形成的,主张人性是变化的,其中以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最为典型。而在西方哲学中,有人明确提出:“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他预测人本质属性中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欧洲很多近代哲学家都涉猎探寻到人的本质属性中的社会属性。培根认为人的固有属性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洛克则认为人是有理智和语言的过社会生活的动物。费尔巴哈则说:“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人是文化、历史的产物。”哲学家们借用人的社会属性揭示了人本质的意识,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考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来分析,这些善恶标准绝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使人与动物分别开来的人的根本属性,因为我们不能说人是善的、动物是恶的;也不能说人是恶的、动物是善的;同样也不能说人无所谓善恶,动物才有善恶之分。这以上的说法没有一种能真正把人同动物区分开来,所以道德属性不是人的根本属性,人是什么也不能以道德伦理观念来回答。善恶没有一条绝对的标准来区分,因此我们也不能将人笼统的分为两大类:善人和恶人。人的善恶行或者道德性,这是人的一种属性,又是人的本质表现之一,绝不是人的本质。  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保持活力的新生长点。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学的课题:中国人的个性解放问题、自由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人的素质问题、人权问题等等,都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给予科学的回答。所以,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学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突出人学问题,就会成为脱离时代的、落伍的、没有生命力的教条。因此,我们要更加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去认真了解它、研究它,因为它具有十分重大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张文喜.马克思论“大写的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方立天.中国古代哲学史(上)[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8]武天林.马克思主义人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浅析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008年11期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经济与文化 浅析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付霞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文明社会法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法哲学形成.发展.深化三个阶段对马 ...

  • 浅析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
  • [摘要]文章从研究马克思的历史著作着手,分析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证明马克思不是"费尔巴哈派",并且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也不存在"费尔巴哈派"阶段,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只是有所启发和影响,进而厘清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促进马克思哲学研究 ...

  •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摘要:本文从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生活产生哲学,哲学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学习哲学,用哲学指导工作,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 ...

  • 浅析文学的本质
  • 浅析文学本质 11汉师一班 蒋勤效 内容摘要: 文学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因内容和形式的不断演变.扩充所带来的多样性,而且也是文学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显现.即文学不断地摆脱和融化附着与自身之上的种种非文学因素,从杂多走向纯粹,又从单纯走向丰富,从而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本性.文学的历史是一部进化史.文学的 ...

  • 浅析培训中对[孙子兵法]课程的认识误区
  • [摘要]文章针对企业培训中对<孙子兵法>课程所表现出的四种常见认识误区:"万能论"."无用论"."阴谋论"."速成论",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提出了正确认识,对帮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 ...

  • 浅析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 浅析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作者:杨燕满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6期 摘 要 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它们认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经验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认为人类认识的对象是经验世界,强调对认识 ...

  •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智慧浅析
  • 引言:<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孙武兵书>,由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经典".它不单是一部军事 ...

  • 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
  • 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 作者:梁亚洁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4期 摘 要: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强调了人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然后他又从梦.性等具体角度论述了人的精神欲望和需求.从而使人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再认识.无独有偶,超现实主义在这种境况下 ...

  • 浅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
  •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落实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与落脚点.时至今日,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理论特色鲜明的思想体系了,其中一些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知 ...

  • 吴增定 :浅析[逻辑研究]中的逻辑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 提 要:本文旨在探究胡塞尔<逻辑研究>中逻辑学与现象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书中相关思想的分析,本文试图表明,现象学并不是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最关心的主题.事实上,现象学仅仅作为一种方法服从于胡塞尔的整体构想,因为他在该书中的意图并不是要建构一种作为"第一哲学&qu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