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的起源与流传

梅花拳的起源与流传

93年5月我法国、丹麦等国朋友访问河北省广宗县前魏村时,七十多岁的梅花拳第13代传人王孟庚老先生告诉我们“梅花拳开天劈地就已有之”,他念道:“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占先,开天劈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据《梅花拳秘谱》记载“五势梅花桩祖师化名云盘,在西域天盘云程孝县,在昆仑山,因而有昆仑派之称。”又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百二十余世矣。”又,《后汉书》记载“汉时已有练梅花桩者。”87年后我和路遥教授调查梅花桩历史时,冀、鲁、豫广大农村的梅拳弟子们都知道梅花拳的始祖是云盘,从西域传来。据说梅拳文场弟子们第一次见面时都要问:“你是那边来的?”若答“西边来的。”就知道他是有修养的自家人,因为梅花拳是西域传来的。 至于近四百多年来梅花桩流传的历史,通过调查我们还是搞清了。路遥教授说“我们发现了十多种梅花拳辈谱,虽然各省地拳辈谱的记载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第一辈是收元老祖。收元老祖指谁?没有具体说明。据梅花拳内部的人说,这是虚拟的人物。从第二辈开始才有了具体人名,他就是张三省,字登,江苏省铜山县路家团人,后迁到苗家楼村居住。”第三辈是邹宏义,铜山县北关人。梅花拳《根源经》上说“张三省是在明朝万历戊子(公元1588)年学的梅花拳,明朝崇祯癸末(公元1643)年归位。”梅花拳的《皇极宝卷》等经书上都有关于张三省传拳的记载。该书的后半部《佛说一字根源真经》中就记载着“天真古佛”和“璃呖古佛”临凡普度众生的说教,所谓“天真古佛”系指张三省,“璃呖古佛”系指邹姓师祖。上述事实就连平乡县后马桩的梅拳弟子们也都知道的,该地邹师祖家女婿的后代田保义家的梅花拳谱,也写的邹宏义是梅花拳第三辈。根据各地梅拳弟子们的传说及梅花拳内流传的拳谱、经书资料等的记载,梅花拳第二辈张三省和第三辈邹宏义都是江苏省徐州铜山县人,而邹宏义的徒弟,即梅花拳的第四辈宗师除邹宏义的儿子邹文聚外,还有蔡光瑞、孟有德、王西征等,他们都是开州人,即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及其附近的清丰、内黄等几个县的梅花拳民中,至今还流传着邹宏义在当地传授梅花拳的故事。内黄县还有邹宏义的坟墓和碑文,据说邹实际上是在该地的去世的。梅花拳内最有名的第五辈宗师杨柄是河南内黄县人,又如韩花礼、孙盘龙等也都是河南濮阳人。只是传到了梅花拳第六辈时,许多著名的宗师中才有了河北平乡人。据邹氏家谱记载乾隆九(1744)年邹文聚自徐州北上传拳,他先到了河北广宗县的魏村,继而移至南和县三宫殿,乾隆二十四(1759)年邹文聚已70岁了,他才东移至平乡后马庄桥村并在那里定居。又据有的地方拳谱和文献记载,乾隆十(1745)年邹文聚6岁时,梅花拳已传遍了河北巨鹿、广宗、鸡泽、平乡、曲周、永年、沙河、南和、任县、刑台清河、威县、内丘等十余个州县。我们还发现了一本梅花拳的《请书》,其中记载了邹文聚、蔡光瑞、孙盘龙向祖师请文的情况,所标明的年代都是康熙,最晚的一份还是雍正元年。要注意蔡和孙都是河南濮阳人。可见乾隆九年邹文聚北上之前,他也一直是在河南濮阳一带传拳的。乾隆二十六(1761)年邹文聚72岁时,即他定居平乡的第二年才写的《邹氏家谱序》。上述该文献中称邹讵量(字魁阳,即邹宏义)为先君,此时邹宏义已去世。由此看来河南内黄县拳民门的传说,当初平乡“三德”(即第六辈的徐进德、李进德、郑玉德)来河南“请师”时,邹宏义已在内黄县去世的话是有根据的。 上述《梅拳秘谱》是五十年代本

人在北大读书时,从恩师梅拳十六辈著名武术家韩其昌先生处得到的。原书为竖行楷书抄本,它系统地论述了梅花拳武功、拳理,立论精粹、言简意赅、寓意深奥、实为至宝对后世梅花拳的流传发展作用极大。据考证此书为清乾隆年间与当时著名武术家苌乃周同乡之人所作,苌氏系河南汜水县人,曾去洛阳学艺。从时间上看该书为活动于河南一带的梅拳第四、五辈老师所写成。 调查中我们在邢台又发现了一篇梅花拳第五辈祖师杨柄所作的《习武序》,杨柄系河南省内黄县城东二里的丁庄人。他生于康熙十一(1672)年,於康熙五十一(1712)年中武探花,被升为御前侍卫。乾隆七(1742)年作《习武序》,年已71岁,在家乡一带广收弟子,传播文章。杨柄文武兼备,精通易理、儒学和老庄哲学,《习武序》立论精粹、见解深刻、思想层次很高,为梅花拳立教育人、习武学文的传世之作,对梅花拳的历代发展流传亦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各地梅花拳弟子中流传的《皇极宝卷》一书(手抄本),经历史学家们考证其前半部与“无为教”的《皇极宝卷》相似,只是没有分二十四品(章)。该书后半部《佛说根源一字经》,则完全说的是张三省、邹宏义传拳的事情。该书最后是无为老母修的十二封家书,捎给东土大地众生如何返本还原修练内功的,至今梅花拳内许多老人还能背诵。据历史学家研究,罗祖的“无为教”是罗教的黄九祖(名黄德辉)所创。雍正十(1732)年开始流传于湖南,称“无为金丹道”。乾隆四(1739)年黄德辉被捕,后死于狱中。值得注意的是,乾隆九年以前也正是邹宏义、邹文聚等在河南濮阳一带传拳的时候。而书中关于梅花拳的事仅写到张三省、邹宏义为止,可见流传于梅花拳内的《皇极宝卷》,是梅花拳四辈以后的人,根据南方“无为金丹道”的《皇极宝卷》修改写成的。这也正说明了梅花拳第四、五辈以上的祖师主要还是活动在江苏、河南一带的,而梅花拳的一些重要经卷《皇极宝卷》、《跟源经》,及讲解梅花拳文理、武功方面的经典著作《梅拳秘谱》、《习武序》等也都是这一时期在这一带地区写成的。 除上述事实外,从流传各地的梅花拳辈谱中历代宗师家乡籍贯的演变情况,也能看出从张三省在江苏徐州开始,梅花拳是由南向北流传发展的。如上所述,乾隆九(1744)年时梅花拳虽已发展到了冀中南地区,但河南、苏北一带仍是当地梅花拳的故乡和基地。后由于拳民日多,特别是上述文理、武功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出世后,梅花拳在理论上也初具规模。所以到了第五、六辈以后就更迅速地向北方的河北、山东等地传播发展起来,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更加兴盛的局面。 1997年3月22日于济南

2000年1月19日重校


相关文章

  • 云南楚雄彝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 云南楚雄彝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楚雄州是彝族自治州,楚雄元谋是世界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浓厚的彝族风俗,彝族文化是哀牢山腹内的灵魂.而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单调,生活趣味性比较缺乏的彝族生活中,传统体育活动是彝族人民唯一的趣味性活动.所 ...

  • 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 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市.苗族鼓舞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是音乐.舞蹈.民间技艺等多种艺术种类的完美融合.它们展现了苗族丰厚的艺术底蕴,不仅内容丰富,技艺高超,而且保存完整, ...

  •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
  •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 [内容提要]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昆山腔,明清文人笔记中都说魏良辅是鼻祖.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和梁辰鱼在音乐和曲本方面为昆曲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自从1960年路工在<真迹日录>中发现魏良辅<南词引正>关于昆山腔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记载以后,对昆山腔的起源和形成 ...

  • 藏族关于族源的三个传说及价值
  • 在以往对藏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人们所依凭的史实证据主要是汉藏史籍记载.考古学证据以及民族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等方面的材料.不可否认,这些史实证据和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以多角度.多学科的材料和更开阔的思路与视野来探讨藏族起源问题,很可能是最终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和突破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笔 ...

  • 民间文学.
  • 民间文学 第一章 绪论 "民间文学概论"是高等学校中文系基础理论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认识民间文学的性质.特征,它在社会生活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阅读国内外国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尽可能地掌握搜集.整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

  • 高句丽_陌生的王朝
  • 人\文[人文\专题] 高句丽 --陌生的王朝 高句丽丸都山城东墙 " "我们上中学时就从课本里知道了高句(gōu)丽,可对于我们来说,它始终只是个概念."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或许我也不会轻易来到这个与鸭绿江只有一水之隔的边陲小城--集安.从另一方面 ...

  • [百家姓]的起源
  •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许多华人都对这四字谣感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 是谁创造了< ...

  • [春节的来历]神话的传说
  • 历史传说--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

  •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是民间文学作品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文艺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人类四肢从劳动中得到发展,人的直立和手的解放以及五官的运用,为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语言.意识.思维的发达,又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理的和精神的条件,所以恩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