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达类私达名类名私名

(一)解题:从“丧家之狗”到“至圣先师”

1.“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1]。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颡似尧[2],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3],累累若丧家之狗[4]。”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5]。而谓似丧家之狗 [1]郭:外城。在城的外围所加筑的城墙。 [2]颡:额。 [3]要:同“腰”。

[4]累累:颓丧憔悴的样子。 [5]末:不重要。一说是不对之意。

丧家狗

至圣布衣至圣

(二)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

1.圣者

《论语·子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二)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

3.集大成者

《孟子·万章下》: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

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

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

识渊博,才学精到。)

(二)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

4.至圣

《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二)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

7.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乾隆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题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周易·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

(二)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

《论语·述而》: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2.家世

(1)殷商后裔

《礼记·檀弓》:“而丘也,殷人也。”

(2)宋国贵族

(3)鲁国布衣

孔丘(仲尼)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3.生平

(1)苦难的少年

《论语·子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1)苦难的少年

《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而已矣。’”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六畜,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2)三十而立(30岁)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习的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算

“六艺”:《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3)适齐,与齐景公讨论政治(35岁)

《史记·孔子世家》: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臣父子八字:中国传统社会的架构与伦理关系)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4)进入仕途(51-55)

 ①中都宰(1y)县令

 ②小司空(2y)工程管理

  ③大司寇(3y)司法管理

 a.夹谷之会:鲁定公与齐景公(定公十年,公元前500)  b.堕三都:三桓

叔孙:郈都

季孙:费都

    孟孙:郕都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5)周游列国

《孔子世家》:孔子明王道,干千余君,莫能用。

  ①卫:(5:55-59)颜浊邹,遽伯玉

  ②陈:(4:60-63)司城贞子

  ③卫:(5:64-68)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5)周游列国

《淮南子·泰族训》:

“孔子欲行王道,东南西北,七十说而无所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因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三)孔子的原初形象

(6)“不知老之将至”的晚年

《论语·子罕》:

子曰:“吾自卫返鲁,《雅》《颂》各得其所。”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四)孔子的性格

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信念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四)孔子的性格

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信念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也。”

(四)孔子的性格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乐观主义精神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孔子的性格

“孔颜乐处”——

《论语·述而》: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四)孔子的性格

“孔颜乐处”——

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公冶长》 :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皇疏:“桴者,编竹木也。大曰筏,小曰桴。”

(四)孔子的性格

(1)勤学(《论语》64见)

《论语·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四)孔子的性格

(2)善学

《论语·为政》: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诚实谦逊

《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四)孔子的性格

(2)善学

《论语·卫灵公》: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思结合

《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尚友

(四)孔子的性格

(3)博学

《论语·子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第九》: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四)孔子的性格

(4)活学

《孟子·万章下》: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

三、孔子思想管窥

1.以“仁”为本

据杨伯峻《论语译注》,“仁”在《论语》中共109见。 《左传》:“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75见)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崇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三、孔子思想管窥

《论语·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三、孔子思想管窥

(2)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也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三、孔子思想管窥

(2)君子固穷

《论语·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贤哉,回也。”

《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三、孔子思想管窥

(3)义大于利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孔子思想管窥

3.系统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

《论语·述而》: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

三、孔子思想管窥

(2)教学大纲

《论语·述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

三、孔子思想管窥

(3)教育方法:启发诱导与因材施材

《论语·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

三、孔子思想管窥

“因材施教”的范例之一:对“闻斯行诸?”的回答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相关文章

  • 孔子名言及解释
  • 孔子名言 分类:参赛作品 孔子名言及解释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 ...

  • 孔子与[论语]
  • 作者:任守愈 在研究孔子学说时,常常要提到<论语>,有这样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论语>是比较可信的研究孔子学说的材料,研究孔子学说应该以<论语>为主:二是<论语>虽然可信,但是其中夹杂了孔门弟子的心得,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孔子学说了:三是研究孔子学说以六经为 ...

  •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 2009年9月 总第186期第9期学术交流Sept.,2009SerialNo.186No.9AcademicExchange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00)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ee语>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 ...

  • [论语]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
  • 发布: 2011-12-20 09:26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中国哲学史网 摘要 我们研究<论语>,是因为它是孔子思想可信的记录者和体现者.它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格的核心.对于外国人,通过<论语>,可以尽快地了解中华民族:对于中国人,通过<论语> ...

  • 论孔子"立人"."达人"的师德观
  • 作者:甘藻文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11期 摘要 孔子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孔子的"立人"."达人"理论,是其师德理论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有教无类.全面培养人才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 ...

  • 孔子的弟子
  • 孔子的弟子 1.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在<论语>中被提及40次.<论语 · 先进>第11章记载他长于政事,曾和冉有一起担任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孔子周游列国时,常为之驾车.子路的性格勇敢爽直,有时近于鲁莽. 2.子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31 ...

  • 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
  •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 ...

  • 论孔子的正名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 略论孔子的正名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外文题目 some discussions about the name of Confucius's thoughts and its historical influence 学 ...

  • 省思:我的[论语]读书笔记
  • 昨天的天气预报说,在我国,网站的春天已经达到顶峰,新疆北部,甘肃,辽宁等地迎来了温暖的春天.而在华南地区,已经进入炎热的夏日阳光.春天,这是一个适合阅读的季节.生活在温暖的风中吹着,绿草,花和花的生命,阅读会使人得到满足的快乐的感觉.几天前,我坐在张江校园里的"孔子论语"当他们得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