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86・

主堡结撞塑壁哩苤壶兰Q塑笙2旦筮i兰鲞筮至塑垦塾也』!坚垒!些旦塑巳i!旦也旦生型塑!Q塑,!尘:丝,盟!:至

无创正压通气I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相关术语

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

正压通气(Il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或

NIPPV)是指无创的正压通气方法。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

(bi.1evelpositiveairway

pressure,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

(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等多种气道内正

压通气模式。BiPAP是注册的术语,其实质是压力支持(PSV)或压力控制(PCV)+呼气末正压(PEEP)。

推荐意见证据水平的说明:[A级]:有随机对照试验,具备足够的数据;[B级]:有限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级]:非随机的试验,观察性的研究依据;[D级]:专家组的推荐意见,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依据。

概述

气道内正压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有

效方法。有创正压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患者

痛苦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故只能用于严重呼吸衰竭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NPPV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自1989年Meduri等报道

NPPV用于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导致的呼吸衰

竭后,NPPV的临床研究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1989—1995年)主要是开放式观察研究,第二阶段(1995年后)是

依据循证医学原则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近十多

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畴不断扩展,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通气技术¨圳。

NPPV的临床应用是近十余年机械通气领域的霞要进步之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I)NPPV由于“无创”的特点使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成为可能;(2)NPPV减少r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使用,从而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3)NPPV在单纯氧疗与有创通气之间,提供了“过渡性”的辅助

通气选择:在决策是否应用有创通气有困难时,可尝试

NPPV治疗;在撤机过程中,NPPV可以作为一种“桥梁”或

DOI:10.3760/ema.j.isan.1001-0939.2009.02.003

通信作者:陈荣昌,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

疾病研究所,Email:chenrc@rip.163.corn

万方数据

.诊疗方案.

“降低强度”的辅助通气方法,有助于成功撤机;(4)NPPV作为一种短时或间歇的辅助通气方法扩展r机械通气的应用

领域,如辅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杳、长期家庭应用、康复治疗、插管前准备等,随着NPPV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有创与无创通气相互密切配合的机械通气新时代,提高了呼吸衰竭救治的成功率。

为r指导和规范NPPV的临床应用,不少冈家先后推出专家共识和指南。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首先发表了NPPV

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随后,英国胸科学会等也制定了临

床应用指南旧J。众多的核心杂志也分别刊登专题综述和荟萃分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也在2002年草拟r我国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

议》旧o。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NPPV的临床应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经过}寸论后,对原来的“建议”进行修订,在增加新内容的同时,改为“譬家共识”,期望通过此专家共识的发表,为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我国NPPV临床应用的规范化,提高治疗水平。

NPPV的应用指征和禁忌证

目前有关NPPV的应用指征尚无统一标准,与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意识状态、感染的严重程度、是否存

在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多种因素相关,也与应用者的经验和治

疗单位人力没备条件有关。NPPV的应用指征可以从3个层面来考虑:(1)总体应用指征;(2)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3)在临床实践中动态决策NPPv的使用。

一、NPPV的总体应用指征和临床切入点

NPPV主要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其参考的应用指征如下¨声…。

1.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可逆性评价适合使用NPPV。2.有需要辅助通气的指标:(1)中至重度的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的呼吸频率>24次/rnin,充血

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频率>30次/min);动用辅助呼吸肌

或胸腹矛盾运动;(2)血气异常[pH值<7.35,PaC02>

45mill

Hg(1mmHg=0.133kPa),或氧合指数<200rnmHg

(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3.排除有应用NPPV的禁忌证。

NPPV的临床切入点见图l¨1。NPPV主要应用于呼吸

衰竭的早期干预,避免发展为危及牛命的呼吸衰竭;也可以用于辅助早期撤机。但对于有明确有刨通气指征者,除非是拒绝插管,否则不宜常规应用NPPV替代气管插管‘b3.5-73。

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无创

生堡缝筮塑壁嘿盘盔!Q螋生2旦筮丝鲞筮2魍垦塾鱼』!坚坠型鲢娅!堕!,塑坠型婴圣Q塑:!丛:丝:№:呈

・87・

图1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切入点(粗箭头代表应用指征与有刨通气有一定的重叠)

推荐意见:NPPV主要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和没有NPPV禁忌证的患

者,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和辅助撤机。

二、NPPV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的病因众多,其病理乍理学变化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NPPV在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和依

据也有较大的差异。下面针对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基础疾病

进行论述。

(一)AECOPD

NPPV在AECOPD中的应用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文献报道较多。多项RCT及荟萃分析¨“引结果均显示,与常

规治疗相比,NPPV用于AECOPD的成功率可达80%一

85%。有效的NPPV治疗叮在短时间内(通常为1—2h)使PaCO:降低、pH值增高,呼吸阑难减轻和生命体征稳定(即时效应);长时间(数天~数周)应用町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问和降低住院病死率(总体治疗效应)。

临床七对如何选择合适的AECOPD患者接受NPPV治

疗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2‘13|。由于对AECOPD所致呼吸衰

竭的严蘑程度分级困难,目前多采用动脉血pH值财患者进

行分层,分为轻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I>7.35)、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为7.25—7.35)和蘑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7.25)。对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的AECOPD患者临床应用NPPV的研究依据最为充分,可以改善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降低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并缩短住院时间。‘轻度呼吸性酸中毒的AECOPD患者是否使用NPPV还存在

争论。而严重呼吸性酸中毒者NPPV治疗的失败率和病死

率较高¨445|。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患者进行NPPV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权衡利弊,并庇在具有良好监护条件的ICU内“一对一”进行,一旦尤效应及时改为有创通气。

目前的研究结果不支持有意识障碍的AECOPD患者使用NPPV治疗¨“。然而,如果患者的意识改变与C0:潴留自.关,NPPV治疗后意识显著改善,町以继续NPPV治疗。

当没有自.创通气条件或患者/家属拒绝有创通气时,NPPV可作为替代治疗,文献报道其成功率约为60%一70%【iT-iS]。但此种情况必须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和理解的前提下,以及在一对一密切监护下进行。

万方数据

推荐意见:NPPV是AECOPD的常规治疗手段[A级]。对存在NPPV应用指征、而没有NPPV禁忌证的AECOPD患者,早期应用NPPV治疗可改善症状和动脉血气,降低气管插管的使用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或住ICU的时间[A级]。

对于病情较轻(动脉血pH值>7.35,PaC02>45岫Hg)的

AECOPD患者是否应用NPPV存在争议,需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对于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

的AECOPD患者,NPPV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可以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短时间(1~2h)试用,有改善者继续应用,

无改善者及时改为有创通气。对于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有

气管插管指征的AECOPD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NPPV。只

有在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拒绝气管插管时,在一对一密切监护的条件下,将NPPV作为一种替代治疗的措施[c级】。

(二)稳定期COPD

COPD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改变是气道阻力增大、气流受

限和过度充气,导致呼吸做功增加和呼吸动力的下降,呼吸

肌易疲劳。另外,当存在慢性CO:潴留时,呼吸中枢对CO:

刺激反应下降。基于以.卜理论,NPPV可以使严重COPD患

者慢性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改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而

且夜间NPPV可改善夜间低通气,改善睡眠质量,使呼吸中枢CO:调定点下调,最终改善白天气体交换和生活质量。

多项对照研究探索了NPPV对稳定期COPD的作

用¨蚴】,但其结果存在差异。Kolodziej等∞1对15个研究进

行了系统性综述,其中9项非RCT和6项RCT均提示NPPV可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对肺功能损害严重的

患者尤为明显。非RCT结果提示NPPV可改善气体交换、肺过度充气和减少膈肌做功,而RCT并未发现相似的结果。

目前,稳定期COPD患者长期使用NPPV的病例不断增加,但支持其临床应用的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依据不足。一个蘑要的问题是,多数所谓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均是采用电话随访的方法,缺乏NPPV应用的质控措施。在美国的指

南中”J,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NPPV的指征如下:(1)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2)气体交换异常:PaCO:≥55

mm

Hg或在低流虽给氧情况下PaC02为50一55

mm

Hg,伴

有夜间SaO:<88%的累计时问占监测时间的10%以E;(3)

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通常

治疗2个月后莺新评价,如果依从性好(>4h/d)且治疗有效则继续应用。

推荐意见:由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未统一

认识。对于有应用指征的患者,可以尝试应用NPPV,如果有效且依从性好(>4h/d),则继续应用[C级】。

(三)心源性肺水肿

心源性肺水肿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NPPV有

可能在改善氧合和呼吸困难的同时,通过F列机制改善心功能:(I)胸内正压作用于心窒壁,降低心室跨壁压,抵消r左

室收缩时需要对抗的胸内负压,并能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的

兴奋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Ⅲ】;(2)胸腔内题升高,体循环的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左心的前负荷。多

・88・

生堡结燕塑竖噬盘查2Q塑生垄且筮!至鲞筮!翅g塾垫』!蔓坠堂曼婴堑旦i!:堡b蹩!型!Q塑:Y尘:≥呈:塑!:兰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25圳结果均证实了NPPV对心

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降低

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在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如何选择CPAP与BiPAP的问

题,理论上,CPAP的优点是无需人机同步,漏气时不干扰呼

吸机的[作,不会导致人机不同步,耐受性好;缺点是辅助通气的效果较差。而BiPAP的优点是辅助通气的效果好,但缺点是一旦出现漏气对人机同步f扰较大,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多项对比研究和荟萃分析汹’31’探讨了CPAP与BiPAP

的疗效和安伞性的差异,除了早期的1项研究提爪BiPAP有

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外,多数研究的疗效和安伞性相似。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对高碳酸血症患者BiPAP改善气促

的疗效优于CPAP【拍】。NPPV在心源性肺水肿中应用的指征是:经综合治疗后仍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

推荐意见:NPPV可改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气促症

状。改善心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A级]。首选

CPAP,而BiPAP可应用于CPAP治疗失败和PaC02>

45mill

Hg的患者。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认为BiPAP不增加心

肌梗死的风险。但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仍应慎用BiPAP。

(四)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

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如:恶性血液病、艾滋病、实质性器官或骨髓移植术后等,一旦气管插管,容易继发呼吸机相关件肺炎和气道损伤。其感染病原体复杂,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如果NPPV能够减少气管插管的使用,对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降低病死牢有蚕要意义。此外,此类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时,肺病理改变以肺泡毛细血舒膜通透性增离和肺水肿为主,多数患者气道内分泌物不多或没有脓性分泌物,为NPPV的治疗提供r相对有利的条件。NPPV通过I卜瓜减轻肺内渗出和水肿,改善氧合,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有创通气低。随机Ijl_『瞻埘照研

究"2。331结果显示,尽管总病死率仍较高,但与有创通气相

比,NPP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缩短入住ICU时间。

推荐意见:对于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建议早期首先试用NPP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的使用和病死率[A

级]。因为此类患者总病死率较高,建议在ICU密切监护的

条件下使用。

(五)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黏膜严蕈充血、水肿,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可有支气管内广泛痰栓形成。由于呼气流速受限,常导致严重的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是严重喘息的

基础。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机械通气是挽救患者生命的

重要措施。尽管有创通气是有效的救治哮喘严重发作的措施,f}j-气管捕管本身可以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凶此,能否通过早期应用NPPV,减少气管插管,是临床I:重要的问题。开放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NPPV治疗

万方数据

可以改善血气状态,多数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Ⅲ矧。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NPPV可以改善气促症状,改善FEV。,降低住院率m羽】。NPPV治疗有助于肺功能

改善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气道内正压直接机械性扩张气道、提高雾化吸入药物的效率和缓解呼吸肌的疲劳等有关。荟萃分析研究结果硅示,NPPV可降低危重哮喘患者的住院率和改善肺功能¨“。然而,现有RCT样本蛩较小,患者的病情均较轻;而纳入病情危重患者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因此,在哮喘重症发作巾NPPV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推荐意见:NPPV在哮喘严重急性发作中的应用存在争论,在没有禁忌证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应用[C级]。治疗过程中应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如果NPPV治疗后无改善,应及时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

(六)NPPV辅助撤机

有创通气患者早F1撤机,对减少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呼吸机相父性肺炎等)具有蘑要意义。常规的撤机过程是从有创通气过渡到单纯氧疗。NPPV作为过渡性或降低强度的辅助通气方法,町帮助实现提早撤机拔管并减少撤机失败率。由于撤机拔管的指征并没有公认的统一标

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意识状态、肺部感染

情况、痰液清除能力、气道保护能力和呼吸功能等凼素。NPPV为辅助撤机提供了新的选择。

口前NPPV辅助撤机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拔管后序贯使用NPPV(有创.兀创序贯策略)【39’;另一种是拔管后常规氧疗,当出现呼吸衰竭加重后再使用(NPPV补救策略)m】。门前的研究报道中,支持彳f创・无创序贯策略的依据较多,而NPPV补救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小能降低冉插管率,反而闪为延误r插管时问而增加病死宰H“。

NPPV辅助撤机拔管的指征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f:述)。对AECOPD患者的甲.期研

究”9“1并没自.提出明确的指征,主要依据临床考虑可以进行T管撤机测试者。对T管试验失败的患者采用拔管后序贯NPPV治疗的策略,结果显示可以缩短气管插管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卜率。我国的多中心随机前瞻对照研究H引结果显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使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住ICU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牛牢明显下降,病死率降低。此项研究同时提出r

NPPV

辅助撤机策略的庇用指征:(1)患者在COPD急性发作前生活幕本町以自理;(2)感染是AECOPD的原凶;(3)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4)令身的一般状态比较好,意识清楚;(5)痰液不多和气道清除能力较好;(6)需要的通气参数:吸入氧浓度<40%,压力支持<12

cm

H:O(1

cnl

H20

=0.098

kPa),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频率<

12次/min。

推荐意见:建议在合适的病例中,可以应用NPPV辅助早期撤机拔管,尤其是在COPD并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的患者[A级]。此策略的应用需要掌握其应用指征,注意密切监护

生堡结丝塑唑噬苤查兰Q堕生兰旦筮丝鲞筮兰魍垦堕迪』!坠垒!塑曼塑Ei!堕!:坠!型坚至Q螋。!丛:!至。丛壁:兰・89・

和做好再插管的准备。在非COPD患者中,NPPV辅助撤机拔管策略的有效性依据尚不足[C级],指征也不明确,不宜常规应用,尤其是不适合用于气管插管操作难度大的患者。

(七)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基础肺功能筹、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等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加重,无法耐受检查。NPPV作为临时辅助通气的方法,可帮

助顺利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和开放观察研究㈨圳

结果显示,面罩CPAP町减少纤维支气管镜检杳期间的低氧血症和检查后呼吸衰竭的风险。然而,此类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推荐意见:对于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

患者,NPPV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过程,可以改善低氧血症和降低气管插管风险[B级],但应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

(八)手术后呼吸衰竭

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和急性呼吸衰竭等)仍然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术后fn现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关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手术本身的创伤、麻醉过程、手术后肺部和胸壁的改变、伤几疼痛、气道分泌物增加、呼吸肌功能下降、痰液清除能力下降和并发感染等。NPPV有可能通过压力支持作用改善胸肺顺应性和对气道、肺泡的机械性扩张作用,使肺气容积增加,而PEEP的应用有利于肺复张,增加呼气未肺容积并改善病变区气体的分

布,从而增加有效肺泡通气苗和通气/血流比值,防治术后呼

吸衰竭。针对胸部或胸腹部联合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小样本的lj{『瞻性干预研究结果显示,NPPV可使氧合功能改善,降低气管插管率㈣捌】。而且,术后NPPV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然而,其他疾病手术后NPPV的研究数据小足,在需要胃肠减JE的手术,如胃、食道的手术等,还存在影响吻合u愈合的可能。

推荐意见:NPPV可防治手术后呼吸衰竭,在COPD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肺切除术后的作用尤为明显[B级],但不建议用于上呼吸道、食道、胃和小肠术后的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九)肺炎

肺部炎症渗f{{和实变可直接导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蓖的肺炎也町合并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见下述)而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L症。当肺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NPPV的治疗价值存在争论。数项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存在差

异"2删。多数研究报道采用氧合指数在120~200

rain

Hg

之I'HJ,而患者一一般状况比较好,没有紧急插管的指征者作为NPPV的应用指征。研究结果显爪NPPV治疗町以短时改善患者的气促症状和低氧血症,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率,但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不能降低病死率。对于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的肺炎患者,NPPV的疗效优于其他肺炎患者。然而,也有报道CPAP治疗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万方数据

包括4例心跳呼吸骤停懈J。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尝试应用

了NPPV治疗(包括CPAP和BiPAP)LSSJ。临床开放观察的

研究结果显示,NPPV叮以改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使60%一70%的患者避免气管插管。但由于缺乏对照研究,无法说明其在降低插管率和病死率方面的确切作用。总体来说,NPPV治疗肺炎的有效性依据不足,失败率较高,可能延

迟气管插管而导致病死率增加。冈此,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NPPV治疗的利弊和疾病的进展情况。认真选择特别适合NPPV治疗者,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和把握NPPV转为有创通气的时机,是临床实践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推荐意见:NPPV治疗肺炎导致的低氧血症的失败率较

高,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进展等问题,权衡NPPV治疗的利弊。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在ICU中密切监护下实施NPPV治疗[C级]。一旦NPPV治疗失

败,应及时气管插管。

(十)ALl/ARDS

AI.I/ARDS是临床各科常见的呼吸危重症,除控制原发

病外,机械通气是最为蕈要的治疗手段。能否通过NPPV实

现早期辅助通气,降低气管插管和病死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ALI/ARDS的病凶多样性,病情严重程度不

同,疾病的发展规律不同(好转、稳定或恶化),研究的结果

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随机对照和斤放观察研究f56棚1结果显

示,虽然在应用NPPV

h后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明显改

善,但并小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和住ICU时间等。

休克、严重低氧血症、严重感染和代谢性酸中毒是ARDS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指标。从现有的应用经验和

研究的结果来看,NPPV可能适合于“有选择病例”的ALI/

ARDS的早期f预,因此不建议常规应用NPPV。对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试行治疗:(1)患者清醒合作,病情相对稳定;(2)无痰或痰液清除能力好;(3)尤多器官功能衰竭;(4)简

明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34;(5)NPPV治疗l~2h后

Pa02/Fi02>175mill

Hg;(6)基础疾病容易控制和可逆(如

手术后,创伤等)。特别注意,NPPV只是一种呼吸支持治疗,而不是病因治疗。开始治疗有改善并不代表最终治疗的

有效。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病情恶化并达到气管插

管的指标则转为有创通气,避免延误气管捅管。

推荐意见:不建议常规应用NPPV治疗ALI/ARDS,但对于特别适合者可在密切监护下试行治疗[c级]。如NPPV

治疗1~2h后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或全身情况恶化,应及时

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十一)胸磴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

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使呼吸动力不足和胸壁顺应性降低导致肺泡通气量下降和CO:潴留。NPPV应用于此类疾病L三经自.数卜年的历史,但主要的研究属于开放观察和网顾分析嘲“’,结果提示NPPV的应用可以改善动脉血气,减缓肺功能下降趋势,但仍然缺乏严谨的随机前瞻对照的研究。应用的参考指征主要如下:(1)有疲劳、晨起头痛、嗜睡、

.90・

生堡笙篮塑噔哩盘查兰Q盟生兰旦筮2圣鲞筮兰翅垦塾也』!盘堡曼塑仑i!坠i!:旦垒也!翌!Q鲤:!!!:12:№:兰

恶梦、遗尿、呼吸困难等症状;(2)有肺心病体征;(3)气体交

换指标:白天PaC02≥45

mill

Hg或夜间Sa02下降(Sat)2<

90%的持续时间超过5min或累计时间>10%的总监测时

间);(4)急性呼吸衰竭恢复期但存在CO:潴留或因急性呼吸

衰竭反复住院;(5)FVC<50%预计值。排痰能力低和吞咽功能障碍者,不宜应用NPPV。

推荐意见:对于适合的病例,NPPV可改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生活质量并减缓肺功能下降趋势[C级],但不适合咳嗽无力和吞咽功能异常者。

(十二)胸部创伤

胸部创伤导致的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和肺挫伤均

可发牛呼吸困雉和低氧血症。肺挫伤的治疗策略与肺损伤

类似,而连枷胸町导致胸壁的稳定性下降,出现胸綮反常呼吸运动。反常呼吸运动与胸膜腔的负压有关,呼吸困难导致呼吸努力增加,胸膜腔内负压越明显,反常呼吸运动则越严

蕈。气道内正压可以减轻吸气过程巾的胸膜腔负压变化幅

度,有利于减轻反常呼吸,维持胸壁的稳定。2项RCT和2

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了CPAP在无并发症的胸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m蚓,可改善气促症状与氧合功能,缩短住院

时间,减少气管插管。应用的指征:予以足够的局部镇痛和

高流量吸氧后,如仍存在低氧血症且没有其他并发症和无创

通气的禁忌证,应旨选CPAP治疗。治疗时需要注意肺创伤的j£他并发症(如气胸等),建议升始治疗在ICU中监护下进行。

推荐意见:胸部创伤的患者予以足够的局部镇痛和高流量吸氧后,如仍存在低氧血症且没有其他并发症和无创通气的禁忌证者,应选用NPPV治疗[B级]。

(十二)拒绝气管插箭的呼吸衰竭

有创通气的使用需要综合分析利弊和征求家属或患者

本人的同意。部分患者或家属拒绝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

此时,NPPV作为有创通气的替代治疗,其成功率与基础疾病类型、感染的情况、疾病的严暮程度、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

等多种因素有关。文献报道成功率在20%~70%惭…,其

中,与NPPV成功的相关闪素有:(1)患者基础PaC02较高(而与基础PaO:和pH值无关);(2)基础疾病为充血件心力衰竭和COPD;(3)患者清醒且排痰能力较好。

推荐意见:对于拒绝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NPPV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C级]。

(十四)其他疾病

NPPV也可用于多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包括肺囊性

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插管前改善氧合、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辅助麻醉手术等。基础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临床综合状况等各种因素,影响着NPPV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来选择应用NPPV。

推荐意见:尽管NPPV可用于多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或短暂的辅助通气支持,但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来选择应用NPPV【D级]。

对不同的基础疾病患者,应用NPPV的依据和指征存在

万方数据

较大的差异,应用的依据级别和建议的应用场所见表l。

表1

NPPV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和

适合的应用场所

注:证据水平:A:有随机对照试验.具备足够的数据;B:有限数AECOPD:COPD急性加重期;Au:急性肺损伤

三、在临床实践巾动态决策NPPV的使用

由于NPPV的应用指征缺乏公认的统一指征和成败预测指标,也受到众多阒素的影响。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可以重叠和难以分类的情况,在某一时I'开J点一卜明确判断是否适合一观察反应”的策略(动态决策),其工作和决策流程见图2。h,根据治疗后的反应决定是否继续应用图2动态决策应用NPPV和有创通气策略图

在动态决策实施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判断NPPV

h后如无改善[PaCO:无改善或加重,出现

据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非随机的试验,观察性的研究依据;将患者分为3类:(1)允需使用机械通气;(2)可使用尤创通气;(3)需行自.创通气。然而,这种分类是人为的,经常存在NPPV治疗通常是困难的。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试验治疗换而奇之,如果没有NPPV禁忌证的呼吸衰竭患者,则先试用NPPV观察I~2NPPV或改为有创通气。

治疗有效与失败。NPPV失败的指标如下,如果出现下列指征,应该及时气管插管,以免延误救治时机:(1)意识恶化或烦躁小安;(2)不能清除分泌物;(3)无法耐受连接方法;(4)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5)氧合功能恶化;(6)CO:潴留加重;(7)治疗1—4

生堡缝筮塑唑咝苤查呈Q塑生兰旦筮丝鲞筮;翅垦垡!』里!垒!望曼皇型!堕!:曼虫型!型兰Q塑,!尘:丝:№:兰・91・

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值<7.20)或严重的低氧血症(Fi02>10.5,Pa02≤8kPa或氧合指数<120

mm

Hg)]。

推荐意见:对于没有NPPV禁忌证的呼吸衰竭患者,可采用“试验治疗.观察反应”的策略[D级】,治疗观察1—2

后,根据治疗后的反应来决定是否继续应用NPPV或改为有

创通气。

四、禁忌证

由于NPPV的气道保护能力和通气保障性较低等原冈,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仍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的“金标准”。当存在NPPV应用禁忌证时,其治疗的失败率高或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NPPV的禁忌证可以分为绝对禁忌

证和相对禁忌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螳“禁忌证”主要来源于文献报道的病例排除标准,并没有得到研究结果证

实。因此,不少所渭的禁忌证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

前,多数专家共识或指南中建议的禁忌证见表2Ll一…。

表2

NPPV的禁忌证

心跳或呼吸停止2

自芏呼吸微弱、昏迷

误吸危险性离、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消化道穿孑L/大出血、严重脑鄙疾病等)。5

未引流的气胸4

颈部和而部创伤、烧伤及畸形

近期面部、颁部、u腔、咽腔、食道及胃部手术。8上呼吸道梗阻

9明显小合作或极度紧张‘

严馥低氧血症(Pa02<45mmHg)、严重酸中毒(pH值

≤7.20)8

严重感染4

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

注:。属于相对禁忌证,在此类患者叶I,需要特别认真权衡NPPV

的利弊后,再决策是否应用NPPV;l

mm

Hg=O.133

kPa

推荐意见:NPPV的主要禁忌证是:心跳或呼吸停止、意

识障碍、误吸危险性高、呼吸道保护能力差、气道分泌物清除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D级]。

NPPV的实施及相关问题

NPPV治疗的成败,除与疾病和NPPV技术特点有关外,实施人员、程序和条件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接受过规范培训的实施者,依据规范的操作流程操作,对提高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NPPV的基本操作程序

目前多数的操作流程足经验的总结或擘家意见,研究的依据不多。不问的学者及学会推荐的操作流程也有差异。

常用的操作流程提纲见表3惮J。实施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

下列『uJ题"…。

(一)患者的教育

与插管通气不同,NPPV需要患者的合作,强调患者的

万方数据

表3NPPV的基本操作程序

1.患者的评估:适应汪和禁忌8.逐渐增加辅助通气的压力和证潮气量(适应过程)2.选择治疗场所和监护的强度9.密切的监护(漏气、咳痰等)3.患者的教育

lO.治疗l一4h后评估疗效4.患者的体位:常用半卧位

11.决定治疗的时间和疗程(30~45度)12.啦控和防治并发症和不良

5.选择和试佩戴合适的连接器反应6.选择呼吸机

13.辅助治疗(湿化,雾化等)

7.开动呼吸机、参数的初始化和连接患者

舒适感,对患者的教育可以消除恐惧,争取配合,提高依从

性,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如咳嗽、咳痰或呕吐时)患者能够迅速拆除连接,提高安全性。教育的内容包括:讲述治疗的作用和目的(缓解症状、帮助康复);连接和拆除的方法;讲解在治疗过程中町能会出现的各种感觉,帮助患者m确区分和客观评价所出现的症状;NPPV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如鼻/面罩町能使面部有不适感,使用鼻罩时要闭口呼吸,注意咳痰和减少漏气等;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以便与呼吸机协调;鼓励

主动排痰并指导吐痰的方法;嘱咐患者(或家人)出现不适

及时通知医务人员等。

(--)连接方法的选择

由于不Iul患者的脸型和对连接方法的偏好不一样,应提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连接器供患者试用。通常轻症患者叮先试用鼻罩、鼻囊管或接f1器;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多需用r丁鼻面罩;老年或无牙齿的患者口腔支撑能力较差,主张用口鼻面罩。佩戴的过程本身对患者的舒适性和耐受性有影响,建}义在吸氧状态下将罩或接L1器连接(此时不连接呼吸机或给予CPAP

4—5

cm

H:O),摆好位置并调节好头带

松紧度后,再连接呼吸机管道,避免在较高的吸气压力状态下佩戴而(鼻)罩,增加患者的不适。具体步骤如下:(1)协

助患者摆好体位,选择好给氧的通路;(2)选择适合患者脸

型的罩,将罩jE确置于患者丽鄙,鼓励患者扶持罩,用头带

将罩固定;(3)调整好罩的位置和同定带的松紧度,要求头带下可插入1或2根手指,使之佩戴舒适,漏气量最小。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己掌握佩戴和拆除的方法。

(二)通气参数的初始化和适应性调节

参数的初始化足指刚JF始治疗时没胃的参数。由于患者从完全的A主呼吸过渡到正堰通气,需要彳卜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通常给予比较低的吸气压力。调节过程是指当患者逐渐适应j卜.压通气后,需要逐渐增加吸气的J丘力,以保证辅助通气的效果。此程序有利于提高舒适性和依从性以及保证足够的辅助通气效果。具体方法:从CPAP(4~5cmH:O)或低压力水平(吸气压:6—8

cm

H:O、呼气,K:4

cm

H:O)开始,经过5—20rain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当然,褴个NPPV治疗过程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通气参数,最终以达到缓解气促、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

・92・

生堡缝蕉塑哩亟盘查兰Q堕生兰旦筮丝鲞筮!翅垫堕』!!塾!堡曼塑匹!坠堡。曼尘型虹!Q堕:篁塑:丝:堕!:至

量和改善动脉ffiL气为目标。

(四)密切监测

密切监测是判断疗效、调节合理的参数及发现不良反应

和问题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患者耐受性和疗效的重要条件,也是避免阏NPPV治疗无效而延误气管插管的重要环节。

实际监测内容可根据实施NPPV的场所、导致呼吸衰竭的疾

病、是否适合应用NPPV和是否合并』乓他并发症等有所不

同。,常规的监测包括I腐床监测、通气参数监测和生理学指标

的监测(表4)。基本的监测应该包括:生命体征、气促程度、

呼吸频率、呼吸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潮气量、通气频率、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以及定期的动脉m气检测。所有患者在NPPV治疗1~2h后应对临床病情及ff『L气分析再次进行评估,后续的监测频率取决于病情的变化情况。

表4

NPPV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时建议监测的项同

观察指标

工具

临床指标意识Kelly和Matthay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

呼吸斟难Borg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呼吸频率临床,呼吸机监测

呼吸窘迫辅助吁吸肌运动.腹部矛盾运动面罩舒适程度

临床对呼吸机设置的依从性临床

生命体征临床和床旁监护

生理学指标动脉If『L氧饱和度脉搏血氧测定法动脉血气动脉fllL检测动脉m压临床,兄创监测心电图通气参数呼吸机临测

呼吸机设置漏气临床,呼吸机监测人机同步性临床,呼吸机监测参数设置

呼吸机监测

(五)疗效判断

NPPV属于呼吸支持治疗,而不是病冈的治疗,其疗效受到基础疾病是否得到控制等众多闪素的影响,闪此,判断应该从2个层面进行评估。

1.起始治疗时的评估:起始治疗后1~2h可评价NPPV是否起到辅助通气的作用,是否使呼吸衰竭的临床和生理学指标改善,通过观察临床和动脉血气的变化来判断。判断标准如下:(1)临床表现: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和

反常呼吸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及心率改

善等;(2)血气标准:PaCO:、pH值和PaO:改善。

2.最终治疗效果的评估:最终评估指标通常用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六)NPPV的治疗时问和撤除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也与基础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有关。与有创通气不同,即使是在治疗的急性阶段,NPPV也不是强制性或持续性的,患者可以暂时停止NPPV治疗而

万方数据

接受其他治疗(如雾化吸入)或进食。现有的临床研究报道中,NPPV在初始24h内实施的时间(4—20h/d)以及整个NPPV治疗疗程的变化很大。AECOPD的治疗时间每次3—

h,每天1—3次。而肺炎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和AIJ的

治疗倾向于持续的治疗。疗程方面,多数文献报道急性呼吸衰竭治疗3~7d。慢性呼吸衰竭治疗>4h/d。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如果有效者,可以长期应用”…。

关于NPPV的撤离,目前主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

是否稳定"“。撤除的方法有:(1)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

(2)逐渐减少通气时间(先减少自天通气时间,再减少夜间通气时间);(3)以.I:两者联合使用。撤机程序见图3。

患者是否满足以下标准:呼吸频率<24次/min。心事<100次/rain,pH值>7.35,吸入氧浓度

<50%时Sa02>90,‘

I否

逐渐调低压力暂停NPPV治疗,继续进行NPPV支持水平,每次

改为氧疗治疗

2-3tinH20

室翥尹否有呼吸I

窘迫?

l碧善薯嚣看改善’

I仃气冒珂耳

以原来的参数进lI停止NPPV治疗,

行NPPV治疗I

I给予氧疗

图3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撤机程序

推荐意见:应用NPPV需要遵从一定的操作程序,才能提高耐受性和疗效[D级],同时应重视患者的指导和教育,

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疗效的临床评价指标包括临床指标、生理学指标和辅助通气指标等。NPPV每天的治疗时间和总体疗程因人而异,可以允许间歇进行其他治疗或进食等。总体疗程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

二、呼吸机及相义配件(一)呼吸机的选用

多种类型的呼吸机均有应用于NPPV治疗的报道,临床上多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NPPV治疗。常规有创通气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的优点是:可提供较高的气道压,町调节吸入氧浓度,H』提供多种通气模式与n丁调节.多种通气参数,可防止蓖复呼吸,监测报警系统较完善。缺点是:叮以提供的最大吸气流量及漏气补偿能力低,漏气量稍大时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故障,价格昂贵。无创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NPPV治疗的呼吸机,其优点足:可以提供较高的流量,漏气补偿较好(能够维持设定的压力、自动调节流量触发阈值和吸气结束的阈值等),简单易用,体积小,价格较便宜等。缺点是:町提供的通气模式与呵调节的通气参数少,多

生堡结篮麴唑咝盘查呈Q盟生兰旦筮丝鲞筮!期垦垡!』坠照堕鲢!业堡堕!:&坠坐!翌圣Q塑:坠!:12:№:呈

・93・

数不能卣接调节吸入氧浓度,监测报警较差及单管连接时潜

在的蕈复呼吸¨…。

推荐意见:多种类型呼吸机均可用于NPPV治疗,临床

常用无创专用呼吸机[D级]。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呼吸机

的特点。利用其长处,避免其短处。

(二)呼吸机的性能要求和选用

英国胸科学会的NPPV临床应用指南巾M1对NPPV呼吸机的性能提出了要求(表5)。对每一种呼吸机的性能和

参数的掌握,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

表5适用于医院内NPPV的呼吸机性能要求

基奉性能要求

更好的性能要求

压力控制

压力支持≥30

cmH20

辅助/控制和双水平能提供较短的压力上升时间气道止压模式通气频率≥40次/min可调节.压力卜.升时间敏感的流龋触发装置可调市的吸气触发通气管道断开(脱管)报警

可调节的呼气触发

在辅助/控制模式中,町调节吸/呼比可暂停取消报警的装置内置电池可持续使用至少lh控制面板易于操作并可锁定控制旋钮简洁

1.吸气触发:吸气触发是呼吸机的重要件能之一。灵敏的触发机制可改善人机防调性,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吸气信号包括有JK力和流鸶等。近年来,流馈衍生的触发信号,如流量、容量和流茸自动追踪(auto—track)等,成为NPPV吸

气触发的主流方式,因为可以提高灵敏度和减少误触发。从

触发的阈值来看,可以足同定触发阈值(自主吸气流茸3~5l/min)或可调节性触发等两种形式。触发阈值的设置需要平衡触发灵敏度与避免误触发之l’日J的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涮整。目Ij{『常用的吸气流量触发阈值为2~5

L/rain。

2.吸呼切换(吸气终止):呼气切换信号通常采用流量相关的信号或时间,目前多数采用吸气峰流速降全设定的阀

值(如30%的峰流速)、预置的吸气流量或流量自动追踪技

术。一些新型呼吸机叮调整呼气切换的阀值以满足更好的呼气同步。另外,有峰呼吸机叮设置吸气时间上限,不管吸气末流镀如何,一旦满足没定的吸气时间则切换为呼气,可防止漏气导致的吸气时『白J过长。部分呼吸机町以同时联合应用上述呼气切换信号,任何一个指标达到阈值,即转为呼气‘训。

3.吸气的压力和流量:呼吸机提供的吸气压力是辅助通气的驱动力,吸气流量和潮气馈的大小Lj吸气压力望正相关,也是成功应用NPPV的蕈要因素。评价呼吸机的吸气压力性能需要从3个方面考虑:(1)可提供的最高吸气压力,通常建议NPPV呼吸机起码能提供30

cm

H:O的吸气压力;

(2)能够维持预设压力的最大吸气流量,这是决定呼吸机对漏气补偿能力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以提供120L/min以E为宜;(3)吸气压力上升时问,这是指吸气触发至达到设定

的吸气压力所需要的时问,部分新的NPPV呼吸机提供了此

万方数据

时间的町调节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调节,呼吸费力和呼吸频率快时,则缩短上升时间;相反则町以适当延长上升时间。

4.氧气供给:多数NPPV呼吸机使用室内空气作为气源,需要向通气环路内或鼻(面)罩内供给氧气。最终的吸人氧浓度取决于吸入气体中空气与氧气流量的比例。不间

的部位(呼吸机出口、管道或罩内)供给氧气、小同的管道连

接方法(双流向或单流向)和小同的吸气流量(包括漏气墙)均影响实际的吸入氧浓度。因此,多数NPPV时,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来调节吸人氧流量。为ICU设计的NPPV呼吸

机和有创呼吸机内配有町调节的气体混合模块,可提供稳定

和更高的吸入氧浓度。

5.气道湿化:吸入气体的湿化足影响气道分泌物清除

的重要测素之一。由于NPPV保留了患者|:气道埘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作用,所以NPPV时不是常规的应用加温湿化,而足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气候环境选用。加温湿化的优点

是可温化、湿化管路的气体,稀释气道分泌物,促进分泌物的

排ffj,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和耐受性;缺点是管道内出现冷

凝水,町改变通气环路的顺应性及阻力,影响吸气和呼气触

发的功能¨“。

6.监测报警:无创呼吸机可根据,K力、流量或容量报

警,脱管报警足最基本的报警方式,部分新捌无创呼吸机增加了多项报警功能,有螳还可动态监测压力和流最波形等。完善的监测数据和报警设置有利于NPPV的合理安全应用。

推荐意见:NPPV呼吸机有其特定的要求,灵敏的吸气触发、吸呼切换机制、合适的压力和流量及其对漏气的补偿能力均是重要的性能参数。

(=三)人机连接方法

连接方法有鼻罩、L|鼻面罩、全面罩、鼻囊管及接口器等,目前以鼻罩和u鼻面罩最常用。选择合适的罩足NPPV成功的重要闪素之一。大约20%~30%的NPPV失败患者是由于罩不合适引起的人机不协调所致。在美1日Medline

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相关研究提示,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口

鼻面罩应用最多,占70%,鼻罩l与25%,鼻囊管l吁5%,其他的连接方法(如头罩、接【J器等)较少17“。理想的罩的基本要求是:密封性好、舒适、重复呼吸死腔低和安伞。鼻罩的优点是死腔较小,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町以减少幽闭恐惧症,出现呕叶误吸几率小,可以随时排痰或进食,尤其适合于牙齿完好的患者。其缺点是患者张U呼吸时影响辅助通气效果和容易经口漏气。口鼻面罩的优点是允许患者经u或经鼻呼吸,避免'r经u的漏气,可给予较高的吸气压力,且对患者的要求稍低。缺点是阻碍语言交流,限制经口进食,妨碍吐痰,增加死腔通气量(导致CO:宦复呼吸),幽闭恐怖症更多见。研究报道NPPV治疗时u鼻面罩改善通气和血气的效果优于鼻罩一5。两J。需要注意的是,不I司厂家、不同设计以及不同型号的罩有明显的差异。罩的同定方法对效果(尤其足漏气)有显著的影响。需要掌握每一一个罩的特点,利用其长处,避免其缺点。近年来推f{{的多层硅胶密封氆鼻罩和几

・94・

生垡缝篮塑哩噬盘查呈Q塑生呈旦筮!至鲞筮!翘垡!也』坠垒竺垦!!E堡Q亟旦!翌!盟呈Q塑,!!!:!!。№:兰

鼻面罩,其密封性和舒适性均有显著的提高。对于CO:潴

留明硅的患者,双流向口鼻面罩有利于降低PaCO:。根据患者个体脸制订做的面罩可改善密封性和患者舒适性。

推荐意见:应提供不同型号的鼻罩、口鼻面罩、全面罩、鼻塞和鼻囊管,以备选用。呼吸衰竭比较严重,尤其是有张13,呼吸者,初始治疗时应选用口鼻面罩,待病情改善后可以更换为鼻罩[C级]。

三、通气模式选择和常用的通气参数设置

多种通气模式均有应用于NPPV的报道,近年来多数的

报道采用辅助通气模式。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目前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而对于I型呼吸衰竭,CPAP和BiPAP均有较多的应用。英I司胸科学会的指南巾建议首先尝试CPAP,如效果不理想则改为BiPAP。近期出现一些新的通气模式,如

瓜力凋节.容积控制通气(PRVCV)、比例辅助通气

(proportionalassistedventilation)等,这雌通气模式的特点可

以参考有关机械通气的专著,其在NPPV中的临床地位有待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父于通气参数的设定,目前通常采用“患者叮以耐受的最高吸气瓜法”。也就是说,CPAP的压力或NPPV的吸气压

力从低压开始,在20~30min内逐渐增加压力,根据患者的

感觉能够耐受的最高瓜力。采用此法渊节.后,常用的通气参数见表6。在治疗AECOPD的报道中,平均的吸气压力为

17~18tdmH,Oo

表6

NPPV常用的通气参数的参考值

参数

常用值

潮气罐6~12

rM/kg

呼吸频率16~30次/min

吸气流量

自荔霖翕摹燃宇’峰值:40—60

L/min

吸气时间0.8一1.2s

吸气压力

10~25

cm

H20

呼气末正压(PEEP)依患者情况而定(常用:4—5

cm

H20,

I,Il!!吁吸衰竭时需要增加)

持续气道内正压

6.10cm

H,O

(CPAP)

推荐意见:目前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I型呼吸衰竭可首选CPAP[D级]。一些新的通气模式在NPPV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探讨。吸气压力的调节主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逐渐从低向高调节ID级]。

四、常见不良反应与防治

NPPV的常见不良反应有u咽f:燥、罩雎迫和鼻梁皮肤损伤、恐惧(幽闭症)、胃胀气、误吸、漏气、排痰障碍及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等。尽管发生率不高,通常比较轻微,但应注意观察和及时防治,有利于提高NPPV的临床疗效。

1.几咽干燥:多见于使用鼻罩义有经u漏气时,寒冷季节尤为明显。避免漏气(能够明显降低通过u咽部的气流鼍)和I’日J歇喝水通常能够缓解症状。严蕈者可使用加温湿化器。然而,由于水蒸汽冷凝的作用,会有较多的水在罩和管道内沉积;也有患者诉闷热小适。因此,应根据每个患者的

万方数据

具体情况和环境因素而选用。

2.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罩对患者面部有一定的压迫是难以避免的。过长时问的压迫町造成患者明艟的不适,甚至鼻梁皮肤的损伤,使患者无法耐受。在NPPV通气之初即在鼻梁贴保护膜可以减少鼻梁皮肤损伤的风险;选用合适形状和大小的罩、摆好位置和调整合适的同定张力、问歇松开罩让患者休息或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罩(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的压迫),均有利于减少压迫感和避免皮损。使用额垫町以减少鼻梁的压力,也能减少罩的上下滑动。

3.胃胀气:主要是由于反复的吞气或上气道内压力超

过食道贲『J括约肌的张力,使气体直接进入胃。昏迷和一般

状态差的患者贲门括约肌的张力降低,容易自.胃胀气。防治的方法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F避免吸气压力过高

(<25emH:0)。有明显胃胀气者,町留置胃管持续开放或

负雎引流。

4.误吸:口咽部分泌物、反流的胃内容物或呕吐物的误

吸可以造成吸人降肺炎和窒息,尽管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

草,所以应避免反流、误吸町能性高的患者使用NPPV。在NPPV治疗时,廊避免饱餐后使用,适当的头高位或半坐卧位和应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有利于减少误吸的危险性。

5.排痰障碍:由于没,fr人I:气道,排痰主要依靠患者咳嗽。咳嗽排痰能力较差的患者,由于痰液I;l【塞而影响NPPV的疗效,也不利于感染的挖制。建}义在NPPV治疗期间鼓励

患者问歇卡动咳嗽排痰,必要时经鼻导管吸痰(清除Lj咽部分泌物和刺激咳嗽)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再进行NPPV

治疗。

6.漏气:漏气町以导致触发圃难、人机不同步和气流过

大等,使患者感觉不舒服H.影响治疗效果,是NPPV的常见问题¨“,凶外文献报道J£发牛率可达20%~25%。临床实.践中的发牛率可能更高,苠至有学者认为漏气几乎发生于所

有的接受NPPV治疗者,只是稃度和是否得到及时纠正而L三。密切监护,经常检杏是否存在漏气并及时调整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张力,用鼻罩时使用下颌托协助口腔的封闭,町以避免明显漏气。

7.小耐受:是指患者感觉NPPV治疗过程导致小适,无法耐受治疗,j£原因众多,町能与连接方法、人机同步、通气模式与参数、患者的不适应和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处理上主要从F列的【I寸素考虑:(1)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通常建议备用多种连接方法,L蝴f}者试戴后,选择适合个体的连接方法。新型罩比较强调舒适性,患者容易接受。多数患者对鼻罩的耐受性较好,而对接u器、鼻囊管的耐受性较差。(2)l卜确的操作程序和逐渐适应过程:不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造成不耐受的常见原因之一。(3)人机的叫步性:人机不同步造成呼吸对抗,使呼吸困难加重,无法坚持治疗。常见的原因有:不能触发吸气、漏气、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不合理等。采用问步触发性能较好的呼吸机(如流量触发、容量触发、流量自动追踪等)、合理使用PEEP、经常检查有无漏气和应用I叫步性能较好的模式(如PSV,PRVC等)有利于改善人

生堡缱擅塑壁嘿鍪查!Q塑生2旦筮丝鲞筮!丛量照垫』里些塑曼塑匝望鱼:曼虫型翌!Q盟:y!!:丝:堕!:2

・95・

机同步性。对于呼吸明显增快的患者(呼吸频率>30次/min时),有时较难达到理想的人机同步。可以先用手控同

步或用简易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使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费力情况改善后,再连接呼吸机,有利于达到理想的同步

性。(4)严密监护:通过监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引起患者不适和不耐受的原因,及时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耐受性。(5)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因素:由于戴罩进行呼吸,部分患者心理上不接受;也有考虑经济负担的原因不愿接受治疗。对于多数患者,只要认真寻找不耐受的原因,给予及时改进,经过1—2d调整和适应后,多数可接受NPPV治疗。

8.恐惧(幽闭症):部分患者对戴罩,尤其是口鼻面罩有恐惧心理,导致紧张或不接受NPPV治疗。合适的教育和解

释通常能减轻或消除恐惧。观察其他患者成功地应用NPPV治疗,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接受性。

9.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由于睡眠时七气道肌肉松弛,有

可能出现类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表现,使送气时间明显缩短,潮气量下降,影响疗效。甚至有部分患者入睡后因}=气道阻塞ffii憋醒。建议对患者入睡后的呼吸情况进

行观察,如有上气道阻塞,可采用侧卧位或增加PEEP水平

(清醒后需要下调至基础的水平)的方法。

推荐意见:尽管NPPV的不良反应不多见,但应该在监

护过程中注意是否有口咽干燥、罩压迫和鼻粱皮肤损伤、恐惧、胃胀气、误吸、漏气、排痰障碍及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等情

况的出现并及时处理,是提高NPPV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的

重要措施之一[D级]。

五、感染的控制和设备安全

至今尚无与NPPV相关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研究报告。但在NPPV常规治疗过程中,NPPV设备有可能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而受病原体的污染。因此,应建立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制度和感染控制措施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注意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和避免反流误

吸是防止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措施。

关于NPPV配件的重复使用的问题,虽然供应商提供了

一次性使用的产品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但费用昂贵而限制了普遍使用。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将一次性用品在同一患者中多次应用,但不建议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在不I口j患者间

循环使用。在同一患者中莆复使用一次性用品,也需要重视清洁消毒问题。每一种耗材均有其清洁消毒的要求,请参照

产品说明书。总体的清洁消毒程序包括:将相应的部件拆分后,使用联合洗涤、消毒、干燥的处理程序,但需要注意一些

部件不能耐受浸泡,也不耐高温,所以要参照具体的说明进行消毒处理。头带和下颌托带可应用能达到65℃持续lO

rain或71℃持续3rain的消毒程序来处理。再次使用之前,应检查处理过的物件以确保其外观和性能的完好。NPPV呼吸机的空气过滤网需要在每次使用前检查和定期更换并

记录更换的时间。定期由工程师检查呼吸机的性能并做好记录。

推荐意见:NPPV使用的罩、管道、排气阀和固定带等可

万方数据

能接触患者和气道分泌物的部件,需按照规定进行清洁消

毒。每次使用前检查和定期更换空气过滤网。呼吸机的维

护应按照供应商的推荐来进行,计划性维护和检测应常规进

行[D级]。

六、需要重视的问题

尽管NPPV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然而,NPPV需要规范的应用程序和较好的技巧。临床上做好

NPPV,必须重视下列问题。

1.重视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实施者的技能对NPPV治疗的依从性和成败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应该由受过培训的

医务人员实施。从专业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应该由高年资

医师负责NPPV的工作,把握发展的方向,指导具体工作者,

打造开展NPPV治疗的工作平台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同

时配备具体实施人员(住院医师或护士),负责日常的实施和监护工作。组成这样的团队,才能使NPPV的临床应用常规化和规范化,提高应用水平。

2.开展NPPV的平台建设:主要包括NPPV的设备、监护设备、应急处理与紧急插管的条件、工作场所和人力资源配备等。NPPV治疗的场所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

在普通病房、观察病房或ICU中进行"引,需考虑的因素包

括:(1)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2)多种伴发病的存在;(3)估计NPPV成功的可能性;(4)如NPPV失败,是否需要气管插

管;(5)患者的护理需求水平;(6)病房医护人员整体水平、

专业知识和应用NPPV的经验。

3.探索预测NPPV治疗成败和判断疗效的指标:从现有

的研究结果看,无论哪一种基础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NPPV治疗均有可能成功或失败,只是比例一I:的差别。如何判断

NPPV治疗成功的町能性,及时发现失败的病例,对提高NPPV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与NPPV治疗成败相

关的因素见表7【1.13’74],但这些指标尚不能很好地预测NPPV的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论证和探索。

表7

NPPV成功与失败的相关因素

成功的相关因素

失败的相关因素人机同步患者对NPPV的耐受性差牙齿完整无牙齿

漏气少较多气道分泌物分泌物少营养状态不良

耐受性好

不清醒或意识状态受损呼吸频率<30次/min

高APACHElI评分APACHE

II评分低(<29)

肺炎和ARDS

pH值>7.30

Gl丑sgow昏迷评分>15

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1h后氧合指数>146lnlxlHg基础疾病是COPD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无肺炎和ARDS

NPPV治疗1—2h后病情改善良好(呼吸频率减少、PH值改善、氧合改善、PaC02降低)(此项是目前认为预测成功的最好指标)

注:APACHE: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

.96・

生堡缝篮塑堡咝苤查2Q塑生至旦筮丝鲞筮兰翅垦照也』坠堕婴曼塑E堡旦亟&!型坚兰Q塑:!丛:丝:丛!:1

4.重视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NPPV治疗的失败,除了本身的局限性和基础疾病因素外,需要注意适应证的掌握、通气模式和参数设定、连接方法的特点、罩和管道的重复呼吸及痰液清除能力等。经常开展治

疗失败原因的分析讨论,找出治疗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应

对,有利于提高疗效。

推荐意见:做好NPPV,需要经过系统培训的、有经验的

专业队伍,也需要适合的设备、场所和人力资源。综合分析,合理选择适合NPPV治疗的患者,同时,建立有效的预测

NPPV治疗成败的指标,是做好NPPV的关键[D级]。

[后记]:在起草此专家共识的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的

检索—r作,仍然发现有多方面的研究资料不足,难以写出有

循证医学依据的共识,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因此,希望此

专家共识对开展NPPV治疗的临床工作者有参考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束搏和限制的作用,更期望能够激发大家对

NPPV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兴趣,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罗群,陈荣昌执笔)

参考文献

GarpestadE,Brennan

J。HillNS.Noninvasiveventilationfor

eriticalcare.Chest。2007.132:711.720.

[2]Paus—JenssenES,Reid

JK,CockcroftDW,et

a1.The

u∞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

at

atertiary

care

center.Chest.2004.126:165.17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学及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130—134.

[4]Liesehing

T,KwokH,HillNS.Acuteapplicationsof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Chest,2003,124:699-713.

[5]

AmericanThoracic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uropeansocietyofIntensiveCareMedicine,eta1.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sinintensive

care

medicine: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mJ

RespirCritCareMed。200l,163:283—291.[6]

BritishThoracicSocietyStandards

ofCareCommittee.Non.

invasiveventilation

inacute

respiratoryfailure.Thorax.2002,57:

192.21l。

[7]陈荣昌.无创JF骶通气在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临床内科杂志,2004,21:655-658.

[8]

KeenanSP。PowersCE.MeCormaekDG.Noninvasive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er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exacerbations: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RespirCare,2005,50:610-616.

[9]

Plant

PK。Owen

JL.ElliottMW.Early

use

of

non.invasiveventilationforacuteexseerh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on

general

respiratory

wards:

muh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Lancet,2000.355:1931.1935.

[10]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of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Chmnie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Earlyuse

of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foracuteexacerbations

of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muhieentre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ChinMed

J(En91),2005,118:2034-2040.

[11]LightowlerJV,WedzichaJA,EUiottMW,et

a1.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to

treat

respiratoryfailureresulting

fromexaeerbationsof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ehrane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BMJ.2003。326:

185.189.

万方数据

[12]KeenanSP,SinuffT,CookDJ,etaLwhich

patientswith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benefitfrom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ofthe

literature.AnnInternMed,2003。138:861-870.

[13]Nava

S,Ceriana

P.Causesoffailureofnoninvasivemechanical

ventilation.Respir

Care,2004,49(3):295-303.

[14]王导新,张婷。陈贵华,等.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6,26:64-65.

[15]SquadroneE,FrigerioP,FogliatiC。eta1.Noninvasivevsinvasive

ventilationinCOPD

patients

wit}l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eemed

to

require

ventilatoryassistance.IntensiveCareMed。

20()4,30:1303.1310.

[16]ScalaR,Naldi

M,Arehinucei

I,eta1.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

in

patient

witllacute

exacerbationsofCOPD

and

varying

lcvelofconsciousness.Chest.2005.128:1657一1666.

[17]朱光发,周新,钮蓠福,等.廊用无刨面罩通气治疗拒绝插管

的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26:38l-382.

[18]MeduriGU。Fox

RC,Abou-Shala

N,eta1.Noninvasivemechanical

ventilation

via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whorefusedendotrachealintubation.CritCareMed.22:1584.1590.

19】CliniE。SturaniC,RossiA,etaLTheItalianmuhieentrestudy

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in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patients.EurRespir

J,2002.20:529-538.

[20]CuvelierA,MuirJF.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ndobstructivelung

diseases.Eur

Respir

J,200l,17:1271-1281.

12lConsensusconference.Clinicalindications

for

noninvasive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n

chronicrespiratoryfailuredue

torestrictive

lungdisease,COPD,and

nocturnalhypoventilation:a

consensus

conferencereport.Chast,1999,l16:521-534.

[22]CasanovaC,CelliBR,Test

L,et

aL

Long—term

controlled

trialof

nocturnalnasal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n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Chest.2000.118:1582一1590.

[23]KoledziejMA,Jensen

L,RoweB,et

aL

Systematic

reviewof

noninvasivepositive

pmssare

ventilationinsevere

stableCOPD-

Eur

Respir

J,2007,30:293-306.

[24J

Listen

R,DeeganPC。MeCreeryC,et81.Haemodynamie

effects

of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DI鹅sure

insevel'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urRespirJ.1995,8:430-435.

[25]MasipJ,RoqueM,Sdnehez

B,etaL

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acutee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

analysis.JAMA,2005,294:3124.3130.

26

NavaS,CarboneG,DiBattistaN,eta1.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cardiogeniepulmonaryedema

muhicemerrandomizedtrial.

AmJRespirCtitCareMed,2003,168:1432.1437.

[27]CollinsSP,MielniczukI,M,WhittinghamHA,eta1.The

useof

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patients

with

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

edema:a

systematicreview.Ann

Emerg

Med。2006.48:260-269.

’‘

[28]FerrariG,OlliveriF,DeFilippiG,etaL

Noninvasivepositive

airwaypressure

andrisk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cute

eardiogenicpulmonary

edema: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pressure

v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Chest.2007,132:

1804.1809.

[29]MoritzF,BrnusseB,Gell6e

B,et

a1.Continuouspositiveairway

pressure

versus

bilevel

noninvasiveventilationin

acute

cardiogenie

pulmonaryedema:a

randomizedmulti—centertrial.Ann

Emerg

Med。2007,50:666-675.

[30]ParkM,Sangean

MC.Volpe

MdeS。et

a1.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of

oxygen,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

and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yface

mask

in

acute

cantiogeniepulmonary

edema.CritCare

Med,2004,32:2407—

2415.

JC,AzevedoLF,Costa—Pereira

A,et

aL

Efficacy

and

[31]Winek

生堡结璧塑哩噬盘查2Q螋生兰旦筮丝鲞筮!魍垡丛!』坠垃些旦堡巳堑旦吐丛型鳖兰Q塑,型:丝,堕!:兰

・97・

8afb坤of

non.invasive

ventilati帆

intllen_eannem

ofacme

cardiogeIIicpulmonary

ede咖一a

syste删c

review

and

meta.

锄alysis.CdtCare。2006,10:R69.

[32]Anto鹏lliM,comiG,BIlfi

M,et

aL

N阻inv鹪iveventilationfh

tr|{atment

叩}蛐唧l粕ta乇i咖:a删帕oIIlized

0f

acute瑚piratory

f撕lur|e

in

patients

und8rgoing∞lid

maLJAMA,2000,283:235—

241.

【33]HilbertG,Gm∞nD,vlIrg嬲F,eta1.N0ninv鹪iveventilati帆in

i姗un∞upP糟ssed

patients

wit}IplIlmonary

illfil自rates,fever,粕d

8cute

I}espjratory

failure.N

En西JMed,200l,344:481487.

[34]Medud

Gu,C00kTR,TumerRE,etaL

N0ninv鹪ivep∞itive

p陀ssu托vemilati∞in

sta£uB

a8山maticu&Che8t,1996,“O:767・

774.

[35]詹庆元,刘利,千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

哮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32一133.[36]somksky

A,stav

D,shpirerL

pilot

p”0speclive,mnd伽dzed,

pl小:ebo—contmlledtrial

of

bilevelpos“iveairwayp陀ssIlreinacute

∞thⅡlaticattackChest,2003.123:1018.1025.

[37]‰a

T,HinoM,l【ida

K,et

a1.A

pr∞peetive舳d

mdoIIlized

stIldyfbr

improveⅡ擗nt

of

acute

a8tIInmbynon.inva8ivepositive

pIe88uIe

ventilation(NPPV).hterMed,2008,47:493-501.

[38]R锄FS,Wemflgton

S,RoWe

B,e£aL№n—invasi增positjve

pressure

ventilationfor协陷tment0fre8piratoryf萄lure

due

to

seve∞acute

exacerbations0f踮thrna.

C0ch啪e

Databa鸵SystRev,

2005。20:CD004360.

s,Ambr∞iⅡoN,clini

E,et

a1.Nollinv鹅ivemechanicalvemilation

in

the

w啪ing

0fpatients

witll

respiratory

f蔚luredueto

chmIlicobslrue6ve

pulmonarydisease:

Iandomized。contIDUed

trial.AnnImemMed,1998.128:721-728.

M,Esquin聃A,Amncibia

F,etaLNoIlinv聃ive

ventilaLion

during

persi8tentweaning

failure:amndoIIlizedcomr0Uedtri81.

Am

JRespirCrit

Care

Med,2003。J68:70-76.

A,Fmt∞一VivarF,Fergu8∞ND,e£a1.

Noninv鹪ive

p08itive.pres8ureven“lationforf℃8pil钺ory

fhilureaIterextubatioIL

EndJMed。2004,350:2452.2460.

KE,

Adhik8r;

NK,MeadeMO.A

meta—an8l丫sis

0f

norIinv船ive

weaning

to

facilitatelibemtion

f胁

mechaIIicaI

ventilatioIL

C帅JA眦est}1.2006.53:305-315.

M,ValenciaM,Nicol粕JM,etaL

Eady

noninv鼬ive

ventilation

averts

extub砒ionf越lure

in

patients

at

hi小risk:

啪donlij刚triaL

AmJRespirCrit

C眦Med,2006,173:164-

170.

s,Grego陀tti

c,nm砌a

F,et

aL

Noninv船iveventil秕ion

to

preVemrespifatory

failure觚erextIIb“on

in

h曲・ri8k

pa【ient8.CritCa陀Med,2005,33:2465-2470.

窗为切换点行自.创勺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4一18.B,Jaber

s,

Maggio陀sM,et

aL

continuou5

p∞itive

ai刑ay

p麟su增

dudng

fiberoP融bronchoscopyin

hypoxemic

patients:a

randomi跹d

daubIe-bIi“8tudyusing

anewdevice-AmJRespirCritCa陀Mcd,2000,162:1063.1067.

M,c∞ti

G,R0cco

M,et

aL

NoIlinv船ive呻“ive.

pressure

Ventil8tion

vs

conventioI“oxygensupIJlementation

in

hypoxernic

p“entsunde唱0illgdia卵嘣icbmnch08copy.Che8t,

2002.12l:1149一1154.

conceica0

M,(k眦o

G,

Favier

Jc,

et

aL

Fiberoptic

bmnchoscopyduriI唱non-inVa8ive

positiVe

p—髑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chronicob8tnIctive

Iung

disease

with

hypoxemia粕d

hypercapniaAnnh’AnesthReanim,2000,19:231-236.

D,BuhlR,cabriel

A,et

a1.Na鼢l

co而nuous

positiVeairway

pre鹤u他p∞toperativehigh—risk

pa“ent8

with坼ve陀

nonhyperca叫c

oxyge硼tion鼬lur{e.Che8t,2000,117:“06-

llll.

万方数据

[50]sqlladroneV,cohM,cemmE,eta1.

Cominuolls

p憾iti№

ai]may

p∞ssure

fbrt他atIIIem

0f

p∞toperativeh卵10xeIIIia,

mdomized

c∞仃olIed试a1.JAMA。2005。293:589.595.

[51]AuriantI,JallotA,Herv6P。

et

aLNoIIinv船iveventilationreduc啪morIality

in

acute

瑚pimtory

f越lur{e

fbuowing

lmlg

re聃ctiorL

Am

Respir

CrilCareMed。2001。164:1231.1235.

[52]colⅡ越onieriM,P0te眦A,c盯boneG,etaL

Acutere8pimtory

f越lure

in

patients埘出∞ve陀conlⅡl硼ity.acqlliredpneumonh

pr05pectiverand删zedevaluation

ofnorIinv聃iveventilatiorLAmJ

Re8pir

CdtCare

Med,1999,160(5Pt1):1585.1591.

[53]Fen廿M,E8quin柏A,【肋nM,etaLN衄inv聃iveve嘶lation

in

卵Ve陀hypoxe|Ilic

respiratory

failu陀:a

mdomized

clinicaltriaL

Am

JRespirC血CareMed。2003,168:1438.1444.

[54]Ho唧bia

T,Carc缸L6pezFJ,Franco

N,et

aL

Noninva寡iveve瑙u8

c∞ventionalmecharIical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越lu即.

multicenter,砌domized

contll)Ued击a1.

Chest。2005.

128:3916-3924.

[5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中华医学杂志,2003。

83:173l—1752.

[56]DelclaⅡc,L’HerE,AU)enic.etaL

T陀atment0faeute

hypI唿emie

n汕ypercapnic

respimtory

i璐umciency

with

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髓ufede“veredby

face

m酗k:

mndoIIIized

con呐肛edtriaLJAMA,2000.284:2352-2360.

s,Jenad

H,Gay

Pc,et

aL

Failure

of

non。inv鸽ive

Ventilation

in

patiemswitIl

acute

lunginjury:ob8eⅣ砒ionalcohort

study.CritCare,2006,lO:R79.

M,conti

G,E8quin鹊A,etaL

muhiple.center

survey

on

theu8e

in

clinicalpractice

0fnoninv粕iveventilation船a

fi瑙t—line

jntenrention

for

acute

re8pimtory

digt弛晒synd嗍e.

Crit

CamMed,2007,35:18.25.

迫综合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25-227.KA,shem城nM,NealB,etaI.Bip8Pi唧Imresgur“val

锄dmteofpulmonaryfunctiondeclineinpatientswi山ALs.J

NeuroIsci,1999.164:82‘88.

AK,Euiott

MW.

Outcome

0f

d鲫iciliary

nasal

inte咖ittentp∞il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obstmctive

disordem.Thor“,1995.50:604捌.

r;e8研ctive

BolligercT,VanEedensF.Tmatmemof

multiplerib矗actures.

IhIldomizedcontlDUed

trial

comparing

vemilatory

witlI

nonventilatorymanagemenL

Chest,1990,97:943-948.

M,unlugencH,0zalevIi

M,et

aLA

compaLativestudy

of

continuou¥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andinte眦ittent

p∞itivepressuI.e

ventiIation(IPPV)in

patients

witllnailchesL

Eme唱MedJ,2005,22:325.329.

JM,DeHavencB,Bran∞nRD.U∽ofCPAPm嬲k船the

∞k

mode

0fventilatorysupportin

t阻u眦patients

withmild

to

mo(1erate

respifatory

i鹏LL£ficiency.J

7Ihuma,1985,25:1065.

1068.

DM,Pot百eterPD.con舱rv砒iyema瑚gement0fbluntche8t

tmum&SAfrMedJ,1982。61:917.919.

M,Tani∞MA,Nel80nD。etaLOutcomesofp“en协widl

d0-not・intubateon|e件仃eatedwith肋ninva8ivevemil8tioILCrit

CareMed.2004.32:2002-2007.

N,l‘acmarekRM.

Noninv鼬ivep∞itivepressuIe

ventilationrever鸵8acuterespiratoryf出lure

in

seIect“do。

not—intubate,.pamnts.Crit

Care

Med,2005,33:1976-1982.

的蠹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26:381—382.

NsandKr枷erNR.Practi(:al硒pectsofnoninv鹊ivenocmmal

ventiIationinneummugcular锄dchestwaUdisea8e.EB/OL1.

2008一10一l

l】.1lttp://www.uptodate.com

BrochardL

whati8feallyImporLant

tomake

noninv船ive

ventilation

work岛t

CaIe

Med。2000.28:2139_2140.

[57]Ralla[39]Nava【58】Antonelli[40]Fer陀r[59]朱蕾,钮善福,李善群,等.经鼻(而)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

[60]Kleopa[41]Esteban[42]Bums【61]simond8【43]FeⅡer[62][63]Gunduz[44】Nava[45]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以肺部感染控制

[46]Maitre【64]Hurst[65]“mon[66]kvy[47]AntoneⅡi【67]schetti肿C,AltobeUi[48]Da

[醅]朱光发,周新.钮善福,等.应用尤创面罩通气治疗拒绝插管

[49]瞄ndgen—Miues【69]Hill[70]

・98・

生堡缝弦塑哩嘿苤盍!Q螋生2月筮!呈鲞箜!翅璺照鱼!!!坠!堡曼!!巳鱼墅亟&垒理!翌!Q螋:!!!:丝:№:2

non-invasive

[71]NavaS。NavalesiP.ContiG.Timeof

IntensiveCare

ventilation.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deliveredwiththree

respiratory

types

of

Med。2006。32:361.370.

masksinpatientswith

c&re

chronichypercapaic

failure.Crit

[72]Schonhofer

B,Sortor-LegerS.Equipmentneedsfornoninvasive

Respir

med,2000,28:1785—1790.

ofgasoxygen

mechanicalventilation.Eur

J.2002,20:1029—1036.

N,et

[73]LelloucheF,Maggiore

humidificationdeviceventilation.Intensive

74

011

SM。Deye

aLEffectofthe

[77]MiyoshiE,FujinoY,UehiyamaA,eta1.Effects

triggeringfunction,humidification,andinspiratory

duringnoninvasive

positive

airway

leak

011

frae60n

theworkof

breathingduring

noninvasive

pressureventilation.Chest,

CareMed.2002.28:1582—1589.

versus

2005,128:369l-3698.78

ElliotMW。

BrechardEur

Mechanicalventilation:invasiveJ,2003.47Suppl:S31一S37.

noninvasive.

Confalonieri

M。

NavaS.Where

to

perform

Respir

noninvasiveventilation?EurRespirJ。2002。19:l

a1.

Noninvasive

intervention

159.1166.

『75]MeduriGU,Turner

positivepressurein

patients

RE。Abou.ShahN.et

via

ventilationfacemask.First—line

with

acutehypercapnieand

hypoxemicrespiratory

(收稿日期:2008—12-08)

failure.Chest,1996.109:179.193.

(本文编辑:杨颖)

[76]NavalesiP,FanfullaF,FrigefioP,eta1.Physiologicevaluationof

.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近年来,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导致危匿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帮助临床医生熟悉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了解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掌握相关的病原学基础知识,中华医学会呼吸

病学分会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定于2009年6月26—29日在青海西宁举办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学术会议。会议将邀请呼吸病学专家、临床放射学专家、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和临床药理学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欢迎内科、放射影像科、检验科(包括微牛物科)、病理科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及临床药理学研究人员踊跃投稿并莅临会议。

征文内容:(1)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或发病机制研究;(2)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各类真菌的微生物学特征研究(含耐药性I监测及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3)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含疑难病例或少见病例报告);

(4)F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实验窒诊断技术研究;(5)下呼吸道真莳感染的影像学特彳IE研究;(6)下呼吸道真萧感染的治疗方法

研究(含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7)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8)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控措施研究;(9)其他与真菌感染有关的研究与临床报告。

征文要求:来稿须为未在因内公开发表的论文,附单位正式介绍信并加盖单位公章。4000字左右全文及800~1000字左右的非结构式摘要各1份。摘要须包括目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结果(要有具体数据)和结论。无摘要或无电子版的稿件恕不

收入论文汇编。来稿请用4号字、1.5倍行距、A4纸打印,同时发Email至fungi2009@126.com,务必注明“真菌感染会议”。来稿务必写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及Email地址。来稿请寄:北京市东pIj西大街42号《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

辑郎,邮编:100710。电话:010—85158259,传真:010-85158375。清务必在信封右上角注明“真菌感染会议”字样。网.卜投稿时,以收到编辑LⅡJ信为准。截稿U期:2009年4月30日,以当地邮戳或发Email的时间为准。

清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凡被会议录用的论文,将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大会将评选优秀论文,并择优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大会也欢迎无论文者参加会议;凡参加会议者均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征文通知

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将于2009年4月10一13只在北京召开。本次将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会,多达十余位困外呼吸病学专家将在会上作精彩演讲。学术报告以临床应用进展为主,密切结合呼吸内科临床。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

为:肺部感染、气道疾病、肺血管疾病进展、支气管镜临床应用、呼吸监护、弥漫性肺疾病和呼吸困难等。大会还特别安排“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等特色讲座。会议地点:北京远望楼宾馆(北三环中路57号,位于北太平桥西北,距离地铁lO号线牡丹园站5分钟路程)。本次会议将出版“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会刊”,欢迎投稿,截稿日期:2009年2月20日。Email:

huxifenghui@yahoo.cn,电话:010-65123927-601,传真:010-65123925。

万方数据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09,32(2)107次

参考文献(78条)

1.Carpestad E;Brennan J;Hill N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critical care[外文期刊] 20072.Paus-Jenssen ES;Reid JK;Cockcroft DW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 at a tertiary care center[外文期刊] 2004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学及ICU学组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儿点建议[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3)

4.Liesching T;Kwok H;Hill NS Acute applications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3

5.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s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外文期刊] 2001

6.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 2002

7.陈荣昌 无创正压通气存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临床内科杂志 2004(10)

8.Keenan SP;Powers CE;McCormack DC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er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059.Plant PK;Owen JL;Elliott MW Early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general respiratory wards:a multicentre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2000

10.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Early us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期刊论文]-ChineseMedical Journal(English Edition) 2005(24)

11.Lightowler JV;Wedzicha JA;Elliott MW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o treat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ing from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chran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3

12.Keenan SP;Sinuff T;Cook DJ Which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enefit from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literature[外文期刊] 2003

13.Nava S;Ceriana P Causes of failure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2004(03)

14.王导新;张婷;陈贵华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医学2006(1)

15.Squadrone E;Frigerio P;Fogliati C Noninvasive vs 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OPD patients with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eemed to require ventilatory assistance[外文期刊] 2004(7)16.Scala R;Naldt M;Archinucci I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 with acuteexacerbations of COPD and varying level of consciousness[外文期刊] 2005

17.朱光发;周新;钮善福 应用无创面罩通气治疗拒绝捕管的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6)

18.Meduri GU;Fox RC;Abou-Shala N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ia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refus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19.Clini E;Sturani C;Rossi A The Italian multicentre study 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外文期刊] 2002(3)

20.CuvelierA;Muir J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nd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外文期刊] 200121.Consensus conference Clinical indications for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restrictive lung disease,COPD,and nocturnal hypoventilation:aconsensus conference report[外文期刊] 1999(2)

22.Casanova C;Celli BR;Tost L Long-term controlled trial of nocturnal nasal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外文期刊] 2000

23.Kolodziej MA;Jensen L;Rowe B Systematic review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severe stable COPD[外文期刊] 2007

24.Listen R;Deegan PC;McCreery C Haemodynamic effects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insever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外文期刊] 1995(3)

25.Masip J;Roque M;Sanchez B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5

26.Nava S;Carbone G;DiBattista 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外文期刊] 2003(12)

27.Collins SP;Mielniczuk LM;Whittingham HA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emergency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 systematic review 2006

28.Ferrari G;Olliveri F;De Filippi C Noninvasiv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d risk of myocardialinfarction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s noninvasive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7

29.Moritz F;Brousse B;Celine B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rsus bilevel 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2007

30.Park M;Sangean MC;Volpe Mde S Randomized,prospective trial of oxygen,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and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y face mask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外文期刊] 2004

31.Winck JC;Azevedo LF;Costa-Pereira A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treatment of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6

32.Antonelli M;Conti G;Bufi M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patients undergoing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a randomized trial 2000

33.Hilbert G;Gruson D;Vargas 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immunosuppresse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infiltrates,fever,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外文期刊] 2001

34.Meduri GU;Cook TR;Turner R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status asthmaticus 199635.詹庆元;刘利;王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2)36.Soroksky A;Stav D;Shpirer I A pilot prospective,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bilevel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acute asthmatic attack[外文期刊] 2003

37.Soma T;Hino M;Kida K 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 for improvement of acute asthma b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外文期刊] 2008(6)

38.Ram FS;Wellington S;Rowe B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treatment of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s of asthma 2005

39.Nava S;Ambrosino N;Clini E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weaning of patients with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外文期刊] 1998

40.Ferrer M;Esquinas A;Arancibia 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during persistent weaning failure: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外文期刊] 2003(1)

41.Esteban A;Frutos-Vivar F;Ferguson ND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respiratoryfailure after extubation[外文期刊] 2004(24)

42.Burns KE;Adhikari NK;Meade MO A meta-analysis of noninvasive weaning to facilitate liberation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6(3)

43.Ferrer M;Valencia M;Nicolas JM Early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verts extubation failure inpatients at high risk:a randomized trial[外文期刊] 2006(2)

44.Nava S;Gregoretti C;Fanfulla 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o prevent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extubat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2005

45.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1)

46.Maitre B;Jaber S;Maggiore S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during fiberoptic bronchoscopyin hypoxemic patients: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using a new device[外文期刊] 2000(3 Pt 1)47.Antonelli M;Conti G;Rocco M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vs conventional oxygensupplementation in hypoxemic patients undergoing diagnostic bronchoscopy[外文期刊] 2002(4)48.Da Conceicao M;Genco G;Favier JC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during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with hypoxemia and hypercapnia 200049.Kindgen-Milles D;Buhl R;Gabriel A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ostoperative high-risk patients with severe nonhypercapnic oxygenation failure[外文期刊] 2000

50.SquadroneV;Coha M;Cemtti 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hypoxem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05

51.Auriant I;Jallot A;Herve 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reduces mortality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following lung resection[外文期刊] 2001(7)

52.Confalonieri M;Potena A;Carbone G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1999(05)53.Ferrer M;Esquinas A;Leon M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sever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外文期刊] 2003(12)

54.Honrubia T;Garcia Lopez FJ;Franco N Noninvasive versus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 multicen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外文期刊] 20055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3(19)

56.Delclaux C;L' Her E;Alberti C Treatment of acute hypoxemic nonhypercapnic respiratoryinsufficiency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delivered by a face mask: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外文期刊] 2000

57.Rana S;Jenad H;Gay PC Failur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injury: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2006

58.Antonelli M;Conti G;Esquinas A A multiple-center survey on the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of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s a first-line intervention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外文期刊] 2007

59.朱蕾;钮善福;李善群 经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4)60.Kleopa KA;Sherman M;Neal B Bipap improves survival and rate of pulmonary function decline inpatients with ALS[外文期刊] 1999

61.Simonds AK;Elliott MW Outcome of domiciliary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restrictive and obstructive disorders[外文期刊] 1995

62.Bolliger CT;Van Eeden SF Treatment of multiple rib fractur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mparing ventilatory with nonventilatory management[外文期刊] 1990

63.Gunduz M;Unlugenc H;Ozalevli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and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in patients with flail chest[外文期刊] 2005(5)64.Hurst JM;DeHaven CB;Branson RD Use of CPAP mask as the sole mode of ventilatory support in trauma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1985

65.Linton DM;Potgieter P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blunt chest trauma S 1982

66.Levy M;Tanios MA;Nelson 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o-not-intubate orders treated withnoninvasiv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4(10)

67.Schettino G;Altobelli N;Kacmarek RM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reverses acuterespiratory failure in select "do-not-intubate" patients[外文期刊] 2005

68.朱光发;周新;钮善福 应用无创面罩通气治疗拒绝插管的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6)

69.Hill Ns;Kramer NR Practical aspects of noninvasive nocturnal ventilation in neummugcular andchest wall disease 2008

70.Brochard L Wha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mak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ork[外文期刊] 200071.Nava S;Navalesi P;Conti G Tim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6(3)

72.Sehonhofer B;Sortor-Leger S Equipment needs for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外文期刊]2002(4)

73.Lellouche F;Maggiore SM;Deye N Effect of the humidification device on the work of breathingduring noninvasiv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2(11)

74.Brechard L Mechanical ventilation:invasive versus noninvasive[外文期刊] 2003(Suppl)

75.Meduri GU;Turner RE;Abou.Shah 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via face mask.First-lin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ypercapnic and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199676.Navalesi P;FanfuUa F;Frigefio P Physiologic evaluation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delivered with three types of mask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外文期刊] 2000

77.Miyoshi E;FujinoY;Uchiyama A Effects of gas leak on triggering function,humidification,andinspiratory oxygen fraction during noninvasiv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外文期刊] 200578.Elliot MW;Confalonieri M;Nava S Where to perform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9)

2.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写作.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

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8)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8)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

引证文献(113条)

1.陈剑波 78例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 2012(1)

2.王双养 无创性压力控制通气对外伤引起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期刊论文]-浙江创伤外科 2011(2)3.赵静.王其新.于海初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2)

4.何文宇 NPPV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通气时间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11(2)

5.敖素华.赵晓杰.彭素岚 参麦注射液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11(8)

6.曹启生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

7.颜蕾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20)8.谢艳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产业 2011(36)

9.方晓玉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性酸中毒45例观察[期刊论文]-北京医学 2011(1)10.王心娣.丁琴 康惠尔透明贴在无创正压通气所致面部压疮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吉林医学 2010(2)

中国中医急症 2010(5)

12.朱瑶丽.朱春丽.王小华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10)

13.霍敏琴.陈亚利.杨梅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156例[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0(18)

14.郑惠鹏.陈荣昌.曾红科.董豪坚.陈津.郑则广.罗群.李寅环.孙诚.何楷然 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早期心源性肺水肿的比较[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10(21)

15.杜玲玲.韩浩.周军利.马慧 无创性压力控制通气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参数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5)

16.徐效峰.李元广.梁雄.李慧.赵宇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的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10)

17.范华 超声雾化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6)

18.杜明辉.陈红娜.王海增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09(9)

19.罗旭明.顾宗元.王磊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9(52)20.李智会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期刊论文]-全科护理 2012(2)

21.宋爱丽.赵玉萍 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2(8)22.唐忠平.方丽.林凤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期刊论文]-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2(1)23.焦宪法.牛杏果.张科.王明强.郭宇红.李伟丽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44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2)

24.魏玉红.张芙蓉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1(2)25.梁儒信.梁宏明.廖伟.赖天文.黎东明 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竭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1(10)

26.徐春燕 前期健康教育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依从性效果评价[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学2011(2)

27.付学锋.许昌泰 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医学 2011(5)28.李健武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1(22)29.谢可兵 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1(18)

30.樊满齐.赵生涛.张鸿玲.刘翱.徐志伟.涂伟.曾召平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1(7)

31.薛明.周文博.朱广军.林涛.黄森 序贯性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5)

32.齐丽晶 浅谈无创正压通气关注双水平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11(9)

33.于琳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28例分析[期刊论文]-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9)34.崔永慧.仰柯.魏彩虹.魏文平.石军刚.郭丹.杨鹏军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研究 2011(12)

35.顾东伟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伴发Ⅱ型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1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 2010(8)

37.何薇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0例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12)38.张雅萱 早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20)39.邬英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18例[期刊论文]-临床医学 2010(6)

40.薛山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误诊误治 2010(9)41.王楠.袁玲玲 BiPAP通气对煤工尘肺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0(10)

42.方晓玉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性酸中毒45例疗效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8)

43.张华.祖育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

44.任淑芳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矽肺合并呼吸衰竭2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职业医学 2010(4)

45.阿布力克木·吐尔逊.陈燕.李鸿霞 支气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2)

46.钟海江.王亚峰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58例分析[期刊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3)

47.郭志强.李志云.王恩燕.戴坤鹏.徐小民.孔继昌.王滨.李建国 轻度镇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2(7)

48.刘景云.马政权 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12(4)

49.易浩宇.邢艳欣.徐欣欣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12(13)50.林峰.洪建湘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拒绝插管的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9)

51.王伟丽 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7)

52.王锐.张兰香.陈鸿雁 临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常见问题及护理[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1)53.顾东伟.郭红梅.李桂芳.高琼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伴发Ⅱ型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1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医药前沿 2011(11)

54.徐道洲.刘琨.唐晖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医学2011(12)

55.周平.蒲友敏.郭国宁 急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34)

56.韩其政.亓梅.贾曰林.赵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成本效益分析[期刊论文]-国际呼吸杂志 2011(5)

57.解立新.刘又宁 正确评价有创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期刊论文]-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3)

58.兰平起.黄慧俐.李莉.俞洋 序贯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西南军医 2010(1)

59.王长远.秦俭 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0(9)60.齐丽晶 无创正压呼吸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10)

61.肖桂芳.陈发荣.张红霞 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对照观察[期刊论文]-西部医学2010(11)

63.沈宏韬.顾雪峰.邵传利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2(2)

64.宋爱丽.赵玉萍 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2(8)

65.孙忠民.陈天君.肖峰.宋吕红.李洋 NIPPV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

66.郄国玲.韩江玲.刘志敏.张换春.唐健滨.何敬堂.刘海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84例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5)

67.易海峰 无创机械通气在肺癌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1(18)

68.蒋贵平.李丽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32)

69.郑惠鹏.陈荣昌.曾红科.王鑫.郑则广.罗群.李寅环.龙怡.吕波.胡北 无创正压通气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急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0(23)

70.王映伙.蔡绍曦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11)

71.汪志平.林立英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2010(7)

72.苏金刚.田麦会 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呼衰7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8)

73.王映伙.蔡绍曦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11)

74.谢娜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2(1)

75.杨彬.麦翠玲.刘金群.游秀平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

76.徐道洲.陈士翠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探讨[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2(2)

77.史亮.马壮 无创通气治疗AECOPD伴重度呼吸性酸中毒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2(11)

78.孙兵 无创正压通气不能耐受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医刊 2011(6)

79.潘颖.付秀华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4)

80.兰平起.黄慧俐.李莉.刘朝伟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1(4)

81.陈俊东.罗巍.刘林生.黄光鉴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11(23)

82.梁磊.王玉萍.顾建芳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期刊论文]-全科护理 2011(34)

83.谭敦球 机械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1(36)

84.罗世林.张仕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并发气胸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6)

85.秦寒枝 面罩内鼻导管吸氧在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全科护理 2012(6)

86.郑彩霞 柴葶宁肺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7)

医药 2012(15)

88.邬海燕.丁盈盈.曹建华.来俊.李勇诚 甲型H1N1流感伴肺炎致低氧血症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医学2011(3)

89.池静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1(1)

90.万耘.林国娟 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1(8)

91.周燕飞.黄丽丽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序贯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期刊论文]-浙江医学 2011(12)

92.顾承东.张山红.凌兰.王海峰.杨建萍.练睿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3)

93.郑惠鹏.郑惠红.陈荣昌.曾红科.郑则广.罗群.李寅环.甄享凡.曾文新 加温湿化型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新医学 2010(12)

94.王炳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20)

95.王鹏.张利诚.张明.吴立新.金晓辉.黄贤.胡晓懿 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救治溺水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1(4)

96.张雅萱.张艳霞.马宪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河南医学研究 2011(2)

97.崔永慧.魏彩虹.仰柯 长期无创通气对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肺脉压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11)

98.曹建设.肖政辉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一氧化氮治疗婴幼儿急性肺损伤[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7)

99.赵静.王其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老年医学 2010(4)100.马伟.徐颖.邓旻.张晓洁.周可幸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 2012(6)

101.尉玉杰.王磊.井慎.成维鹏.李莫振 无创及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期刊论文]-临床医学 2011(11)

102.张晓茹.王西洋.李博.赵静.王勇 血清前白蛋白与手足口病转归的相关性[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0(4)103.王廷焱.杨永国.余嗣崇.侯小花.乔冬梅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伴神志障碍65例治疗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11)

104.马利军.赵丽敏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新医学 2010(5)

105.李莉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0(4)106.魏海燕 先心病患儿合并呼衰心衰应用CPAP疗效观察[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 2012(4)

107.张勇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1(1)108.李叶宁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可比特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和血清Hs-CRP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2(24)

109.杨邦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0(10)110.韩江玲.刘志敏.张换春.唐健滨.何敬堂.刘海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非人工气道管理[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

111.李金林 早期无创通气在胸部外伤致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0(22)

112.马春花.翁凤钗.王振伟.汤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1(12)

113.练睿.顾承东 无创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jhhhx200902003.aspx


相关文章

  • 新生儿复苏在线考试题库答案
  • 新生儿复苏在线考试题库答案 1.新生儿复苏基础理论 (一) f1. 刚出生,当你评估是否需要复苏时,你将问有关新生儿哪4个问题? (B) A.单胎分娩?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脐带有三条血管? B.足月妊娠?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肌张力好? C.低出生体重?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肤色红润? D.温暖? ...

  • 新生儿复苏试卷及答案
  • 新生儿复苏课程考核试卷 一.填空题. 1.约有%新生儿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开始规则呼吸. 2.约有%新生儿需要强力的复苏才能存活. 3.如果新生儿在受到刺激后还未开始呼吸,你应该假定他进入了并给予 . 4.以下哪项是刺激新生儿产生呼吸的正确方法?(在正确的横线上打勾) 拍大后背 拍打足底 摩擦背部 挤压 ...

  • 常见呼吸机运行模式及应用
  • ·177· 讲座 文章编号:1005-2208(2011)02-0177-03 常见呼吸机运行模式及应用 宋洁琼,诸杜明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机:通气模式 Keywords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ventilator:ventil ...

  • 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要点分析
  • 摘要:目的 探究对行以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予以护理的要点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40例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予以BiPAP治疗,同时对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前后呼吸频率.pH值.PaCO2.PaO2以及Sa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 ...

  • 机械通气的技术与护理(上)
  • 机械通气的技术与护理(上) 中日友好医院 许春娟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呼吸机可选择机械通气模式,通气模式可决定呼吸机如何开始吸气和如何对患者的自主呼吸作 出反应,包括呼吸机的性能.适应范围及其管道系统等.各种通气模式均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局限性.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及功 ...

  • 呼吸机应用
  • 呼吸机应用 目录  1 基本原理  2 基本功能  3 结构  4 分类  5 通气方式  6 工作参数  7 血气分析  8 湿化问题  9 使用指征  10 适应症  11 禁忌症  12 消毒方法  13 参考资料 摘要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 ...

  • 呼吸机通气模式1
  • 1.控制通气(controlledmechanicalventilation,CMV)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积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ventilation,VCV):此模式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I/E)和 ...

  • 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呼吸及循环状态的影响
  • 主堡结蕉塑哩哩盘查!Q!!生!旦筮堑鲞箜!塑g垡!』!!!!篓基!!囱!望堡:垒!趔塾!Q!!:!!!:!!:盟!:! ・613 .短篇论著. 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呼吸及循环状态的影响 边伟帅 晁彦公 陈炜 甄洁 王兰 李黎明 关键 ARDS是以多种发病因素为诱因,以急性.进行性低氧血症 ...

  • 呼吸机原理和结构
  • 呼吸机是实施机械通气的工具,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麻醉和 ICU 中,改 善病人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 呼吸衰竭的治疗,早在 1796 年,Herholar 和 Rafn 专题报道了应用人工 呼吸方法使溺水患者获救,1929 年 Drinker 和 Shaw 研制成功自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