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课题一 达斡尔族民歌

课题一 达斡尔族民歌

二○○八年六月七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扎恩达勒、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对达斡尔族民歌进行传承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对象又是五年级学生,根据对学生的分析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情况,我们将主题细分成一些小主题,如达斡尔族的音乐分哪几类? 扎恩达勒属于达斡尔族音乐的哪类?扎恩达勒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你知道的达斡尔族歌曲有哪些?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达斡尔族民歌反映了达斡尔人有怎样的民族性格等。另外,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特点不同,还安排了自选主题。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还提供了四个必要的“小资料”,这样安排是考虑到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并且资源丰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分组时不是由老师安排,而是学生自由决定。同时设计了系列活动,制定访问调查方案、必要的准备等。把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课程的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

整个主题活动历时4周,大致分为:确定探究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整理学习收获、展示交流这几个阶段。第一周:选择活动主题、指导学生撰写小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建立资料集。第二周:帮助学生整理和筛选资料,并有初步的文字成果。第三周:帮助学生确认成果展示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精心的准备和排练。第四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的成果展示方式有日记、小小手抄报、

小制作、辩论会、倡议书、表演节目等。

1.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本主题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然后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交流,达到信息共享的过程。

在活动中,学生们自主提问,通过团结协作,具体分工去解决问题。通过活动体验,学生们了解了扎恩达勒更了解了达斡尔族的文化。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从时间上看,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活动不能在课上完成,可以把活动时间化整为零,延伸到课堂以外。设计课外研究活动,以此拓展课堂学习内容,不但能获得比课堂上更广泛的认识和理解,还能更有效地推动在教学中对同一主题活动的讨论与探索。

例如 “扎恩达勒”是什么意思?扎恩达勒都取材于什么?达斡尔族民歌的分类?扎恩达勒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扎恩达勒的场景等主题的处理:

第一部分: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二部分:课上分组,落实任务。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调查统计组、资料收集组和摄影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

深入社区,了解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学唱扎恩达勒等。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课外开展调查研究,具体落实各组任务。通过同学开展的调查、访问活动,使学生了解扎恩达勒的历史起源、种类等。调查统计组和资料收集组可通过上网、询问大人、到文化馆、图书馆查资料等形式收集有关扎恩达勒的知识、图片以及有关的趣闻轶事等,并分类整理和保存资料。教师随机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指导。

第四部分:成果展示。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包括四个部分:介绍扎恩达勒的有关知识、趣闻轶事、学唱扎恩达勒的展示、集中研讨。

这样的活动,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无论是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察、参观、制作还是访问专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过程,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发现、体验,甚至创造的过程。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从空间上看,与校外的广阔空间相比,教室、学校的空间是狭小的。将教学由校内引向校外,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调查、考察等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关注学校及所在社区的一些具体特点,有效地将社区文化、物质环境等方面的特点组织进课程教学中,对地

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补充、删减或整合,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教学中,学生可以走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比如到博物馆、文化馆、乌兰牧骑、有经验的教师、老人,或者是利用网络等帮助学生了解扎恩达勒的相关知识。

4.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特别是注重家长参与活动过程,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中涉及一些历史、传说、歌唱技能等内容,让家长参与活动过程,把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起来,由家长辅导更方便。有些活动可以由家长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型的小团队活动,不但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又完成了一些在学校和班级中难以完成的内容,实现了教材的要求。如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理解和认可,将更有利于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时间安排(建议)

总计:5——7课时

确定探究问题:1课时

开展探究活动:2——3课时

整理学习收获:1——2课时

展示交流:1课时


相关文章

  • 20**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六单元)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贝壳之歌> 教学目标: 1. 乐于与同学合作合唱歌曲<贝壳之歌>. 2. 能够感受和声的美. 教学过程: 1.导入 和声练习. 2.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2)看谱听音乐,数一数歌曲有几个乐句. (3)挥拍视唱歌谱. ...

  • 维吾尔族民歌主要种类
  • 维吾尔族民歌主要种类 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 劳动歌 劳动歌主要有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挖渠歌.纺车谣.砌墙歌等.许多爱情歌中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和热烈追求. 习俗歌 生活习俗歌与各种仪 ...

  •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

  •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 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 ...

  • 浅议民歌的流传地域性特征
  • 浅议民歌的流传性地域性特征 陈仓高中 杨树叶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民歌.民歌是人们群众自发性的口头创作,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民间艺术家不断加工创作,有所发展变化.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民歌,随着狩猎.祭祀.活动的产生,就产生了音乐.民歌是一综合词, ...

  •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大田中心小学 三 年 级 音 乐 学 校:大田中心小学 班 级: 三年级 执教者: 曹珂翡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 ...

  •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qu ...

  • 南国风教案
  • 飘逸的南国风 知识与能力:1.聆听几首民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初步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聆听各地区民歌,总结各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对比.分析.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比较各地区的民歌,总结各地区民歌的风格 ...

  • 黑龙江省世界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赫哲族的说唱艺术伊玛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申报工作始终在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