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培训--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

安全工程师培训--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1节、概述

职业健康是研究并预防人们在进行工作时,因工作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会使原来已经存在的健康状况恶化,阻止这种恶化进程,也是职业健康的责任。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往往要在一段时间过程之后,才能暴露出来。其中,许多危害具有累积性的效应,在有些情况下,其产生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正因为这些影响时常既不直接,又不明显,所以要使人们理解并相信有必要对此保持警惕并加以控制,也是件困难的事。成功的工业卫生的实践指出了下列原则。

1.1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的控制原则

(1) 辨识:对危害或者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

(2) 量化:对危害程度进行量化--通常是测量其物理-化学参数和暴露时间,然后将其与已知或需要制定的标准相对照;

(3) 评价:在实际的使用、储存、运输及报废处理条件下,评价其风险;

(4) 控制:通过设计、工程、工作系统,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及生物监测等手段来控制危害的暴露水平。

(5) 监测变化:用审核或者其他测量技术,包括周期性地重新对工作条件和工作系统进行评估的方法来监测危害的变化。

1.2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历史沿革

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文明生产,人们对劳动过程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其目的是寻找有效对策,以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预防或减少职业危害。早在青铜器时代,我国在开矿和冶炼过程中,运用了自然通风、排水、照明和支护方法,减轻了事故风险,保护了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1637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古人早就有防瓦斯中毒和原始顶板的技术;北宋孔平仲的《谈苑》一书中就记载了镀金人水银中毒,头手俱颤的现象;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采铅矿工铅中毒的过程、病情及治疗详细描述。这些例证表明,我国对职业病的发现及防治,已有许多成功的方法和技术,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或少有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1951~1995年颁发了有关防毒、防尘、防辐射、防尘肺病方面的法规、条例及标准已超过300个。例如《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管理办法》、《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条例》等。至今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九大类,99种。有11个省、直辖市颁布了地方性职业卫生法规、条例;有6个省、自治区政府制订了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章程。

职业健康随着工业文明生产的推进,国家职业卫生法制体系的健全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会受到政府、社会及大众的更加重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职业卫生带来的风险,产业结构的变化又会产生将职业健康作为一种需求和择职的条件。21世纪将会更加认真贯彻

1.3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4类: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及人机工程的。其具体的例子如下:

(1) 物理的:气压、热、湿、噪声、辐射、电击;

(2) 化学的:暴露于有毒物质,如尘、雾及气体之中;

(3) 生物的:感染,如破伤风、肝炎及军团病;

(4) 人机工程的:作业条件、紧张、人机接口。

1.4 物质毒性

毒性是指一种物质侵入人体体表或体内某个部位时产生伤害的能力。一种物质所能产生的伤害作用的程度,不仅与它固有的伤害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其侵入人体的种径及速度相关。物质所能造成的健康方面的危害,既有可能来自一次性的哪怕是知时间的暴露,也有可能是产生于长时期的或者反复的暴露。物质可能通过接触影响人体,即所谓局部作用,也可能是通过其他形式影响人体,被称为系统作用。

(1) 吸收

所谓吸收,是指物质找到了进入血液系统之内的途径,而且可能产生被带到人体各部分去的后果。

(2) 物质为何具有毒性

物质对人体所具有的影响,并不能单纯地以物理和化学的定律为基础来准确地预测或者说明。只有在下面所给出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才能确定其有效的剂量(见第4章)。

① 物质的数量或者浓度;

② 暴露时间;

③ 物质的物理状态,如粒径;

④ 物质与人体组织的亲和力;

⑤ 物质在人体体液中的可溶性;

⑥ 物质对人体组织及器官攻击的敏感性。

(3) 长期及短期暴露

有些物质经一次或短期的暴露,对人体就生产了毒效应。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在小浓度环境下反复地暴露,也会产生影响。与经过一次暴露就产生直接反应相联系的毒性,称为急性效应。若长期才能体现的效应,称为慢性效应。

1.5 复习要点

(1) 4种主要健康危害

① 物理的;

② 化学的;

③ 生物的;

④ 人机工程的。

(2) 6种决定毒性的因素

① 浓度;

② 暴露时间;

③ 物理状态;

④ 亲和力;

⑤ 可溶性;

⑥ 敏感性。

(3) 急性反应

一次短时间的暴露就产生的直接反应。

(4) 慢性反应

长期暴露在有毒害物质中工作,滞后较长时间后的反应。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2节、人体反应

2.1 引言

人体对于可能造成损害的物质的入侵所作出的反应,可以分成外部或表面防御和内部或细胞防御。从这些防御是在许多层次上同时出现的意义上来讲,这两种防御从机理上是互相相关的,而不是顺序进行的。

2.2 表面防御的机理

表面防御机理是由细胞组织(如器官)和功能系统的行动来工作的。

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是抵抗许多(但不是全部)外界有机物及化学物的有用的屏障。

其作用当然也受到它的物理特性的局限。诸如皮肤上的毛孔、伤口及发囊等皮肤的开启部分,使物质得以进入,而皮肤本身也会允许,如染料之类的物质进入。由于皮肤的弹性及韧性,它能够承受一定的物理伤

害,但是用皮肤来抵御现代的物质材料对人体的缓慢危害,不容轻视。因为引起的皮炎,即皮肤增厚和肿痛发炎,是痛苦和显著的。

人体抵御有害物质吸入,是从呼吸道开始的。呼吸道对有害物质的一系列反应,激发了咳嗽和打喷嚏的机制,把钻进来的物质强制地排出去。鼻毛及呼吸道的粘液也可以成功地把许多物质及微生物吸附住。呼吸道中还长着细小的绒毛,这些绒毛有节奏地向外向摆动,可以把大一些的微料排出。这些绒毛形成了所谓纤毛升降梯。当呼吸系统进到肺部时它越来越窄,而这种纤毛提升系统对外向策料的抵抗作用就更加重要。在肺的深部,只有微小的颗粒能够进到肺泡(气体与红血球细胞进行交换的地方),这也是细胞防御占主要地位的地方。

当吞咽的物质进入口腔及消化道时,口中的唾液和胃中的胃液能对于少量的、非强酸性或碱性的物质进行有效的防御。胃、肠的壁,对许多不可溶解的物质来讲,也是一道有效的屏障。呕吐及腹泻也是另外一种反应机制,它去除了人体不适于或过量处理的物质,使得免受损害。这样,人类本身具有一些原始的防御手段,它可以用来保护人们不至于在不知不觉、无意识下伤害到自身。

眼及耳也是物质及微生物有可能的入侵通道。眼是用眼睑、睫毛、眼结膜(包裹着眼球的特殊外皮)和有杀菌作用的眼泪来抵抗有害物质的入侵的。耳的保护由耳廓或外耳和耳鼓来承担,耳鼓是听觉器官,也是外界物的侵入人体的屏障。人体在耳中分泌腊状分泌物来保护耳鼓并粘住大的尘粒。

其他通道也可能受到微生物的入侵。通常酸性环境(如尿道),可抑制其生长。性接触是暴露于危害的一个主要源泉。

2.3 细胞防御的机理

人体的细胞有其自身的防御系统。

(1) 防止血液循环系统失血过多。

通过血液的凝结机制,防止失血过多并延缓或阻止病菌进入血液系统。

(2) 吞噬

吞噬是人体的防卫细胞(白血球)在抵御入侵微粒时所采取的清扫行为。它可以有吞食、酶化、化学,及吸收等多种形式。分泌具有抵抗作用的物质,有些特殊细胞是有这种功能的。

(3) 炎症反应

可以孤立感染区,用增加这一区域的血液流动来去除有害的物质,同时加速对受损坏的组织的修复。

(4) 修复被损坏的组织

这也是一种必需的防卫机理。这包括了去除死细胞,增加防御细胞,用临时或永久的修复来替换原来的组织,如结疤。

(5) 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是一种抵御几乎所有企图伤害人体组织的微生物或毒物的能力。有些免疫能力是先天的,如生物的吞噬作用,它们在消化道的酶中会破坏。此外,人体具有产生抵抗入侵的外界物质的免疫性的能力。这称为获得性免疫力,也称为适应性免疫力。获得性免疫能力是高度针对性的,其抵抗力是在人体暴露于外界有害微生物或毒害物质环境中,数天或数月后才会产生出来。

2.4 复习要点

人体对潜在的有害物持及微生物的两类反应:

(1) 表面反应

① 呼吸道;

② 口腔及消化道;

③ 皮肤;

④ 眼、耳;

⑤ 其他通道。

(2) 细胞反应

① 防止失血;

② 吞噬作用;

③ 分泌防卫物质;

④ 炎症反应;

⑤ 修复损坏组织;

⑥ 免疫反应。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3节、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3.1 途径

有害物质是通过3种主要的途径进入人体的,这3种途径是:

(1) 吸收

通过皮肤,也包括创口和感染伤口及眼结膜吸收。有机溶剂,当人体意外暴露于其中或者用其冲洗时,能够通过皮肤入侵,例如,四乙基铅及甲苯。

(2) 吞咽

这在导致工业疾病方面是罕见的。它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然而,当肺采取行动排出其所排斥的物质时,据计算,有50%沉积在上呼吸道的物质及25%沉积在呼吸道深部的物质,最终被吞咽进入人体。

(3) 吸入

这是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它会使有害物绕过其他的人体防御器官,如肝而对肺部组织进行直接攻击。肺是将外部环境中的物质带入到人体内的一种畅通途径。90%的工业毒的便是经过这条途径进入人体的。

3.2 后果

当外界物质进入到人体后,会有下列作用:

(1) 引起皮肤疾病

① 非传染性皮炎:这种皮肤炎症,主要是在手、手腕及前臂上。这可以通过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使用护肤膏或者防护服来预防。

② 阴囊癌:工人的脏衣服紧密地与阴囊反复接触、刺激而造成。

(2) 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①尘肺病:其起因是人体暴露在诸如金属粉尘及人造纤维粉尘中,并造成在肺部的沉积。肺部纤维化的其他病例还有因吸入游离二氧化硅而形成的矽肺病和暴露在石棉纤维中形成的石棉肺。

② 风湿热:具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是在有污染的潮湿的环境下形成的。

③ 军团病:暴露在军团病菌下产生。

(3) 引起癌症及生育缺陷

因为改变了细胞的遗传物质而使细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造成的病理过程。致癌物千质造成或加速了人体内的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这些物质有石棉、矿物油、硬木粉尘和砷等。造成畸形等生育缺陷是改变了生育器官中细胞的遗传物质,造成了胎儿的非正常发育,如有机水银及铅化物。变异造成了后代的变化。

(4) 造成窒息

因缺氧或者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一氧化碳就是通过与血液中的红细胞中的氧相结合而造成这种后果的。

(5)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常

通过对脑组织或者其他器官的作用而造成。如酒精最终会导致失明。

(6) 对特定的器官造成损害

如肾及肝。例如,氯乙烯。

(7) 引起血液中毒

使血液产生畸形。例如,苯中毒可引起贫血及白血病。

3.3 复习要点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1) 吸收;

(2) 吞咽;

(3) 吸入。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4节、劳动卫生标准

4.1 引言

控制、减弱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劳动卫生工作实践中,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要规定一个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作为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奋头目标及实施工业卫生监督的依据。对劳动条件各方面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即为劳动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体力劳动负荷,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工业噪声、振动,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业带空气中毒物、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等卫生标准。

4.2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

车间空气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为保护作业人员而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持含量的限定值,其具体方法有多种。

(1) 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超过的浓度,在我国范围内应用。

(2) 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LV):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merican 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f Industrial班Hygienists,AGCIH)推荐的接触限值,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ime weighted average,TLV-TWA)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至于产生损害效应(adverse effect)。

② 短时间接触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TLV-STEL)在此浓度下工人能够短时间连续接触而不至于引起:

1) 刺激作用;

2) 慢性或不能恢复的组织改变;

3)麻醉的程度达到足以增加意外伤害的危险、自救能力减退或工作效率明显降低。STEL是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间隔60分钟。

③ 上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ceiling,TLV-C)瞬间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3) 容许接触水平(permissible exposure level,PEL):这是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管理局(OSHA)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中应用的接触限值,按有害物质的作用特点分别规定了上限值或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限值。

(4) 英国的最大暴露极限和职业暴露标准。

①最大暴露极限(MELS):是指在所有可能的环境条件下,工人通过呼吸暴露在某种危害物质中时,一段时间平均条件下(如8小时)空气中该物质的最大浓度值。有一些的质的时间平均是取短时间(如10分钟)。这些物质能造成剧烈反映,所以其极限不能超越。

②职业暴露标准(OES):是指在参考时间内的时间平均条件下空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在此标准下,当前还没有数据表明,通过呼吸反复地暴露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不应超过职业暴露标准,但在出现了这种情况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尽量地减少暴露。这些浓度的单位是1×10<sup>-6</sup>(ppm)和毫克每立方米(mg/m<sup>3</sup>)。采用的是两种时间:加权平均值--长时间的暴露(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和短时间的暴露(10分钟时加权平均)。有些物质标有SK标记,意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

(5) 保证健康的职业接触限值(health-bas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个专题研究组2000年提出的一种接触限值类型,工作室空气中有害物质处于这种

(6) 最高容许生物浓度(maximum allowable biological concentration,MABC):亦称生物学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血、尿、呼气、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工业毒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统称为生物组织中毒物浓度。研究此浓度与毒物接触水平间的数量关系,按照制定MAC的原理,规定出生物组织中毒物(或其代谢物)的最高耐受界限,称为最高容许生物浓度。

4.3 阈限值

阈限值是空气中一种物质的浓度,其所代表的工作条件是,几乎所有的的工人长期在这样的暴露条件下工作时,不会有不良的健康影响。阈限值的类型有若干种:

(1)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对时间不确定时的连续暴露的极限值,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来计算;

(2) 短期暴露水平阈限值(TLV-STEL):空气中有害物含量的最大浓度。超过此限后,工人允许的最大暴露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3) 最高阈限值(TLV-C):这是由TLV-TWA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转化而来的,且在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阈限值。

此处所列的各项阈限值都是对吸入方式而言,其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sup>3</sup>)或者1×10<sup>-6</sup>(ppm)。皮肤吸收用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所有的职业暴露极限都是对健康的成年工人在一班正常的工作时间及状态下用正常的速度来工作而言。希望最好是在低于这些标准的水平下工作。还要记住,减少加班,降低风险。

4.4 复习要点

(1) 英国最大暴露极限和职业暴露标准

① 职业暴露标准;

② 最大暴露极限。

(2) 美国推荐的阈值标准;

① TLV-TWA;

② TLV-STEL;

③ TLV-C。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5节、作业环境监测

5.1 引言

为防止暴露于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中,其关键是识别、量化、评价、控制措施和识别危害及潜在危害和评估危害的程度。处于作业场所的人,有可能从几种途径面临危害。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测试来确定危害的程度。

5.2 监测方法的选择

暴露在有毒物质中,对健康的影响有急性的和慢性的。根据暴露毒害物质的种类,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基于职业现场的特点和作业环境的差异,以及分析与评估的需要,有必要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测试类型。

(1) 长周期测试

它评估个人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暴露情况。

(2) 连续测量

能够探测可以造成急性暴露的高浓度有害物质的短期暴露情况。

(3) 快速测量

如果已知确切的暴露时间点,且在此时进行测量,则可使用快速测试来测量急性危害。如果进行了一系列从统计来说有重要作用的测量,则可对慢性危害进行评价。

5.3 测试方法及若干定义

(1) 慢性危害测试法

连续个人剂量测量,对平均背景水平的连续测量,对选定地点及时间内的有害物水平的快速测量。

(2) 急性危害测试法

使用快速反应设备进行连续的个人及背景监测,对选定地点及时间内做背景有害物水平的快速测量。

(3) 现场危害直接测试法

进入某一场所是否安全的分析,对于粒子性质及数量的分析,使用直接读数的仪器。

(4) 作业环境监测常用术语及其定义

①粉尘:悬浮在空中的固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粒尘通常是在一些机械加工过程(如粉碎、碾磨等工艺)中产生的。粉尘既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粒子的大小在0.5~10微米之间。

② 烟气(fume):是气态物质凝结而形成的固体粒子,如金属挥发中产生的氧化物。烟可以是羽状的和分片的。料子大小在0.1~1微米间。

③雾尘(mist):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滴,它是因气态物质凝结或者液体在空气中破碎而形成的。它们可以是因喷射、发泡或者雾化而形成的,其粒子大小为5~100微米。

④ 雾(fogs):由细小的液体微粒形成的悬浮物,其粒径较小。

⑤ 蒸气:是通常以固态或液态存在的物质的气体状态形成(如照明灯中的钠蒸气),使用升高温度或者减小压力的方法,可以产生蒸气。

⑥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状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及形状,而且具有扩散到包容它的空间的任何地方的特性。

⑦ 气溶胶:是存在于室内的微粒,它小到可以飘浮在空气中。它可以是液体的,也可以是固体的。 ⑧ 烟(smoke):含有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时的生成物,其颗粒大小在0.01~0.3微米之间。

5.4 测试技术

5.4.1 常用的空气质量测试技术

(1) 定时采样

检气管,用来测量空气中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大家都知道,警察在路旁检查酒后驾驶时,也使用这种手段。检气管是内中封有可以与将要测量的空气中的某一特定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品的玻璃管。在使用中,将玻璃管的一端开启,用手泵使规定体积的气体流过管子。管中的化学品随着气流的流动而改变颜色。管子的颜色变化与空气中特定成分的物质浓度相对应。

检气管采样的主要缺点包括:无法测量个体的暴露水平和试管的误差。这是因为检气管的体积有限,温度对检气管中的化学反应的影响无法考虑,采样空气中其他化学成分对化反应及试管中的颜色的影响也难以估计。这种方法的精确度不高,它最好是用来指示空气中某种成分的存在及其污染的程度,它不能给出时间加权平均的结果,并且单次读数不能代表长周期的浓度。

(2) 长时间连续采样

长时间连续采样涉及到了若干小时内的采样,从而给出了整个采样期间污染物的平均浓度。用把设备放到作业人身上的方法,可以对进入到呼吸带(个体采样)的样本空气,进行采样,或者在作业区的不同位置上置放设备来采样(定点采样或区域采样)。长时间连续采样可以用与泵相连接的长时间连续检测管来完成。吸气泵用一个事先规定的恒流速度,把空气吸入检测管。在采样结束时,对检测管进行检测,得到一个在采样期间的平均浓度的数值。

这种测试方法的主要缺点与前述相同,但是因为使用泵来在长周期下小流量取样,这样取样气体的体积测量的精度有改进。

对于某些物质,可以使用直接测量的扩散管,这种扩散管利用空气扩散的办法采集污染气体的样品,所以不需要用泵。

用活性炭试管采样,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作业人员个体采样的结果。在这种方法中,吸入的空气要通过一个装有活性炭的试管,而活性炭将污染物吸附在其上面。然后,试管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找出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装有吸附剂的扩散测量仪或监测仪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需使用泵,方法可靠、灵敏、精确。因为结果分析通常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进行,所以个体采样的结果出来得比检测管要慢。

5.4.2 粉尘采样

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简单的粉尘过滤。其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用一个微型泵将特定数量的空气通过滤膜而吸入。然后,将装有滤膜的采样头从泵上取下,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5.4.3 直接监测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可以对特定的污染物进行直接定量分析,以至对空气样品的全面质量进行定性的分析的仪器。其结果可以从仪表式图形记录仪上得到。最普通的仪器是远红外气体分析仪。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探测到在工作期间污染物的瞬时最高浓度。

5.4.4 湿度计

湿度计是用于测量空气中水蒸气的仪表。人们都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空气湿度是不准确的。湿度计在测量湿度及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方面很有用。

对其他环境危害的测量,其思路和技术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所需要的设备一般要更加复杂。辐射的测量是用盖革计数器来进行。微波的能量用接受辐射的表或者荧光真空管来探测。声能可以用声级计测量。

测量波、粒子包括噪声的能量,通常需要特殊的装置,而且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正确地使用并得到可靠的结果。在确认危害的存在方面,简单的设备很有用。但在控制危害时,不应该完全依靠它们。

例如,在选择个体听力保护方法时,虽在用简单的仪表就可以知道危害的存在,但是需要进行频谱分析

才能确定所采用的听力保护方法的降噪能力是否与声波的特性相匹配。

5.4.5 测试结果的解释

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是一项技术任务,包括对结果的判断。对结果的解释也将决定控制的策略。

5.5 复习要点

作业场所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

(1) 定时采样;

(2) 长时间连续采样;

(3) 直接监测。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6节、环境工程控制

6.1 引言

当明确了作业场所潜在的危害后,就必须选择一种或多种对其控制的措施。要了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控制措施进行监测,这也属于作业环境工程控制的不可分割部分。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过设计及工程方法把问题解决。作为解决方案而言,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在控制措施中是排在靠后的位置的。根据控制措施的效用及优点,依次列序如下:

(1) 替代;

(2) 隔离;

(3) 封闭处理过程;

(4) 局部排气通风;

(5) 全通风(稀释);

(6) 良好的清洁条件;

(7) 减少暴露时间;

(8) 培训;

(9) 个体防护;

(10) 福利设施;

(11) 医疗监测。

使用警示,例如,标志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措施加到上面去,但并不能取代其中的一项。在国家及地方标准、规程中,有可能有关于警示的要求。

6.2 控制措施的种类

(1) 替代

使用更为安全的工艺方法或者材料取代现有的工艺方法或材料,这是在检查现有的工艺或操作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事。

(2) 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

通过重新布置工艺流程或者设备,或者使用物理屏障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3) 局部通过

在污染物的源头附近,将其捕捉,在污染物进入到空气或操作人员的呼吸带之前,用特制来排放它的通风装置将其排除。局部通风系统有4个主要部件,每个都要有效地保养。

① 罩--收集点;

② 排气管--送走污染物;

③ 空气净化装置--例如,活性炭过滤器,用于防止进一步污染;

④ 风扇--驱动空气使污染物排出系统的重要措施。

局部通风系统的有效性,是与气罩的设计、尺寸、气流速度、收集点与污染源间的距离等相关的。

在设计上,一个主要的考虑是,把空气吸到收集罩中相对于吹进去而言,效率是很低的。

(4) 全面或稀释通风

通过打开的门或者使用屋顶风扇或风机等辅助通风设备来形成自然空气的运动,达到使污染物稀释的目的。这种方法,仅在下面条件下才能考虑采用:

① 污染物数量很小;

② 在通风区域内,污染物的产生是均匀的;

③ 污染物的毒性低。

(5) 良好的清洁条件

这是从事故案例与污染之间的统计结果中得出的教训。这包括了预防及处理材料的溅落及容器的破裂、损坏的措施及限制材料在敞开口的情况下使用。

(6) 减少暴露时间

在了解毒物的剂量反应效应时,可以采用减少暴露在该毒物下时间的措施。要注意的是,高剂量地短期暴露,也可能造成伤害。

(7) 员工培训

应强调使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而且解释可能出现的危害性质及个人的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8) 个人防护用具

当使用前述各项控制方法后,还不能充分地降低伤害的风险时,可以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在这种情况下,这也是必须的。

(9) 福利设施

可以使工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职业卫生状态,这包括了定时的洗涤及淋浴和使用清洁的个体防护用具。配备足够急救及应急设施,可以减小暴露在危害中的后果。

(10) 医疗监测

可以发现健康不良的早期症状。在某些情况下,经过训续的主管人员可以进行这项工作,来确认暴露在作业场所的危险物质下的影响。使用经过培训的护士及医疗人员和相应的设备,也可以做这件事。

6.3 控制失效

上述控制措施一旦采用并投入工作时,可能会有问题发生。因此,在引入这些措篱的阶段,要进行一下简单的综合研究,从引起控制措施阶段及其条件变化两个方面来考虑看有没有错误的事情发生,实际上,往往都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1)

初始设计不合适:所选用的控制方法的种类不合适,与设计、使用者及工人沟通不畅,未能预见对系统未来的新要求,未能考虑引进这一系统所产生的其他后果(如噪声);

(2) 安装不合适:因安装者资质不够,安装指南或说明书不全;

(3) 使用不正确:管理、培训不足,人机工效方面的设计不好;

(4) 维护不当:如堵塞、部件破损及丢失、滤料阻塞、风扇破损;

(5) 未能预料条件的改变:包括工艺的改变、材料、工人、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规范的变化,如暴露极限的变化。

6.4 复习要点

(1) 11项控制策略

① 取代;

② 隔离;

③ 封闭作业;

④ 局部送风;

⑤ 全面通风;

⑥ 良好的清洁条件;

⑦ 减少暴露时间;

⑧ 培训;

⑨ 个体防护用品;

⑩ 福利设施;

11.医疗监测。

(2) 控制失效的5个原因

① 初始设计不当;

② 安装不当;

③ 使用不正确;

④ 维护不当;

⑤ 未能预料的变化。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7节、噪声及其影响、测量与控制

7.1 引言

声音使人们能够交流,而且可以用音乐及语言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乐趣。然而,暴露在过量的声响下,会损坏听力。噪声,通常定义为:

7.2 耳朵的工作机制

外耳把声波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约2.5厘米长的外听道,到达耳鼓。声压的变化使耳鼓按声音强度的比例而运动。耳鼓的内侧是中耳,它完全覆盖在软骨中。声音是由3根互相连接的软骨传到中耳的。这3块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的一端嵌接在耳鼓上,另一端与砧骨相连,砧骨的一端与镫骨相连,镫骨的另一端正好嵌在内耳耳蜗的椭圆形窗上。耳蜗是听觉器官的组成部分,它是一条螺旋状的管道,内中充满了液体,它随中耳软骨的振动。引起共鸣。这些液体的运动引起长有细毛的很小的而又很敏感的听觉细胞的运动,这种运动产生了毛细胞中的电脉冲而由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中去,大脑再把这种脉冲转变为可识别的声音。

长在靠近中耳一端的毛细胞容易受到高频声音运动的激发,而在靠近耳蜗尖部的毛细胞,对低频的声音较为敏感。噪声诱导的听力损失是因为,处于一个特定区域的毛细胞受到了损害。由于毛细胞受到损害后是不能修复的,所以这种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7.3 听力损伤的机理

过量的噪声能量进入到听觉系统中后,唤起了系统的保护性反应,使得神经的反应变得阻尼增大,从而使系统对于低能级的噪声变得较为不敏感,这就是所谓听阈值迁移现象。单次的或者短期的暴露在噪声环境下所形成的暂时的听阈值迁移,会对听力造成若干小时的影响,但是随后还会恢复。反复地暴露可以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阈值迁移。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

(1) 急性反应

① 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影响耳鼓、听小骨等;

② 暂时听阈值迁移,短期暴露在噪声中,影响耳蜗。

(2) 长期效应

① 永久性听阈值迁多:因长时间的暴露而造成,影响耳蜗,而且不能恢复;

② 噪声诱导的听力损失: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影响听话的能力,不能恢复,这主要表现在与噪声率相同的音频的听力方面;

③ 耳鸣:耳鸣也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从急性的短期效应变成长期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

常见的老年性耳聋,是指老年人的听力丧失。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由中耳器官的老化而造成的,它使得中耳的小骨传递高频振动的能力下降。

7.4 噪声的测量

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从可以探测的最微弱的声音到能使人们的耳朵感到疼痛的声音,范围是很大的,其线性度量范围大于[1**********]0个单位!用这样大的尺度来对声强做度量会太笨拙,因此在声强上使用了一种国际通用的数据变换方法。声强或者声压用对数比例表示,并且用贝(B)为单位来计量。对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贝为单位显得太大,因此,用分贝(dB)来表示,分贝的范围是从0到160。在对数标度中,每增加3分贝,相当于噪声的等级增加1倍。如果两台机器,在分别运转时所测得的噪声各为90分贝,当两台机器都运转时,所测得的声压将不是180分贝,而是93分贝。在这种噪声测量的标度下,有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使用。

在进行声级测量时,由于测量的目的不同,在声级计中设置了3种计权网络来进行测量。通常使用得最普遍的是

在大多数工作场所和大多数种类的工作中,噪声的级别是连续变化的。在某个时间进行的测量不一定能

够代表整个工作期间的暴露水平,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与暴露期间人耳接受到的噪声能量的总量相关。

一种称为LE<sub>q</sub>的测量--即所谓等效连续噪声水平的测量,被用来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噪声水平的平均值。LE<sub>q</sub>可以用一个具有集成电路的声级计,在一段时间,如8小时内,连续测量噪声数据并计算其在标准时间区段的平均值来获得。另外,LE<sub>q</sub>也可以用一系列的单独测量来求出,只是这种做法工作量大,精度低。

噪声计量是一种对噪声的测量方法,它表示把8小时内等级连续噪声级为90dB(A)时当作100%,所测的噪声相对于上述情况的百分比。在输出的噪声及工作方法都是均匀的情况下,经过4小时的测量,其剂量为40%,则在8小时中的暴露将小于100%。然而,如果经过2小时,剂量的读数为60%,就意味着发生了不能接受的高强度的噪声暴露。

LE<sub>q</sub>,<sub>b</sub>是测量一个工人用dB(A)表示一天对噪声的暴露。LE<sub>q</sub>,<sub>w</sub>是一个工人用dB(A)表示一周对噪声的暴露。

峰压是从声波接收的最高的声压级。对峰压的分析在冲击波及爆炸时的噪声情况下,是必需要的。用于这种情况下进行测理的仪表须经特殊选择,一般的指针式仪表的读数,因有阻尼效应,所以会偏低,所谓

7.5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工程控制

在设备采购上,要考虑设备的低噪声、振动。对噪声问题寻找从设计上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更为

(2) 方向和位置控制

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移动机器的方向。

(3) 封闭

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不过,除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有限。

(4) 使用消声器

当空气、气体或者蒸气从管道中排出时或者在其中流动时,用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

(5) 外包消声材料

作为替代密封的办法,用在运蒸气及高温液体的管子的外面。

(6) 减振

采用增设专门的减振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

(7) 屏蔽

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

(8) 吸声处理

用墙壁和天花板来吸收噪声,为做到有效,要从声学上进行设计。

(9) 隔离作业人员

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短时间地进入这种环境而暴露在高声压的噪声下,也会超过允许的每日剂量。

(10) 个体防护

提供耳塞或者耳罩。这应该被看成是最后一道防线。需要配戴个体防护用具的区域要明确标明,对用具的使用及使用原因都要讲清楚,要有适当的培训。

7.6 听力保护用具的选择

选用听力保护用具的原则是,使配戴者耳部所接受的噪声水平降低到相应的限值之下。由于声音是由多种频率来合成的,因此,对特定的噪声,有可能出?quot;一般

7.7 复习要点

(1) 两类听力损伤

急性损伤:急性听力损伤;暂时听阈值迁移;耳鸣。

长期损伤:NIHL(噪声造成的听力丧失);PTS(永久性听阈值迁移);耳鸣。

(2) 11类控制措施

① 工程;

② 方向和位置;

③ 维护;

④ 密封;

⑤ 消声;

⑥ 包裹;

⑦ 减振;

⑧ 屏蔽;

⑨ 吸声处理;

⑩ 与工人隔离;

⑾ 个体防护。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8节、个体防护用品

8.1 引言

本章节讨论有关选择及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方法及实践方面的问题。

个体防护用品(PPE)有一个重大的局限性,就是说,它并不能从源头来消除有关的危害。当个体防护用品失效,而又未被察觉时,风险就会急剧增大。只有在其他措施无法考虑时,最后才能把PPE作为惟一的解决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个体防护用品能在100%的时间内做到100%的有效。同时还要求工人在穿戴时时刻小心。因此,使用不当及发生错误的事时有发生。在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时,要适当选择,而且对其使用条件及应用,进行监视。需要使用个体防护的工人,要进行培训。如果要使一项应用个体防护用品的方案有效。要考虑3项因素:

(1) 危害的性质:在选择个体防护用品前,要对危害的详细情况,如污染的类型及浓度要了解;

(2) 个体防护用品的性能数据:要从制造商处取得个体防护用品对具体的危害的防御能力的信息;

(3)暴露于危害中的可以接受的水平:对于某些危害,其惟一可以接受的水平就是零。例如,在致癌物质中工作或者飞来物对眼的伤害的情况,可以使用职业暴露极限,但要了解其限制。

8.2 使用防护用品的影响因素

当作出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决定并选定护品的类型后,为了正确的使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于一项考虑周详的个体防护用品使用计划,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检查有。

(1) 佩戴合适

为保证完全的保护,佩戴合适是一项必须的要求。有些个体防护装置的设计及尺寸仅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同种族其脸型也有差别。例如,针对高加索人设计的面罩,载在黑色人种脸上就不合适。对于个体防护用品自身来讲,用来在穿戴上调节的余地是有限的。

(2) 使用期限

护品使用者必须做到无论何时出现危害,个体防护用品都佩戴在身,所以佩戴者的接受程度就很重要。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一种用品不能被接受,人们就不愿意佩戴它,从而影响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注意力和精力。

(3) 舒适

舒适虽然是一个主观性的指标,但是,对用户而言通常也能有一致的感受和看法。

(4) 保养

要经常清洁、检查和维护,其使护品处在可以使用的状态。

(5) 培训

使用者及主管必须了解其使用限制、正确的使用方法、正确的佩戴方法及必要的保养方法。为达到所需要的保护效果的标准,这些知识是必须的。

(6) 相互关系

这是考虑到在工作环境中,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实际问题提出来的。有些眼部保护用品与周围的光线不相匹配,还有一些在戴上呼吸保护器具后,使用不方便。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正确的选择来解决。但是,在选择单项的个体防护用品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这样可以对个体防护用品作出组合的选择。例如,一个防毒面罩除了可以保护呼吸道之外,还可以在设计中加入对眼的保护。

(7) 管理承诺

这是在任何一种安全计划中都要有的必须条款,特别是对个体防护用品来讲更为需要,因为这是防止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一起工人未遵守要求来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事件都会引起劳资关系及政策方面的纠纷。

8.3 个体防护用品的类型

各类个体防护用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眼睛保护、听力保护、呼吸保护、皮肤防护以及防护服、安全带、保险带等常见的保护用具。

8.3.1 听力保护

听力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置放于耳道内的耳塞,用于阻止声能进入;另一类是置于外耳外的耳罩,限制声能通过外耳进入耳鼓及中耳和内耳。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保护器具均不能阻止相当一部分的声能通过头部传导到听觉器官。

(1) 耳塞

可以置放在耳道内,是用树指泡沫材料或者橡胶等制成,用完了就可丢弃。也有一些种类的耳塞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是必须注意到工业卫生方面的问题。为此,在使用后要特别注意耳塞的清洁问题。另外,也要注意耳塞和使用者的耳道是否匹配。虽然耳塞有好几种不同的尺寸,但要由经过考核的人员来决定佩戴者应使用的尺寸。因为各人的耳道大小不一,所以要用不同尺寸的耳塞。

(2) 耳罩

由可以盖住耳朵的套子和放在人脑上来定位的带子组成。套子通常装有树脂塑胶泡沫材料,达到把耳朵密封起来的效果。套子里充填了吸声材料。耳罩的密封性取决于耳罩的设计、密封的方法及佩戴的松紧程度。

8.3.2 呼吸保护装置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滤呼吸保护器,它通过将空气吸入过滤装置,去除污染而使空气净化;另一类是供气式呼吸保护器,它是从一个未经过污染的外部气源,向佩戴者提供洁净空气的。绝大多数设备尚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总有少量的污染物仍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呼吸区。

(1) 过滤式呼吸保护器

过滤式呼吸保护器有5类:

① 口罩:可以盖住鼻子和嘴,由可以去除污染的过滤材料制成;

② 半面罩呼吸保护器:覆盖鼻子和嘴部的面罩,用橡皮或塑料制成,带有一个或更多的可拆卸的过滤盒; ③ 全面罩呼吸保护器:覆盖眼、鼻子及嘴部,有可拆卸的过滤罐;

④ 动力空气净化呼吸保护器:用泵将空气送进过滤器,在呼吸保护器内形成微正压,防止了污染物从缝隙中进入呼吸保护器;

⑤ 动力头盔呼吸保护器:包括了过滤器及装在头盔上的风扇。净化的空气吹进到头盔之内供呼吸使用。 过滤式呼吸保护器在缺氧空气中提供不了任何保护作用。

(2) 供气式呼吸保护器

供气式呼吸器主要有3种:

① 长管洁净空气呼吸器:它从未污染的气流提供洁净的空气;

②压缩空气呼吸器:从压缩气流用柔性长管向佩戴者提供空气。在气管上要有过滤装置以除去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及油污。要有面罩或头盔,空气的压力由阀门来减压;

③ 自备气源呼吸器:空气从钢瓶中通过特殊的面罩提供给全佩戴者。全套装置均佩戴在操作者身上。

8.3.3 眼睛保护

在选择保护用品时,为了使其有效,首先要对眼睛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估。眼睛保护用品一般可以分为3类:

(1) 安全眼镜:用于预防低能量的飞溅物,如金属碎渣等。但不能抵御尘埃,也不能抵御高能量的冲击。要易于更换。

(2)安全护目镜:用于预防高能量的飞溅物和灰尘,在经过进一步处理后,也能抵御化学品及金属液滴。其缺点是内侧容易起雾,镜片易损,戴后视野受局限,不能保护整个面部,价格也较贵。在抵抗非离子辐射时,要另外加上过滤片。

(3)面罩:提供对整个面部的高能量飞溅的的保护,同时加上各种过滤片后,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辐射。视野可能会受到限制。虽然有一些头盔的风挡可以容易地置换,而且也不贵,但总价格还是不低。另外,面罩也可能会重了一些,但相对眼镜来讲,内侧不容易雾化。

8.3.4 个体防护服

为了保护人体的健康,当人体暴露在一些有危害的环境内,如热、冷、辐射、冲击、摩擦、湿、化学品及车辆冲击等,则应提供身体的防护。

(1) 头部防护

头部防护普遍采用安全头盔和头部保护器(即所谓

户外防护服:通常是用PVC材料制成,而且时常是用很显眼的材料,以引起接近穿戴者的车辆的注意。PVC材料可能因透气性差而不够舒适,而非PVC材料的纤维对于水蒸气来讲容易透过,但其价格要贵一些。

(2) 身体防护服

诸如全身套服或者大衣,是用棉布制成的,有些是一次性使用的。如果是全身套服,在清洗时要做出安排,防止破坏其工业卫生要求,如在处理油及化学品时使用的情况下。当衣服不能保持清洁和及时更换有可能会导致皮炎或皮肤癌的形成。围裙及工装裤应是阻燃的,而在进行切割操作时所穿的裤子,要用强力尼龙或类似的材料来提供防护。穿上工作服后,可能会对运动有所限制,而且容易被机器缠上,因此,要小心地对工作服的类型及制造进行选择,同时还要教会使用者正确地使用。这包括了在旋转的机器附近扣好上衣的要求。穿戴防静电服是减少静电效应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当有这项要求时,要严格遵守。

(3) 手套

要认真地选择,要考虑到舒适、灵活的要求和防高温的需要及可能用其抓起的物件的种种条件的需要等。同时,要考虑其价格和使用者可能遇到的危害等因素。例如,有没有为此被卷到机器中去的危险等。手套的材料的主要种类及特性有:

8.3.5 鞋类

各种保护鞋设计是有其特殊保护功能的,普通的防砸鞋就是防止当材料下落时对脚的砸伤,特别是对脚趾的保护。同时,有的鞋用来防止脚底下的锐利物品穿透鞋底而护脚掌的。它应防水、防滑,并穿上舒适。鞋的头部用钢内衬来保护脚趾,同时鞋的尺寸也要合适,鞋的绝缘性、防静电性有时也很重要。

8.3.6 皮肤保护

对于一种危害,无法使用防护服时,除日常的卫生工作外,在工作前后可以使用护肤膏来保护皮肤。护肤膏一般有3种类型:可溶于水、不溶于水和特种用途。

8.3.7 安全带及安全钩

安全带及安全钩并不是要取代防止高处坠落的其他安全措施,只有当无法使用平台及防护

网时,才能选择安全带及安全钩。安全带及安全钩的作用是限制下坠的高度,并且帮助开展救援工作。除了要求舒适及运动方便外,选择这种装置还必须考虑其以系带的人体一旦坠落时,能够提供足够的防护来抵抗这种能量转换的需要。为此,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情况下,相比安全带而言,更应选择安全钩。

安全带及安全钩的一端,要固定在坚实的系留点之上,它必须能够承受坠落时的张力。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系留端固定在工作场所尽可能高的地方,从而限制下落的距离。所有设备,在使用前要根据制造商的说明,进行检验。

8.4 复习要点

(1) 使用防护用品的影响因素

① 适配性;

② 使用期限;

③ 舒适性;

④ 维护;

⑤ 培训;

⑥ 相互关系;

⑦ 管理者的承诺。

(2) 个体防护用品的类型

① 听力保护;

② 呼吸保护;

③ 眼或面部防护;

④ 防护服;

⑤ 皮肤保护;

⑥ 安全带、安全钩。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9节、辐射

9.1 引言

以粒子或者以波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传播及吸收活动,称为辐射。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场合,会有辐射现象的发生和应用。辐射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无线电、雷达的微波,也是以辐射传的方式进行工作的。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辐射流,所以,人体不可避免地要吸收到各种辐射,其中的大多数是有害的。

所有种类的电磁波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以光速传播,可见光本身也是一种辐射,其组成的波长在光谱中介于红外光及紫外光之间。从本质上来讲,有两种形式的辐射,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它们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下表给出了几种辐射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的危害。

9.2 电离辐射

(1) 电离及辐射的产生

所有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含有质子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转的电子组成。 ① 质子:具有质量和一个正电荷;

② 电子:质量极小,具有一个负电荷;

③ 中子:具有质量,但没有电荷。

如果在某个时刻,原子中的电子数目与质子数目不相等,原子具有了正电荷,就称为被离子化了。所谓电离辐射,是指当它照射到物体上,包括人体的细胞上时,会产生离子,从而也会导致身体组织的功能性变化。辐射的能量取出了细胞的原子中的电子,产生了离子对、化学游离基和氧化物。由于人体组织具有不同的组分、形式及功能,它们对离子化的反应也不一样。有些细胞可以修复辐射损伤,有些则没有这种能力。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与它们的再生能力直接相关。

(2) 工业中的电离辐射

在工业活动中,所出现的电离辐射有α、β、γ射线及X光射线。α射线及β射线是从放射性材料发射的高能高速粒子流。放射性材料是不稳定的,总是在改变自己的原子排列,从而发射出稳定的缓慢衰减的能量。

①α粒子:是具有两个正电荷(质子)的氦原子,所以它们相对较大而且容易吸引电子。它们在密度较高的材料中,行程较短,从而只能穿透皮肤。然而,当吸入或吞入可以发射α粒子的物质时,就会把α粒子源引进到靠近容易受损的组织地方,从而造成重要器官的伤害;

② β粒子:是快速运动的电子,它比α粒子的质量小,但穿透的距离长,这样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它们具有相当大的穿透力,但电离能力要弱些;

③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它是原子核蜕变释放能量时产生。当γ射线穿过一个正常的原子时,有时会使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而使原子带上正电荷成为正离子,它与释放出来的电子,统称为一个离子对。γ射线的作用与X射线非常相似;

④X射线:通常是在受控条件下,高速电子流撞击特定目标使带电粒子突然加速或减速而产生的。用来加速电子达到产生X射线的电压,至少在1.5万伏。当设备的电压小于这个数值时,就不可能产生X射线。因此,当存在着高于上述数值的电压时,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形式的辐射危害。X射线及γ射线具有高的能量和穿透能力,能穿过相当厚的材料。在低密度物质(如空气)中,它们穿透的距离很长。工业生产中,电离辐射源最常见的是X光机和用于无损测试(NDT)中同位素。实验室工作及通讯中,也会存在这种辐射源。

9.3 非电离辐射

一般来讲,非电离辐射不会造成物质的电离。这种类型的辐射包括了在电磁波谱段中,从紫外到无线电波段的电磁波以及激光。

(1) 紫外辐射

它来自阳光,另外诸如焊接设备等也产生紫外辐射。由于大气臭氧层的存在,大气中的大部分紫外光都被挡住了。强烈的紫外光会造成人体烧伤及眼睛失明。紫外光的热力学及光化学作用会产生烧伤、皮肤增厚乃至皮肤癌。电弧及紫外灯被眼结膜吸收后会产生一种光化学作用,从而导致

(2) 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很容易转变成热,其暴露效应是烧伤及体内液体的损失,眼睛也会受到伤害。在激光辐射时,视网膜也有可能会受到损坏。总而言之,当红外辐射以集中光束的形式出现时,它对人体主要是产生热伤害的作用。

(3) 射频辐射

这是由无线电设备及微波设备发射的。人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减少其暴露部分的温度的。这种由血液循环来降低射频辐射的温度效应的机制对有些器官不起作用,因此,这样器官暴露在诸如红外辐射的环境中就有危险。例如,眼睛在这种地方,它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因为没有血液循环、出汗蒸发、传热等机制,积聚热量不可能被降低或传走。辐射对金属感应而产生的热,也会造成烧伤。

9.4 电离辐射的控制

辐射的强度取决于辐射源的强度、受辐射的物体与辐射源的距离和暴露时间以及保护屏的类型。辐射强度也取决于辐射本身的类型。辐射强度遵循反平方定律--它与从辐射源到辐射目标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辐射目标接受辐射剂量也依赖于暴露的时间长短。

消除暴露,这应是首先要考虑的事项。对辐射源的使用和出现都要限制。在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并且对于下列事项要给出书面的操作说明。

(1) 已知辐射源的使用、操作、处理、运输、储存和报废;

(2) 对潜在的辐射源的识别;

(3) 操作人员的训练;

(4) 标识出明确的作业区域;

(5) 监测防护屏四周的辐射水平;

(6) 监测人员的个体暴露剂量;

(7) 定期对工作人员体检;

(8) 作业区域的工作卫生措施;

(9) 在工作时间内使用一次性的防护服;

(10) 保持作业环境清洁;

(11) 限制工作时间。

9.5 非电离辐射的控制

关于紫外辐射的防护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喜欢日光浴的人很早就知道,任何不透明的物质都会吸收紫外光。由工业过程中发出的紫外辐射可以用屏蔽及隔离的办法加以隔绝,虽然不同的屏蔽材料,其吸收能力会有差别。使用发射紫外辐射设备的人(如焊工),可以用防护镜及防止烧伤的防护服来保护自己。作业人员的助手往往不易评价,但他们常暴露在有害紫外辐射环境中,所以也需要类似的防护。

可见光自然可以用眼睛来探测,眼睛本身也有两种保护的器官:眼睑及虹膜,因为眼睑可以在150微秒内作业反应,通常这种速度是足够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强光,它会造成眼的伤害及头痛。基本的预防措施包括对强光源的限制和使用护目镜。

红外辐射造成的问题主要是热效应,包括烧伤、出汗及人体缺乏盐分而出现的抽筋、疲劳及热痉挛。衣服及手套可以保护皮肤,不过如果事先识别这种危害并限制其影响,可以免去使用个体防护的不便。

对于激光作业危害的控制,主要是不要让射线来直接或通过反射射到人体上来。危害的作用取决于激光输出的功率,但是即使是极小能量的激光束,当其照射到人体上,特别是眼上时,也存在潜在的危害。使用激光作业的工人应该了解他们使用的设备的潜在的危险性,他们应该经过培训和考核。如果射线不能完全地被封闭在管内,作业人员就必须佩戴与其所操作的激光种类相适配的眼保护装备。作业场所要有明确的标志,

使得在作业期间无关人员不能入内。激光照射的目标要求没有反射面,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四周可能反射激光束的物体,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光照射目标也有可能散发有毒气体,因此,要考虑作业场所的通风问题。还要注意的是,激光束在使用时不能晃动,因此,随时都需要有人在场。

产生微波辐射的设备可以用封闭的方法来保护使用者免受伤害。如果微波设备的功能有尺寸使其不易封闭,那就要对正在工作的微波装置及其附近区域出入及工作人员加以限制。金属工具、易燃易爆材料不允许放在微波设备形成的电磁场区域内。对于微波设备,应配有预警装置部件。现在,商用的厨房设备在功率上是受到限制的,同时有相应的产品标准,门要加以密封。即使如此,为保证其在使用中不出故障及超期使用,制造商应定期检查及保养。

9.6 辐射暴露危害的基本控制策略

除了上面已经进述过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外,下列通用的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 仅当辐射确有必要时,才能在作业场所采用;

(2) 必须从制造商处获得有关设备所发出的或可能发生的射线类别的安全信息;

(3)要有书面的风险评估并指明控制的措施。对于雇主、雇员、公众的影响都要考虑在内,同时要对风险进行估计,并且对这些人提供有关风险及其控制的必要的信息;

(4) 所有的辐射源均要得到确认,并且进行标识;

(5) 要提供并穿戴保护设备;

(6) 安全措施要定期评审;

(7) 所提供的安全装置要合适,并且符合规范,要定期保养及检查;

(8) 要任命辐射防护的咨询人员,其特定的责任是对使用、预防、控制是及暴露等问题进行监视及咨询;

(9) 应急计划中要包括辐射危害的潜在危险的内容,同时要有在其他应急状态出现时,对现有的辐射防护的控制造成威胁时的处理方案;

(10) 对于放射物质的销售、使用、储存、运输和报废,要有书面的许可认证;

(11)要对培训及工作期间暴露于辐射下的工人,进行分组。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欧共体的法律中,对暴露在电离辐射中的人群列?quot;处在特殊危险中的人群

9.7 复习要点

两类辐射:

(1) 电离--α、β粒子及γ、X射线;

(2) 非电离--紫外、红外、可见光、激光、射频、微波。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第10节、人机工效学

10.1 引言

本章仅对一个范围很大的题目做一个简单的评述。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对这个重要的课题开展进一步的探讨。

在工业界及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故中,经常有一个被人们笼统称为人为失误的因素。常言道:

人们都认识到,对

(1) 人们的认知能力、智力和体力;

(2) 人与其工作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 设备和系统设计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 能够影响到与安全相关的行为的组织方面的特性;

(5) 个人的社会及遗传特性。

对于从事工作的个体人员来讲,所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这不仅是为了其身体的健康、安全及福利,而

且也是因为这些因素比起工作中的

10.2 人机工效学

人机工效学是一门关于人、对象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研究。在工作环境中,对象包括椅子、桌子、机器和车间。不过,人机工效学所观察的不仅是椅子的设计。它的目标是对工作环境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形成一个更容易获得有关机器的信息,并且正确地理解这些信息的环境。

通过细致人机工效学设计可以改善

(1)工作设计:把人机工效学引进到工具、机器、作业场所和作业方法的设计中去。这些方面不是相互排斥的,而相互结合往往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2)组织上的安排:主要是在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作业中,限制可能对人产生的有害的效应。这包括了对选派人员的选择和培训、作业的要求必须与人的体力及技术相适应和作业的轮换及工休。

研究表明,采用人机工效学的解决方案,对作业条件进行优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

对工作进行设计并使设备和工作相适应,可以减少失误和减少对健康的损害和事故。通过采用人机工效学的解决方案,可以改善。

(1) 对操作者不舒适的作业场所;

(2) 让使用者感到不便的手工工具;

(3) 不容易为操作者辨认及使用的开关及阀门;

(4) 使人容易感到疲劳的作业。

关于体力劳动的强度,已经有了用人机工效学的方法来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10.3 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特性的测理科学。在重量、高度、体力等基本的特性方面,人的个体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辆根据

人体测量学不仅与对人体静态尺度的测量有关,同时还与人体在运动的度量也有关,这就包括了研究在运动时的受力问题的生物力学。所有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都用来改善关于作业场所的设计,如座椅的设计、工作设备的设计及相应的安全设备的设计。

10.4

人机工效学的设计者通常是要使设计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对于这样一种尺度而言,通常有百分之十的人会得不到满足。例如,按这种设计决定的作业场所的高度,有5%的人觉得矮,有5%的人感觉高,适合的人群为5%~95%。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不得不有意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因为用一种尺寸来满足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设计者要和买方沟通,使买方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来作出决定,从而使设计能够符合作业人员身体条件的需要。

10.5 职业培训与选择

员工要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这项职业的有关知识和特殊技能。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选择合格的员工上岗是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员工能否职业胜任,应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不仅是知识性、理论方面的考核,特殊工种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职业挑选。

(1) 生理方面:通过体检、病历、遗传病史,甚至医学上的测试,判断有无职业禁忌病症和职业生理缺陷。

(2) 心理方面:通过与职业相关的心理素养的测试,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测试,气质、个性、情绪等方面测试。

(3) 综合职业素养方面: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环境适应能力水平。

职业培训与选择,是对员工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开发和优选过程,无论从职业安全卫生,还是从人机工

效学、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学考虑,这是一门科学的人才挑选,是提高职业工效,保护职业人群安全健康的可行方法。特别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及工业特殊工种应进行培训、挑选。随着高新技术开发,工业安全文明生产水平提高,新的事故隐患及工业风险的出现,职业安全与健康及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优选,已成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10.6 复习要点

(1) 人机工程所指的人为因素

① 人们的认识能力、智力和体务;

② 人与其工作环境的相互关系;

③ 设备和系统设计对人的行为影响;

④ 个人的社会及遗传特性;

⑤ 能影响到与安全相关的行为、习俗方面的特性。

(2) 减少失误及减少健康损害的人机工效学方法

① 改善对操作者不舒适的作业场所;

② 改进不易为操作者辨认及使用的开关、阀门;

③ 改进使用不方便的手工工具;

④ 改善使人易感觉疲劳的作业环境。


相关文章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 某某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总论 ........................................................................................... ...

  •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安全生产工作--
  • 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安全生产工作-- 浅谈信息时代获取安全生产信息的基本方法 信息是社会.企业.单位人.财.物之后第四大重要资源和要素!许多企业就是靠信息资源丰富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早在创业之初80年代就广劈信息资源,平均每天研制出一种新产品!申请专利数量居全国同类企业之首! 邓小平早在80年代就指出 ...

  • HSE职责实施计划
  • hse职责实施计划 1 部门概述 1.1 部门名称及隶属关系 安全科,隶属钻井工程技术公司,接受管理局安全环保处、职防所、劳保所、锅检所、安教站等部门和单位的业务指导。 1.2 管理职能 1.2.1 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1.2.2 监督本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法令 ...

  • 职业安全卫生讲课教案
  • 环境健康与安全 职业安全卫生讲课教案 题 目:加强预防意识,提高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水平 教学目的:使从事基层工会工作的同志.基层单位的职工代表对职业安全卫生树立强烈的预防意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文件,了解一些风险识别.风险消除或降低的知识. 教学内容: 一.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的意义 二.职业安全卫 ...

  • 安全工程师招聘要求(汽车行业)
  • 岗位职责: 1贯彻落实公司安全.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2组织建立公司内部质量.安全管理规范,3指导监督相关机构执行,4实现对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承诺,并保证环保达到规范化要求 岗位要求: ∙ ∙ ∙ ∙ ∙ ∙ 学历要求:不限 性别要求:不限 语言要求:普通话 专业要求:不限 年龄要求 ...

  • 职业.职业道德和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
  • 职业.职业道德和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 2008.2.29施行 第一部分:职业与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 第一部分:职业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一)基本概念 职业:职业就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职业即能:指人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掌握的技能. 职业 ...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局面,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在生产建设中的健康和安全,确保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规范性 ...

  • 化工厂职业危害
  • 类别:安全管理类 标准编号: YH.G03.01.0002-2008 标准名称: 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及职责 起草部门: 办公室 起草人:刘义 审核人: 车瑛琦 批准人: 苏 惠 发布时间: 2008.1.1 有效期: 3年 标准内容: 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及职责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 ...

  • 工程安全事故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 建筑工程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2012-01-14 23:00:00| 分类: 建筑技术|举报|字号 订阅 建筑工程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建筑工程常见安全事故的类型 一.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1.按事故的原因及性质分类 从建筑活动的特点及事故的原因和性质来看,建筑安全事故可以分为四类,即生产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