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世纪英国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印度推广鸦片种植,向中国走私,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使吸食者的身心严重摧残,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目的:侵略中国,从中国赚回经济利益,打开中国市场。

1838年林则徐上奏道光帝,受命往广东禁烟。从中牟利的官员、烟民、贩烟者反对。责令英美商人交出鸦片,同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表现了中华民族禁毒的坚定决心。

[南京条约]

为了维护英国鸦片贩子与英政府的利益,1840年6月,英悍然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1月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到达南京,清政府被迫求和签约。

原因:清政府软弱,清军的组织、武器装备落后,兵力分散缺乏训练兵员空额严重。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近代半殖民半封建开端,割让香港给英国,支付战争赔款2100万银元,开发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通商口岸,海关税须与英方协商制定。国家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经济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火烧圆明园

1856年10月英为了扩大侵略,掀起二次鸦片战争,次年组成联军大举侵略,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取得公使驻京、增开11口岸通商、鸦片合法化等权利。

太平天国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太平军起义。1859年洪仁玕撰写施政纲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864年被清政府镇压。

曾、左、李

曾国藩在长沙招募“湘军”,李鸿章在安徽组成“淮军”,他们主张用洋枪洋炮等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专制,后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汗国侵入新疆、沙俄占领伊犁,1876年左宗棠摧毁阿古柏的势力、与俄国交涉收回伊犁。

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专门处理与列强和西方有关事务。主管外交、通商、关税、开矿、修铁路、制造枪炮轮船、派遣留学生,统称为“洋务”,把举办洋务事业称为“自强新政”,又称“洋务运动”,顽固派竭力反对,各项事业举步维艰。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位高权重,兴办洋务事业最多,成为晚清影响最大的洋务派官僚,他兴办的江南制造局是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有十几个分厂,

雇工2800人,管理上仍然存在浓厚的衙门习气,不善管理,官气十足,任人唯亲,人员 杂、管理腐败、效率低下。

筹建近代海军

先后连成了广东、福建、南洋、北洋四支海军。 1883年底,中法战争,福建海军损失惨重。1885年3月,清军在中越边境获胜,事后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1884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由李鸿章操纵,1888年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成为远东最强大的一支海军。

电报与铁路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李鸿章较早认识到铁路在国防和经纪上的重要性,为了开平煤矿运煤,修建唐胥铁路,成立铁路公司,但是由于顽固派阻挠和资金缺乏,在19世纪并没有大的发展。

同文馆

设立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学习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史、地理等。在上海、广州办起广方言馆,在福建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影响最大。

原因:西方人经常引用中国法律索要各种侵略权益,而中方却不了解他们的法律而无法批驳,因此迫切需要了解国际法和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

出洋留学

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曾国藩、李鸿章采纳容闳的建议,于1872年到1875年选派四批学童赴美留学。福建船政学堂也派三批前往英法两国学习造船和海军。多数回到祖国成为实业、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人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杰出代表:京张铁路建设的詹天佑、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租界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通商口岸开辟租界,不断扩大侵略权益,把它们变成“国中之国”,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租界也成为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和制度的窗口。

黄海海战

19世纪中叶,日本蓄谋吞并朝鲜、占领我东北乃至全中国。1894年7月,日本在丰岛突袭增援朝鲜的清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北洋海军护送运兵船到鸭绿江口准备返航时与图像的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中弹沉没。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的决战,之后,北洋海军龟缩在威海卫,放弃制海权,使日军得以从海路入侵辽东,制造了旅顺口大惨案,1895年春,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覆灭。

[马关条约]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的。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等四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该条约签订后,列强立即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

深重灾难,开始觉醒。

第二单元

1、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1) 戊戌变法

1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借鉴各国存亡兴衰的历史教训,并结合中国正○

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急形式,主张鼓励科学技术发明,发展实业;设立议院,进行政治改革。

21898年(农历戊戌年)六月,光绪帝接受维新派建议,下“明定国是”诏,实行○

变法,史称“百日维新”。改革的内容包括:

政治:1、准许所有臣民皆可上书皇帝

2、裁撤冗官闲衙,倡导廉政;

经济:1、设农业工商局以保护、奖励农工商业,设铁路矿务局以发展铁路、开发矿山。

2、设专利制度以奖励科学著作与发明创造;

3、推广邮政,裁撤驿站

军事:采用西洋兵制练兵,重建海军。

文化教育:1、各省、府、县分设大、中、小学堂,并设京师大学堂,兼习中学西学。

2、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3、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自由设立报馆和学会

3维新变法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和习惯势力的利益,他们对改革百般阻挠。在○

守旧派官僚的呼吁下,1898年九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变乱祖法”为由,发动政变。捕杀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遭杀害。史称“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2) 义和团运动

1甲午战争以后,德国在山东毁坏农田庄舍,强修铁路。外国天主教会包庇教民,○

欺压平民。地方官害怕列强干涉,在双方冲突时往往偏袒教民。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地区兴起,口号是“扶清灭洋”。

21900年(农历庚子年)春天,○义和团运动已发展到华北各地,并蔓延到北京城里。义和团团民仇视一切与西方文化有关的事物,不能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别开来,在反帝斗争中难免表现出盲目排外的倾向。戊戌政变后得势的顽固派官僚决定支持义和团以保持他们的地位。

3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八国联军(英、美、法、德、日、意、奥○

匈、俄)入侵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逃西安。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掳掠,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俄国也趁机出兵东北,并制造了海兰泡、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1901年(农历辛丑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如下:

1、赔款:4.5亿两白银

2、北京东交民巷辟为外国使馆区,由外国军队驻防。

3、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的所有炮台,从山海关到大沽的12个战略要地由驻守。

4、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等

《辛丑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使中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且使中国政府直接受到列强的严密监视和武力威胁。

2、辛亥革命

(1) 孙中山与同盟会

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教育的熏陶,使孙中山对清政府的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立志改造中国。

1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革命团体兴中会。 ○

21895年,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但是起义失败,迫于清政府的追捕,孙中山○

流亡海外。

长期的革命活动,使他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者公认的领袖。

31905年孙中山到达日本,受到中国留日学生的热烈欢迎。黄兴、宋教仁等接○

受了孙中山的提议,决定成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4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推孙中山为总理,采纳他提出的“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国内民主革命的形势迅速发展。同盟会和另外一些革命团体一起,发动多次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2)武昌起义

1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晚上,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士兵熊秉坤开枪○

击毙正反动军官,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至次日黎明,起义军攻占湖广总督衙门,控制了武昌全城。史称“辛亥革命”。10月11日、12日,汉阳、汉口新军也相继发动起义,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全部为革命军控制。

2起义士兵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逼迫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想借他的名望○

号召全国。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南方各省相继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

1在各独立省份迫切需要成立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形势下,长期流亡海外的革命领○

袖孙中山回到祖国。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南京临时政府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颁布了一系列有○

利于民主共和、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移风易俗的政策法令,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3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至此终止。系掌握北○

洋新军的袁世凯通过革命党人的承诺,不久后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不久,临时政府迁往袁世凯的实力所在的北方,定于北京。

3、北洋军阀

(1) 袁世凯的“皇帝梦”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破坏共和体制,一步步走向专制集权的道路。

1他派人刺杀了依法组织内阁的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 ○

2解除由革命党人担任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的职务。 ○

3派兵南下。革命党人被迫发动“二次革命”○,很快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再次流亡海外。

4强迫议员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之后又下令解散国会。 ○

5废除《临时约法》○,炮制《总统选举法》,取消责任内阁制,使自己拥有几乎和皇帝一样的权力。

为了取得列强的支持,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强烈反对,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请美国、日本的政治顾问为他的帝制活动制造舆论。组织“筹安会”,策动“公民情愿”,并在他授意下举行国民代表大会,策划洪宪帝制。

在此时,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变更国体的帝制活动。 蔡锷秘密回到云南,组成“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北洋集团分崩离析(袁世凯的部下也因自己无缘最高权力而反对袁世凯),袁世凯不的不于1916年3月下令取消帝制。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不久后在6月6日在惊惧中死去。

(2)丁巳复辟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 ○

首脑 靠山 控制地区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鲁、闽、浙、陕等地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苏、赣、鄂等地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地区

2皖系首脑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实际控制北京政府,○(黎元洪不敢作为傀儡)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当时称为“府院之争”。1917年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府院之争白热化了,黎元洪邀请屯兵徐州的张勋来京调停。

3张勋拥兵2万多,公开宣称效忠清朝,其以调停为名,率军北上进京,把黎○

元洪赶下台,于1917年7月1日拥溥仪重登皇位,史称“丁己复辟”。 4张勋拥溥仪复辟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原来赞成复辟的各省军阀也改变○

了态度。

5段祺瑞利用张勋赶走黎元洪,在天津附近组织“讨逆军”○,向北京进发。溥仪不得不于1917年7月12日再次宣告退位,复辟共历时12天。

皖系军阀重新控制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4、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

(1)移风易俗

1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后,强行推行“薙(tì)发令”○,辛亥革命时期,男子纷纷剪去了这一象征臣服清朝的辫子。

2宋代以来,女子裹脚盛行。这种摧残妇女的陋习,近代以来,它的危害日益○

为人们所认识,英国侨民立德夫人还曾发起“女子不缠足”运动,得到了维新派人士的响应。到了民国时期,妇女大都不再裹脚了。

3清代实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详见下表:

南京临时政府根据人权平等的原则,下令禁止买卖奴婢、贩卖劳工,废除贱民,承认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实际上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

4废除跪拜礼,改行鞠躬礼;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改称官员为“公仆”,以官职相称,民间用“先生”、“君”等称呼。人们的服饰花样翻新。 民国以后社会风尚的巨大变化,使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2) “黄金时代”

1中国私人投资的近代机器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在外国列强和清政府○

的压迫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采取了一些鼓励政策,私人投资近代企业才取得合法地位。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形成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强大舆论。

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压力,○

私人投资近代企业获利丰厚。民族经济开始步入其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 3在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发展都十分迅速,民族资产阶级的经○

济实力有所壮大,形成了一些较大的资本集团,如张謇大生资本集团、荣家企业集团等。商业方面也出现了像先施公司、永安公司这样大型的百货公司。 但是,由于政府横征暴敛,军阀战争不断,农村经济残破,加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和商品卷土重来,20世纪20年代以后,民族经济发展的短暂的“黄金时代”便消逝了。

5、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

(1)京剧与话剧

1清代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高峰.我国现存300余种戏曲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在清○

代形成的。在清代,徽州商人以资本雄厚、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著称。乾隆末年,由安徽商人出资组成的戏班(徽班)相继进京演出,它们以二簧、西皮曲调为基础,吸收京腔、秦腔,形成了皮簧戏。

2清末谭鑫培又博采众长,对皮簧戏的演腔和表演手法进行改革,统一字音规○

范,对具有“国剧”之誉的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3话剧是在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的西方剧种,时称“新剧”或“文明戏”○。李叔同(弘一法师)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春柳社”,王钟声等人在上海组成的“春阳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剧团。

(2)《申报》与商务印书馆

1近代中国,以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为特色的报刊最早由在华的外国人创办,○

以后国人仿效自办。

2《申报》是1872年由英国人出资在上海创办的中文商业日报,但报纸的编辑○

与发行实际都由中国人主持,发行量不断增长。后来又出版了《点石斋画报》,由画家吴友如任主编,内容结合时事,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事变和揭露官场的腐败,在启迪民智、动员民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19世纪末,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在我国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

采用股份制的经营方式,使用先进的印刷机器,在张元济主持馆务后,聘请知名学者担任编辑,出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尤其是20世纪初期新式学堂所迫切需要的教科书。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也是商务印书馆创办的。

(3) 癸卯学制

清末兴办了许多新式学堂,迫切需要统一学制。

11904年(农历癸卯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以及大学各年级的课程设置,奠定了我国近代的学制,史称“癸卯学制”。第二年,清政府又废除科举考试,进一步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学习年限

初等小学: 五年(六岁入学)

高等小学: 四年

中学: 五年

高等学堂: 三年

大学: 三至四年

2清末新式学堂虽然还保留儒家经学的教学内容,但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

式都与传统教育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关注时事、思想活跃,在民族危亡、政府腐败的刺激下,不断掀起学潮。新式学堂由此成为革命思潮孕育和发展的场所。

第三单元

11课:

一、 新文学运动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口号:民主与科学

针对目标:维护指向维护专制制度的纲常礼教

发起者:陈独秀

时间:1915年

二、 白话文

在新文学运动中,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20世纪上半叶的白话文,对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起了重大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起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传入者:李大钊

传入方式:1918年李大钊所发表的《庶民的胜利》

作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逐渐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

12课

一、 五四运动

爆发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发生时间:1919年5月4日

发起者: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斗争地点变化:北京到上海

斗争方式: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结果: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

历史意义:工人阶级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爱国学生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一批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爱国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标志: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出席人员: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决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阶级进行武装革命,以无产阶级专制、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13课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

原因:军阀战争不断,苛捐杂税沉重,打到列强、打到军阀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迅速积聚革命力量。

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创立黄埔军校。

1925年兴起的五卅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发动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1927年在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发动武装起义。

二、四一二事变

原因:蒋介石畏惧工农运动的巨大威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密谋反共,违背革命

发生地:上海

发生时间:1927年4月12日清晨

三、 南京政府成立

四一二事变后,随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基本完成中国大陆的统一。

1930年,国民党内发动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实行了独裁政治。

14课

一、 革命根据地

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同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境发动秋收起义。

1928年朱德、陈毅率南昌义军余部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道路。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二、 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相关文章

  • 历史研究概述
  • 历史研究概述 一.历史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1.历史 根据<辞海>解释,历史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它强调以时间为顺序人类所发生的事. 2.历史研究 简单说来,历史研究是一种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具体指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 ...

  •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3
  •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 ...

  • 高三历史备课组计划一二
  • 高三历史备课组计划一:高三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年级部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学校重点工作的圆满完成,力争学校在20xx年高考中再创辉煌,在教务处.教科室的领导下,我高三年级历史备课组于20xx年9月2日下午开会研讨本学年历史学科复习计划,现拟定本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 ...

  • 收集口述历史资料的必要性及方法
  • ! 所谓口述历史资料,指保存在当事人.知情者记忆中的或在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尤其是历史见证人或知情人的亲知.亲闻.亲历. 一.收集口述历史资料的必要性 口述历史资料所记述的多为口述者的亲身经历.口述者或参加过某一事件,或与某一人物有过往来,根据自己的回忆或所存有关史料撰写而成的回忆录,所记事情的情 ...

  • "影像资料"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和价值
  • 近年来,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数量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的<见证? 发现之旅>.<见证? 影像志>.<见证? 亲历>和<探索? 发现>等栏目中播出了大量的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譬如,<断刀>.<外滩>.<故宫>.<敦 ...

  • 我国大陆5个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的完整性分析与比较
  • 第30卷  第2期 防 灾 减 灾 学 报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Vol.30 No.2Jun. 2014 2014年6月 我国大陆5个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的 完整性分析与比较 陈春梅 , 任雪梅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宁夏 银 ...

  • 20**年中学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 2011年溪丘中学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进行组织复 习备考,体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义务教育 的性质,进一步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基 ...

  • 20**年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 ...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综合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历史教改的热门话题。所谓“综合”大致包括:学科内的综 ...

  • 文科综合考试与高三历史教学浅谈
  •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新形势下出台的“3+x”高考方案,正是为适应培养综合型、竞争型人才的举措之一、它必将对普通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今年是我省实行综合考试以来的第三年,在这三年中,我担任了高20xx届、高20x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