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篇一:《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篇二:《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古诗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学习古诗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每讲一首古诗,总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等。或是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是上课时老师对作品、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这对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悟诗情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时,因学生学习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查找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因此,上课时,我只能直接介绍此诗的时代背景,包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告诉了学生。说完之后,我就觉得不对劲,不应该先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可一言既出,无法更改,只好按计划进行。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觉,获得初步感受,才能更好地为理解古诗的意思打下好基础。然后,通读古诗,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不漏字,不读错字。通读古诗之后,学生对古诗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古诗的意思。由于这首诗的诗意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诗的大意。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感悟诗情,也就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可刚上课时,已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怎样让学生感悟诗情呢?一时慌了神,想不出好的方法,最后,我直接说:“这首诗既然表达作者孤独之情,那么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学生再读诗,找。学生很快发现题目中的“独”,诗句中“孤,相看,只有”这些词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孤寂的心情。这样学习也能让学生有比较深的感悟。

课下与老师交流时,一位教过这首诗的老师把的方法告诉了我,她是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放在感悟诗情中介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觉得她这样的安排可谓妙些,更有效些。与他人相比,自己在安排资料时有些操之过急。虽然自己的方法笨拙,但也受到了成效,不免对自己的教学有些庆幸。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进行,只要有效都可以去试试。

篇三:《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一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中的思想内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与山相对而望的的画,带领学生从图画入手,结合咀嚼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但由于我的点拨不够到位、深入,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略显得不够深,造成后面学生体会李白的孤独之感时味不浓;再到后面体会“相看两不厌”这句诗的意蕴时,由于我引领学生体会过深,学生很难接受。

这节课让自己满意的是让学生作画,让学生自画自悟,去体会“去”和“尽”的意味;通过联系生活感受为何“两不厌”。

课后,老教师的点评,一下子让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许老师为我指出这样一条道,那就是要从这首诗找出一个诗眼来。抓住“独”这个诗眼,先从题目感受“独”,再从前两句深入体会李白的孤独。而后两句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李白的不孤独,在一般的教学中,学生能停留在“因为和山成为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独”的理解层次上,但怎么往深里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独,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当中做文章了。让学生理解“厌”意思上的古今差异,并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来解释,由此把“不厌”讲深、讲透;再通过我们现如今在不断地吟诵着李白流传千古的诗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认识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独。这样层层深入,对“从独到不独”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次公开课的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老教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点评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无论怎样教,首先要做到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头脑,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学要不断地联系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让我们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语文,而学生能智慧地学语文吧!

篇四:《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歌,是一首简单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今天第一次正式给四年级的孩子上课,由于以前我没有教过四年级。再加上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对这些孩子比较陌生。所以这一节课我只上了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课前我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做了《课堂作业》。我没有上过课就把《课堂作业》发下去给学生做,我有两点用意。一,我想了解这些学生能不能自己预习课文,并做一些简单的题目。第二点是这些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会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尽管不一定对)让我很高兴的是,这些学生做题的时候都很认真。尽管遇到难题仍然能保持安静并想办法解决。整个班的纪律很好,这跟以往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了一节课的预习了之后,我就开始上课了,我以提问的方式开始导入新课“李白在写《独坐敬亭山》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生说是寂寞,有些说是高兴。我先不急着回答,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并找出答案。读过一次课文了之后,学生都能体会到李白的心情是悲伤的了。现在想来我犯了一个错误,因


相关文章

  • 古诗词三首2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quo ...

  • [强烈推荐]长春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我们学拼音 3---1 总第21节 第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ɑ.o .e .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2.认清声调符号,掌握ɑ.o .e .i .u .ü的四个声调. 3.认识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ɑ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2.o 的发音及ɑ ...

  • [独坐敬亭山]赏析
  • <独坐敬亭山>是一首有关山的小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体会一下,李白是怎样与山融为一体,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知音与伴侣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境内,宣州是六朝以来的江南名城,南朝著名的两位诗人,人称大.小谢的谢 ...

  • 独坐敬亭山
  •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 ...

  •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 ...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单元简介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 ...

  • 20**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 ...

  • [柳敬亭传]阅读附答案翻译
  • 柳敬亭传 明末清初·黄宗羲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①,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 ...

  •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
  •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释义: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万物都在厌弃诗人.这两句是写"动"见&quo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