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的破局思维

文/赵炎

《三晋都市报》2012年8月18日第B7版“史鉴”,责编:丁慧敏

《浙江法制报》2012年8月27日第13版“法趣”

公仪休是谁?《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里有他的传记,春秋时鲁国博士,曾官至相国,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主要事迹有“拒不收鱼”和“拔葵去织”。说白了,两个故事其实是两个局,公仪休扮演的正是破局的角色。

如何破局

公仪休特喜欢吃鱼,有人就投其所好给他送几条鱼,但公仪休却执意不收。送鱼的人纳闷了:“您喜欢吃,我才送的,为何不受?”公仪休解释道:“正因我爱吃,才不能收。如今我身居高位,所拿俸禄足够买鱼自己享用,如果因为收下你送的鱼而被罢官,将来谁还给我送鱼?”

很显然,送鱼者设了一个局,即“预送”,不为求你办事才送礼,而是因你喜好这一口,想交你这个朋友,朋友之间礼尚往来,再正常不过。一旦“预送”成功,即意味着你已中局,将来会不断加码,送的恐怕就不是几条鱼了,古玩字画、金钱美女,只要你喜欢,行贿者总能满足你。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中了局,就会被人所囿,就得用手中的权力为人办事,不被“拉下水”也难。

明代《从政录》中说:“世上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公仪休堪称是一个“见理明”的人,通俗的说法,就是会算账,拎得清,算来算去,受贿实在划不来,做糖衣炮弹的牺牲品,代价太高。公仪休的解释,无疑是一种典型的破局思维,跟行贿者摊牌:别害我!让行贿者知难而退。赵炎以为,他虽有出于自保的意思,但对今人来说,依然是一面镜子。

实际上,这种破局思维,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有过。贞观二年,他对身边的人说:“朕曾经说过,那些贪官并不是真正懂得爱钱。现在五品以上的大官,待遇高,福利多,年薪优厚。如果收受贿赂,也不过几万,一旦曝了光,待遇没了,福利没了,工资奖金泡汤了,这样难道算是真正爱钱吗?那叫因小失大”。

为官者若都想到了这一层,什么样的局破不了?偏生就有破不了局的贪官,如清朝的和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穿也不愁吃也不愁、住也不忧行也不忧,一生无甚爱好,跟公仪休一样,就是爱吃鱼。吃了部下王擅望的鱼,不办事还反咬一口,安个罪名把王擅望给杀了。和坤鱼吃多了,虽富可敌国,最终也难逃一死,留下了千古骂名。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公仪休的老婆非常勤快、懂得过日子,既会织布,又会种菜。有一天,公仪休吃了老婆种的冬葵菜,感觉味道很好,就叫人把自家的菜都拔出来扔掉,还把妻子逐出家门,烧毁了织机。这在今天,你会觉得很过分,妻子靠劳动贴补家用,有何不对?但在春秋时期,这依然形似一个局,因为为官者搞经营与民争利,会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形成并加速两极分化,有违儒家为官之道。

如《周易》提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是君子(官吏)之位;挑担,乃庶人(民众)之事。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祸患必至。后来西汉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策问时也说:“上天是有分寸的。长有牙齿的猛兽就不再长角,长有翅膀的鸟类就只有两只脚,这就是受大者不得再取小的原则!”

可见,公仪休的破局思维,遵循的是儒家的一贯为官守则:“如果我们做官的人家都经营产业,那么,农工妇女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

哥破的不是局,是寂寞

公仪休的破局思维,在赵炎看来,其核心不在于如何破局,而是如何破贪欲、破腐败、破奢华与享乐,套用一句如今流行的话:哥破的不是局,是寂寞。“昨夜西风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贵在一个“独”字。公仪休的破寂寞,是一种看破和领悟,更是一种明智的“慎独”,具有自信、淡定与坚守的气质。

几条鱼值不了几个钱,别人送时亦是单独进行的,外人并不知晓。可公仪休并未因为“恶小”和“外人不知”而收下,这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洁身自好,防微杜渐。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收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今天可以收别人所送的鱼,明天就有可能收别人的其他贿赂。贪欲之门一旦被打开,就会欲罢不能,像蚁穴溃堤,最终失去自己本来所拥有的一切,连自己想买鱼吃也无能为力了。“慎独”的人,是看破寂寞本质、领悟寂寞境界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经受住诱惑,保持一颗处子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公仪休的破局思维,还在于他守住了自己的“命门”,即为官者可以因破寂寞而无限精彩。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或嗜好,这些欲念,既是人的特点,又是人的“短板”和“命门”。有这些“命门”在,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恐怕不容易。公仪休不让家人搞经营,甚至将妻子赶回娘家,都是甘于寂寞、固守“命门”的举动,让攻陷、牵制者无从下手。换来的却是“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的好官声,使得鲁国“百官自正”,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种大于物外的精彩!

梁实秋先生曾说:“寂寞是一种清福”。把寂寞当做幸福来享受的人,必定是有大智慧的人,拥有坦荡的胸襟;把寂寞当做一种享受,是一种淡定的坦然。享受寂寞的人不管是居于闹市还是深山,都能够“心远地自偏”,会把寂寞当做一种修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其深意也是教育我们有所放弃,去修行寂寞。

政府反腐倡廉,在严办贪官的同时,也应该鼓励为官者学习公仪休破局思维中的寂寞境界。只有在寂寞中,才能领悟“心存侥幸”的危害,才能做一名清廉自守、利民惠民的好官;若等到“见了棺材方落泪”,那就已经忘本变色了,毁家、败业、罢官、坐牢,丢掉传统,失去民心,后悔都来不及。(赵炎)

公仪休的破局思维

文/赵炎

《三晋都市报》2012年8月18日第B7版“史鉴”,责编:丁慧敏

《浙江法制报》2012年8月27日第13版“法趣”

公仪休是谁?《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里有他的传记,春秋时鲁国博士,曾官至相国,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主要事迹有“拒不收鱼”和“拔葵去织”。说白了,两个故事其实是两个局,公仪休扮演的正是破局的角色。

如何破局

公仪休特喜欢吃鱼,有人就投其所好给他送几条鱼,但公仪休却执意不收。送鱼的人纳闷了:“您喜欢吃,我才送的,为何不受?”公仪休解释道:“正因我爱吃,才不能收。如今我身居高位,所拿俸禄足够买鱼自己享用,如果因为收下你送的鱼而被罢官,将来谁还给我送鱼?”

很显然,送鱼者设了一个局,即“预送”,不为求你办事才送礼,而是因你喜好这一口,想交你这个朋友,朋友之间礼尚往来,再正常不过。一旦“预送”成功,即意味着你已中局,将来会不断加码,送的恐怕就不是几条鱼了,古玩字画、金钱美女,只要你喜欢,行贿者总能满足你。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中了局,就会被人所囿,就得用手中的权力为人办事,不被“拉下水”也难。

明代《从政录》中说:“世上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公仪休堪称是一个“见理明”的人,通俗的说法,就是会算账,拎得清,算来算去,受贿实在划不来,做糖衣炮弹的牺牲品,代价太高。公仪休的解释,无疑是一种典型的破局思维,跟行贿者摊牌:别害我!让行贿者知难而退。赵炎以为,他虽有出于自保的意思,但对今人来说,依然是一面镜子。

实际上,这种破局思维,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有过。贞观二年,他对身边的人说:“朕曾经说过,那些贪官并不是真正懂得爱钱。现在五品以上的大官,待遇高,福利多,年薪优厚。如果收受贿赂,也不过几万,一旦曝了光,待遇没了,福利没了,工资奖金泡汤了,这样难道算是真正爱钱吗?那叫因小失大”。

为官者若都想到了这一层,什么样的局破不了?偏生就有破不了局的贪官,如清朝的和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穿也不愁吃也不愁、住也不忧行也不忧,一生无甚爱好,跟公仪休一样,就是爱吃鱼。吃了部下王擅望的鱼,不办事还反咬一口,安个罪名把王擅望给杀了。和坤鱼吃多了,虽富可敌国,最终也难逃一死,留下了千古骂名。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公仪休的老婆非常勤快、懂得过日子,既会织布,又会种菜。有一天,公仪休吃了老婆种的冬葵菜,感觉味道很好,就叫人把自家的菜都拔出来扔掉,还把妻子逐出家门,烧毁了织机。这在今天,你会觉得很过分,妻子靠劳动贴补家用,有何不对?但在春秋时期,这依然形似一个局,因为为官者搞经营与民争利,会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形成并加速两极分化,有违儒家为官之道。

如《周易》提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是君子(官吏)之位;挑担,乃庶人(民众)之事。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祸患必至。后来西汉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策问时也说:“上天是有分寸的。长有牙齿的猛兽就不再长角,长有翅膀的鸟类就只有两只脚,这就是受大者不得再取小的原则!”

可见,公仪休的破局思维,遵循的是儒家的一贯为官守则:“如果我们做官的人家都经营产业,那么,农工妇女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

哥破的不是局,是寂寞

公仪休的破局思维,在赵炎看来,其核心不在于如何破局,而是如何破贪欲、破腐败、破奢华与享乐,套用一句如今流行的话:哥破的不是局,是寂寞。“昨夜西风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贵在一个“独”字。公仪休的破寂寞,是一种看破和领悟,更是一种明智的“慎独”,具有自信、淡定与坚守的气质。

几条鱼值不了几个钱,别人送时亦是单独进行的,外人并不知晓。可公仪休并未因为“恶小”和“外人不知”而收下,这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洁身自好,防微杜渐。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收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今天可以收别人所送的鱼,明天就有可能收别人的其他贿赂。贪欲之门一旦被打开,就会欲罢不能,像蚁穴溃堤,最终失去自己本来所拥有的一切,连自己想买鱼吃也无能为力了。“慎独”的人,是看破寂寞本质、领悟寂寞境界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经受住诱惑,保持一颗处子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公仪休的破局思维,还在于他守住了自己的“命门”,即为官者可以因破寂寞而无限精彩。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或嗜好,这些欲念,既是人的特点,又是人的“短板”和“命门”。有这些“命门”在,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恐怕不容易。公仪休不让家人搞经营,甚至将妻子赶回娘家,都是甘于寂寞、固守“命门”的举动,让攻陷、牵制者无从下手。换来的却是“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的好官声,使得鲁国“百官自正”,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种大于物外的精彩!

梁实秋先生曾说:“寂寞是一种清福”。把寂寞当做幸福来享受的人,必定是有大智慧的人,拥有坦荡的胸襟;把寂寞当做一种享受,是一种淡定的坦然。享受寂寞的人不管是居于闹市还是深山,都能够“心远地自偏”,会把寂寞当做一种修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其深意也是教育我们有所放弃,去修行寂寞。

政府反腐倡廉,在严办贪官的同时,也应该鼓励为官者学习公仪休破局思维中的寂寞境界。只有在寂寞中,才能领悟“心存侥幸”的危害,才能做一名清廉自守、利民惠民的好官;若等到“见了棺材方落泪”,那就已经忘本变色了,毁家、败业、罢官、坐牢,丢掉传统,失去民心,后悔都来不及。(赵炎)


相关文章

  • 公仪休拒收礼物剧本
  • <公仪休拒收礼物>剧本 时间:两千多年的一天下午 地点: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公仪休:鲁国的宰相.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 管家 [幕起] 公仪休:子明,我的爱徒,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 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了一会儿,您吃饭了吧 公仪休:恩,刚吃过.(回味似的 ...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 <公仪休拒收礼物>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独幕剧请大家齐读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认识了字词 生: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本文是一篇独幕剧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 生:我知道公仪休特别的爱吃鲤鱼,当别人 ...

  •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 麻垛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纸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3~~24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主备教师 课型 徐君平 阅读 教学目标 1. 能分脚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 9/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1.<走,我们植树去 >说课稿 <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课    题 8. 三顾茅庐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 ...

  • 反腐倡廉徒法不足以自行
  • 作者:梁晔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993 <孟子 离娄上>曰:"徒法不足以自行."即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反腐倡廉仅靠法令是不行的.早在两千多年前,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中曾重点分析了当时为什么会"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q ...

  • 华胥引-自编故事
  • 古时候便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其实梦境是梦境,也不是梦境,只不过人把它定义为梦境而已.若你愿意活在梦境里,那么现实便成了梦境,无可厚非. 华胥引讲的便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贩卖梦境的小公主的故事. 『浮生尽.』 宋凝这个姑娘是不容易得到幸福的,她想嫁大英雄,性子倔强不服输,男子一般不都是喜欢为温柔婉约的 ...

  • 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 ...

  • 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开县敦好镇中心小学 肖英 文章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 语文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感受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把感受和体会到的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教师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展现.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凝结着作者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