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后果

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后果

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逐步形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它开始于明朝晚期,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顶峰。它一方面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的贸易,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民众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它使得中国自古以来的优势荡然无存,甚至远远落后于世界。它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使中国错过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近代化历程,并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可以说闭关锁国政策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1.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闭关政策是中国长期以来落后封建经济的产物,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与专制社会里,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则主要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自然经济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农生产者,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手工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是自用,与商品经济无缘,这就限制了商品经济的规模以及对外贸易的可能性。同时,清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帝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防止商品经济的瓦解作用,统治者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进行限制、摧残。中国封建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田赋,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在国家社会经济中占次要地位,这也决定了封建政府要顽固坚持重农抑商,从而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中央集权制下的君王在政治上实行严格的愚民政策,以防人民与外界接触、了解封建统治的实质而起反叛之心。要达到这个目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与世隔绝、盲目排外的闭关政策最为有效。特别是清王朝更是把愚民进行到底。清王朝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封建帝国,而汉族人民向来有反抗异族统治的民族传统。清王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满汉民族矛盾的严重程度。郑成功据守台湾,吴三桂西南变乱,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遍布全国的秘密结社,表现形式虽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汉族人民的“排满”情绪。为了防止汉族人民与外国势力结合反清,清王朝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闭关政策。

3. 保守的封建的中国中心和天朝帝国思想。自秦始皇以后的数千年间,中国的帝王和一般臣民都是以“中国”与“四夷”相对称,用“中国中心”的自我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和对待世界的,从而构成了自足的天朝帝国体系。这也使中国封建统治者养成的虚骄夸诞、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封建大国,被统治者认为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别人都是“夷狄蛮貊”,从而用家长制的等级观念来处理与外国的关系,把别国与中国的交往统统看作是对中国的“输诚向化”、“朝贡”。对本民族的文化持过分的优越感,不屑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闭关锁国的思想基础。

4. 国防的需要。明末清初, 西欧进入资本原始积累的高峰期,殖民主义者和海盗商人疯狂地掠夺亚非拉人民的财富,频繁骚扰我东南沿海地区。1622年,荷兰殖民者强占澎湖,

骚扰福建沿海,劫夺商旅,焚烧村庄,晾掳人口,1624年被福建总兵俞君皋领兵驱逐。荷兰侵略者从澎湖逃走后又占领台湾,“筑城拼田,以图久居”。1626年, 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的基隆与淡水。次年,英国武装商船炮轰广州虎门。此后,西欧殖民者虽然把侵略亚洲的战略重点放在东南亚,但对中国沿海的骚扰从没停止过。由此,肃清海疆、防范侵略成为闭关锁国的又一诱因。但是清王朝对外国人不加区别,笼统对待,对从事正当贸易的外商也现定种种不合理的限制,这不仅妨碍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无助于防范真正的犯罪分子,有效地防御侵略。

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1. 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更加落后。明代万历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在江浙沿海一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工场形态已在矿业、纺织、瓷器等生产中透露出来。农产品商品化、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但是,明清政府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却打断了这一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而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必要的商品市场十分狭小,这就使得海外市场的开拓十分必要。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了对外贸易,这就使国内工商业被剥夺了开拓国外市场的机会,对资本的原始积累极为不利。在这一点上,与清政府大相径庭的是,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奖励人民出海冒险,大力支持海外贸易。而中国,明中叶始行的“海禁”,到了清代更加苛繁,死死卡住对外贸易,还歧视打击商人和华侨。而限制外国商人的进入,切断了中外商人的交流和贸易,大大限制了中国商人与国外的接触,是中国商人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人。这足以证明闭关政策使外商得利而使本国人民受害,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

2. 助长了排外心理,也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使进入中国的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失去了通道。中国完全封闭起来了,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对外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一点也不了解,就这样无形中注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于西方。中国文化思想素来是很发达的,但它必须是发展的,而要发展就必须有交流,必须有异常活跃的学术空气,然而,在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和闭关自守的僵死气氛下,科学文化开始停滞甚至倒退。与之相对的是世界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纳入其资本丰义的世界体系,变中国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禽市场和原料产地。当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已落后于世界整整二百年。

3. 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挨打的总根源。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使清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许多不应有的失误,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长期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后于世界。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起到禁止外国资本主义对华通商的作用,更谈不上抵挡帝国主义大炮的轰击。正是在闭关政策下,鸦片从英美商船汹涌而入泛滥全国正是在闭关政策下,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使我中华民族

蒙受奇耻大辱的不平等条约。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挡住洋货的涌入和外国的入侵,最后的结果却是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任其奴役、宰割和蹂躏,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参考文献:

1. 王燕:《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兰州学刊》,1984年05期

2. 谢志华:《论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危害》,《科学大众》,2009年04期

3. 常筑:《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根源及其教训》,《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赵志龙:《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的分析》,《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肖季文:《简析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历史作用》,《学术界》,1988年03期


相关文章

  • 近代前夜的危机
  • 课 题 近代前夜的危机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总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前因后果,及在明清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代前夜的危机" ...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明清两朝的对外交往和对外政策的情况.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活跃.开放),像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对外交往更为活跃,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唐都长 ...

  • 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教案示例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程目标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 ...

  •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 ...

  •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
  • 玉门市油城学校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 主备人:蔺 渊 使用人:蔺 渊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 份 数:_______ 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

  • 6拿来主义教案
  •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总体理解文意 2. ...

  •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答案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课程标准: 了解"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学习导航 1.记忆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2.从条件.内容.特点等角度把握资本主义萌芽. 3.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4.综合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

  •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
  •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材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区域政策倾斜."海禁".禁奢侈等经济政策,认识和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阅读和"重农抑商".区域政治倾斜.&qu ...

  • 华东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集
  • 第12课 明请两朝的专制统治 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一.戚继光抗倭:1.倭寇:日本武士 2.戚继光抗击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家军"3. 评价: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历史上的台湾:①三国时:230年孙权派卫 ...

  •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主备人: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 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