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现实意义

姓名:付小雨 学号:[1**********]17

摘要: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其仁政学说、道德学说和教育学说的理论前提。孟子的性善论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性善论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性善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意义

Abstract :The 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is Mencius’ theoretical principle of system philosophy,and is also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the Benevolence policy,the Moral and the Education.It has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personality in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Nowadays,it still playing the importent role in our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c.

Key words: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socialism

harmonic;realistic meaning.

一、性善论的提出

性善论的提出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紧紧围绕着天命与道德的关系展开,首先是殷周之际道德的重要性在政治中的作用凸显出来;其次是孔子为代表的仁道思想,让道德从政治层面走向了个人的修身;再次,是《中庸》将人性与天道直接相联系,解决了人性来源的问题。这个过程蕴含着儒家用道德转化不可知的天命并为道德寻找最终的源泉的努力。

(一)殷周之际的人文精神跃动

在殷周之际这个大变革时代,道德的重要性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开启了一种从愚昧向道德文明前进的大方向,这体现在从天命不易、祈祷祖宗保佑到天命靡常、修得以俟天命的转移。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政治层面上,道德在政治权威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这一转变使神权所代表的威权转变为事实的道德理想规范,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道德的重视体现在制度的设置上,从《周礼周

官》中看出周公制礼作乐,经邦建国,其政典、治典、教典、祀典都蕴含着很大的道德成分。

(二)孔子的仁道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的始祖,他的仁道思想在性善论中颇有体现。孔子所谓的“仁”,其内涵就是“亲亲”基础上的“爱人”。“仁”之基础是孝悌之“亲亲”,“孝悌”包含有“亲亲”的思想,即具有敬爱亲人的意思。孝悌之亲亲在孔子看来是人天生所具有的本性,是“仁”的根本的根本。他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仁”之本质就是“爱人”,也就是“泛爱众”,强调要把人当人,要尊重他人,

[1]关爱他人,充满了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道德的重要体现。

(三)孟子的天人观

在孟子看来,“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道与人性的统一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统一。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求放其心”。孟子的天人观具有浓厚的主观伦理色彩,即“尽心、知性、知天”,认为人的心性是沟通天人关系的桥梁,要求人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扩充善端,来实现知天达命、天性与人性、天心与人心的统一。

二、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人性问题成为争鸣的一个焦点,孟子驳斥了告子主张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命题。

(一)人具有向善的本性

孟子认为,人有自然的食色之性,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内在的道德的知、情、义,这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属性。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向善的本性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客观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只是人们不曾领悟罢了。

(二)人的善性体现在“四心”

《孟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

[2]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意

思是说人人具有先天的“四心”,人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孟子举例说,当人们突然发现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会产生一种惊骇怜惜的心理而想去救他。这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他要同这个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为了在邻居和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这个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而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善心”,亦即“不忍人之心”。当人们看到小孩将要落水的瞬间,这种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促使他赶快去救人。如果没有这种不忍之心,就不是人。

(三)人的善性需要后天保养

孟子认为,在人性问题上,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当然,先天的“四心”是成为尧舜的必要条件,能不能成为尧舜还要看后天人们对“四心”的扩充和发扬,包括人们主观的努力、道德的教化、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人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孟子的论题;孟子论述的是人的道德属性,而道德属性是社会的产物。当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四端”,其内容是两千年前的封建道德原则。孟子还认为,人都有仁义之心,之所以丧失良心,是因为不善于

[3]保养。因此,孟子提出“求放心”,即把丧失的良心找回来。只要尽自己的道

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了解认识自己的本性是善的,也就是“知天”了。孟子把心、性、天统一起来,“天”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

三、“性善论”的现实意义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性善论”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这种影响已经内化到古往今来各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里。“性善论”的基本特点就是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出发点,将重点放在主体自觉的道德完善的实践中,其中的一些进步思想和合理因素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性善论”对个人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性善论虽然有其理论上的漏洞,也渗透着宿命论等唯心主义成分,但

[4]它发掘了人性之善,教人向善、行善的思想。

1. 性善论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

孟子认为人向善的本性是天生的,人都有侠义之心,但之所以丧失良心和善,是因为缺乏后天对善的培育和引导,孟子鼓励人们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在

后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养。人先天的能力差距并不大,只有后天不同程度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生境界。

2. 性善论有助于建立个人的理想人格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浩然之气”就是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孟子推崇的精神境界与理想人格,孕育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后已的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以天下利益为已任的境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献身的情操,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果敢。在当代,孟子的这些人格理论对于培养和塑造我们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3. 性善论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我们今天所讲的“善”,是指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贡献,这样的人就是“善人”。

从孟子的“性善论”出发,我们应该把对个人享乐的价值追求转化为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的追求;把对物质的无限欲望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获取私利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转化为谋求全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自觉地抵御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二)“性善论”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性善论”的核心思想是“性本善”,孟子的“仁政论”和“修养说”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但这里的“善”并不是单指某个人或某部分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有属性,社会又是所有人的集合,因此,“性善论”对当今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1. 性善论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孟子“性善论”的思想主要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为人生性是善的,所以人与人之间以善为本,彼此能够和谐相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论证的恻隐、是非、羞恶、辞让之心是人人所固有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是不言而喻的。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这种不忍之心就是“爱物”这一生态伦理意

识产生的内在心理基础。从人的本性是善,所以有仁爱之心,推断“仁民而爱物”,既有仁爱民众之心才会去爱护万物,这是孟子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述。

2. 性善论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政府明显加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力度。

对孟子性善思想的解读,其意义就在于为现代人的实践生活提供某种深刻有益的启发。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为善有利于鼓舞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和熏陶,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将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人

[5]的行为的自觉规范。这也就是孟子性善论的社会实践意义之所在。今天我们应

该将“人性本善”作为自身行为的出发点,不断扩充本心,参与社会,在践行“性善”的同时完善自我并发展社会。

四、结语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与基石,也是对儒家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将社会的道德努力与个体自身的道德努力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推动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个体的人格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伦关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社会风气需要得到正确引导。以“性善论”为理论出发点,大力倡导个体对人格修养的追求,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那么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会有所提升,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编中国哲学史》。2004年版,第35页。

[2]《新编中国哲学史》,。2004年版,第93页。

[3] 范蓉. 谈孟子性善论的现实意义,[J] .理论观察,2005(1):56-57.

[4] 徐阳. 孟子性善论的现实解读[J] .现代营销,2013(10):104-106.

[5] 管卫华. 孟子“性本善”思想及其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的意义,[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78-80.


相关文章

  • 孟子性善论
  • 一.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大体包括以下这样的内容: (一)人性是善的.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 [1]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就说明善是人的本性,就如同 ...

  • 回到故里 回到孟子 回到思想的家
  • 邹鲁之乡有谚曰:"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恰逢芒种时节在孟子故里邹城开幕.本次研讨会既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又开创了学术研究.文化普及与名人故里文化建设协同共进的新形式.由邹城孟子研究院主办的这场思想盛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6 ...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作者:陈湘瑶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0期 摘 要: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他的"大丈夫"人格内涵主要包括"居仁.立礼.由义"和"不淫.不移.不屈&quo ...

  • 儒家的道德意识
  • 很感谢吴亚波老师带着尹清召同学的整理. 本来吴亚波是想卖钱的,他本是老姜,但却好像刚来,不懂江湖之道的样子,不知道老大的文章,一向是无价--没人要买的--连像林杨赵帮主等已经富于周公的一帮人,不要说一字一亿,偌大一篇,一个子儿也不肯出手,只会在那边说风凉话.果然叫了半天,依然门可罗雀.我一时心起悲悯 ...

  • 先秦说理散文
  •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 ...

  • 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
  • 孟子 一.孟子的生命情调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是继孔子之后,中国伟大的儒家.他是战国时代邹国人(今山东省邹县),他并未受业于子思,而是以孔子私淑弟子自居,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开账授徒.孟子生活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已崩而未溃,各国战争频仍以争夺中国的主导权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前22 ...

  • 孔孟仁说异同论
  • 文 史 哲 2010年第3期(总第318期) JOURNAL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 LOSOPHY No 13,2010(Serial No.318 ) 孔孟仁说异同论 陈 明 摘 要:孔孟仁说在言说与论证方式上有诸多不同.的基础, 以仁为成己的标志, 以圣为 ...

  •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 题目: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学生姓名 李艳玲 学 号 2011101063 专 业 汉语言文学2班 年 级 2011级 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道家.道家的"道".&q ...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名词(5分×4) 1.天命非常P40 周公的思想.天命非常,即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周公天命非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从天命的角度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