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公开课教案

三亚市第三中学 2014—2015 学年

公开课教案(政史地科组)

第二学期

6.2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三亚市第三中学 课题名称 课 型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陈广仁 6.2 自然环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的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新授课 三亚市第三中学七年级 5 班 2015 年 3 月 11 日 三亚市第三中学 陈广仁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征。 2、学会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教 学 目 标 和河流分布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4、 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 学 重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第 1 课时 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活 动

环 节 课 前 导 入 新 课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欣赏歌曲获取有效的地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探究 的欲望 从生活实际出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由三亚黄金周治旅成效获国家旅游 局表扬。问:当旅客问:三亚市名称的 由来如何作答,引出三亚河。过渡到我 生活的亚洲的河流寻密。进入新课。 教师活动

理信息

思考与回答。

发,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河流特征探究: 活动一、寻找“热血” 1、在图 6.8“亚洲的地形”中圈出 长江、黄河、湄公河、叶尼塞河、鄂毕 河、恒河、印度河、阿姆河。 2、在寻找出河流的基础上,提供世 界十大长河的长度资料归纳出亚洲河流 讲 的特征。

1、读图 6.8“亚洲的地 形” 寻找河流,并用笔 圈出,代表上讲台寻找, 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动 手能力。

2、根据图中寻找到河 流的情况以及老师提供 的世界十大长河材料归 纳出亚洲河流特征。

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能力

活动二、寻“家” 1、帮以下河流寻找到自己的家。在 在图 6.8 “亚洲的地 形” 中帮河流寻“家” ,一代 表上讲台寻找。 然后分析判断出河 流的分布特征。 探究原因,说自己的分 析判断。总结出地势与河 流的关系,并进入地势特 征探究学习。 二、地表状况探究: 1、地势特征探究: 活动三、快乐之旅 1: 读图 6.8“亚 沿北纬 30 度,从东向 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 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

培养学生 动手动脑的能 力,和大胆推 论与认真实践 的精神,更有 助于学生掌握 亚洲河流的特 征,及其与地 形地势之间的 关系。

投影中把相应的河流带回家(大洋) :河 流:长江、黄河、湄公河、叶尼塞河、

鄂毕河、恒河、印度河、阿

姆河。 2、 在寻家后简单分析归纳亚洲河流 的分布特点。 3、情境设问:为什么是放射状? 承转:从河流的流向探究河流与地 形的关系过渡的地势特征的学习。

用“快乐 之旅”模拟旅 行活动,让学 生都积极参 与,激发了学 生学习地理的 热情,让学生 的学习过程充 满新意与乐 趣,并掌握学 习地势的分析 方法。

洲的地形”分层设色图,沿北纬 30 度, 境和地形特征;根据所经 从西向东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 经过哪些地形区与地面状况? 活动三、快乐之旅 2: 读图 6.8“亚洲 的地形”分层设色图,沿东经 80 度,从 北向南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 过哪些地形区与地面状况? 演绎推理归纳总结: 在归纳亚洲陆地 沿着北纬 30 度纬线与东经 80 度地势规 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亚洲地势 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二、地面状况探究: 2、地形特征探究: 过的地形区判断分析地 势特征。 沿东经 80 度,从北 向南做旅行。沿途记录所 经地形区,地表状况。根 据所经过的地形区判断 分析地势特征。 根据快乐之旅得出 的结论进一步归纳总结 出亚洲的地势特征。 图 6.8“亚洲的地形”

培养学生

找出亚洲之最,并圈出。 从资料中提取

承转学习亚洲的世界之最: 活动四:探究发现 1、寻找亚洲的世界之最,用笔圈出 亚洲拥有的世界之最。 2、继续寻找出亚洲之最的西伯利亚 讲 平原和我国之最的东南丘陵、塔里木盆 地等地形。 授 同类的地形还有中西伯利亚高原、 东 北平原 …..( 投影出 )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新 亚洲的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课 读图分析归纳地形 继续寻找出其他的 地形区。并根据所寻找出 的地形区判断分析归纳

有用的地理信 息的能力。

感受大自 然之美,陶冶

出亚洲的地形类型特征。 学生情操;

培养读分 层设色地形 图,分析归纳 的能力。

3、读图分析:在复杂多样的地形中, 特征。 以什么类型为主? 归纳: 地形特征: 以高原、 山地为主。 小结: 结合亚洲的地势和河流特点,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手势来形容:双手 虚托向下图解:地势中部(手腕)高, 四周(手指)低,河流(指缝呈放射状 分布。 结合亚洲的地势和 河流特点,我们可以用这 样一个手势来形容;达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知识,养成在生活中观察 地理现象的习惯。 通过自己的 双手摆放记住 亚洲地势、河 流特点,形象 生动,印象深 刻,便于记忆。

活动五、分析对比 依据学习亚洲河流与地形的方法, 看图总结北美洲的地形与河流特点。

根据学习亚洲自然 地理的方法分析北美洲 的地形与

河流特征。并进 行分析对比。

巩固学习地 形与河流的方 法。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形成热爱我们 生活的亚洲、 中国、三亚、 三中的良好情 感,激发学生 的自豪感。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习 到那些知识,掌握那些方法。 课堂 小结

通过说出收获总结 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为

2、 为我们生活的亚洲、 中国、 我们生活的地方感到自 三亚、三中而感到自豪,明天三 中、三亚、中国、亚洲因我们的 存在而感到自豪。 豪。


相关文章

  • 七下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人教版
  • 七下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 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 ...

  • 语文人教版七下[伤仲永]教案之六
  • <第 5 课 伤仲永>教案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恃,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 习,才能 让人精益求精,真正成才. 之所以选择本文,是在于文章简练隽永的语言美,生动形象的叙事美和深刻透晰的说理美.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

  • 语文人教版七下[社戏]教案之九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六课<社戏3>教案 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认识鲁迅笔下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整体感悟能力和词句分析能力.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 ...

  •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地理期末试卷
  • 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 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 ) A.回归线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上 D.北极点上 2.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巴西 3. ...

  • 七下地理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50分)(请把每小题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 1.位于亚洲和其它大洲分界线上的海峡是( ) A. 白令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 甲海峡 2.亚洲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 A .地形平坦,起伏不大 ...

  • 七下地理亚洲
  • 亚 洲 一.位置和范围 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小部分跨西半球和南半球.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二.地形 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三.气候特 ...

  • 8人教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教案
  • 人教七年下册级课外古诗词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词句.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背诵.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

  • 七下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 地方时:人们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以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避免使用地方时间带来时间上的混 乱,人们以0°经线的地方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零时区: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零时区) 时间换算--见书P4图,地球 亚洲地形地势: ②地 ...

  •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 篇一: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及领土范围. 2.记住澳大利亚几种特有的动物名称,分析得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特点及成因. 3.利用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及重要城市分布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