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湖北文化走出去_战略对策研究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7年第12期

“湖北文化走出去”战略对策研究

馨*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全球化使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争取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前,丰富的湖北文化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没能“走出去”,针对其不同原因,促进“湖北文化走出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更新观念、文化交流与宣传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信息平台、发展文化中介机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文化产业;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2-0075-04

走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必须实施“

一、前言

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化使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形态。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占

出去”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被列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规定,如:文化部下发的《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文化部和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通知》,《财政部、海关总署、文化竞争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

“湖北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正是为了落实中央精神而提出来的。它立足于湖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依托,走向两个市场:大力开发国内文化市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同时,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升湖北省文化产品的境外影响力。

GDP的比重都超过了10%,2004年,美国更是高达21%。2006年,文化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美国是4.77%,英国是7.70%;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重,美国是

英国是7.61%(中国文化报,2006年5月26日)。5.83%、

美国文化产品对世界文化市场的恣意占领,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战略,即借此把美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推向全球,使之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从思想文化上控制全球。德国记者马丁和舒曼在《全球化陷阱》中说:“斯大林希望获得压倒一切的绝对实力地位,而米老鼠却真正实现了这种绝对实力地位。”

然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正面临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却是不争的事实。据新闻出版署统计:2001年中国图书、报纸、期刊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4倍;音像中外文化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14倍。贸易逆差2006年已经超过10: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二、“湖北文化走出去”的现实境遇

(一)湖北省的文化特色

湖北省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有1.文化资源。

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毕昇、陆羽、李时珍、张之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

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全省还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

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15%。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2005年在《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一文中写道:“面对来自文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文化的手段来应付,要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为依托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争取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十五”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作者为湖北大学教师、

州、襄樊、随州、钟祥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121.3万件;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云梦秦简等。另外,湖北省戏曲剧种众多,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湖北省的文化事业具有一定基础。全2.文化事业。

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各类博物馆96个,群艺馆、文化馆13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80个。湖北素有文学大省之称。社科研究门类齐全、力量雄厚。湖北省还是报刊大省,图书出版为全国六大出版中心之一。

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具有一定规模。(1)3.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业。2004年,全省广电行业经营收入居全国第

数据,2002年,湖北省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文化产业增加值是117.4亿元,在所统计的31个省市中排名第11位;占GDP比重2.52%,排名第26位。湖北省文化产业在全国的排名不乐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文化蓝皮书》(2000———2006)在其《中国文化产告——

业发展大事记》中从来没有单独提到过湖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评出中国文化企业50强,湖(年度选15北无一家上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人物志》名),湖北也是空缺。200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文化产业统计数据(2006年5月19日)显示,2004年省际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不平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超过

50万人的有六省市,占全国的56%;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六省市,占全国的72%;实现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有九省市,占全国的73%。这里湖北省始终

缺席,证明湖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

湖北省对外2.湖北文化在境外的影响甚微。根据《

宣传工作总结2004-2005》,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这两年的对外宣传活动不多。2004年和2005年的对外宣传活动分别只有四项。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全局文化产品出口情况的报告显示,2004-2005年全省仅出口三部文化产品:记录片《幼儿园》,出口金额3000美金;电视剧《武当1》和《武当2》共计114万美金;2006年截至

10位。2000年到2004年,全省生产各类题材电视剧数

量居全国第11位。湖北银兴电影院线年票房收入居全国前10名。(2)出版业(包括图书、电子、音像出版;印刷、复制业;发行业)。2004年,湖北省出版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5.07亿元,利润总额4.25亿元。印刷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截止“十五”期末,印刷复制企业,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从业人员10万多人。(3)报刊业。期刊业在全国名列前茅。2004年,全省共有期刊397种,居全国第3位。以《知音》、《今古传奇》、《特别关注》等为代表的湖北期刊优势品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报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2004年,全省共有报纸131种,居全国地方省份第2名。全省有1家报纸《楚天都市报》发行量130万份,居全国都市类报纸排名第1位,7家报纸发行量过20万份。2005年5月31日,世界报业协会发布了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楚天都市报》位于第39名。(4)文娱演艺业(包括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培训业、艺术品业、会展业)。2004年各类会展相关收入达1.5亿元。全省专业剧团演出收入2795万元。文化娱乐业,到2004年底为止,吸纳从业人员3.7万人,年营业额12亿元。(5)文化旅游业。2005年湖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473.15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7.3%,入境旅游收入2.76亿美元。

(二)评估“湖北文化走出去”的现实水平

从总体上看,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湖北文化无论是在国内文化市场,还是在国际文化市场都没能真正走出去。

5月为止,全省仅出口一部动漫音像出版物,出口金额2000美金;一部动画片,出口金额7800美金。湖北省文

化厅关于2004-2005年文化产品出口情况统计表明,总共只有17项初级文化产品出口,包括京剧表演、武术表演、歌舞剧表演、杂技表演、民间艺术表演、综艺表演、楚文化精品展、书画展、编钟演奏。数据表明,湖北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几乎没有影响力。

三、“湖北文化走出去”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文化观念落后,“走出去”未形成共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观念落后,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两条途径认识不清。我们习惯于围绕“文化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从文化的意识形态方面发展文化;忽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没有从文化的经济形态方面发展文化。造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文化的单一、不健全建设;我们错误地将发展文化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对外文化交往过程中,比较重视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很少或基本不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问题。对文化能否产业化、如何产业化、文化产业的内涵是什么,思想模糊和混乱。

(二)体制和管理:文化体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管理我国的文化管理实行党政二元管理模式。具体到湖北省,文化管理部门主要有省委宣传部和省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如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旅游局、省新闻出版局等政府部门。形成党政部门对文化齐抓共管的

1.湖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不够。2005全省文化(文

物)事业单位总收入8.05亿元,其中财政收入5.10亿元。总支出8.10亿元,其中事业支出7.21亿元。数据说明两点:一是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高,收入来源过于单一,意味着经营性、社会捐赠性等其他收入偏少,说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少,文化发展社会关注度不够;二是文化事业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偏高,说明文化单位靠自身储备资金的能力有限,依靠自身发展的活力有限。

多头管理局面。但是由于文化内容的相容性,导致各部委职能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结果要么各部门推委扯皮,工作效率不高;要么管理失控,造成隐患;要么各部门各自为政,人为造成条块、部门、行业和区域分割,管理协调性差,文化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对文化资源整合优化,难以形成合力。而且,目前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集团都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容易造成政企政事不分,结果束缚住文化产业集团的手脚,使其难以释放经济活力。

湖北省尚缺乏关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惠经济政策、地方性文化法规和科学的文化市场管理。世界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优惠的经济政策,鼓励支持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如前文所提,我国政府目前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已经有些省市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地方性政策。如上海市的《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但是,湖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大,至今还没有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出台,尤其亟待设立地方性专项资金(或基金)和制定落实地方性优惠经济政策。

(三)产业和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缺乏“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界定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初级性特征:总体规模弱小、质量偏低、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文化市场先天不足。

湖北目前还没有形成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强势文化产业群,缺乏龙头带动作用。例如,湖北报刊业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不输发达地区。但是,尚未形成产业链,尚未真正发挥产业主体的市场作用。湖北省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投融资不够活跃。湖北省江通动画公司董事长朱佑兰认为,目前文化产业主要靠政府投入或企业自身积累发展,没有一个完善的投融资体制,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湖北省文化精品少,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群。目前只是初步形成《知音》、《楚天都市报》、《今古传奇》少数优势文化品牌,多品牌效应不够。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湖北省文化市场缺乏成熟的中介环节。湖北省文化厅在总结2004-2005年湖北文化产品出口的情况时,就明确提出,湖北文化市场演出经纪机构不够发达,对外联系渠道不广泛,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四)技术:高新技术运用不广泛

文化产业从内容形式,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需要广泛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例如,美国在电影电视生产制作中投入的科技经费是英、法、意、荷、德五国总和的

力。如湖北广播影视业、出版业、报刊业尚未全面展开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业务。湖北省文化厅关于2004-2005年文化产品出口情况统计表明,出口的大多数是科技含量低的、文化资源消耗性产品。而国外文化产品娱乐性、观赏性、知识性高,价格便宜,自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五)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较缺乏,文化核心竞争力不强

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高科技、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总是和文化产业与影随行。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大多数学历偏低、要么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要么不熟悉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再加上加入WTO后国际文化企业对中国本土优秀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争夺,国内文化企业人才饥渴,难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湖北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文化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是文化竞争,胜负决定于文化领域,重点就在文化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确立文化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产业具有必然性的正确观念。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来完成,要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支持,既要靠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更要靠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直接将文化产品输送到文化市场上。

(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

湖北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1)通过艺术表演、展览、学术研讨、民间文化往来、影视交流、合作出版、版权贸易、对外办广播电视、互换广播电视节目、互办文化周、缔结友好城市等多种形式,增加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举办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做好“引进来”工作。将武汉国际杂技节、武汉国际旅游节、武当国际武术节、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暨龙舟拉力赛、荆州国际龙舟节、襄樊诸葛亮文化节、李时珍医药节等活动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高质量、国际性的文化艺术节。(3)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演讲、演出、媒体的新闻报道等,对湖北省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免费宣传。(4)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扩大对外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突出建设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荆楚网”的设施技术、内容质量和对外推介工作。同时,有效利用楚天热线、武汉热线等省内主要商业网站,扩大网络外宣的阵营。(5)提高对外新闻传播能力。首先,以湖北省和武汉市主要新闻媒体为主渠道,设立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境外国外的交

1.5倍。

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在湖北文化产业中运用不足,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缺乏竞争

流、合作和宣传。其次,发挥好中央媒体的作用,加强与其的联系与合作。再次,借港澳台和国外媒体的力量,有计划地主动邀请他们,尤其是在华常驻外国新闻机构记者到湖北采访。同时,组织湖北新闻媒体有计划地出访科技、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6)推进教育、体育和民间组织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举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体育赛事,扩大海外留学生数量,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积极拓展对外友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对外宣传领域。(7)拓展对外交流和宣传渠道。渠道可以是中国驻外文化处和文化组、国际文化中介机构、国外同乡会、商会、政府外交活动、大型经贸活动(如文博会、科博会、食品博览会)等。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中部崛起”的机会,积极争取国家优惠经济政1.借“

策。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它们仅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所有文化单位和不在试点地区的试点单位。遗憾的是湖北省不在其列。“中部崛起”被列为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中。湖北武汉市委2006年7月28日发布动员令:努力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竭力向中央争取优惠的经济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

息,向文化产业经营主体、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中介公司提供信息服务,并以此密切与他们的联系,进行协调和指导。信息服务可以多样,如:法律与文化政策咨询;谈判、签约、财政管理、开发市场及广告宣传时的技术性知识;各种演出活动信息;宣布各种新的政策法规;公布政府资助名单;提供市场预测;相关培训;印发相关专业刊物(像《表演艺术指南》、《文化产业投资指南》、《表演设施指南》、《剧场手册》等)。广东省政府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基本工作,曾经印发过《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和《广东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我们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并加以改进提高。

(五)发展文化中介机构

政府通过宽松的政策环境、低准入门槛和优惠的经济政策,鼓励文化策划咨询、演艺、展览、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的发展,并引导其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尤其要加强省涉外文化中介机构(如涉外演出经纪机构等)的发展。

(六)科技创新

结合湖北省的实情,(1)在广播影视业:大力开发数字电视等新兴产业;(2)在出版业:出版环节上,实现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印刷环节上,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发行环节上,实现数字化管理,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网上书店;(3)在信息网络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娱乐视听产品、影视动漫画、游戏软件等数字化新产品。

(七)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培养、吸引、用好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快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政策。努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2)培育文化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文化人才单位所有向人才社会所有转变。成立人才中介机构,建立湖北省文化人才档案和信息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湖北省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实施办法》,设立“湖北省优秀文化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对拔尖人才予以优厚待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收益分配的新路子。参考文献:

[1]荆楚网www.cnhubei.com.

[2]谢民家等.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M].人民出版社,2002.

—21世纪的潜能产业[M].贵州[3]唐任伍,赵莉.文化产业——人民出版社,2004.

2.夯实基础,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扬帆起航。(1)

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湖北省尽快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省政府给政策、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目(包括转制文化单位)在财政、

的扶持力度。(2)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优惠政策、“博洽会”和“招商会”等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本。(3)设立“湖北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省政府设立一定的资金和贴息,补助、扶持国家的或省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4)整合文化资源,实施龙头带动策略。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抓好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和宜黄、汉十沿线中等城市“三个层次”;在产业门类上,重点扶持传媒业、出版业、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四大门类”;在市场主体上,重点扶持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广播影视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知音期刊集团、湖北演艺集团等“六大集团”,并促进集团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联合重组。(5)品牌精品建设,打造多品牌效应。精心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文化、革命文化、现代科技文化和现代传媒文化;“四大文化精品工程”文学艺术、广:即哲学社科、播影视、图书报刊工程;“六大湖北期刊方阵”:即《知音》、《今古传奇》、《小学生天地》、《特别关注》、《爱情婚姻家庭》和社科工程六大期刊系列。

(四)政府建立“湖北文化走出去”的信息平台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服务系统,管理市场信

[4]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凤刚


相关文章

  • 湖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指南
  •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说 明 一.<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旨在引导和激励我省社科理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 20**年招商引资模式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中国招商引资模式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80002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_王如忠
  • 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 王如忠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200020) 内容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文化创意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本文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出 ...

  • 国产化妆品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产化妆品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一.立论依据 1. 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化妆品品牌也已经意识到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科技增值含量的重要性.虽然国产化妆品进军国际市场发展滞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也说明拓展海外市场的空间极为广阔,是外贸发展潜在的 ...

  • 20**年-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业产业发 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凯德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www.cnkaide.com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 ...

  • 地方科技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深圳的经验分析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tionl No.12014 地方科技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深圳的经验分析 王志章,庞雅莉 摘要:科 ...

  • 民营企业走出去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民营企业企业"走出去"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 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摘 要 新时期,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扩大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的必要方式.而华为公 ...

  • 20**年中职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总结
  • 湖北工业大学 2013年中职教师国培班 电子商务培训总结 学 院: 管 理 学 院 专 业: 电 子 商 务 题 目: 电子商务培训总结 姓 名: XXXXXXXX 日 期: 2014年1月9日 国培鞭策我前行 --中职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总结 2013年10月-2014年1月,我非常有 ...

  • 第一章 创业观察
  • 第一章 创业观察 第一节 创业的含义.过程与能力 一.创业的含义与本质 (一) 创业的概念(本义,核心,重新创业) ** P3 1. 国外对创业的定义 *** P4 2. 我国创业定义 3. 创业模型** (二) 创业的本质 * 二.创业的过程 ** (一) 创业动机的产生(影响三因素) 1. 个人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