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论语_中的管理学

管理

浅谈《论语》中的管理学

从菡芝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江苏·南京

2010. 10(中旬刊)

210046)

中图分类号:C93-02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我国的管理思想就蕴含在各类典

籍之中。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经济管理思想与现代社会成功对接。文章通过管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

《论语》,通过对其管理目标———天下有道,管理对象———包括人对自身的管理和对组织、他人的管理,以及管理的内容和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新的阐述,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论语》管理

个人管理

组织管理

管理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一部二十四史几乎就是完整的管理史,经、史、子、集中管理学的真知灼见亦俯拾皆是。汉代司马谈在总结百家争鸣时曾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以务为治者,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太史公自序》)“务为治”

一语,揭示出先秦诸子百家为学问道的基本目的,他们的思想最终都落实于国家的管理上。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精品,其中包含的管理学思想流传至今,被人们不断挖掘与借鉴。比如较早借鉴儒家思想进行管理的日本企业界,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涩泽荣一认为《论语》是“工商之本”,并一直将论语》奉为“商业圣经”。

《论语》的主题重点不是别的,完完全全说的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孔子对人的问题非常关心,即使是关心物,也以人为出发点———这正是孔子思想的闪光点,也是孔子思想的显著特色。而以注重人本、“寓管于教”为核心,处处不离道德修养,使得严格的管理工作披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

孔子认为当时社会主要问题就是“天下无道”,其特征就是

“礼乐征伐”非自天子出,而是自诸侯、大夫甚至陪臣出。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管理目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季氏第十六)①进而提出平均财富的思想,认

为只有财富均衡,才能实现无贫、无寡、无倾的“小康”社会制度。孔子对经济管理目标的设想,

体现了他的政治愿望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天下有道”的管理目标既定,继而对于管理对象,《论语》将之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个人对于自身的管理,另一部分是对国家城邦的管理,即对组织的管理。也只有先管理好个人,才能进一步上升到组织。

个人在组织中,一般来说会承担两种角色,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但无论是怎样的角色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才能、品质和修养。从《论语》的内容来看,很大的篇幅是孔180

文章编号:1672-7894(2010)29-180-02

子对“君子”的阐释和推崇,可以得知作为个体,“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君子才是标准典范。作为被管理者,应该要具备必需的专业素质,以及吃苦耐劳、负有责任心等等一系列

“温良恭俭让”的修养。而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更多。这是由于管理者首先要能够以身作则,才能管驭下属———“其身正,不令而行”。孔子认为“为政在人”,领导人应该是智者、仁者、勇者。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这种表率作用起得怎样,是国家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企业同样如此,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领导者身体力行了,人们就会行动起来,也就减少了管理部下的必要性。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管理者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断的君子,所以除了需要具有君子应有的良好品行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拥有足够的判断力、远见和智慧。

而要提高自身,孔子认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和思。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学习,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体验,做到“学习时习之”,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学而时习之”不仅要求管理者要这样做,而且还要求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这样做。要求每个个体努力学习,对公司的问题提出看法建议,从而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思,不仅指思考,还要求能够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从而不断进步。

对于组织的管理,《论语》中论述的多半是以国家为对象的“治国之术”。每一个组织需要规章纪律来约束人员的言行,员工能够心悦诚服地尽心尽力,当然有员工个人品性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制度环境的问题。正式组织有必要的权威系统,而非正式系统也会存在一定的行为规范;相应的,孔子提出的规范就是“礼”———“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第八)。但只凭规章制度约束人才起到的效用并不大,对方的主动性并不能调动,因而孔子进一步提出了“德”,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第三)。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蓬勃发展,首先要选择好一批在品德和能力两方面都优秀,事业心强的人士作为管理者,这也就是孔子的用人艺术。孔子称道舜为无为而治的典型,就在于他认为舜的手下人才济济———“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第八)。对于不同的人才应有不同的管理手段。子曰: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既然“君子喻于

(里仁第四(“《

2010. 10(中旬刊)

义”,要使“君子”为实现某种管理目标而努力,就要靠教育,以德、义来激发其主动性;既然“小人喻于利”,要使其具有主动性,就必须以实际利益来打动他。这也是网罗人才所必需的。

总而言之,通过管理自身,使自己得到提升,再推己及人,使整个组织(企业)高效运转、蓬勃发展,最后达成预定克己,复礼,达到仁,达到和的目标。手段与目标相互促进,

谐。其实在笔者的理解下,《论语》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心态,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只有端正了态度,了解究竟为了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什么要管理自己,为了什么管理众人,又为了什么选取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

《论语》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我们学习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促进我们的企业管理建(上接第177页)2.2.3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中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活的困难,或缺乏关爱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自我封闭。

2.3学校环境因素

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教师往往重视应试教育,大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尚缺少权威的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教材,也没有开设心理咨询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此外,很多教师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诸“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样的话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如,

精神压力,从而引起学生自卑、封闭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注释

管理

设,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的管理思想,不但在宏观上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微观上还能帮助企业进行人事决策,提高现代企业

对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管理的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

研究和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①叶士舟《.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摭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2).

参考文献

[1]盛宇华. 管理通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2]张增田. 孔子仁与礼的管理学诠释[J].孔子研究,2000(4).[3]叶士舟《.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摭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编辑启航

!!!!!!!!!!!!!!!!!!!!!!!!!!!!!!!!!!!!!!!!!!!!!

能地创设机会使他们证明自己是被人喜爱的。有位学者曾说:“自卑、嫉妒的孩子通常都是确信没有人爱他们。”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喜爱的。3.3学校角度

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日程上,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为学生咨询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来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需的;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以“情感”为纽带,缩短师生的距离,这是消除学生交往中心理问题的第一步;此外,每个人都有好和不好的一面,学生犯了错误,适当的批评是可以的,但是,切记尊重学生,不能说过激的语言,过于谴责学生,因为老师在学生心中是比较权威而神圣的,老师的话将会给学生形成强烈的暗示。

对于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学

家长、学校等多方面原因,要进行正确归因,从自生自身、

身、家庭及学校多个角度寻求策略,帮助他们走出人际交往障碍的泥潭。参考文献

[1]白石浩一. 帮你了解高中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6~97. [2]关晋杰. 中学生人际交往咨询与辅导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 2008(27).

[3]马蕾.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刘维良, 齐建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 ]. 华文出版社,2000:166~167.[5]全莉娟, 邾强, 姚本先. 中学生人际交往研究述评[J].中国电力教

育,2008(17).

[6]王娟, 王惠萍.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

学教育,2002(4).

[7]徐厚道, 揭光勇. 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39~242.[8]杨震, 王守良, 段姗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合

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5.

[9]周荣伟. 高中学生自卑心理表现及其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3(6).

[10]朱红芳. 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09(4).

3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交

我们要采取对策及时解往,也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因此,

决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3.1自身角度

对于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上去调整和改善,可以尝试以下对策:3.1.1积极暗示

在生活中,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可以使我们从不

指导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积良心理中摆脱出来。比如,

极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不会比别人逊色!”3.1.2转移视角

转换视角法可以使人暂时转移注意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如,不要老是将目光盯在他人的长处上,也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足上,这样可以克服自卑心理和嫉妒等心理。3.2家庭角度3.2.1正确的教育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家长要帮助孩子多留意、多用心,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教育,如,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于自卑的孩子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孩子会增强自信心,而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可以通过批评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3.2.2为孩子创设机会

自我表现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这种欲望受到压抑时,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和封闭等心理,家长要尽可

编辑秦艾桢181


相关文章

  • 根据[论语]学管理
  • 我们不从资本或技术的所有者来区分,只要是在中国本土,由中国人构成的企业都属于我们所要讨论的范畴.中国人和外国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根本上当然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且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等的巨大区别.面对不同的人群,却打算用相同的管理方法,那难度简直是自找了,因为那些是未必适合中国人的特点的. ...

  • 也谈半部论语治天下
  • 摘 要:文中从对<论语>的认识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入手,尝试运用其经典思想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精髓进行现代管理. 关键词:论语:治天下:孔子:老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 ...

  • [论语][道德经]道论比较
  • 理论操讨 <论语><道德经>道论比较 林字 (安徽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安徽合肥) [摘要l<道德经>.主_.-tt-论-ilt,而<论语>主要言仁,论及道的地方有89处.<论语><道德经>都涉及道论,两者是否有一定联系,是否 ...

  • 孔子与论语
  • 达类私达名类名私名 (一)解题:从"丧家之狗"到"至圣先师" 1."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1].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颡似尧[2],项类皋陶,其肩类子 ...

  • 于丹论语心得
  •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 ...

  • 论语读后感之三十二
  •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 ...

  • 于丹论语心得1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德 看<于丹〈论语〉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来,那样一种从容谦仰的态度正是儒家所提倡和追求的. 寒假期间在家闲得无聊,本来打算找本小说来看看,但寻觅好久还是没找到可以一读 ...

  •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 2009年9月 总第186期第9期学术交流Sept.,2009SerialNo.186No.9AcademicExchange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00)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ee语>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 ...

  • 论孔子"立人"."达人"的师德观
  • 作者:甘藻文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11期 摘要 孔子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孔子的"立人"."达人"理论,是其师德理论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有教无类.全面培养人才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