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

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3.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涵和证明。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什么是线段的垂平分线?

二、学习新知识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方方正正的纸拿出来,按照下图的样子进行对折,并比较对折之后的折痕EB 和E ’B 、FB 和F ’B 的关系。

2.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猜测的结果是什么,并评价指正他

们的结论。

3.证明猜想

让学生把文字语言变成数学语言,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并证明。

4.选取证明完成地较好和较差的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证明,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针对两位同学的板书讲解证法,规范学生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二)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引导学生回忆第二节课学过的关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知识,让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数学上的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2.把学生的答案分成两类:一类是“如果„那么„”形式的,一类是非“如果„那么„”形式的。对于简单的情形,不予以过多阐释,对于非“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要求给出这组互逆命题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3.总结和完善学生的发言

让学生先找到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写出它的逆命题,最后再对命题的形式进行整理。

4.让学生写出以上命题的逆命题,类比原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证明该逆命题,(之后教师评价指正证明过程)

5、师生总结得: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

(三)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1、分别以点A 和B 为圆心,

1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 2

和D ,

2、作直线CD 。

直线CD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请你说明CD 为什么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说明:因为直线CD 与线段AB 的交点就是AB 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三、随堂练习

课本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注:逆定理可以作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但必须是经过满足条件的两个点的直线才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五、作业

1、

课本 习题6.4第3、4、5题 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相关文章

  • 20**年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 八.垂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原有教材上有所变动,把四年级的角的度量和平行与相交两单元融合为一单元,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 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直线和线段,同时引入射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 ...

  • 20**年七年级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doc
  • 7.1 与三角形的关的线段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它们: 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折纸和画图等方法作出高.角平分线.中线,体会它们各自的共同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作出三线. 难点:正确理解三线的概念. [教学准 ...

  •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 轴对称 [知识脉络] [基础知识] Ⅰ.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 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 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 ...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和角的精选习题
  • 1. 如图所示,AB=12厘米,AM = 21AB ,BN =BM ,求MN 的长. 53M N B A 2. 如图,已知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D 点为BC 的中点,AB =10cm ,求AD 的长度. 3. 如图,AB=20cm,C是AB 上一点, 且AC=12cm,D是AC 的中点,E 是B ...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垂线 1教案 冀教版
  • 垂线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电脑出示),说一 ...

  • 四年级数学画图练习卷
  • 四年级数学画图练习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1.经过下面一点画一条直线,再在上面截取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A 2.经过下面两点画一条射线AB . ·A ·B 3.用量角器分别画出下面各角. 50° 120° 85° 145° 4.用一副三角板分别画出150°和 75°的角. 5.画一个比直角大的 ...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提高性练习题
  • 线段的比较 1.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cm,BC=4cm,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2.如图若AC=4AB,AD=5AC,AB+AC+AD=50,求AB . AD . AC .BC.C D的长. 3.如图,直线MN 表示一条铁路,铁路两旁各有一 ...

  •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对称轴
  • 七年级数学(下) 一.知识回顾: 1.轴对称图形:(1)一个图形(2)对折(折痕是对称轴)(3)重合 2.成轴对称(1)"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2)对折 (3)重合 3.轴对称的性质 (1).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的依据) (2). 对应线段 , 对应角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